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开放初期,温州第一代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形成的人生感悟和人生经验,具有独特的内涵及意义,必须及时记录并加以传承与弘扬。对他们进行口述历史访谈,将他们早年的创业记忆、真实情况展现出来,能为温州企业家历史研究提供基础条件。
[关键词]温州第一代企业家;口述历史;研究
因位于东海之滨的温州属于海防前线,在新中国成立后直到1978年,国家对其投入总计仅有5.95亿元,导致其基本设备较为落后,仅能通过公路和水路与外界交流,其农业经济发展较滞后,居民生活较艰难[1]。农民仅凭种植粮食,难以维系生活,偶尔靠农村家庭手工业挣些小钱。但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该行业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农民改善贫穷生活的愿望无法达成。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大批农村劳动者从农业中被解放出来。这让温州人民的脱贫致富愿景和能力得以展现。他们主要从事家庭工业和个体工商业,由传统农业逐步向手工业和现代工业
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民营经济迎来迅猛发展,除了创造出温州特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获得全国赞誉之外,许多企业的产品也在海外市场大受欢迎,且在国内外创立享誉盛名的品牌。可以说,温州的经济繁荣归功于民营经济的强大,温州第一代企业家以及他们的精神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2]。改革开放初期,温州第一代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形成的人生感悟和人生经验,具有独特的内涵及意义,必须及时记录。课题组通过对15位温州第一代企业家(本文企业家特指民营企业家,为了保护个人隐私采用匿名)进行平均两小时的口述历史访谈,将他们当年的创业经历记录下来,可深入理解并概括出他们的特点和精神,能为温州企业家历史研究提供基本条件。
一、温州第一代企业家口述历史的共同特点
根据访谈,总结出温州第一代企业家在口述历史中体现出以下共同特点:
第一,不惧困难,敢为人先。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仅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宪法地位,而且通过多部宪法修正案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置于平等地位,但温州民营经济还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质疑,“计划为主”和“市场为主”之间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温州人勇敢地挑战传统思维,不惧困难,敢于打破体制束缚,从家庭手工业开始,以小商品生产为主,利用专业市场和农民供销员渠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行创业。企业家JJS先生是温州乐清人,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曾作为慎海乡工业办公室供销员去过云南昆明,80年代初在昆明创业。他在口述中说:
我第一次到昆明,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我有一次出差住在无锡一家饭店,偶然碰到云南机械厂一个供销科科长。他说:“我们厂里需要你们的产品。”这则信息对我来说很重要,于是我决定去昆明。那时候交通不方便,从无锡坐火车直接到昆明,要坐三天三夜。我到了昆明以后,先根据供销科科长提供的信息去云南机械厂订了业务。那次我收获蛮好,业务也订了蛮多。第一次去昆明后,以后就陆陆续续来回跑。我想,在那边落脚总得有个基地,于是谋划在昆明创业。1983年,我的第一家公司“云南泰丰电子机电有限公司”成立,主要做电子、电器、机电等生意。我登记的时候工作人员问:“你开私人公司没有顾虑吧?”我说:“没有顾虑。”他说:“你们温州人真是胆子大,敢想敢干。”因为当时办私人公司是比较超前的,国内还比较少,应该是云南省第一家私营企业。作为温州人,年轻有胆识,所以也没有考虑太多,现在回想,实际上困难是很多的,比如资金压力就是一个。1990年,我成立了云南泰丰机电工程公司;1992年,又改成云南泰丰联合企业。后来这个企业发展比较快,规模也比较大,从最初的电器生意,一直到后来搞工程、搞项目。
比JJS先生稍年轻的CJS先生是温州苍南人,他跑供销的范围更广,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他在口述中提到:
80年代初,我和一位朋友一起前往山西太原,在短短一周时间里,我们便获得了5000元的订单,用于制作校徽和标牌。当时我们把各种各样的校徽扛在肩上,一个学校买几十枚或者一百来枚。他们看到我们的校徽,自己来选,如果要订购,那就签个合同。签完合同我也没有要钱,回来制作好,寄到那边去,他们看到产品后才给我汇款。这样的方式无论哪个学校的老师、校长都是同意的,他们需要使用校徽。所以这一个礼拜跑的每个学校都没有落空,因为我知道那个地方学校很多。第一次出门,我花了100元,这笔钱足以支付我在山西的住宿、交通和餐饮,一个星期的费用足以满足我的需求,而且还有剩余,我感到非常满意。
