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羽欣, 黄欣怡, 李彦巧, 党利红
(陕西理工大学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缨翅目Thysanoptera 昆虫俗称为蓟马Thrips,世界上已知的缨翅目昆虫约有6 000种,分为管尾亚目Tubulifera 和锯尾亚目Terebrantia[1]。该类昆虫的食性十分复杂,大多为植食性,是农作物、花卉、果树、蔬菜等主要害虫,少数可取食真菌孢子或菌丝,还有部分食捕食性种类。由于蓟马虫体微小、活动较隐蔽,危害初期不易觉察,往往在酿成灾害后才被发现,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蓟马危害习性和性状多样,利用口器锉刮破植物表皮,吸食组织内汁液,危害后常留下银灰色或黄色条形或片状斑纹,植物叶片被害后常卷曲、枯黄,有的皱缩,甚至形成虫瘿;蓟马也常群集于植物的花内取食花器,致使籽粒不饱满或空壳[2]。蓟马不仅对植物造成直接危害,还可传播植物病毒,如烟蓟马传播番茄斑萎病及凤梨黄斑病的病毒。BAILEY[3]报道了蓟马属有4 种,花蓟马属有3 种可传播植物病毒。
汉中,位于秦岭山脉以及巴山山脉之间,区别于关中平原,汉中地区为盆地地形,为中国著名的“粮仓”。汉中盆地玉米种植面积较大,单一种植玉米经济效益较小,为提高田间土地利用率,出现了玉米与蔬菜轮作的新型种植模式。其中,豌豆是与玉米轮作的主要作物之一[4]。蓟马是危害豌豆的主要害虫之一,其若虫与成虫锉吸花器组织的汁液,吸食幼嫩豆荚汁液,使豆荚表皮呈现白斑,影响其产量和质量[5]。主要在豌豆花期发生危害,且危害与田间杂草数量的多少成正比,甜菜豌豆比荷兰豆发生重[6]。蓟马在温度为23~28℃和空气湿度为40%~70%时最适合繁殖。陕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合蓟马生存。对汉中地区危害豌豆的蓟马进行调查,对防治蓟马对豌豆的危害,进而保障豌豆产量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我国危害豌豆的蓟马类害虫调查主要涉及端大蓟马Megalurothrips distalis和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而对于陕南地区的豌豆蓟马类害虫种类调查鲜见相关报道。因此,通过对陕南汉中地区对豌豆造成严重危害的蓟马种类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危害豌豆的蓟马物种组成,并统计分析其优势种,为后续深入研究陕南地区蓟马对豌豆危害的特点、害虫种群动态和灾变规律打下坚实基础,也为研究制定蓟马对豌豆危害的监测预警技术和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提供基础数据。
试剂:加拿大胶、5%NaOH、浓度梯度酒精、二甲苯、丁香油和蒸馏水等。
仪器:解剖镜、挑拨针、加热台(恒温40℃)、烘箱、玻璃小器皿、载玻片、盖玻片、Olympus BX53显微镜等。
于2016—2021年对汉中市宁强县、佛坪、留坝县、洋县4 个县进行调查。主要在保护区内或河流沿岸等豌豆种植区较为聚集的地点,根据不同地点、不同寄主植物进行样本采集。将采集生活于豌豆花和叶上的蓟马害虫制作成永久玻片标本。
1.2.1 标本采集 通过敲打法将寄生在豌豆植株叶和花上的蓟马昆虫敲打落入白盘中,用小毛刷浸沾酒精后采集虫体,于装有95%酒精的采集小管中保存,并记录采集信息,包括采集时间、采集地点、经纬度、体色、危害状、采集人等。标本放置于-20℃冰箱保存。
