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鲈工厂化育苗技术

2023-03-15 06:10吴赵军康秋平牛江波李亚松
水产养殖 2023年2期
关键词:养殖池投饵工厂化

吴赵军,康秋平,牛江波,李亚松

(1.成都通威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2.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

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是我国 20 世纪80 年代从北美洲引进的经济水产养殖品种之一,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水产品种。因其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肉质好和效益高等特点,受到广大养殖户推崇。加州鲈在1 周龄时便能达到性成熟,是一种具备较大推广价值的名优养殖鱼类[1]。根据《2022 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统计数据[2],我国2021 年淡水加州鲈养殖产量达70.21 万t,广东养殖产量最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2.51%,其次是浙江、江苏等南方省份。

当前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消费市场需求量大,商品鱼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模式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由此带来对加州鲈规格苗的需求旺盛。工厂化养殖模式作为当前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以高密度、高产量不断刷新着行业纪录,同时对温度的可控性可满足全年连续养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当前国内加州鲈苗种供应渠道主要为华南地区的池塘早春苗种,集中供苗进而导致商品鱼集中上市,最终导致价格降低[3],品质也在逐年下降。为了满足日益旺盛的加州鲈苗种需求量,工厂化育苗技术逐步在行业兴起,可实现反季节、多批次生产。2020—2021 年成都通威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在四川、山西、江苏等地区建设加州鲈工厂化育苗车间,开展了多批次加州鲈育苗技术探索与生产实践。

1 阶段生长综合参考指标

1.1 水花至7 朝

水花培育至7 朝(0.25 g/尾),建议选用直径1~2 m、水深0.8~1 m 的恒温圆形养殖池。一般情况下,当系统内水温稳定在26 ℃时,加州鲈从水花生长至7 朝大约需30 d,具体相关参考指标见表1。该阶段养殖期间,应着重注意转食率、畸形、营养、控温等方面问题。

表1 水花至7 朝生长指标参考

1.2 7 朝至 10 朝

7 朝培育至 10 朝(5 g/尾),一般选用直径 4~6 m、水深1~1.2 m 的圆形养殖池。一般水温22~27 ℃时,加州鲈鱼苗生长需要 45~60 d(表 2),建议温度为24~26 ℃。日投饵率建议参考值为3%~6%,饵料系数0.7~0.9。该阶段育苗的最大初始放养密度建议为5 000~6 000 尾/m3。但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调控初始放养密度,一般以出苗时最高养殖密度不超过10 kg/m3作为标准。此外,在生物防控得当、操作规范及定时分筛的情况下,理想成活率可达80%~90%。

表2 7 朝至10 朝生长指标参考

在养殖过程中,7 朝培育至10 朝阶段,出现畸形苗的现象较少,养殖管理重点应关注加州鲈相互蚕食及水质恶化问题,应积极筛分,以提高成活率。此阶段建议5~7 d 即可筛分1 次。

2 技术要点

2.1 车间消毒

每批次育苗前,应对车间内部环境进行整体消杀。养殖池内注水 5~10 cm 深,使用 0.07~0.09 kg/m3生石灰在池内混合后泼洒至侧壁,静置24~36 h,冲洗排掉后重新注入养殖水体。也可根据生产需要,使用2 mg/L 过硫酸钾代替生石灰。车间管道消毒,可使用2 000 mg/L 氢氧化钠溶液,采用水泵抽入管道,以消毒管道内部,随即排掉。生产工具可使用100 mg/L 漂白粉浸泡消毒,车间过道等其他部位使用3 000 mg/L 的“84”消毒液喷雾消毒。条件许可的养殖车间,应对空间消毒,使用8 mg/L 二氯异氰尿酸钠进行空间烟熏。

2.2 入苗准备

2.2.1 车间准备

进苗前7~10 d,加注新水,建议使用井水作为洁净水源,经砂滤过滤及紫外杀菌后注入养殖池,水质的主要指标参考值见表3。新水加至1 m 左右,使用50 mg/L 漂白粉带水消毒,或是使用二氧化氯(1~2 mg/L)代替。苗种入池前 2~3 d,全池泼洒有机酸(按产品说明书)解毒,随后开启养殖池内增氧设备,搅动混合水体的同时补充溶解氧。解毒后,开启增氧系统,检测水质、水泵、故障报警器等,提前2~3 d 试运行设备,检查各设备运转情况,入苗前及时维修整改。同时准备好养殖物资,如分筛工具、动保、饲料、抄网、生产记录表等。在技术人员不脱岗的情况下,建议按照300 m3水体至少配备2 名工人的标准,以基本满足日常生产需要。

表3 育苗水质要求

2.2.2 引种选择

育苗车间在使用井水水源情况下,病害大多来自引种场,需严格把控苗种质量。引种前建议进行病原检测,提前检测引种场鱼苗是否携带细菌、病毒,如诺卡式菌、虹彩病毒及弹状病毒等。定苗时,应选择市场口碑较好的鱼苗供应商,选择工厂化鱼苗为宜。同时,应提前到苗种场观察鱼苗情况,出现发病掉苗等现象应重新选择。进苗时,挑选体格健壮、活力较强的苗种,并取少量鱼苗提前1 d 试水,确定无风险后放苗。