仅仅一个礼拜,我们两个人就赚这么多钱,从那时候开始我再也不去想其他路子,走上了供销员之路。我后来也跑到贵州六盘水一带订饭菜票,也是很辛苦,坐车过去要几天几夜。到了贵州,和一个朋友一起去过几次六盘水矿区。后来跟我朋友跑到福建,也是订校徽、饭菜票、工作证本。我们跑到河南漯河订社员证,也跑到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好几个地方,订身份证这种证件的业务,收入都不错,为我后来办企业打下了基础。
第二,勤勞致富,不图享受。温州第一代企业家勤劳致富后不贪图个人享受。这批企业家表现得朴素且谦虚,他们全心全意发展企业,不追求享乐。他们不只是积极投身于企业的运营和管理,同时赋予员工颇丰的薪资,将剩余盈利用于扩大再生产。为了实现他们的追求,他们出差时可以睡火车硬座车厢地板。他们以稳健和不懈努力的精神,不断开拓新的商业机会,将所得财富投入技术创新和再生产之中,从而实现理想,这也是其突出特点。比如温州苍南企业家CXD先生提到80年代初期的出差经历,至今感慨万千:
温州到金华买不到车票,但是能买到站票也不错,相当于温州到金华253公里石子路就一直站在车上。金华到昆明也买不到票,我们买站票挤上去。之后,我们在车上等,看哪个旅客中途下车。到昆明要两天的时间,晚上困了只能在座位底下摊开报纸睡觉。那已经是很好的情况了,像卧铺一样很舒服了。这些经历,现在的孩子吃得消吗?吃不消的。
温州龙湾企业家WD先生说:
我们的厂房初具规模后,技改工程上马。我多次寻求过去商业伙伴们的投资,借着详细解析不锈钢无缝钢管的市场潜力和发展趋势,以求吸引他们的参与。结果我的坚持和努力最后赢得了四五位投资者的加入。通过一番筹集,加上贷款,一次性就投入技改资金近1000万元,包括一幢10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1600平方米的厂房,补充了多套先进生产设备,形成了检验、试验、测试一条龙配套装备,完成了不锈钢无缝管以及各种特殊钢种从原钢剥光到热轧穿直至冷拔到成品钢管的生产系统和规模组距,年生产能力达到5000吨。
我们集团致力于“持续产品创新,建设顶级企业”战略,不断投入资金,引进先进的超声波测试、涡流探测、水压试验、金属光谱仪等检测设备,以及力学实验、理化分析等配套设施,以期达到国内行业中最先进的生产和检测设备,使其成为一家具有领先地位的企业。
第三,做大企业,回报社会。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的压力和风险越来越大,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企业家投入更多精力,而没有坚定的事业理想和社会责任感,企业就很难维持发展。因此,温州第一代企业家在做大企业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他们很多人在致富后投身慈善公益事业。长年在外经商的温州企业家LDH先生在口述中说:
致富后我十分关心家乡的教育和慈善事业。1991年,我和夫人回乡探亲时,为温州外经贸学校捐款5万元人民币;1994年,温州遭受17号台风袭击,我们夫妇正在家乡,目睹灾情发生,心情十分沉重,立即去温州市侨办给灾区人民捐款;1999年9月,温州遇到台风、洪水袭击,损失严重,我马上发动侨胞,为灾区筹集捐款。
另一方面,全国市场经济发展受到了温州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积极推动。这些企业不仅实现了自身实力扩展,也对外地的国有企业改革做出了贡献。一部分温州第一代企业家主动参与到西部大开发项目中,创建了民间异地商会,投资建立各种市场,促进当地人民就业,对推动西部地区发展市场经济有着积极的影响。长年在云南昆明的温州乐清籍企业家JJS先生说:
云南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去云南,带去了温州人的技艺、温州人的精神。在当地兴办产业,也带动了云南市场的开发。很多云南人学会了,也自己开公司、办厂,自己经营店铺。这样对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市场繁荣、经济发展也是一个贡献。我们还有一次到新平县考察,这是新平县县长邀请的。当地政府很热情,工业局局长、交通局局长、电业局局长都来了。我们考察的项目,包括电力、公路方面,其他如一个村庄的改造、水泥厂的建设等。总之,总商会的成立,对云南的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做了许多工作。我们也会向当地政府提一些建议,帮助他们做一些决策。昆明市经协办跟我们关系密切。我们会通过他们提建议,比如邻国老挝物质资源丰富,我们到那边去开一个展销会,进行物资交流,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是有帮助的。政府后来采纳了这个意见,效果也不错。总之,1995—1996年,昆明市温州总商会成立一年的时间里,影响和作用不断扩大,在促进市场繁荣、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加强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温州第一代企业家口述历史体现的精神
