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发挥地方公立美术馆红色教育功能

2023-03-16 10:31
学习月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美术馆红色艺术

●刘 洋

地方公立美术馆作为官方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承担着实现人民群众审美教育公平、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精神文化需求的重任。现阶段,全国各地公立美术馆正积极开展红色艺术作品展览,借助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宣传红色精神、开展红色教育。探索这一教育形式的运作将有助于地方公立美术馆更好地弘扬红色文化,更好地教育引导人民群众牢记革命历史、培育家国情怀。

一、地方公立美术馆红色教育功能的意义

红色教育是以中国共产党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为宝贵的精神资源,并将其融入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教育。地方公立美术馆作为红色文化传播阵地,开展红色教育是对美术馆公共教育职能的呼应、对地方红色文化的弘扬,也是对红色教育方式的创新。

(一)呼应美术馆公共教育职能

面向公众的艺术教育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因为艺术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的精神文化,能够升华物质文化,丰富人的情感,完善人的品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美术馆是一个以全民为服务对象、以终身教育为核心要义、兼具多元功能的公共艺术教育机构,肩负着国家文化宣传的重任,尤其是公立美术馆,其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情怀教育功能在现实中被不断强调。公立美术馆是普及性极强的教育场所,那里的学习氛围更加轻松自由,观众的学习心态也会更舒适惬意,不易产生排斥心理。随着“观众意识”在上世纪80 年代逐步受到重视,传统的灌输式、指导式教育模式逐渐演进为不断尝试与观众沟通或合作的参与式教育模式,以此模式开展的红色教育非常适合在人文教育的优质场所——美术馆开展,从而更好地搭建红色教育与观众之间的桥梁。

(二)弘扬地方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红色教育的内容与资源,包涵了各地革命者、各地方根据地和地方武装的抗争,呈现出表达各异的地方特色。以血缘、地缘为基础的传统家国情怀奠定了中国人文化认同与价值认同的基础,宏伟的红色文化一旦同地方历史文化结合起来,与地方族群或村落实现叙事交叉,便能推动红色教育深入人民群众心中,使之感到亲切、产生共鸣。地方公立美术馆具有充足的条件可以提炼地方红色文化,它是基于官方指导的地方艺术资源的“收集站”,馆藏着丰富优秀的地方艺术作品和当地艺术家作品;也是重要的科研机构,基于藏品和需求产出着珍贵且专业的地方艺术文化研究成果,使人民群众能够借助生动的形象与信息直观感受和学习地方红色文化,实现红色教育的在地性落实。

(三)创新红色教育方式

互联网时代,人民群众的个性诉求和情感关照被进一步加强,传统的教育方式亟待创新,这些转变与以观众为中心的现代美术馆理念不谋而合。如今的美术馆不再只是展览场所,它更是一个活动中心,更加尊重观众自主汲取知识的权利,更加重视观众本身的动机、需求、期待与体验。但把主动权交还受众并非无序,美术馆不能像娱乐产业一样盲目争夺受众的注意力,而是要强调艺术体验的非凡之处,要向观众传达深厚的精神价值,提供超出经验之外的诗意空间。同样,红色教育所反映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艰苦岁月与革命精神是严肃且卓越的,其格调并不轻松,需要受众深切体会和领悟,因此美术馆是红色教育的适宜载体,和红色教育对受众的教育要求是一致的。而在现实层面,美术馆借助良好的艺术氛围和环境设施开展着多种多样的公共教育活动,涵盖展览及其导览、艺术工作坊、讲座、互动游戏等,从活动策划、参与方式和技术融合上为红色教育方式的创新提供了经验。

二、地方公立美术馆开展红色教育的实践经验

(一)策划形式丰富,地方特色突出

红色艺术作品展览仍旧是地方公立美术馆开展红色教育的首选方式。比起过去,现在展览中的红色艺术作品数量庞大、种类齐全,观众可以一睹中国画、书法、油画、版画、雕塑、影像等多门类的创作。尤其是摄影展成为近年来的热门展览,这得益于摄影技术的普及和易于布置的便捷,例如重庆市文联美术馆的“礼赞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重庆红色文化摄影展、深圳罗湖美术馆的“红色印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主题摄影展”等。部分地方公立美术馆在展品呈现上也并非简单地展览固有藏品,而是为红色教育去专门进行主题式创作,例如山东美术馆组织12 位画家合作绘制了大型长卷《红色迹·忆》,为此相关人员赴山东省档案馆、沂蒙山等单位和地区考察调研,敲定画面需要呈现的事件元素,收集图片2000 余张、视频100 余个,整理文字资料10万余字,使作品更加符合史实,极具诚意。有的地方公立美术馆则通过征集群众作品,凸显红色教育的全民参与和双向互动,例如浙江美术馆的“浙江革命历史文化书法大展”在前期征集326 首优秀诗词的基础上,面向全省再征集书法作品,最终展出130 余件优秀书法作品。

