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增储上产 绿色发展

2023-03-16 08:19曲艺编辑余璇
中国电业与能源 2023年1期
关键词:长庆油田二氧化碳油气

■本刊记者 曲艺/编辑 余璇

“原油产量重回2亿吨。”来自2023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的数据振奋人心,奏响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最强音。

会议同时公布:2022年我国全力推动油气增储上产。油气产量超额完成“七年行动计划”阶段性目标,天然气产量超过2170亿立方米、连续6年增产超百亿立方米,产供储销体系弹性韧性进一步提升。

“深地一号”“深海一号”“海基一号”“绿能港”……为国加油、争气、添绿,油气行业当仁不让。

勘探开发硕果累累

俯瞰过往,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取得累累硕果。

勘探方面,中国石油发现四川盆地二叠系吴家坪组页岩气规模增储新层系,有利探区资源量达万亿立方米;中国石化提交綦江页岩气田首期探明地质储量1459.68亿立方米,诞生我国又一个超千亿立方米大型整装页岩气田;中国海油发现我国首个深水深层大气田宝岛21-1……

开发方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向深地挺进,实现塔里木富满、顺北超深油气田规模开发,我国最大超深凝析气田博孜—大北百亿立方米产能全面投入建设;长庆油田、四川盆地常规气、致密气和页岩气产量持续增长;海上油田上产势头强劲,石油增产量占全国增量一半以上……

窥探细节,无论海上抑或陆地,一座座油气生产基地开足马力,端好能源饭碗。

2022年,长庆油田以油气产量当量突破6500万吨的硬核成绩,在稳坐全国油气产量排行第一宝座的同时,刷新国内油气田产量当量纪录,切实把“石油工人心向党”的坚定信念转化为“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生动实践。

开发建设52年来,长庆油田已成为国内最忙碌的油气田之一。2022年,长庆油田投产油井2210口、气井2338口,建成国内首个年500亿立方米战略大气区,约占全国同期天然气产量的四分之一。

长庆油田开发的鄂尔多斯盆地油气,是国际上典型的“三低”(低渗、低压、低丰度)油气藏,含油气层位的岩石坚硬致密。从低渗透油田起步,突破特低渗、再战超低渗、解放致密气,到实现页岩油规模有效开发,长庆油田将能源发展的命运牢牢握在自己手里,逐渐掌控了盆地油气资源主动权。这一次,长庆油田站在新的高点,彰显大国“底气”。

目光聚焦早就升华为一座“精神富矿”的大庆油田。

党的二十大对推进能源革命、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等作出了新部署。作为保障能源安全的“排头兵”,多产油气多作贡献,是大庆油田与生俱来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担当。

集中勘探,高效勘探,大打油气勘探进攻仗。大庆油田以“油气并举、常非并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为原则,在松辽、四川、塔里木“三大盆地”喜获2项重要突破、4项重要发现、3项重要进展,资源“家底”更殷实。

2022年,大庆油田交出一份优异答卷——继续保持稳油增气良好发展态势,国内外油气产量当量连续20年保持在4000万吨以上。其中,国内原油产量连续8年保持3000万吨高质量稳产;生产天然气超过55亿立方米,创10年来最大增幅,实现了连续12年稳定增长,谱写出新时代高质量稳油增气的新篇章。

“大庆长,长庆大。”业内人士如是评价。

碧波之上,我国最大原油生产基地——渤海油田2022年完成原油产量约3175万吨,进一步巩固其全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的同时,全年油气当量超3450万吨,跃升为我国第二大油气田。

数据显示,渤海油田拥有50余个在生产油气田,190余个生产设施,累计贡献油气总产量超过5亿吨,已建成遍布环渤海三省一市,集勘探开发、工程建设、生产运行于一体的综合性油气生产基地。

2022年,渤海油田继续加快油田产能建设,全年有32个工程建造项目压茬推进,共完成17座导管架、12座组块的建造安装,实现6个项目的投产。

值得一提的是,素来以盛产石油闻名的渤海油田,2022年全年天然气总产量达到近35亿立方米,创造历史最高水平,为天津、山东、辽宁等环渤海区域主要省市下游工业民生用户提供了充足保障。

除了一骑绝尘的长庆油田、乘胜追击的渤海油田,以及老当益壮的大庆油田,2022年,塔里木油田、西南油气田、胜利油田、南海东部油田等也在争先恐后,充实能源“粮仓”。

“气”力全开保冬供

民生就是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用能情况如何?保供大考来验证。

守护万家温暖,有来自千里之外的“一方福气”。

作为国内最大的储气库,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呼图壁储气库承担着为西气东输管网用户和北疆地区进行季节调峰的重任。2022年3月24日进入第十个注气周期以来,储气库工作人员采取“分阶段调配、分区域控制”精细注气对策,实施“日跟踪、周对比、月分析”精细管理模式,通过优化调整配产,实现应注尽注,日均注气量和周期累计注气量均创历史新高。

2022年9月26日,经过16天、6000海里的航行,来自卡塔尔的“阿尔卡莎米亚”号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抵达江苏盐城。我国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开始接卸首船液化天然气,标志着该项目投运。这对于华东地区天然气供应渠道的多元化以及天然气储备调峰保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极大提升了华东地区清洁能源的供应保障能力。

2022年12月1日,我国最长煤层气长输管道——神木—安平煤层气管道工程(以下简称“神安管道”)全线贯通。此工程可将晋西、陕东的天然气输送至雄安新区及京津冀的千家万户和产业聚集区,在与国家管网集团储气库和天津、沧州LNG接收站码头联通后,可实现海气、陆气双气源互补和调峰保供。

