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皮游
经济学无处不在,提高财商,做更好的自己。
你有没有为一场已经结束的考试耿耿于怀、心神不宁?有没有因为曾经在表演中犯了一个错,导致后来再也不想登台?有没有因为过去某个人、某件事,总是不停发出抱怨?
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别担心,理解了“沉没成本”,你可能会放下这些纠结,觉得生活豁然开朗,天空飘来五个字儿:那都不是事儿!
我们假设这样一个场景——
这一天,你兴之所至,花了50元钱买了一张电影票,结果看了十几分钟发现,这电影拍了个什么玩意儿?好没意思!那么问题来了:走,还是不走?
如果不清楚“沉没成本”的概念,一般人更倾向于“不走”。理由是,钱都花了,若中途走掉,岂不太亏了!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典型的“来都来了”的决策误区——难道你坐在位子上,以無比煎熬的心态看完这部电影,就相当于赢回了票价?
“沉没成本”是指已发生的、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当前的行为或决策不会对这一部分成本产生影响或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做下一步决定时,不该把沉没成本再纳入考虑。
在上述场景里,“电影票价50元”就是一项已经投入的、不可收回的成本。你不能以“电影难看”为由找售票员退款,坐在电影院里硬着头皮看完这场电影,并不能帮你把票价扳回来。事实上,不仅扳不回,你还要承担额外的损失——你那宝贵的时间。你本可以走出影院寻找其他快乐,现在却为了无法挽回的50元,在座位上饱受精神的折磨。
如果影院明文规定:提前离场的观众,将额外支付20元“离席费”,那么,这20元才是要纳入考虑的金钱成本。
我们把上述逻辑用以下等式来展现就更清晰了——
总成本=沉没成本+新增成本
于是,在看电影这件事里——
总成本=沉没成本(电影票价)+新增成本(看电影的时间、提前离席的额外服务费……)
很显然,我们的决策只影响“新增成本”——也就是说,总成本的下限是电影票价,已经无法改变了,我们能做的就是让新增成本最小,最小是多少?自然是0——意味着,你应该义无反顾地放弃这场电影。
用“沉没成本”的思维再来看考试问题——当你为已经结束的数学考试耿耿于怀、心神不宁时——
总成本=沉没成本(已经为数学考试投入的时间、精力)+新增成本(继续为此花费精力:企图在草稿纸上继续演算、证明结果;继续为此浪费时间:和同学们继续比对答案……)
所以,“考一门,忘一门”是有道理的!下次,不给沉没成本继续“膨胀”的机会,赶跑这些容易让人犯傻的“沉没成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