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威,邓建华
(苏州科技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0)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机动车的数量不断增加,根据我国交通安全管理部门2020年10月1日发布的数据可知,到2020年9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7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占比高达78%,约为2.8亿辆,驾驶人的额数量也呈现上升的趋势。城市机动车数量和驾驶人数量的急剧增加给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带来很多问题,如交通拥堵现象愈加严重、城市交通事故增加、污染交通环境等。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和交通事故数量一直呈上升的趋势,威胁着我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交通事故是由人、车、道路等因素引发的,大量学者通过对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研究表明,交通事故发生最重要的原因是驾驶员的个人因素,占总事故发生的94.1%[1]。而驾驶员的个体情绪被认为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大的心理因素,驾驶员在驾驶车辆过程中,面对复杂的交通系统,经常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绪,包括愤怒、兴奋、紧张、焦虑、反感等。这其中包括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这些情绪会都给驾驶员的行车造成不良的后果[2]。如果在驾驶的过程中,驾驶员的情绪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缓解会引发大量的交通事故。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驾驶员的情绪对行车的影响,驾驶员情绪与驾驶行为之间的关系也成为重点研究方向。本次研究帮助驾驶员更好的认识到情绪对驾驶行为的影响,为道路交通安全提供一个基础的理论参考。深入探讨驾驶愤怒、驾驶烦躁、驾驶紧张和驾驶害怕四种情绪对苏州市驾驶员不良驾驶行为的影响,为苏州市交通管理部门提供驾驶员情绪方面的培训方面的参考。同时,提高苏州市驾驶员对自我情绪方面的认知,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和不良驾驶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主要指感情过程,是个体在情境相互作用时大脑出现的神经活动过程,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情绪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个体的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和外部表现。对于情绪的表述,William James在1884年首次情绪的定义,他认为“情绪是一种心理感觉,这种感觉是由于人们身体发生的变化而产生的,人们对情绪的感知是在身体变化之后的,情绪的改变会导致个体的生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人在紧张时,心跳速度会相应加快等。Cannon认为情绪是一种外界带来的刺激传递到大脑皮层,随后由大脑皮层刺激下丘脑而产生的不同情绪。
1900年Reason等开发了驾驶行为问卷DBQ,通过调查曼彻斯特的520位机动车驾驶员,通过对DBQ的分析,得到了不当驾驶行为的3个因子:故意违规、无意失误和危险错误。国内对驾驶行为的分析,Xie等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DBQ驾驶行为问卷进行修改,以反映我国机动车驾驶员的驾驶特点,得出交通事故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源于驾驶员的违规驾驶行为。李实振[8]将原始DBQ和基于中国实际情况进行改进的DBQ相结合,研究分析指出驾驶员的危险驾驶行为主要包括情绪化违规、自发违规驾驶和错误违规。易恬[9]将不良驾驶行为分为四类行为:冒险性、习惯性、随意性和个体特征不良驾驶行为。本文利用DBQ问卷对驾驶行为进行分析,探讨问卷的内部因子结构,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指导与建议。
情绪与驾驶行为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国际驾驶员行为研究协会为了探索驾驶员个人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在1982年开始对各种国家的驾驶员进行了研究调查,调查的驾驶员人数多达1500~2000位,调查结果表明驾驶员的情绪是影响交通安全行车重大的心理因素。国内外大量研究都表明情绪对驾驶员的决策力、风险判断和反应能力等方面存在影响。
