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职学生核心道德素养现状与“五环相扣”培育对策

2023-03-14 14:59陈坤林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培育道德素养

陈坤林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科研设备处,广东 汕头 51507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1]核心道德素养是最关键且居于核心地位的道德素养,是整个核心素养体系的基石;核心道德素养的凝练回应了“培育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正值道德精神成长、理想信念建设的拔节孕穗期,正处人生发展和道德形成的关键期,必须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大学生的核心道德素养状况不仅决定了自身发展的高度,关乎我国公民的整体道德水准,更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民族复兴大业的实现。高职学生是大学生中的重要群体,根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特点,加强核心道德素养培育,培养担当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

一、广东高职学生核心道德素养现状分析

根据核心素养、道德素养、大学生道德素养等基本理论,针对高职学生特点,课题组编制了《高职学生核心道德素养现状与培育调查问卷》,高职学生核心道德素养内容包括正确处理人与国家的关系(国家认同)、人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人与自身的关系(自我道德修养)、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意识)等四个维度;道德素养培育内容包括培育主体、培育内容、培育与考核方法方式、培育效果等四个维度;经反复测验,问卷的效度较高。课题组于2022年9月至12月期间通过问卷星对广东省12所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道德素养现状及培育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其中珠三角地区选取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粤东地区选取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揭阳职业技术学院,粤西地区选取茂名职业技术学院、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文理职业学院,粤北地区选取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5512份,样本情况如表1;调查样本涵盖不同地区、学校、年级、专业和性别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问卷调查采用自愿和无记名形式,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当前高职学生的核心道德素养状况;调查结果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信度可靠。调查显示,高职学生的核心道德素养总体状况良好,但距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

表1 调查样本基本信息

(一)国家认同基本树立,但有待增强

国家认同是国民对自己国家的认同和归属。本次调查主要了解高职学生对祖国的认同度和热爱度。问题关于是否认同“祖国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家就没有我们!”,81.15%的学生选择完全认同,18.85%的学生选择认同。问题关于“热爱祖国应该包括的内容”,选择热爱祖国的河山和同胞、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定民族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维护国家和平与统一、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关心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立志成才的比例分别占96.14%、93.76%、90.02%、90.46%、90.98%、91.20%,即超过九成的学生能全面准确理解“热爱祖国”的核心内容,而少数学生对“热爱祖国”的理解不够深刻全面。可见,大部分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前程与祖国命运密切相关,对祖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国家认同度高,但家国情怀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基本具备,但尚需提高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本次调查主要了解高职学生尊重他人、文明礼貌和遵纪守法等基本公德状况。问题关于“在与他人的相处中能否做到尊重他人”,表示能和基本能的学生分别占80.73%和16.75%,表示不能或基本不能的学生合计占2.52%。问题关于“现实生活中能否做到文明礼貌”,表示能和基本能的学生分别占79.30%和17.87%,表示不能或基本不能的学生合计占2.83%。问题关于“是否会做出不文明行为”,表示经常会、有时会和偶尔会的学生分别占4.97%、6.86%和12.14%,而表示基本不会和完全不会的学生只占36.38%和39.66%。问题关于“能否做到遵纪守法”,86.07%和11.90%的学生表示能和基本能,表示不能或基本不能的学生合计占2.03%。问题关于“对诚信的态度和做法”,84.07%的学生态度鲜明地选择言必行、行必果,而高达15.93%的学生对诚信做了变通选择。可见,大多数学生公德意识和法纪意识良好,但部分学生文明意识仍比较淡薄、缺乏诚信观念,尚未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本次调查主要了解高职学生的诚信、敬业与合作状况。问题关于“选择职业时主要基于什么目的”,选择国家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只占35.09%,选择个人意愿、职业发展前景、工作稳定可靠和收入高低的学生分别占24.02%、19.61%、15.64%和5.64%。问题关于“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要求”,选择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学生分别占94.99%、91.89%、86.30%、81.60%和80.15%。问题关于“工匠精神的内容”,选择乐业敬业的职业认同、严谨专注的职业态度、精益求精的职业理念、高超精湛的职业技能、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的学生分别占93.21%、89.10%、86.77%、86.56%和85.34%。问题关于“工作中能否顾全大局、团结合作和互相支持配合”,选择能和基本能的学生分别占67.27%和26.89%,选择不能的学生占5.84%。问题关于“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选择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的学生仅占34.74%,选择先集体利益后个人利益的学生占55.10%,选择先个人利益后集体利益和只考虑个人利益的学生分别占9.51%和0.65%。可见,学生的择业观多元化,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大部分学生能正确理解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的内容要求,团队合作精神良好;但不少学生对集体利益和社会长远发展缺乏应有的责任感。

