《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课件设计

2023-03-17 04:09关春晓天津市佳春中学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等高线绘制课件

关春晓 天津市佳春中学

● 特色与亮点

课件使用Focusky软件将情境主线串联起来,让学生能够以任务为线索反向构建知识体系,利用Google Earth、交互式电子白板、微信、高德导航、GPS、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软件等多种信息技术做支撑,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以用促学。课件操作简单,点击文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exe即可运行,可以逐页播放,也可以通过缩略图直接进入所需界面。

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课件中,为帮助学生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笔者设计了一个动手的实验,请学生们利用超轻黏土捏出不同的山体部位,然后用水槽、水杯、水、笔、PVC板等材料,绘制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哪个小组制作得最认真、作品最出色,就把他们的绘制过程录制成一节精彩的微课,放到“关老师地理趣味课堂”微信公众号里,供同学们随时随地来围观,为学生提供无时不在的帮助。

● 制作背景

旧课标要求学生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新课标要求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形图上识别一些基本地形。新课标与旧课标相比要求的没有那么详细,但仍然要识别出山体的不同部位,最好是让学生结合实物对比,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理解和识记等高线地形图上山体不同部位的特点。学生们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大多有过爬山经历,但并不会仔细观察一座山,对山体不同部位的名称,如山脊、山谷等概念并不了解。所以,这节课看似是读图训练,却需要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帮助学生将地理学习化虚为实,化难为易,由静到动。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一课中,笔者先去找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去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何用技术做支撑,尤其是在探究、认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等层面上,用技术帮助学生化解学习中的重难点。

● 设计思路及内容结构

“当前,关于学习的大部分研究显示,镶嵌在有意义的真实情境或基于案例的、基于问题的学习环境中的学习任务,不仅易于理解,同时也能更加连贯地被迁移到新情境中去”。在这一课件中,笔者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情境,通过创设情境,让这节课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愉悦、轻松。

上课初始,展示教师和好友聪聪的微信聊天记录,他要去天津的蓟州山区看日出,发来了沿途拍摄的照片和信息,微信中传来聪聪说话的声音:“我的脚受伤了,手机也快没电了,快来救我!”教师请学生们一起重温惊心动魄的救人过程,利用聪聪在微信中发来的实时位置,打开高德APP导航引路,马上开车前往被困山区,来到山脚下,得到了一张等高线地形图救援图,通过微信聊天记录中的蛛丝马迹和等高线地形图来寻找省时省力的最佳登山路线,营救聪聪。经过一节课的学习,最后营救成功!让学生能够以问题/任务为线索反向构建知识体系。

导入部分展示微信聊天记录(如下页图1):老师的好友去蓟州爬山,途中发来求助信息,他的脚意外受伤了,手机也没电了,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重温激动人心的救人过程。利用Google Earth看看蓟州山区的情况(如图2),蓟州山区在天津北部,那里的山脉层峦叠嶂,到哪里去找聪聪呢?

图1

图2

线索一:展示微信中聪聪发来的位置信息,利用高德APP导航紧急赶往被困山区,得到一张非常重要的救援图。师生一起利用微信聊天记录中的蛛丝马迹和判读在山脚下得到的等高线地形图,来寻找省时省力的最佳登山路线,营救聪聪。

师:怎样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绘制在一张平面图上呢?请同学们利用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小软件和老师一起探索。

教师引导学生对照山体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认识山峰、山脊、山谷等山体部位,总结出识别它们的方法(如图3、图4)。请学生利用超轻黏土捏出不同的山体部位,用水槽等材料,绘制一幅等高线地形图。把表现出色小组的制作过程录成微课,放到公众号里,为学生提供无时不在的帮助。至此,学生们对等高线地形图已经非常熟悉了,继续出发寻找聪聪。

图3

线索二:在微信中寻找线索,当地人说这座山有400多米高,聪聪通过手机GPS系统测出所在的高度却是975米!请同学们自学海拔和相对高度的知识(如下页图5)。根据线索一和线索二,初步推测出聪聪所在的位置已经快到山顶了。

图5

可他是从哪侧上山的呢?怎样通过等高线的疏密来判断坡度的陡缓呢?教师在课件中展示利用普罗米修斯软件录制的视频来理解这一难点。有三个不同坡度的梯子,上面的木棍就好比等高线,这位同学把它们垂直拖动到平面上,看看等高线的分布会有怎样的差异(如图6)。通过她的操作可以看到,坡度越陡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缓等高线越稀疏。那么,营救聪聪时应该选择等高线稀疏的缓坡上山会更加容易些。

图6

线索三:微信中聪聪还发来了沿途有河流的照片,他很有可能是从山谷处沿缓坡往山顶爬的。分析完毕,终于找到聪聪了!课堂小结:请每位同学利用iPad中的思维导图APP绘制一幅属于自己的导图,完善学习档案。

除了山区救援,等高线的知识还广泛应用于生活中,请同学们一起解决实际问题。课堂练习的结果通过系统统计的数据及时反馈。将课后练习导入问卷星中,链接发送到班级微信群里,针对重点习题和选项下节课着重讲解。