1.2.2 标本制作 由于蓟马体型较小,不易观察,故需制成玻片标本,放置显微镜下进行鉴别。玻片标本需经脱色、脱水、制片、贴签4 个步骤处理。选取体态完整的标本用蒸馏水浸泡1~3 h 后,加入5%NaOH 静置一晚,待虫体变成较为透明的浅棕色时吸除液体,加入适量浓度为60%的酒精,放置12~20 h进行脱色处理、利用浓度梯度酒精(70%、80%、95%、100%)对虫体进行浸泡脱水,在此期间需对虫体进行整姿(展翅、展肢),将虫体转移至丁香油溶液中去除酒精残余,最后使用加拿大胶将标本封片。在烘箱中烘干的标本即可进行贴编号标签,并在显微镜下对其观察。
使用Olympus BX53 显微镜,物镜为5~40 倍下进行标本观察鉴定,主要根据标本的外部形态对其进行鉴定,参考韩运发的《中国经济昆虫志》[2]及有关蓟马分类文献。对标本的各项描述均采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形态特征名称。
从表1 可知,汉中地区4 个县(宁强县、佛坪县、留坝县、洋县)种植的豌豆植株(花、叶等部位)采获的蓟马种类包括2 目2 科5 个属7 个种。其中,管蓟马科1 属1 种,蓟马科4属6种。
表1 汉中地区豌豆蓟马害虫种类分布
2.2.1 八节黄蓟马Thrips flavidulus
Physothrips flavidulus BAGNALL,1923:628[7]。
雌虫:体长1.4 mm,黄色;触角节Ⅲ~Ⅳ端半部及节Ⅵ~Ⅷ浅棕色,其余均为黄色;各足浅黄色;主要鬃为暗棕色。头背具横线纹,单眼间鬃位于前单眼和后单眼中心连线内,单眼间鬃稍短于单眼后鬃;触角8 节,节Ⅲ和Ⅵ感觉锥叉状;前胸具横线纹,约有30根背板鬃,前角和后角鬃较长,后胸背板纵纹较多,具1 对较小的钟型感觉器,前中鬃在前缘后;前翅前脉端鬃3 根,基部鬃7 根,后脉鬃约15 根;腹部节Ⅱ~Ⅷ背板具简单横线纹,节Ⅷ具完整的后缘鬃梳,梳毛细,侧板和腹板均无附属鬃。
分布:陕西(汉中)、全国广布。
2.2.2 台湾蓟马Thrips formosanus
Thrips formosanus PRIESNER,1934:283[8]。
雌虫:体棕色,触角节Ⅲ和足黄色。单眼间鬃位于前单眼与后单眼的外缘连线上;触角7 节。前胸背片有稀横纹,鬃少;后胸盾片中后部及两侧主要为纵纹,其后有1对钟形感觉器;前翅前脉鬃7+3 根,后脉鬃11 根。腹部背板两侧有横纹,节Ⅴ~Ⅷ两侧有较直微弯梳,节Ⅷ后缘梳完整细长;腹板和背侧板均无附属鬃。
雄虫:外部形态类似于雌虫,但体型较小。腹部节Ⅲ~Ⅶ腹板具横腺域。
分布:陕西(汉中)、河南、四川、广东、海南、台湾。
2.2.3 蒲公英蓟马Thrips trehernei
Thrips trehernei PRIESNER,1927:356[9]。
雌虫:体长约1 500 μm,体棕色;前跗节黄色,触角、前足胫节、中、后足附节浅棕色。头背除单眼间以外布满横纹;触角7 节,节Ⅲ具有基部梗,端部缩窄。前胸背板周缘有轻线纹,除边缘鬃外,有鬃20 根;后胸盾片前部具有横线,中、后部主要为密纵线纹。腹部背板节Ⅱ背片纵列鬃3 根,节VIII 背板后缘梳完整,侧板无附属鬃;腹板具附属鬃8~9根。雄虫:体色似雌虫,体型较小,腹部较瘦细。腹部腹板节Ⅲ~Ⅶ雄性腺域较宽,节Ⅸ背板毛序大致为二横列;内对Ⅲ鬃在前部,其他鬃在后部。
分布:陕西(汉中)、青海、内蒙古。
2.2.4 端大蓟马Megalurothrips distalis
Taeniothrips distalis KARNY,1913:122[10]。
雄虫:体棕色,触角及足胫节边缘暗棕色,前胫节浅棕色,跗节一致黄色。头两颊略缩窄,单眼间鬃发达,位于后单眼前内侧,在前后单眼内缘连线上;触角8 节,节III 和IV叉状感觉锥呈“U”形。前胸背板鬃约16 根,前角鬃、后侧鬃和后角鬃较发达;后胸盾片中部为横线纹,两侧为纵线纹,中后部具1 对钟形感觉器;前翅前缘鬃约30 根,前脉鬃16+2根,后脉鬃17根。腹部背板布满横纹,背侧板无附属鬃;腹板具众多矛形附属鬃,后缘鬃亦呈矛形。
分布:陕西(汉中),广布种。
2.2.5 新绢蓟马Neohydatothrips sp.