2.2.3 入苗操作

鱼苗进场下苗前,提前沟通货运方,确定运输车内水温,以此调整车间养殖池水温,放苗时温差不宜超过2 ℃。随后,以5 h 变动2 ℃的变温速度,控温至26 ℃。同时,在鱼苗下池前1 h,泼洒5 mg/L多维;入池后,泼洒2 mg/L 维生素C,以降低应激反应,提高成活率。冬季或早春气温较低时入苗,放苗后应泼碘制剂或五倍子提取液,消毒并预防水霉病。入池6~7 h 后,少量驯食投饵,避免体质健壮个体残食弱苗,规格差异较大时应提前投食。

2.3 养殖管理

2.3.1 生物防控

工厂化养殖车间应采取生物防控措施,防止传染性细菌、病毒通过鱼种、物品等媒介带入养殖区。建议场区可设立生物安防通道,外界人员及物品进入养殖区前应集中消杀。条件允许的养殖场区,可采取外来人员进出车间佩戴鞋套及工作服、手部乙醇消毒等措施。车间各池应单独配置捞网等常用工具,公共工具使用后,应消毒浸泡,建议常备工具消毒桶。

日常养殖过程中,可利用灯光聚集鱼群,使用2~3 mg/m3碘制剂(以有效碘计)集中泼洒消毒,建议每3 d 1 次。在分筛转鱼过程中应使用0.3%~0.5%盐水浸泡,集中消毒,转池在鱼情稳定后应当再次使用碘制剂消毒。条件允许时,建议每7 d 镜检1 次,发现寄生虫应及早采取措施。

2.3.2 投饵方式

加州鲈幼苗阶段,具有趋弱光、避强光的特性。工厂化养殖车间可以创造避光环境,人为增添光源可有效聚集鱼群,利于驯食。加州鲈工厂化养殖过程中,投饵坚持“四定”原则,应增设灯光光源驯食。驯食是影响育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驯食投饵时,应采用“慢-快-慢”的方式,即在开始投喂时,人工撒料面应宽速度慢,当鱼群聚集时加快投饵,鱼群散开时放慢速度。投喂以八分饱为宜,每日建议3~4 餐。

育苗阶段应注意定期补充多维等营养元素,特别是在转食期间,重点管控好水质和营养,强化培育丰年虫。在完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后,建议每10~15 d 采用多维和保健类中草药(用量根据具体药品种类说明书)拌料投喂,连续服用3~4 d,以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

2.3.3 分筛转池

加州鲈为肉食性鱼类,在饥饿时常常会发生相互蚕食现象。应定时筛分,分筛不及时,成活率在两周内通常会下降10%左右;筛分频率过于密集,不仅耗费人力,对鱼苗生长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建议加州鲈规格达到5 朝(约0.06 g/尾)开始,根据生长速度,5~7 d 筛分1 次,最迟不超过10 d。拉网分筛前半小时,水位排低后泼洒2 mg/L 维生素C。分筛入池后再次泼洒维生素C,并在分筛后3 h 左右可开始适量投喂,根据鱼情控制投饵量。

2.3.4 稳定水质

如何维持洁净的水体,是工厂化育苗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水质的稳定,主要依靠其对固体颗粒物的去除和对氨氮、亚硝酸盐的降解。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应重点关注生化池中硝化与反硝化细菌的生长挂膜,以提高系统的水质净化效率。生化池挂膜初期投入菌种和营养源,一般挂膜第10~15 天,当氨氮降低近0 mg/L,亚硝酸盐积累达到顶峰开始下降时,可逐个将养殖池并入生化池进行循环水养殖。同时以养殖动物代谢物作为硝化菌营养源,促进菌群稳定增长。其过程中,应结合定期排污,以排出溢流管道内聚集代谢物。建议每日投喂后1~2 h 开始排污,单次排污换水量为养殖池水量的1%~2%。

在工厂化育苗系统中,连续的换水会使养殖水温不稳定,导致鱼苗产生应激反应。建议采用间歇式流水养殖方式,即每日定时集中排污,定时加注新水,单次换水量为养殖池水量的15%~30%,每日集排污建议在投喂后1~2 h,排污次数与投喂次数保持一致。加注新水时进水量控制在1~2 h 加满养殖池为宜,以降低鱼类应激反应。冬季补水水源建议使用井水,可较好地维持预设水温,并可节省加热能耗。当鱼苗达到7 朝后或外部水源温度升高后,养殖池可持续进排水。

3 结语

工厂化加州鲈育苗技术以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为核心,在维持养殖水温最适的条件下,通过调节水质、灯光驯食、生物防控等措施,提高育苗成活率。同时,做好鱼苗入池前后的准备工作,并强化稳定水质、加强分筛和投饵管理等养殖技术要点,确保加州鲈鱼苗健康快速生长,尤其是在反季节育苗中优势明显,可为养殖户创造更高的养殖效益。

猜你喜欢
养殖池投饵工厂化
水体消毒防病用药称量分配的简捷方法
相对弧宽比对双通道方形养殖池的流场优化研究
持续阴雨期间鳜鱼养殖池常见问题及管理措施
1989—2019年环渤海地区养殖池的空间变化特征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精养鱼池不同天气如何科学投饵
精养鱼池如何做到科学投饵
钢结构工厂化预制质量控制
投饵机的选用与维护
工厂化生产的钢结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