Meskenetal等[10]研究表明焦虑会加强自己对危险刺激性的注意力,从而发生违规和产生危险驾驶行为的频率较低。Sun等[11]表明焦虑水平越高,实施危险驾驶行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低焦虑和高焦虑的人都容易产生超速驾驶的行为。Hennessy和李凤芝[12-13]研究发现驾驶员的紧张情绪会引起攻击性驾驶,驾驶紧张与驾驶愤怒、驾驶报复和攻击性驾驶之间存在正相关。Dula等[14]指出驾驶时的负面情绪是危险驾驶行为的维度之一,作为消极情绪中的驾驶悲伤会对驾驶员产生消极的影响。悲伤往往表现为顺从或被动的发生,因此悲伤情绪会使驾驶员的注意力分散,降低驾驶员的危险感知能力及反应时间。
愤怒是驾驶员是常见的一种情绪。在2011年中国医师协会联合协会调查的35.3万名驾驶员中,83%的驾驶人会因为道路拥堵产生愤怒的情绪,从而产生危险驾驶行为[15]。同时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也对愤怒驾驶展开了调查,在2000多名驾驶人里,86.5%的人觉得身边有驾驶愤怒情绪产生很正常,76.1%的人在遇到堵车时会产生愤怒的情绪,驾驶愤怒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16]。
本次的问卷调查在国内外学者的文献综述和驾驶员访谈信息的的基础上,在原版的Manchester DBQ问卷中挑选了与适合研究主题与驾驶员实际情况的题目,并进行适当的修改。问卷共分为驾驶员的基础信息、驾驶情绪量表、驾驶行为量表,其中驾驶情绪量表选取了烦躁、紧张、愤怒、害怕四个构面,不良驾驶行为量表本文在Lajunen[17]英文原问卷的基础上,进行翻译和修订,得到中文版26项DBQ问卷。驾驶情绪量表和不良驾驶行为量表采用李克特五分法。其中,1表示完全不符合,3表示中立,5表示非常符合。
在正式调查之前选取6名驾驶员进行与调查,主要询问对问卷调查是否读懂,个人信息是否愿意填写、完成问卷的大概时间。另外,收集经验丰富的交通管理局的相关人员的意见,对问题及您好修改、筛选。进行这方面工作的目的是发现问卷中的问题,根据调查者的反馈完善调查结果,最终确立正式调查表。
本研究对苏州市范围的驾驶员进行抽样调查,探究苏州市驾驶员情绪压力对不良驾驶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问卷包含的题目较多,完成时间较长,采用传统实地调查与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实地调查选择苏州市人流量较多的地方,比如商场停车场和高铁站等,网络调查与问卷星平台合作。对回收的问卷数据进行预处理,剔除填写不完全、不认真规范的问卷后,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及信度与效度的检验,为驾驶员不良驾驶行为整合模型的建立与拟合奠定基础。
此次调查共回收443份问卷样本,其中,实地填写纸质问卷321份,问卷星平台收到问卷133份,在对问卷筛选后剔除了9份大部分题项没有完成以及21份明显答案不认真的样本,例如,绝大多数题目都按1分到5分的顺序选,无效问卷共30份,实际回收问卷共413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3.2%。
对驾驶行为量表数据是否适用于因子分析,前提要采用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判断以及原有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及相关程度。KMO是检验统计量表明变量间的偏相关是否足够强,该指标的取值在0到1之间。一般KMO值越接近于1,因子分析的效果越好,0.9以上极适合做因子分析,0.8以上适合做因子分析,小于0.5时,不适合使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本文采用SPSS26.0对驾驶行为问卷进行因子分析,对原始的26个表示驾驶员行为的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得到KMO检验统计量为0.853>0.5,说明问卷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中P值为0.00<0.05,表明原始变量相关矩阵不是单位矩阵,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表1 不良驾驶行为量表KMO和Bartlett检验
我们进行因子旋转,在矩阵旋转结果表中,每一行是该变量在提取得到的不同因子上的负荷,当表中的负荷值大于0.4的时,认为提取的公因子与原始变量有相应的关系,如果数值小于0.4,说明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较弱。在得到因子旋转结果后,将旋转成分中个变量与每一个主成分的相关程度进行排名并分类。
表2 不良驾驶行为问卷因子负荷矩阵旋转结果
我们把A18、A12、A21、A10、A22、A25、A9和A23这8个不良驾驶行为命名为“侵略性违规”;A5、A16、A7、A8、A15和A14这6个不良驾驶行为命名为“无耐心违规”;A1、A11、A20、A24、A3和A19这6个不良驾驶行为命名为“注意力错误”;A17、A6、A2、A4、A26和A13这6个不良驾驶行为命名为“经验性失误”。
(1)性别在不良驾驶行为上的差异
表3 男女驾驶员在不良驾驶行为各维度均值比较