此外,地方公立美术馆也着力宣扬独特的地方红色文化,紧扣地域风情,挖掘地方红色素材,实现红色教育内容的地方化。比如内蒙古美术馆的“永远跟党走——红色百年内蒙古”油画、雕塑作品展览和“红色百年影像中的内蒙古”大型主题摄影展览,共展出油画87 件、雕塑38 件、摄影作品200 余幅,生动展现了内蒙古草原牧民文化、蒙古族文化和红色文化的紧密联系;西藏林芝美术馆的“党的光辉照边疆”主题展览则反映了“雪域江南”林芝民俗文化与西藏和平解放70 年的巨变,彰显藏区百姓拥护党的领导的深厚情谊;湖北美术馆的“壮丽航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湖北优秀美术作品展”重点凸显百年历程中湖北的重要人物、历史事件和成就,开幕一个月就接待参观团体60 余个,吸引了近10 万名观众。

(二)活动方式多元,体验形式新颖

地方公立美术馆红色教育的活动方式比起以往更加丰富多彩,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合作更为密切,在寓教于乐中关注着受众的技能提升和素质培养。在社会教育上,艺术家教学模式成为趋势。例如曲靖市美术馆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和红色主题版画创作活动邀请了多位知名版画艺术家,用画笔和刻刀为参与者进行示范创作;汤湖美术馆策划的“红色印迹——红船纸版画制作”公共教育活动邀请到高校教师为企业职工家庭示范纸版画的创作,同时讲解红船的历史,引导观众赏析相关红色主题作品。在学校教育上,儿童教育不再只局限于参观,而是拓展出更深入的参与方式,同构其他文艺形式的教学。例如铜陵市美术馆的“红色小小讲解员”队伍以儿童讲解美术作品中的党史的方式,吸引众多家长和学生们前来观看;天津美术馆联合滨海新区图书馆共同举办“一个两万五千里的奇迹”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进校园宣讲活动,通过在汉沽区茶淀小学讲述红色历史故事来共赏红色经典美术作品。

推陈出新是美术馆的观众拓展策略,也能保障美术馆公共教育的长效性。近年来地方公立美术馆的一大创新便是体验形式的新鲜化和交互化,有效提升了美术馆的知名度与观众观展的兴趣。上海艺术百代美术馆的“奋斗——新中国岁月回响”红色艺术主题展在这方面格外突出,它以创新的场景还原实现沉浸式观展体验:譬如将展厅入口的拱形空间设计成供销社造型,悬挂具有年代感的红色标语;展厅内处处可见各式文献资料、怀旧物件(台灯、中华钢笔、瓷缸杯、年画等),重点艺术作品旁附有相关的旧报纸、旧书籍资料;展厅内搭建了一个老电影放映厅,其门口的小黑板张贴着老电影海报,还有粉笔书写的排片表——每天播放《地道战》《董存瑞》《平原游击队》等老电影,放映厅也安放着老式放映机与长条木凳。这一展出形式超越了仅仅陈列美术作品的传统思维,充分运用环境营造手段将观众感官调回红色年代,使红色教育成为围绕个人、社会的多情境、持续互动的体验。

(三)数字技术融合,线上线下同步

美术馆的数字化是传统美术馆适应信息时代的必要变革,融合数字技术的地方公立美术馆红色教育也呈现出更加平台化、开放化的趋势,让观众参与成为更加自主的行为。例如云南美术馆的“寻访红色印迹 传承红色基因”青少年手工坊画展充分利用声音媒介,用技术赋能二维的美术作品;该活动中入选作品的小画家们会被颁发美术馆证书,其中120份作品被收录至专题画册并录入了小画家们的声音,只要扫描作品下的二维码便能收听。数字技术提升了红色教育的感受效力,当观众一遍又一遍聆听稚嫩的童声、观赏其充满童趣的创作时,能更加温暖地感受红色精神的传承和祖国未来的希望。而山东美术馆尝试将增强现实技术(AR 技术)引入党史绘画,其中的3D 动画让党旗飘扬、《共产党宣言》翻页等效果成为可能,也实现了现场扫描识别、党史内容展示查询、网络分享传播等功能。江门市美术馆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江门市美术作品展”引入了微视频、电影这样的动效媒介,同美术作品一起综合展现了江门人民在各个时期的事迹与成果。

虚拟美术馆也是近年来地方公立美术馆数字化发展的产物,观众由此可以足不出户地感受世界各地的艺术珍品,也让美术馆的红色教育打破了时空限制。比如景德镇美术馆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党陶瓷美术作品展”在线上线下同时开辟“传承红色基因 永葆赤诚初心”党建专栏,以图文穿插的方式进行红色教育活动,此外也推出多个线上红色专题展览展出服务,规避了疫情期间现场观众的聚集隐患,也让感兴趣的群众可以随时随心鉴赏艺术作品;红色艺术藏品丰富的遵义市美术馆通过实地全景拍摄打造出“网上展厅”,辅以简单便捷的交互界面,将高清的展馆实景和美术作品搬到了线上。

