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

2023-03-15 16:50崔明燕
《学习方法报》语文七年级 2023年32期
关键词:商女汉文帝棋子

崔明燕

原作回放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品读鉴赏】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时的所见所闻,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诗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兴亡之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吸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此诗首句就不同凡响,两个“笼”字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都被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迷蒙冷寂的画面。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铺设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触动了诗人的情怀。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夜泊秦淮,诗人听到隔江传来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表面上,诗人似乎是在斥责“商女”无知,但是诗人的矛头所向,却是那些身负天下安危,但醉生梦死的权势显贵。在距陈朝覆灭已有两个半世纪之遥的晚唐衰世,竟又有人不以国事为怀,用亡国之音,麻醉自己,令人陡生历史悲剧又将重演的预感。

此诗构思奇巧,情景交融,用典恰当,寓意含蓄,语言凝练,诗评家沈德潜盛赞此诗为“绝唱”,确实是名不虚传。

原作回放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品读鉴赏】

本诗借古讽今,意在借贾谊的遭遇,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这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求”“访”两字,仿佛热烈颂扬汉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次句隐含汉文帝对贾谊的佩服赞叹之词。“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彩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了。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汉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法,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过人之处。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高潮中开始。不过,它并不露筋突骨,硬转逆折,而是用咏叹之笔轻轻拨转——在“夜半虚前席”前加上“可怜”两字。“可怜”,即可惜。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只说“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之警策预留余地;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蓄,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汉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

末句紧承“可怜”与“虚”,射出直中鹄心的一箭——不问苍生问鬼神。郑重求贤,虚心垂询,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词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慨极深沉,却又极具抑扬吞吐之妙。

原作回放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品读鉴赏】

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错”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的运用,赋予了“万山”以人的思想、人的动作,使“万山”活了起来。

首句当头提出,“莫言下岭便无难”包含了下岭前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困难的种种感受。正因为上山艰难,人们便往往把下山看得容易和轻松。“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

第二句补足首句,“赚得行人错喜欢”,“赚”字富于幽默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这里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使下两句的出现更引人注目。

三、四两句承接“错喜欢”,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本来,上山过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岭,下山过程中也会相应遇到多少道山岭。山本无知,“一山放出一山拦”的形容却把山变得有生命、有灵性。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拦”一“放”的重复中体现出来了。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在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为一时的成功而掉以轻心。

原作回放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品讀鉴赏】

前两句交代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蛙”,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耳边响。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它的“寂静”。

后两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诗人耐心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无事可干,只好“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体现出诗人焦躁的心情。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全诗通过对诗人所处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动作细节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猜你喜欢
商女汉文帝棋子
棋子多少颗
摆棋子
有趣的棋子
泊秦淮
汉文帝七年《朝仪》诏书研究
歌女为什么被称为“商女”
不开“宝马”上班的汉文帝
陪你一起读历史(5)超有爱的汉文帝
“商女”的原意及其变化论析
宝宝国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