温州商业文化是江浙文化的一部分,既有传统文化特色,也包含着海洋文化的元素。在传统文化方面,由于温州历史上有重视商业的传统,这使得温州人拥有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以及强烈的商业意识和市场概念。在海洋文化方面,温州人继承了擅长航海、勇于冒险的传统。尤其是从宋元时代一直到近代,海洋贸易的兴盛催生了海洋商业文化,这使得温州人养成了贸易意识和勇于冒险的精神,这就是温州第一代企业家精神的深层次文化基础,呈现出显著的地方特性[3]。根据访谈,他们的口述历史总结起来体现出如下精神:
一是艰苦创业、不畏艰难的精神。温州第一代企业家,大多在他们20多岁的时候开始创业,但是面临的共同问题是资金匮乏。他们开家庭作坊,从实际操作中学习技术,巧妙地筹集资金,奔波于全国各地跑供销。这充分展现了温州第一代企业家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是做大企业的进取精神。温州第一代企业家摆脱教条主义,从实际出发,实现脱贫致富,之后成立企业集团,反映出他们做大企业的进取精神。来自温州永嘉的YKS先生在90年代成立的中国首个农民跨国公司具有典型意义,他在口述中说:
为加快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康龙集团在中国拥有五家子公司和五个办事处。子公司包括上海康松公司、上海康麦斯公司、浙江康松花旗参公司、北京康松公司以及温州市康松实业有限公司,其中上海康麦斯公司是康龙集团在中国的总公司。这五个办事处分布在温州、杭州、北京、海口和贵阳。在康龙集团的引领下,借助在中国的子公司和办公地点,我们成功地把康松品牌的三个主打系列在国内外广泛推广。这三个系列分别是康松牌花旗参系列,包含5个大类,80个商品;康麦斯牌的保健食品系列,有20种商品;还有康蕾尔牌的护肤产品系列,超过10种商品。商品销往美国、东南亚和我国一些大城市。回望过去,我发现因为国内外窗口的相互影响,中美的经济贸易充满了勃勃生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色。尽管我身处他国,但我始终记得祖国与家乡对我无比深厚的关爱与支持,将我最优秀的产品献给祖国,服务乡亲。我最根本的心愿就是回馈社会、回馈家乡。
三是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温州第一代企业家具有创新精神,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制度创新方面。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随着温州第一代企业家给企业戴“红帽子”过渡策略的实施,经营者开始实行集体所有制,从而实现了制度的创新,使民营经济得以迅猛发展。红帽子企业是指由民营资本投资设立,而又以公有制企业名义进行注册登记,或者挂靠在公有制企业之下的企业[4]。比如温州企业家HFJ先生提到:
80年代初期,我创办“大南电器厂”,不是纯粹的民营企业,是挂靠街道的集体企业,实际上就是私营企业,那个时候叫挂靠“红帽子”。这一时期,企业发展比较快,为我后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温州第一代企业家口述历史的启示
温州第一代企业家口述历史中体现的特点和精神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
首先,要推动经济发展,必须优先重视人民的创新能力。大部分温州第一代企业家并没有高等教育背景,他们也没有接受过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教育和训练。但他们靠着求生存的本能,想方设法利用现有条件进行创业。
其次,温州的经济发展是当地民众不懈奋斗的成果。他们通过商品生产和交换以及遵守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成功地从贫困中解脱出来,走上富裕之路。千万温州人依靠自身的实力和机遇,勇于挑战,持續创新,积极去追求自身的理想,从而获得成功。
结束语
总结上述,通过口述历史访谈及分析,可以说温州第一代企业家的特点及精神在促进温州经济发展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加深,它推进温州经济沿着自身特色和模式持续前进,助力实现温州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谢小荣.温州农村改革与发展20年[M].温州:温州农村工作办公室、温州农村经济学会,1999,16.
[2]张素芳.市场经济理论探析[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210-211.
[3]刘峻秀.论温州企业家精神对温州经济的影响[J].中国城市经济,2011(23):139.
[4]杨卓舒.中国市场经济大辞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544.
作者简介:郑重(1988— ),男,汉族,浙江温州人,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口述史学。
基金项目:2022年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温州第一代企业家口述历史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2wsk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