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
以小见大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指通过小题材、小事件以及细节来揭示重大主题或反映大的道理。
左读经典
1.谁知此时黛玉不在自己房中,却在宝玉房中大家解九连环作戏。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来与姑娘戴。”宝玉听说,先便说:“什么花儿?拿来给我看看。”一面早伸手接过来了。开匣看时,原来是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个人的,還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
(选自曹雪芹《红楼梦》)
2.“我昨天来打搅大人。”等到将军抬起问询的眼睛瞧着他时,他叽叽咕咕地说,“并不像您所说的那样为了开玩笑。我是来道歉的,因为我打喷嚏,溅了您一身唾沫星子……至于开玩笑,我想都没想过。我怎么敢开玩笑呢?如果我开玩笑,那我对大人物就……太放肆了……”
“滚出去!”将军脸色发青,全身发抖,突然大叫一声。
“什么?”切尔维亚科夫低声问道,吓得愣住了。
“滚出去!”将军顿着脚,又说了一遍。
切尔维亚科夫的肚子里似乎有个什么东西掉下去了。他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退到门口,走出去,在街上慢腾腾地走着……他信步走回家,制服也没脱,就往长沙发上一趟,然后死去了。
(选自契诃夫《小公务员之死》)
◆赏读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在文学作品中是比较常见的。作者常常会借一个现象、一个事件、一个细节等来反映作品的大主题。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都会运用到这种写作手法,使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表达的主旨更加深刻。
片段1出自《红楼梦》,所写人物众多,但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尤其是林黛玉,美丽聪明、才华横溢,自小父母双亡,寄养在贾府,由此养成了她谨小慎微、孤芳自赏的性格。前几回中,她一直表现得小心翼翼、中规中矩,生怕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周瑞送花,当她看到匣子里只有两枝花时,她的敏感和高傲就表现出来了。“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冷笑道”及简单的两句话,没有多余的赘言,只有简单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就把她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于人物的只言片语中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是曹雪芹《红楼梦》塑造人物的方法之一。
片段2是契诃夫的作品,擅长以“小人物”来揭示生活的内涵。小公务员切尔维亚科夫因看戏时打喷嚏,唾沫星子溅到了大将军的光头上,他便三番两次去给将军道歉。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在切尔维亚科夫那里却变成了一件天大的事。他认为如果不能取得将军的原谅,肯定会有很多意料不到的后果。
契诃夫以精彩的心理和语言描写,将一个底层小人物的奴性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戛然而止的结尾发人深省,让读者明白了契诃夫通过小公务员之死所反映的大主题:对罪恶的沙皇制度的控诉以及对小人物的同情。
◆借鉴
一、以小见大要留心生活,善于观察
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我们要留心生活,善于观察,从小事件中发现大主题,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素材。
二、以小见大要贴近生活,不可脱离实际
同学们在选材时不要脱离生活,不可为了博人眼球而选择奇异的素材。如《散步》的素材便来源于生活,《走一步,再走一步》就像我们的亲身经历,《背影》中的父亲就如我们的亲人一般。我们都是普通人,不可能有太多轰轰烈烈的大事去写,因此,从生活中选材,才能让读者有代入感,才能达到写作目的。
三、以小见大要借助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
很多经典人物之所以让我们印象深刻,就是因为作者运用了细节描写。如《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后小心翼翼地“扯”衣裳后襟;《变色龙》里奥楚蔑洛夫的“穿”“脱”大衣,都是以动作细节描写来凸显人物性格的。
人物形象立起来了,文章的主题也就容易表现了。
四、以小见大要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
每天的生活都是司空见惯的,但并不是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就没有特色。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在发生变化,我们要从这些细微的变化中发现习作的切入点。如骑电动车戴头盔的小事,对垃圾主动分类的小提示,上网课的新鲜事,家乡的变化等,这些都可以是我们写作的切入点。
右写作文
一件小事
◎张思媛
像往常一样,我越过学校对面的十字路口,来到一个转角,抬头便看到了那排垃圾桶,于是,那件小事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那天,天还没亮,天空灰蒙蒙的,像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路边树的叶子随风摇曳,偶尔刮来一阵风,像刀子似的刮在人脸上,生疼生疼。
走到便利店门口,我进去买了面包,想着在进学校之前先垫垫肚子。撕开包装,我一口一口地吃了起来。我一边走,一边吃,刚走到十字路口,一阵冷风刮来,我不由得缩了缩脖子,一个不小心,手里的包装袋就被风带走了。
绿灯亮起,我刚准备过马路,后面却传来了一个声音——
“现在的孩子咋都这样,随地乱扔垃圾!”我一转头,看到清洁工阿姨正指着被风吹到绿化带前的面包袋说。
“我不是故意的,是风太大,把袋子吹跑了。”我忙辩解道。
听到我的回答,清洁工阿姨的脸色稍微好了点。“不好意思,是我误会你了。”
我赶紧捡起面包袋,顺手往垃圾桶一扔,准备离开。
“哎,小姑娘,垃圾是要分类的。”清洁工阿姨再次叫住了我。
我心想,扔都扔了,还能捡起来不成,这人可真是多管闲事。本来就有点迟了,还这么麻烦,真是的。于是,我站在原地不说话,准备等绿灯亮了再走。
“虽然只是一个面包袋,但也要分类的,不然大家都像你一样,我们的垃圾分类怎么办?”清洁工阿姨边说边将我的面包袋从“可回收垃圾”里拿出来,放进了“其他垃圾”里。
看着清洁工阿姨转身离去的身影,我的脸变得滚烫。虽然只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但那个清洁工阿姨的话和她的行为,却让我感到深深的惭愧。
看着眼前不同标志的垃圾桶,我快步走向学校,并在心里告诉自己——即使只是一个面包袋,也要认真分类。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陕西富平县实验中学】
◆点评
垃圾分类属于时代趋势,但很多时候,有一部分人会像文中的“我”一样,认为偶尔一次垃圾不分类没事。文中的清洁工阿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垃圾分类,人人参与;垃圾分类,从点滴做起”的生活理念。
习作素材来源于生活,如话家常,娓娓道来,以小见大,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