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桑树,6种良药

2023-03-16 16:03:05禤影妍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3年3期
关键词:桑螵蛸性寒桑枝

禤影妍

华夏文明以农桑立国,作为炎黄子孙的“母亲树”,桑树承担了人们“衣食住行医”的多种需求,它不但孕育了沟通东西方的丝绸之路,自身还是一个天然“小药库”,从果实到树叶、树枝、树皮、寄生物等,一身兼具多种药效不同的常用良药。

桑葚是桑树的果穗,味甘、酸,性寒,入肝、肾二经,具有滋补肝肾、生津润燥的功效。桑葚既可新鲜食用,也可干燥后入药使用。

桑葚常用于治療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失眠、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耳鸣耳聋、五心烦热、关节不利、须发早白、视物昏花、皮肤干燥、消渴内热等情况。更年期女性服食,有补血养颜的功效。桑葚既可单独使用,也可搭配枸杞、红枣、龙眼肉、蜂蜜等滋补肝肾、生津养血的药材一起使用。除了煎水代茶饮、泡酒,桑葚还经常用于制作膏方、颗粒和中成药等,如桑葚膏、桑葚酒、桑葚冲剂等。

桑葚虽好,但味甜滋腻碍胃,本身脾胃功能不好的人、青少年儿童,以及孕妇、糖尿病患者不宜多服。

桑叶,疏散风热能明目

桑叶入药,以霜后采收为品质最佳,称为霜桑叶。桑叶的炮制方法有蒸、晒、蜜炙、微焙等,切碎后使用。其味苦、甘,性寒,入肺、肝二经,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清肺润燥的作用。

桑叶以不同的方法炮制,功效略有不同。桑叶晒干生用性偏寒凉,常配菊花、石决明、夏枯草等,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头痛、咽痛咳嗽、目赤肿痛等风热、肝火之证;蜜炙后质轻性润,常与黑芝麻、首乌等合用制成蜜丸,用于治疗须发早白、头晕眼花、皮肤瘙痒等肝肾阴虚之证。

桑叶性偏寒凉,只适用于实火或虚火引起的热证,有外感风寒、本身阳气不足及脾胃虚寒的人不宜服用。

取桑树的嫩枝入药,名为桑枝。桑枝常在春末夏初时采收,去叶晒干后使用。桑枝味苦性平,归肝、肺经,中医取其“以形补形”,擅通达四肢经络,认为其有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的作用。

桑枝常与首乌、当归、鸡血藤等养血药物搭配,治疗血虚风燥所致的遍体风痒、肢体拘急等情况;与威灵仙、防已、忍冬藤等清热祛湿药配伍,治疗风湿热痹;风寒湿痹者则可配以桂枝、防风;与丹参、田七搭配,可以治疗中风引起的肢体不遂。以桑枝入药的方剂主要有桑枝方、桑枝虎杖汤等。

桑枝性偏燥,体内无湿者不宜使用。

桑白皮为桑根除去栓皮后的干燥根皮,秋末挖根,剥取根皮后晒干。其性味甘寒,归肺、脾经,具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宽胸下气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肺气不宣所致的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等。

桑白皮搭配黄芩、桑叶等,可清肺泻火以止咳;配瓜蒌、半夏、杏仁等,可化痰止咳平喘;与茯苓、赤小豆搭配,能祛湿消肿、通利小便。

桑白皮性寒,外感风寒、肺气不足者忌服;儿童、孕妇慎服。

桑螵蛸是螳螂秋季在桑枝上产卵后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卵鞘。秋末冬初时,卵鞘内的卵还未孵化,此时采收药效最佳,蒸煮干燥后入药。螳螂在诸虫中性刚肾强,其甘、咸,性微温,入肝肾经,能补肾助阳、涩精缩尿。

桑螵蛸可单独或与山茱萸、菟丝子、覆盆子、补骨脂等搭配,治疗肾虚所致的夜尿频数,以及下元不足引起的精关不固,见有遗精白浊,滑利等,具有很好的固涩之力。桑螵蛸散、缩泉丸加味等中成药为桑螵蛸入药的代表方剂。

桑螵蛸偏于补益,长于温肾助阳,肝肾阴虚火热者勿用,以免固摄内火。

(摘自《生命时报》)

猜你喜欢
桑螵蛸性寒桑枝
桑螵蛸炮制的历史沿革考证
药学研究(2022年11期)2022-12-20 12:12:40
大型桑枝粉碎机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四川蚕业(2022年2期)2022-11-25 12:10:33
桑枝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四川蚕业(2022年2期)2022-11-19 02:10:30
桑螵蛸的本草考证研究
中医药学报(2021年7期)2021-07-29 02:34:24
桑枝屑香菇种植基料配方的筛选试验
四川蚕业(2021年3期)2021-02-12 02:38:40
白茅根煮藕 治牙龈出血
华声文萃(2019年1期)2019-09-10 07:22:44
大剂苦参治不寐
霜林松风
桑枝化学成分的研究
中成药(2017年9期)2017-12-19 13:34:35
莲子灯草饮能治疗失眠
中老年健康(2016年1期)2016-03-07 08:5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