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龙
AI绘画《太空歌剧院》,2022年9月,在科罗拉多州博览会的美术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太空歌剧院》这幅画作的创作者杰森·阿伦不是专业的艺术家,而是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游戏设计师,这幅作品是他用人工智能(AI)制作的。此前,无论是“深蓝”对战俄罗斯国际象棋棋王卡斯帕罗夫,还是“AlphaGo”战胜韩国围棋选手李世石,人类尚可把AI当作算力强大的计算机,而非具有人性的机器,因为人类始终认为哲学、艺术是其区别于AI的独特领域,但是当AI已经开始进军艺术领域时,人们不禁拷问:AI会取代人类吗?
在人类历史中,工业技术一直和艺术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只不过那时的技术或是促进画笔、颜料等工具的发展,或是推动社会进步、影响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推动艺术产生更多流派,但从来没有一项技术是直接生产艺术作品的。因此,有人惊呼:人类艺术将不复存在,AI或将取代人类。
AI能否取代人类这一问题,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人机互联实验室主任翟振明认为:“未来艺术会变得更加纯粹,AI能够帮助我们过滤出真正的艺术家。”在翟振明看来,这一技术要素的革新,会将艺术原创性推向更高的位置。“AI能取代的是匠人,而非艺术家。重复性的、精致的产品生成工作交给AI,艺术家不用再为此付出劳动,他们需要做的是更纯粹的艺术创造。”这是因为,艺术可以分为大众艺术、商业艺术和先锋艺术,而AI创作目前能取代大众艺术,并且在商业艺术中也有充足的潜力,但很难取代先锋艺术。
大众艺术所面向的就是大众审美需求,例如年画、肖像画、动漫形象等,而AI创作在这一领域表现出色,有许多画家也正是以此谋生的,冷军是一位超写实派的画家,其代表作《小姜》描绘了一个细节精湛的女子形象,被人称作“用照相机拍出来的画”。使用文图生成模型,AI同样能够创作出一副令人满意的肖像画。“AI肖像画,完全捕捉到了精髓,大小眼,没鼻梁,宽眼距,方脸尖下巴高颧骨”一位微博网友对AI所描绘的自己如此评价。在商业艺术领域AI也具有充足潜力,商标设计、服装设计、包装设计等商业内容完全可以由AI进行设计,满足企业的商业需求。山西大同的自媒体人刘畅曾在采访中坦言,之前他们微信公众号的配图大多是从网上找现有的图片或者找画师定制,花了许多时间和金钱却很少能够符合自己要求,有了免费的AI作画工具之后,终于不用再为此发愁了。
但是在先锋艺术领域,AI不具备人类的感情和经历,对作品的内容和意义无法进行深刻的诠释,既无法开辟新的表现形式,更无法凭空创造新的流派。2017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一档节目《机智过人》,节目中AI小冰和人类诗人同台竞技,面对一张江一燕下乡支教的照片,两位诗人和小冰给出了他们的作品。在人类诗人的作品中,明显突出了人的情怀和故事,但AI小冰的作品尽管充满了意象和比喻,却并不了解主人公江一燕的支教经历,也没有跳出图片联想未来,因此作品也显得疏远和冰冷。由此可见,AI或许能写出一首好诗,但却难以写出一首绝妙的诗。
随着AI绘画走红网络,有画师在微博上说,某AI绘画平台上生成的图片,很多都是以他的作品进行“拼图形式”完成的。这是由于目前的AI绘画归根结底仍然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在算法的支持下,通过对大量已有的画作进行学习,产生一定的识别、分类和组合的能力,当人们输入一些关键词后,它就会根据这些分类寻找相关画作的特征,进而生成一幅作品。因此,在许多AI画作中都能够看到各种熟悉的元素,例如动漫人物、建筑场景、游戏背景等。
但是AI绘画是否构成抄袭,仍要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北京市环球律师事务所律师曹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思想与表达二分法’作为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在判断AI绘画是否侵权时具有指导性意义。如果原绘画作品要素抽象度过高,可能导致该要素被认定为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思想’而非具有独创性的‘表达’,则AI绘画不构成侵权。换言之,‘粉碎性’AI绘画更类似于独创性表达,很难构成侵权;‘美图型’AI绘画的加工程度较浅,其侵权可能性较高。”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律师黄群辉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他人作品进行非商业用途的学习在法律上是允许的,即单纯将现有图片作品用于学习本身是不违反法律规定的。画家作为著作权人,有权禁止别人使用其作品进行谋利,但不能禁止个人的学习、研究或者欣赏行为,这也是法律对作者著作权的限制。因此他认为,将来AI绘画和画家作画并不存在版权纠纷,两者会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在未来,智能化的AI绘画软件不再是复制粘贴,而是基于深度学习形成的自身独有的绘画数据库,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不同排列组合,形成不同的作品供筛选使用。画家的作品则相反,除了创作技巧外,给观众呈现更多的是人性化的思考表达,两者的创作重点将完全不同。所以,AI绘画将会是一类独立的艺术形式。
