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以浙江富春江两岸景色为背景创作的纸本水墨画,是黄公望为其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此画后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画的是一条漫长的江水,更是一个哲学,一个对生命态度的思考。
《“剩山”回响》是我选用了5 年时间拍摄的素材,经过半年时间的构思制作,将300 余张富春江、新安江两岸山水照片拼贴组合而成的新“剩山”,以此向元代画家黄公望致敬。
《“剩山”回响》中有奇峰秀岩、山峦连绵;有水草滩涂、树丛林间;有渔人垂钓、拱桥独步;有茅草亭阁、村舍田野;有飞瀑清泉、孤舟碧波。遥想当年,黄公望也是流连在这一方山水之间,天长地久,物我两忘,才构造出了他画笔下独具江南气息的“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的富春山水画卷。
“剩山”回响02 李晓军 摄
“剩山”回响03 李晓军 摄
《“剩山”回响》既融入了我对中国山水文化的理解和情感,也是对《剩山图》的重新解构和对摄影艺术新的认识。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足迹去亲近富春山水,创作并转换成一种自和的表达,从而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与《剩山图》形成对话的影像。
摄影发展到今天,创新越来越难。我想,新风景是相对于旧的表现形式、技术手段而言的,这个新不是新和旧之间的对照,而是跟旧的决裂。所以我们进行摄影创作必须对世界摄影史有了解,以国际视野去审视中国的风景,敢于突破和创新,用新思路、新手法、新形式走一条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新风景之路。
“剩山”回响04 李晓军 摄
“剩山”回响05 李晓军 摄
“剩山”回响07 李晓军 摄
“剩山”回响08 李晓军 摄
“剩山”回响09 李晓军 摄
评委评语李晓军的《“剩山”回响》以经典的历史图像文本《富春山居图》前半卷《剩山图》为创作的契机与出发点,以一种文化考古的作业方式,索据相关文献,沿循黄公望当年的行跡,将他描绘过的山水拍成大量照片,然后通过后期图像处理技术,建构出一个与《剩山图》平行存在的视觉系统,以期与古人产生一种超越时空的对话。
近十几年来,有很多艺术家在尝试类似的实验。如王庆松以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画作《韩熙载夜宴图》为图式借用创作的《老栗夜宴图》;洪磊拟宋末元初文人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创作的同名影像艺术作品;塔可以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文本《诗经》为依据展开考索与影像表达的《诗山河考》,等等。这样的实验需要对原作及相关的历史文献有深入细致的研究,更重要的还在于,由这样的历史文化样本出发,如何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并在这种表达当中显示出自己思考的文化立场、现实态度与独特内涵。
从过往类似的影像实验当中,我们已经看到很多富有价值的视觉表现,但面对无限丰富而深邃的历史文化资源,从这一视角出发而展开的影像表达依然非常有限。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组《“剩山”回响》作品,是对这一类影像实验的有力延续。
——刘树勇(中央财经大学艺术系主任、教授,艺术评论家,以“老树画画”知名,2022 首届集美中国新风景摄影展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