三、推动地方公立美术馆红色教育功能进一步发挥

(一)从业者专业素养仍有提升空间,需要重视美术馆公共教育职能

美术馆教育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决定了美术馆的教育质量,相比学校教师,美术馆教育从业人员的身份更为灵活多元,因此需要具备更强的专业素养,具备同美术馆发展理念相契合的教育愿景、深厚的人文知识储备与自主学习意识、娴熟的教育技巧与教学技术使用能力等。但在我国,观众参与学习的文化氛围尚不浓厚,从业者也容易受公立机构编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致使部分地方公立美术馆重视收藏与展览业务,忽略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将公共教育职能置于次要地位。同时,部分地方公立美术馆的教育从业人员工作积极性比较低,容易安于现状,忽视学习与提升,而且缺乏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艺术修养,往往只能完成辅助类工作。因此,在缺乏服务意识和专业能力的情况下,美术馆的展览职能和教育职能被混淆,红色教育活动常被策划为“省时省力”的红色美术作品展览,但显然这一活动可以针对各类人群、地方特色等开发出更丰富和更可交互的形式。

为此,高校要加强培育具有艺术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等综合专业能力的美术馆教育人才。各公立美术馆针对现有从业者应当积极营造艺术教育工作氛围,定期对从业者进行教育技巧、教育礼仪、艺术知识的相关培训,加强各地公立美术馆之间的同行交流和学习,鼓励加大与社区、校园之间的合作,适时派遣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支援小型、尚不发达地区的公立美术馆开展红色教育。

(二)红色艺术内容甄选能力有待加强,需要提升红色教育活动质量

地方公立美术馆的红色教育应当注重真实性和深刻性,选用的红色艺术作品及形象应当立场鲜明坚定又符合史实,其活动内容应当深入党史又贴合时代精神。目前部分地方公立美术馆红色教育的主题策划呈现出较为空泛的情况,常常将红色艺术内容一揽子打包呈现,其中混杂着一些创作内容和创作方法雷同、内涵深度不够的作品,缺乏再提炼和再梳理的内容筛选和专题策划,会造成受众的审美疲劳;或是选取的红色艺术品质量欠佳,比如一些革命老区的美术馆缺乏高质量的艺术精品,甚至还出现了品质不高、与史实不符的作品,尽管有着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但受制于各方面条件的欠缺,这些美术馆的红色艺术作品所体现的革命事件、历史人物和相关内容的还原度并不高;或是红色教育活动时代性不强,反映为活动形式呆板、缺乏参与度,艺术内容集中于早期红色历史,缺乏现代红色精神的呈现,活动语言宏大冗长,缺乏平易近人的表达。

为此,相关红色教育活动策划者应当加强党史学习,了解相关作品的创作经历,结合自身定位强化地方特色,从思想性、艺术性和地方性角度梳理红色艺术内容。部分地区的公立美术馆应当实现学术指导下的作品收藏,由大型地方公立美术馆赠予优秀红色艺术藏品的复制品,从而实现展品资源的帮扶;红色教育活动应紧贴时代脉搏,挑选反映现代红色艺术、创新展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成果的红色展品,并坚持用具有亲和力的语言与受众互动。

(三)红色教育数字化体验感有待深化,需要打造多方合作机制

未来的美术馆将在教育活动中更进一步地运用数字技术,从而更好地吸引与服务受众。地方公立美术馆的红色教育需要采用适合当代人的内容接口与体验方式,掌握年轻群体的信息感知习惯,运用现代数字化技术手段和传播方式,提升红色教育的宣传效率和教育效果。目前地方公立美术馆红色教育的数字化体验尚在探索阶段,AR(增强现实技术)和VR(虚拟现实技术)等交互技术、虚拟美术馆和相关在线活动已在一些红色教育活动中得到实践,但不少效果的呈现仍较为粗糙,或是简单地把线下展览和作品搬至线上,或是仅将数字技术应用于艺术作品展示,缺乏更具创新趣味的应用方式。

当前红色教育数字化应当综合各类传播方式,结合AR、VR、短视频和直播等技术手段和平台,提供多元的沉浸式体验,使教育模式从引导式进化为开放式。例如让受众“身临”红色艺术作品的画境之中,与红色教育的虚拟老师频繁互动,在线创作红色作品并永久保存等,通过这些方式激发观众主动学习的意愿,加深红色教育的融入感和参与度。此外,地方公立美术馆的红色教育不应当只是美术馆的单方面策划,还需要加强同学校美育、社会美育的结合,让教师带领学生或社区群体定期参与,以多方美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种类型的合作不仅可以节省活动成本,还能让美术馆拥有稳定的教育受众,并从合作中学习到教育技法。此外,美术馆还可以辅助学校或社区在各自所在地建立小型的“红色艺术馆”,并充分运用云端技术实时提供和更新红色艺术教育资源,帮助学校或社区教育人员自行开展红色教育活动,进而有力接续地方公立美术馆红色教育的成效。

猜你喜欢
美术馆红色艺术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去美术馆游荡
纸的艺术
美术馆
追忆红色浪漫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