有人认为,人类学习与AI学习有着类似的过程,只是其中有些机理以现有的科学还无法解释,因此才产生了人类和AI之间的差别。以一名画家为例,人类学习同样需要学习色彩的区别和使用,各类艺术风格的作品和著名画家的画作鉴赏,最终把这些融合成属于自己的素材并在绘画中形成自身的风格和特色。但是,人们还没有搞清楚人类在信息加工和素材处理上的机理,因此AI才和人类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这一差异往往被称为人类情感。所以,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AI学习或许能够媲美人类。
当“AlphaGo”开始自我学习并产生棋谱后,人们惊奇地发现,过去人类在围棋中总结出来的妙手竟然在AI看来都是俗手,许多招法已经完全超过人类的认识,世界冠军时越九段表示:“这些招法我以前从没见过,我认为这是来自于未来的棋谱”,而另一位世界冠军古力九段说:“AlphaGo自我训练的棋谱令人难以置信,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AI在游戏技术上能够通过自我训练形成超出人类已有对局的大数据样本,使得人类游戏选手也不得不拜AI为师。围棋选手柯洁认为,AI把围棋和象棋都给毁了,使得棋类游戏灵性全无、无聊至极,因为人类都已经不再追求某种思维上的妙手,而去大量研究AI棋谱,让围棋从一种智力活动变成了脑力活动。在韩国,数名围棋新秀异军突起,“旋风三剑客”洪茂镇四段、李昌锡七段和沈载益四段表示,耀眼地飞跃得益于人工智能的帮助。25岁的李昌锡被认为是韩国围棋界“AI最大的受益者”,原本在20岁以后一度销声匿迹,但2020年开始他接触了围棋AI,“发现完全来到了另一个世界。我立刻把自己所有棋谱都输入到AI上进行分析,感觉就像开了天眼一样”。此后,仿佛插上翅膀的李昌锡接连在“GS加德士杯”“龙星战”等赛场上取得10连胜。在“海泰皇冠杯”上,他拿到了职业生涯首个冠军,并进入了期待已久的韩国等级分前10名。
AI战胜人类这样的话题如今已经见怪不怪,当“深蓝”战胜卡斯帕罗夫、“AlphaGo”战胜李世石时,媒体还对这些事件大肆报道,而如今人工智能“AlphaStar”在游戏《星际争霸2》中以10∶1的成绩战胜人类职业选手、腾讯推出的AI“绝悟”以3∶1的比分战胜了5位来自《王者荣耀》职业联赛的明星选手,这些“成就”已经难以再形成轰动性新闻了——人们似乎习惯了AI在各个领域战胜人类。
但是当人类把AI的强大当作司空见惯时,许多游戏和竞技项目或许也将失去意义,选手将不会再追求技艺上的进步,人们在欣赏这项活动时也会少了许多乐趣。2017年围棋国手柯洁迎战“AlphaGo”时遭遇惨败,2021年柯洁在某节目中再次谈到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时表示,“可能我太笨了,这辈子都打败不了AI了。”
以往当人们在观看游戏《英雄联盟》的比赛时,选手准确的技能释放、非凡的团战意识、连贯的走位操作、准确的伤害打击,这些都会让观众为之沸腾,但当观看AI比赛时,人们对于AI的这类操作见怪不怪,认为AI做出这些都是理所应当。或许,AI在游戏竞技上表现出的“强大”,夺走的并不是属于人类的“胜利”,而是属于人类的“乐趣”。
随着大数据技术和AI算法的不断提升,曾经AI的“智障”行为或许将迎来结局,当AI甚至能通过多维度学习创作出原本不存在的作品,那时我们该如何看待AI?有人认为,AI具有绝对理性和忠实执行原指令的能力,倘若指令设置不当,便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研究员万维钢认为,人类决策中有大量错误,其中有很多是由于判断不准确导致,AI的判断更准确,但這就意味着AI犯错将是系统性的。
2023年春节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2》对数字生命进行了刻画,影片中的基于550系列量子计算机的人工智能一直监视着人类的举动,并从中学习和思考拯救人类文明的方式。然而,550系列的原指令设置为“延续人类文明”,可是在AI看来执行“数字生命计划”的可行性比“移山计划”大得多。后来,550系列设计者马兆在临死前大声喊出“没有人类的文明毫无价值”,这才为550W的原指令加上了一把锁。尽管这只是科幻电影中的一个情节,但却反映了AI决策的一种逻辑,那就是必须提供准确的价值排序,并按照排序做出决策。但在人类的决策逻辑中,不同的人面对不同问题和不同情况时,其决策并非永远参照同一种价值排序。如影片所示,人类面对地球危机时并不只是考虑最优决策,还要考虑到人的价值和文明的意义,正如刘培强明知让韩子昂带着刘启进入地下城是最优解,但还是不愿意放弃爱人韩朵朵的生命。因此在人工智能MOSS看来,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是一种奢望。
2022年10月,英国伦敦机器人艺术家“Ai-Da”,在上议院进行首次演讲。
然而,就像汽车替代人类行走是延伸人的行动能力一样,也有人认为AI只是人类的工具,是人在许多领域中智慧和思维的延伸。华为高级副总裁张顺茂认为,AI正在成为人类脑力的延伸,助力人类突破空间、时间、表象的局限。一方面,洗碗机、扫地机器人等成为家务帮手,智能音箱、智慧屏幕成为娱乐伙伴,饭店里的上菜机器人、酒店里的送餐机器人替代了部分劳动,这些发明都是为了把人从某些束缚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当我们借助AI时,尽管它能绘画、写作、作曲甚至编程,但这些能力也是人类所赋予的。从这个角度来说,AI是从技术上模拟人类意识,拓展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可以看作是人类身体、器官、思想的外延,不能脱离人类而独立存在。
未来,人类对于AI的探索和研究不会中止,AI会继续在许多方面超越人类。但是,AI的研究思路决定了它始终跟在人类身后亦步亦趋地学习和模仿人类,一旦超出它学习的范围,它的智商甚至不如孩童。所以,对于AI的未来发展,人类不必感到恐慌,而应当学会趋利避害。正如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玛格丽特·马托诺西所说:“完全忽略AI的风险固然愚蠢,但面对科技,‘威胁至上’的态度总是不可取的。”
(责编:南名俊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