由表3,我们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的独立样本检验分析不同性别驾驶员在不良驾驶行为四个维度上的差异性。男性驾驶员在侵略性违规和无耐心违规上得分比女性驾驶员高,在注意力错误和经验性失误上得分比女性驾驶员低。可能是因为相对于女性驾驶员,男性驾驶员在过程中容易产生愤怒、烦躁等不良情绪,由此而产生侵略性违及无耐心违规行为;而女性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注意力易被分散,加上自身易于敏感、胆小的性格原因,容易产生紧张和害怕的驾驶情绪,由此产生注意力错误和经验性失误不良驾驶行为。
(2)年龄、驾龄及驾驶状况对不良驾驶行为的影响
本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驾驶员情绪压对驾驶行为的影响,相关性分析是解释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及如何相关的紧密程度如何,数值范围在-1到1之间。由表4可知,年龄与侵略性违规和无耐心违规呈正相关,与注意力错误和经验性失误呈负相关。驾驶员的驾龄与注意力和经验性失误呈负相关。驾驶员过去一年发生的交通事故和扣分情况与不良驾驶行为四个维度均呈正相关。驾驶员的压力状况与侵略性违规、无耐心违规、注意力错误和经验性失误呈正相关。
表4 年龄、驾龄及驾车状况与不良驾驶行为各维度的相关(r)
由表5得出,驾驶愤怒与不良驾驶行为四个维度呈正相关,驾驶烦躁与不良驾驶行为呈正相关,驾驶紧张与侵略性违规和无耐心违规呈负相关,与注意力不足和经验性失误呈负相关,驾驶害怕与侵略性违规和无耐心违规呈负相关,与注意力不足和经验性失误呈负相关。
表5 不良驾驶行为与驾驶情绪各维度的相关(r)
本文将通过分层回归法研究变量,分析驾驶员情绪压力对驾驶行为的影响,这个方法是选取自变量和因变量依次进入回归模型中,探究各个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得到不同层级的回归系数。本文将驾驶员的人口学因素、情绪压力变量分别作为自变量,将不良驾驶行为作为因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以验证驾驶员情绪压力对驾驶行为是否有显著的影响力。
表6 情绪压力与不良驾驶行为的回归分析
在第一层回归中,首先以人口统计学变量为自变量,以驾驶行为为因变量,放入回归模型,以验证控制变量对驾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驾驶员的年交通事故次数与驾驶行为显著正相关,回归系数为0.085;驾驶员的扣分情况与驾驶行为正相关,回归系数为0.137,即驾驶员的年交通事故次数与扣分情况越多时,他们的不良驾驶行为越多。
在第二层回归模型中,以6个控制变量和情绪压力作为自变量,驾驶行为作为因变量,验证驾驶员情绪压力对驾驶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员情绪压力与驾驶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回归系数为0.269(P<0.001),即驾驶员情绪压力水平较高时,会产生更多的不良驾驶行为。
从人口学因素对不良驾驶行为的研究中,我们看出男性驾驶员相对于女性驾驶员更易产生侵略性违规和无耐心违规,而女性驾驶员在注意力错误和经验性失误上的得分要显著高于男性,这可能是因为男女驾驶员的性格差异,男性易在驾驶过程中产生愤怒情绪,而女性面对复杂的交通系统更易紧张和害怕。交通事故次数和扣分情况与不良驾驶行为四个维度均显著正相关,造成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违规行为是驾驶员扣分和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压力状况与不良驾驶行为显著正相关,压力越大,驾驶员的不良驾驶行为越多,可能是因为驾驶员的压力长时间得不到释放,在驾驶过程中容易释放出自己的消极情绪,从而出现较多的不良驾驶行为。
驾驶员情绪压力对驾驶行为有正向影响,回归系数为0.269(p<0.001)。驾驶员的不良驾驶行为随着情绪压力的增大而越多。驾驶员的情绪压力越高,他们越会对在驾驶过程中表现自己情绪,由于缺乏驾驶经验,对于复杂的交通系统处于失控之中,经验性失误随之增加;伴随驾驶员情绪压力的增加,他们还会对周围驾驶环境表示出不耐烦态度,此时无耐心违规行为会增加。当驾驶员长期在压力下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时,他们就会对周围的人或环境不满,增加侵略性违规。情绪压力还会影响驾驶员的注意力,驾驶员不能够专心开车,从而增加注意力错误行为。
本研究展开了苏州市驾驶员的情绪压力对不良驾驶行为的影响研究,这一课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所启示,研究表明驾驶员的情绪压力与不良驾驶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这可以进一步建立驾驶员“行为-情绪-事故”模型以及深入探讨模型中三个元素的关系提供依据。本研究结果可以引导驾驶员面对不良情绪时积极调整状态并对自己的不良驾驶行为作出矫正。对驾驶证的颁发进行丰富和细化,针对驾驶员的不同性别、年龄和学历等基本信息进行差异化培训从而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