雌虫:体深棕色,包括头、前胸骨化板、中、后胸骨化板、腹节Ⅱ背板及腹节Ⅶ~Ⅸ,腹节Ⅰ、III~Ⅵ和节Ⅹ黄棕色,足深棕色,前胫节浅棕色,触角节Ⅰ~Ⅳ浅棕色,节Ⅴ~Ⅷ深棕色。头宽于长,单眼区具弱横线纹;触角8 节,节Ⅲ最长,节Ⅲ和Ⅳ感觉锥叉状。前胸宽于长,背片交错横线纹,骨板极发达;中胸后胸背板前部具有交错横线纹,中、后部具纵网纹,两侧纵线纹内无微小皱纹,中对鬃位于前缘之后;前翅狭长。腹部节Ⅰ盾片微毛缺;节Ⅱ~Ⅵ背板前半部分具微毛;节Ⅶ和节Ⅷ中部前部和后部1/3无微毛;节Ⅰ~Ⅵ背板后缘两侧具梳状毛,中部缺。
分布:陕西(汉中)。
2.2.6 后稷绢蓟马Sericothrips kaszabi
Sericothrips kaszabi PELIKAN,1984:112[11]。
雌虫:体黑褐色,腹部节Ⅰ~Ⅵ黄褐色,触角节Ⅰ~Ⅲ浅色,节Ⅳ~Ⅴ基部向端部逐步由黄色变为棕色,节Ⅳ~Ⅴ褐色;足基节、腿节和胫节黑褐色,但腿节和胫节的基部和端部褐色,跗节黄色,前翅近基部无色,其余棕色。触角8 节,节Ⅲ~Ⅳ感觉锥简单,端部弯曲。前胸背板膜片域前缘角较钝,前缘向后深凹,前胸背板网纹线黑色,网纹内有皱纹,背板具3 对后缘鬃;前翅前缘鬃22 根,排列为3+8+11。腹部背板微刺沿脊排列成排,中部鬃稀少,背板节Ⅱ~Ⅵ亚中对鬃位于后缘凹陷处,节Ⅱ~Ⅷ背板后缘梳毛完整,但着生后缘鬃处梳状毛间断;腹部腹板无微刺,后缘鬃着生在腹板后缘凹陷处。
2.2.7 华简管蓟马Haplothrips chinensis
Haplothrips chinensis PRIESNER,1933:359[12]。
雌虫:体深棕色,触角节Ⅲ~Ⅳ黄色,前足胫节和跗节黄色,前翅无色,主要鬃端部钝。头背具弱横线纹,复眼后鬃短于复眼,其端部钝;触角8节,口针缩入头内复眼后,中部间距宽,具下颚桥。前胸背板无明显线纹,前缘鬃约为后侧鬃的1/2后胸具简单纵纹;中后鬃在背板中部;前跗齿缺,前翅翅基鬃S3 尖锐,具约9根间插缨。腹部节Ⅰ盾片近似圆角三角形,节Ⅱ~Ⅶ具2对握翅鬃,外侧各有2~4根小鬃,节Ⅸ背板鬃略短于管。
雄虫:外特征和体色类似于雌虫,但体型较小;前足跗节齿发达。
分布:陕西(汉中),广布种。
调查并整理制作豌豆上采集的蓟马标本总计32 张,鉴定出2 亚目、2 科、5 属、7 种。其中,管蓟马科1 属1 种,蓟马科4 属6 种。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种蓟马在不同县分布具有差异,宁强县与洋县仅存在蓟马科物种;佛坪县与留坝县同时具有蓟马科物种及管蓟马科物种。端大蓟马是危害豌豆的优势种,其成虫和若虫均可在叶、花甚至荚果皮上取食,以锉吸式口器刺穿和锉伤叶、花及荚果,吸食汁液,被害处有白色斑点,严重影响豌豆品质。同时端大蓟马也是汉中地区蔬菜蓟马害虫中的优势种,对豆科蔬菜危害较为严重[13]。通过对汉中地区4 个县豌豆上的蓟马种类进行调查、鉴定和统计,初步掌握危害豌豆的蓟马害虫种类。随着近年来汉中地区玉米种植区的扩大,相应地豌豆种植区也增加,受虫害危害的区域也逐渐增多。因此,有必要继续对汉中地区豌豆作物蓟马害虫进行调查,以便收集更充足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同时,后续的调查可扩大调查范围,掌握不同地区豌豆受蓟马危害情况,建立更全面的数据库,为汉中地区的豌豆蓟马害虫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以提高豌豆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农民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