家庭美德是调节家庭成员、邻里等人际关系,规范家庭生活的行为准则。本次调查主要了解高职学生能否正确处理家庭成员和邻里关系。问题关于“家庭生活中男女是否平等”,选择平等和基本平等的学生比例为64.48%和24.49%,11.03%的学生选择不平等。问题关于“在家庭生活中怎么做”,选择感恩和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和尊老爱幼、与兄弟姐妹友好相处、邻里守望相助的学生比例分别为92.49%、86.38%、82.18%和70.36%。可见,大部分学生能正确维护男女地位平等关系,孝亲敬长,友好相处;但部分学生的邻里互助意识比较淡薄。

(三)自我道德修养有所提高,但亟需完善

自我道德修养是个体将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追求和外化为道德行为而形成的理想道德人格,是其他道德素养的基础。本次调查主要了解高职学生明辨是非、自律自强的状况。问题关于“对‘无故旷课’‘作业抄袭’‘考试作弊’‘无故拖欠贷款’‘简历造假’等现象的看法”,调查显示仅78.39%的学生表示坚决反对,10.38%的学生认为很正常,8.42%的学生认为可以理解,2.81%的学生承认自己干过,即高达21.61%的学生默认和接受大学生常见的不道德行为。问题关于“现实生活和网络生活中,能否注意言行文明、不轻信和散播谣言、不随意转发不确信的信息”,选择能和基本能的学生分别占78.45%和18.11%,而3.45%的学生选择基本不能和不能。问题关于“是否经常反省和检视自己的思想行为”,选择能和基本能的学生分别占57.95%和27.79%,而14.26%的学生选择基本不能和不能。问题关于“能否为了理想而坚持不懈地努力”,选择能和基本能的学生分别占55.37%和29.68%,14.95%的学生选择基本不能和不能。可见,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区分道德是非,严格自律、自强进取;但相当比例的学生仍是非不分,未能做到自律自省和自强不息。

(四)生态意识基本形成,但仍需强化

生态意识是人们对生命、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态度和情感。本次调查主要了解高职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情况。问题关于“对待生命的态度”,92.31%的学生选择珍惜生命,82.89%的学生选择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处境都不放弃生的希望,82.51%的学生选择热爱生活和努力实现生命价值,78.57%的学生选择顺境不松懈、逆境不气馁,67.01%的学生认同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而高达46.64%的学生认为生命无常,应及时行乐。问题关于“能否做到爱护生物、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绿色出行、光盘行动、拒绝野味”,选择能和基本能的学生分别为77.96%和18.31%,3.74%的学生选择基本不能和不能。可见,大部分学生生态素养良好,珍爱生命和热爱生活,自觉追求和努力实现生命价值;环境保护意识良好,倡导和践行绿色低碳生活;但相当部分学生未能准确理解生命的意义和正确对待生命。

二、高职学生核心道德素养培育面临的问题

调查发现,学生自我培育、培育内容、培育与考核方法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是制约和影响高职学生核心道德素养培育效果的重要原因。

(一)学生自我培育主动性不强

学生的自觉能动性是影响核心道德素养培育效果的决定性因素。问题关于“获取道德知识的主要渠道”,92.43%的学生选择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师,79.61%的学生选择通过学校相关部门宣传,76.31%的学生选择通过党政及社会组织宣传,78.14%的学生选择通过网络媒体宣传,70.07%的学生选择通过父母或朋辈,仅有15.66%的学生选择自学。问题关于“道德教育课堂中听讲、做笔记和发言情况”,认真听讲和积极发言的学生仅44.94%,听讲和记笔记的学生仅32.46%,而偶尔听讲的学生占20.30%,基本和完全不听讲的学生占2.31%。问题关于“主动学习道德知识或参与道德实践活动的频率”,选择经常和比较多的学生只有38.15%和23.62%,选择有时、偶尔和从不的学生分别占28.74%、8.45%和1.03%。可见,学生的自我培育存在明显不足:一是道德知识获取渠道过于依赖学校教育、社会宣传和他人影响;二是主体角色认识不到位、自我培育意识不强、道德学习与道德实践的主动性不高。