守护万家温暖,还有来自地球内部的“洪荒之力”。

2022年11月15日,中国石化新星公司全面启动2022—2023年供暖季地热供暖服务。700余座换热站,为天津、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北等地60余个市县百万户居民提供清洁供暖服务。

为保证按时、优质、高效供暖,新星公司在供暖季前就做好充分准备,详细制定清洁供暖方案,指导各所属单位从组织保障、设备物资保障等方面开展供暖准备工作,累计对近400座地热场站进行信息化平台扩容和功能升级,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和供暖效率。

多年来,中国石化不断推动地热能规模化、效益化发展,创新形成以地热勘探技术、钻井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梯级利用技术、回灌技术、清洁能源集成技术为一体的六大核心技术体系。

目前,中国石化拥有1个地热重点实验室、100余项技术专利。依托日臻成熟的技术,中国石化已累计建成清洁供暖能力近8500万平方米,年可减排二氧化碳420万吨。

守护万家温暖,更有来自“全国一张网”的呵护兜底。

2022年,国家管网集团建成投产一批互联互通工程项目,打通区域梗阻,提升资源互供互保能力。位于长三角区域的青宁线与西一线青山站联通工程,推动形成了西一线、川气东送、青宁线之间相互转供的“三角支撑”,有效加强了环渤海、长三角两大经济区天然气资源互供互保能力;2022年10月底完成的陕京三线永清分输站向河北省天然气公司供气项目,可将陕京管道系统天然气转输至京石邯管道,进一步提高河北省冬季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2022—2023年供暖季期间,国家管网集团充分发挥“全国一张网”集中调控优势。截至2023年1月10日,5万千米天然气管道日输气量已突破8.4亿立方米,创我国主干天然气管网输气量历史新高。

推动“双碳”目标落地

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风电、光伏、氢能……横竖几笔,勾勒出“双碳”目标下油气行业绿色发展的轮廓。

2022年12月11日,中国石油披露,其CCUS项目注气能力明显提升,二氧化碳注入量已突破100万吨,产油30万吨,规模保持国内领先,标志着我国CCUS项目在驱油利用领域正式迈入工业化应用阶段。这是中国石油勇当推动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实现“主力军”的一个缩影。

2022年,中国石油全面提速发展新能源,构建多元化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从大庆油田的星火水面光伏项目并网发电,到吉林油田启动中国石油首个陆上风电项目,再到玉门油田3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并网,中国石油清洁电力业务多点开花,全年新建成风光发电装机110万千瓦,总装机规模达140万千瓦。地热业务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全年新建成地热供暖面积1006万平方米,累计建成地热供暖面积近2500万平方米。氢能业务在试点示范中稳步推进,“点燃”冬奥史上首支绿氢火炬,加快推进加氢站和综合能源站建设,玉门油田建设的甘肃省首条中长距离输氢管道正式投运……

中国石化金坛储气库。 资料图

2022年,中国石化全面开启绿色低碳转型新航程,持续筑牢绿色低碳发展根基。

2022年8月25日,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中国石化“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正式注气投产运行,标志着我国CCUS产业开始进入成熟的商业化运营。

2022年9月22日,我国首个碳全产业链科技公司——中石化碳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南京揭牌成立。该公司将围绕技术研发、碳资产管理运营、项目股权投资等重点业务,面向国内外碳产业市场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支撑中国石化引领我国CCUS产业链稳链固链,以科技创新驱动和引领碳产业发展,推动化石能源走向高效、清洁、低碳。

与此同时,中国石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努力让绿色成为最鲜明的底色。探索新能源开发利用,加快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建设和运营加氢站数量居全球首位,光伏发电站、充换电站双双突破2200座,“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2022年12月7日,位于珠江口盆地、距深圳西南约200千米的中国海油恩平15-1油田群首期项目正式投入生产。

恩平15-1油田群是我国南海首个高含二氧化碳油田群,若按常规模式开发,二氧化碳将随原油一起产出地面排放。中国海油联合国内厂家集中攻关,研制适用于海洋环境的首套超临界大分子压缩机、首套复合材料二氧化碳分子筛脱水橇,实现了海上二氧化碳封存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突破,形成了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回注、封存的技术体系和成套装备。

据悉,该装置将恩平15-1油田群伴生的二氧化碳捕集处理后,再回注到海底一定埋深的地层中永久封存,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以此为基础,中国海油开展“岸碳入海”研究,已在广东惠州启动我国首个千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集群项目,将捕集大亚湾各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输送到海上进行封存。

在江苏沿海,一座座高达百米的风机屹立在绵延的海岸线上,将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送至千家万户。“新”欣向荣,“风”光正好,中国海油充分发挥“海上优势”,助力建设美丽“长三角”。

在广西北海,涠洲终端处理厂内约3.6万平方米太阳能光伏板熠熠生辉,用“绿电”扮靓“最美海岛”。中国海油利用涠洲岛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在厂区屋顶、绿化草坪、空地安装了8000余块光伏板,为岛上居民提供绿色电力……

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处理好“发展”与“减碳”的关系尤为重要。油气行业不懈探索,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长庆油田二氧化碳油气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抓捕”二氧化碳
平凉,油气双破2万吨
“峰中”提前 油气转舵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长庆油田节能技术研究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长庆油田设备再制造又创三个国内第一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长庆油田的环保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