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沉默比发声更有力

2023-03-16 14:02陈庆贵
杂文选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奥古斯特肌体傻子

陈庆贵

通常情形下,作为个体意思表示,无论是口头语言抑或肌体语言,就表达效力而言,沉默无法与发声相提并论。但在有些特殊情形下,沉默却比发声更有力量。

马克·吐温说过:“不要和傻子争论,否则,别人会搞不清谁是傻子。” 傻子属于病理性“脑残”,不要和“脑残”争论,不仅是先贤谆谆教诲和今人现实昭示,更有科学研究加持证明:“脑残”属于病人,他们从来意识不到自己脑残。当他们与你论战或“网络喷子”对你“网暴”时,最有力的“绝杀级”武器,当然首选沉默不予理睬,而非发声“和傻子争论”。

相对于耿耿于怀,动辄发声将轻蔑者挂在嘴上贬损,沉默才是最有力量的轻蔑。鲁迅先生在《半夏小集》中写过:“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叔本华与先生英雄所见略同:“真正的蔑视恰恰与真正的傲慢截然相反,它保持沉默,不露痕迹。因为,倘若有人表示蔑视你,那么,至少表示他非常注意你,他想让你知道他如何不欣赏你。他的这种愿望为仇恨所驱使,是不能与真正的蔑视相提并论的。相反,倘若这种愿望是真实的,那么,这只不过证明了有这种愿望的人是毫无价值的。”

面对群体,尤其是被裹挟在乌合之众歇斯底里式狂热中,个体保持清醒和沉默,显然比发声更有力量。1936年6月,德国汉堡布洛姆福斯船厂,正在为某海军训练船举行盛大下水仪式,希特勒亲临船厂,众人集体举起手臂行纳粹礼,场面极其疯狂。人群中,有一位仁兄极不协调,只见他双手交叉于胸前,脸上露出不屑的表情,冷冷地站在那里,拒绝和众人步调一致向希特勒行礼。要知道,这在当时战争恶魔希特勒主政的纳粹德国,如此“失礼”后果不堪设想,甚至连脑袋都可能搬家。不幸的是,此公不行纳粹礼表达愤怒的沉默肌体语言被希特勒的随行记者抓拍了下来;万幸的是,由于照片上人山人海,记者并未发现人群中居然有异端如此“大逆不道”,照片也被尘封于档案之中五十五年。直到1991年,一位学者查阅资料时,才无意中发现照片上的“异类”并大为震撼,将照片投稿到《时代周刊》,后被人认出是奥古斯特。试想,当时奥古斯特若选择以发声(口号),而不是以不同流合污的沉默肌体语言向希特勒表达愤怒和抗议,可能结果就不是他五十五年后以“孤独的勇士”震撼世人,更可能是被当场拉出去“吃花生米”。

近年来,互联网上一些网红“大V”,为了博眼球、带节奏、蹭流量、骗打赏等一己私利,屡屡突破良知底线和道德底线,动辄哗众取宠“语不惊人死不休”,或烹制“深度好文”毒“鸡汤”麻醉受众,或炮制“震惊体”杂碎博人眼球,或捕风捉影打“鸡血”谋求“精神胜利”,或无中生有蹭热点做“爱国”生意,施放“大棋论”“阴谋论”等信息雾霾妖言惑众……对大众而言,发声抵制不是力不从心便是势单力薄,最经济有效的办法便是沉默:一方面,对罔顾事实违反常识不讲逻辑的垃圾信息保持“最高的轻蔑”——口頭沉默;另一方面,不做乌合之众——保持肢体沉默,不被裹挟带节奏,成为垃圾信息的“转运场”和“搬运工”。

虽然范仲淹在《灵乌赋》中誓言:“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但恪守做人道义、做事良知也好,追求真相真理、捍卫公平正义亦罢,都需要展现策略智慧和行为理性。发声与沉默一样重要,该发声时当发声,当沉默时则沉默。发声的雷霆之力固然能撼天动地,但有时候,沉默的深沉之力也能惊天地、泣鬼神。

【原载《义乌商报》】

插图 / 沉默 / 佚 名

猜你喜欢
奥古斯特肌体傻子
降龙骑士
春绽
站在山顶才能看清脚下
富家傻子
勤能补拙是骗傻子的
站在山顶才能看清脚下
站在山顶才能看清脚下
罗丹手稿
人不是有病时才“病”的
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