(二)培育内容吸引力不足

与实际相结合、符合学生需求的内容,是取得良好培育效果的重要基础。问题关于“道德教材中的内容对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作用”,认为作用一般的学生高达19.89%,认为基本没用和完全没用的学生为1.88%,即认为作用不大的学生比例高达21.77%。问题关于“最想提升哪些方面的道德素养”,选择国家认同的学生占78.85%,选择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自我道德修养和生态意识的学生分别占76.01%、76.67%、70.48%、77.81%、63.86%。问题关于“学校道德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67.63%的学生认为道德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64.88%的学生认为德育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可见,道德素养培育内容存在明显不足:一是课堂导向作用弱化,难以引起学生兴趣;二是内容脱离现实,未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对道德素养提升的实际需求。

(三)培育与考核方法方式不科学

培育方法是传授知识的重要平台和载体,考核方式对学习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问题关于学生“道德素养培育的最主要方式”,选择课堂教学占87.77%,选择校园讲座、道德讲堂、宣讲会、报告会、校园活动等占81.71%,选择校报、公告栏和文化长廊等宣传占68.76%,选择网络宣传占64.68%,选择公众号、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宣传占62.57%,选择校外实践与社会应用占53.63%。问题关于学生“喜欢的道德素养培育方式”,选择网络宣传占64.44%,选择校外见习和实践占62.28%,选择新媒体宣传占62.06%,选择校报、公告栏和文化长廊占59.31%,选择课堂教学占57.53%,选择校园讲座和活动占57.44%。问题关于“道德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69.60%的学生认为德育课程考核评价不科学,53.68%的学生认为缺乏道德实践,51.38%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缺乏对学生的道德素养教育,51.12%的学生认为道德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不够,46.08%的学生认为道德素养培育途径不够丰富。可见,当前高职学生道德素养的培育途径和考核方式不够科学:一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型传播媒介利用不足,校园道德文化育人功能、校园活动与校外实践等“第二课堂”的作用未有效发挥;二是课程综合考核评价的正向导向作用不足。

三、知情意信行“五环”相扣:高职学生核心道德素养的培育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教导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2]道德素养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仰和道德行为五个方面要素互相联系而构成的有机整体,高职学生核心道德素养的培育要针对存在的不足,努力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完善培育内容和改进方法方式,遵循道德素养的生成与发展规律,知情意信行一体推进。

(一)强化道德认知

道德认知是道德素养形成的重要基础,道德认知培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正确判断是非善恶。由于生源类型层次复杂,大多数高职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比较缺乏,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差,道德认知不够系统全面,容易引发道德失序风险。而作为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大学生重要群体,高职学生须具备崇德向善的道德认知。因此,道德认知培育要重点强化社会主义道德教化,使主流价值观念入脑入心。一要发挥舆论宣传导向作用。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抖音等新媒体,结合不同专业、年级和性别的学生特点,构建多层次、多途径的舆论宣传展示体系,实现“匹配性”精准高效对口宣传,扎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进学生头脑。二要强化系统规范道德教育。学校要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学习贯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融合起来,结合办学类型、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打造科学规范的道德知识体系,形成“道德素养培育校本教材”,让学生学习系统的道德知识。三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设道德讲堂、传统美德教育等方面的课程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打造浓厚的校园道德文化氛围,以文化人,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影响,引导学生“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2]

(二)升华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道德素养形成的关键,道德情感是道德生活的“酵母”,道德情感的激发是道德内化的关键,是道德行为养成的驱动力。“如同道德价值体系有一个核心范畴‘善’、道德规范体系有一个核心范畴‘正当’、道德品质体系有一个核心范畴‘德性’一样,道德情感体系也有一个核心范畴,即‘仁爱’”[3]。因此,道德情感的培育重点在于升华“仁爱”之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赏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2]高职学生总体道德情感不够成熟,普遍自卑心理较重,自我意识强烈,喜欢固守“小世界”,对社会发展需求认识不够,注重专业技能学习而忽视道德素养和价值取向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部分学生乐于追求物质利益而缺少精神情怀,社会责任和公益服务意识不足。作为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高职学生的道德仁爱,不仅要修身和齐家,更要热爱人民。一要厚植道德根基。道德不仅是行为准则,更是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认知方式。中华传统美德是一个完整的道德体系,学校应在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让学生深刻理解“何为道德”“德从何来”“如何修德”等道德本体问题,夯实道德根基。二要拓宽道德视野。在“两个大局”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必须具备开阔的道德视野。学校既要引导学生高度认同民族历史文化和政治制度,始终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又要引导学生理性平和、包容豁达地对待世界的多元,汲取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形成“百花齐放春满园”的胸襟。三要提升道德境界。只有心系国家社稷,才能在推动社会发展、造福百姓中实现自身价值。学校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历史与现实、当前与长远的辩证关系,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找准人生方向,把个人成长置于时代发展画卷之中;引导学生心系人民,把个人奋斗与群众需求结合起来,不断地超越小我,成就大爱。