● 关键技术处理

Focusky操作界面简洁直观,把整节课的教学主线化作图片、视频、文字内容,在漫无边界的画布上生动演绎出来,滚动鼠标轻松实现局部放大与缩小,还打破了传统PPT的切换方式,模仿电影视频转场特效,加入生动炫酷的3D镜头缩放、旋转和平移特效,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笔者将这节课的知识以逻辑思维组织内容,从整体到局部,与学生一起完成惊心动魄的救援过程。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这节课中有一些知识学生不易理解,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做支撑,逐一击破难点。下面举几个例子简单阐述。

其一,学生们大多去过蓟州山区,但是不知道整体的地形情况,因此笔者建议学生们利用Google Earth看看立体的真实世界,通过操作软件,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先认识山脉(层峦叠嶂—走向),再弄清一座山的具体部位,引导学生掌握区域认知的方法。

其二,学生们在平板电脑上操作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软件,假设这就是将要前往的山区,首先要测量出山体不同部位的海拔高度,接着将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形成了等高线,最后将等高线垂直投影到平面上就形成了等高线地形图。学生反复操作软件,形象直观地掌握了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

其三,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有怎样的关系?是不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看着距离近就容易爬?营救聪聪时从哪里上山会更加省时省力呢?笔者利用普罗米修斯白板软件制作了三个不同坡度的梯子,通过操作,学生们都能轻松得出结论。

● 幕前幕后

笔者对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和实践很感兴趣,在参加此次比赛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将自己积累下来的课件制作经验都用到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课件的设计中。在活动最后进行的线上答辩中,评委针对课件作品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了三个问题,对问题的思考是笔者参加此次大赛最大的收获,它将指导笔者今后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深度融合。

第一个问题:课件中使用了很多软件,怎样做到切换自如?

利用Focusky制作课件,图片、视频、文字等内容都可以嵌入其中,需要操作软件时可以从课件切换到软件,操作很简单,考虑到时间和设备的问题,有些软件的操作事先录好视频,制作课件时插入其中。例如,如何判断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仅靠教师讲授学生不好理解,笔者利用白板设计了一个小活动,学生拖动三个不同角度梯子上的木棍到水平面,木棍的疏密程度与梯子的角度直接相关,进而得出等高线疏密程度与坡度陡缓的关系。但是真正在课堂上操作时,由于有的班级白板设备不是很灵敏,拖动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活动用时会比较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提前录好视频,实践证明,学生们上课在课件中观看视频也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二个问题:这些软件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吗?怎样使用?

在教学中,笔者经常会用到这些软件,使用起来也很简单。例如,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小软件,在场景中拖动鼠标可以改变观察视角,根据学习需要,学生随意点击按钮“显示等高面”“显示等高线”“关闭山脉”等,可以帮助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

Google Earth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区域认知,从整体到局部对周围的地理环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操作时放大或缩小屏幕显示内容即可。信息技术的运用解决了地理规律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很大,学生难以理解的困难。通过可视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对陌生的地理事物产生亲切感,学生的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将逐渐形成。

纸+Pad的智慧课堂笔者在教学中也经常使用,很多互动功能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智慧课堂上,抢答让思维速度迅速的学生有了更多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而随机作答,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答题,提高了讨论思考的深度和效率。对学生学习情况,系统能够通过大数据的快速分析统计学习情况,有助于教师展开个性化的指导。

在开展线上教学时,笔者特别喜欢使用人教智慧教学平台,平台以人教数字教材为核心,图片清晰,代入感强,里面有很多优质的资源,有适合课堂教学的应用,还能够整合平台外的优质资源,操作起来也很简单。

微信上的一些小的功能平台笔者用得也比较多,“上课轻松点名”的随机点名功能可以使学生更加认真听课,线上教学时收作业比较困难,“接龙管家”就会派上大用场,学生把完成的作业拍照上传到小程序中自己名字的对应处,谁交了作业或者谁没交作业一目了然,教师批阅起来很方便。

第三个问题:教师准备的视频发布到公众号里,怎样确保学生们收看了、有效果?

笔者平时注重积累,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易错点,利用imovie、camtasia studio等软件和荔枝微课等APP制作微课,或上网找一些好的微课,利用自己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推送给学生。在最开始上传视频时,笔者只关注每个班级的点击量,但学生们是否认真收看、学习效果如何不好确定。经过与学生们的交谈笔者意识到,在没有反馈的情况下,教师精心准备的视频学生不容易做到全部认真收看,学习效果自然不会太理想。后来笔者在公众号上传视频时,会加一个用问卷星制作的小练习,帮助、督促学生检验学习效果,也可以在课上针对典型问题重点讲解。

泰戈尔曾说过,“不要用自己的知识限制孩子,因为他诞生在另一个时代”。现在的学生是数字原住民,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清楚学生喜欢用什么方式交流,要帮助他们选择习惯的方式来学习。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笔者深刻体会到信息技术带来了教学的创新,不仅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更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将继续研究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拓宽学习渠道,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陪伴下,更加快乐地成长。

猜你喜欢
等高线绘制课件
地形图的阅读
超萌小鹿课程表
一种基于Fréchet距离的断裂等高线内插算法
放学后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专题测试
基于南方CASS的等高线内插功能的改进*1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