(三)锤炼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道德素养形成的重要心理品质。道德意志的形成,历经感性意识、自我意识和自为意识三个阶段。高职学生普遍思想认识肤浅,目标不坚定,道德意识不清晰,道德意志不够坚强,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非理性主义和个体主义思潮的相互交织中,在利己与利他的博弈中,容易出现道德危机。因此,道德意志培育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苦心锤炼“为仁由己”“行为世范”的坚强道德意志。一要提高道德认知自律。学校要通过各种道德情境引导学生理智面对和客观分析各种道德冲突,准确辨别真善美和假丑恶社会现象;引导学生“慎思”,谨慎辨析,独立判断,不轻信、不盲从外界的流言蜚语和不当评价,努力实现道德认知自律。二要增强道德情感自律。“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4]学校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蕴,强化心理认同,在理性深思的基础上将外在道德规范内化为内在的道德自觉和形成自觉抵制不良偏好的定力,努力实现道德自为。三要严格道德行为自律。学校要引导学生不断强化内心道德信念,加强自我锻炼和调控,始终保持“慎独”“慎微”,自觉践行社会道德规范,形成对道德理想的向往和对道德律令的敬畏;要引导学生始终保持心存善念、口出善言、常做善举,“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努力实现道德行为自律。

(四)坚定道德信仰

道德信仰是道德素养的核心,是个体的道德境界追求。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比较模糊,思想活跃但喜欢挑战秩序,道德信仰容易游移不定。因此,道德信仰培育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根据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新要求,结合自身肩负的使命设定道德实践目标,尽快确立和树牢道德信仰,为道德实践提供方向,激发道德实践热情和动力。一要培养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文化基因,爱国主义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DNA。“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5]高职学生肩负民族复兴时代使命,学校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爱国情感、思想和行为,自觉把个人追求同祖国前途、民族命运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道德信仰。二要坚守理想信念。高职学生是国家“两个一百年”的见证者和重要参与者,只有始终与国家民族复兴保持一致才能大有作为。学校要引导学生在正确认识历史规律和准确把握国情的基础上,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三要树立至善理念。至善理念是追求人与自身、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佳状态,是道德层面的大真、大爱、大成与大智。学校不但要教育学生恪守道德底线,更要引导学生树立崇高道德理想,坚守道德至善,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和更有品位的人生。

(五)促进道德践行

道德践行是道德素养的外在表现和培育目标。高职学生大多缺乏基础文明修养、自律意识薄弱,没有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容易出现非理性行为,道德行为不稳定。因此,道德行为培育重点在于着力规范和促进学生道德践行,引导学生聚焦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宏图大志,勇担国家民族重任和社会责任。一要注重道德实践历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6]学校应融合和拓展社会资源,开辟和搭建广阔的道德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接受社会再教育中经风雨见世面,在自我反省中磨炼道德毅力,使学生充分理解只有不懈努力才能赢得展示自我的广阔空间,从而自觉“撸起袖子加油干”。二要强化道德能力培养。学校要鼓励学生主动支援落后地区建设,积极探索创新创业道路,热情投身志愿服务奉献自我,使学生在丰富的道德实践中弘扬传播正能量和培养道德能力,在艰苦奋斗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感受和体验幸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7]三要突出道德责任担当。学校应通过道德榜样和道德模范教育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个人与他人、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强化责任担当。让学生明白:增强本领,创造价值,是对自己的责任;幸福生活源自前人的辛勤付出,所以要懂得爱他人;每个人都肩负着他人对美好生活的期许,这是对社会的责任。

青年是引领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高职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不仅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过硬的知识技能,更要具备高尚的道德素养。高职院校要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努力培养家国情怀深厚,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培育道德素养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