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武 王跃竹 袁光璟
摘 要 为探讨不同栽培模式和密度对芸豆生长的影响,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实习基地,分主区、副区设计芸豆栽培模式,分析不同栽培模式、密度对芸豆生长产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芸豆各生长指标会随密度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栽培模式影响芸豆生长的程度为65 cm垄作<
110 cm垄作<平作;不同密度处理下,110 cm垄作种植方式下,25万株·hm-2的较大种植密度下芸豆较易获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关键词 芸豆;栽培模式;密度;生长影响
中图分类号:S352.5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24.003
芸豆学名菜豆,也叫四季豆,原产地为美洲的阿根廷、墨西哥,16世纪末引入我国。近几年,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结构的多元化与平衡,小杂粮也逐渐成为人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芸豆作为一种富含蛋白、营养价值高的小杂粮,其市场需求量也逐渐增加。黑龙江省是我国芸豆主产区,但在种植过程中多数采用常规栽培的方式,粗放的经营方式严重制约了芸豆产量的提高。研究表明,良好的种植方式有利于作物的生长[1]。例如,相对于平地种植,起垄种植能够提高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和含水量,有利于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继而提升作物产量。又如,特定范围内,农作物产量也会随种植密度的加大而提高,这是因为密度增加有助于提升叶面积指数,叶片可获取较大光能,帮助作物生长,继而提升作物产量;但种植密度太大,会降低植株透光性,从而降低植株的光能利用效率[2]。因此,本研究立足生产实践,在参考其他农作物种植方式的基础上,探索了种植方式及种植密度对芸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材料
此次试验时间选定在2022年4月,试验所用芸豆品种为龙芸豆4号,该品种果实质量好、产量高,并且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是目前黑龙江省普遍种植的特殊出口品种。
试验场地选在年降水量428 mm、有效积温2 900 ℃
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实训基地,土壤类型为草甸土,pH值7.85,前茬作物为玉米,在0~20 cm的耕层中,有机碳含量为25.97 g·kg-1、碱解氮含量为158.15 mg·kg-1、
速效钾含量144.25 mg·kg-1、速效磷含量19.32 mg·kg-1。
供试肥料包括硫酸钾(K2O>50%)、尿素(N>46%)和磷酸二铵(N>18%、P2O5>46%)。肥料用量
160 kg·hm-2,m(N)∶m(P2O5)∶m(K2O)=1.0∶1.5∶1.0。
1.2 试验方法
该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其中,主区研究栽培模式对芸豆生长的影响,分别设以下3个处理。1)110 cm
宽垄作,垄上3行种植,编号为D。2)平作,宽窄行间距为分别60 cm、40 cm,编号为P。3)65 cm宽垄作,垄上双行种植,编号为X。
副区研究种植密度对芸豆生长的影响,进行5种处理,分别为M1:10万株·hm-2;M2:15万株·hm-2;M3:20万株·hm-2;M4:25万株·hm-2;M5:30万株·hm-2。每个穴位2株,每组3个重复。
1.3 测定项目
1)主要生长性状指数测定。在芸豆成熟阶段,随机选择20株进行田间调查,对株高、分枝数和茎粗进行观测,并统计主要茎节数、荚数、角高(下角长与上角长差)、单株粒数及千粒重等。2)产量测定。每块地随机选取一行,测量每株芸豆的百粒重和籽粒产量,并将其折算为每公顷芸豆产量。3)干物质含量的测定。在芸豆的苗期、开花期和结荚期,每个小区选择10株生长状况良好的芸豆,将其地上部的茎、叶、荚和种子在105 ℃的條件下干燥30 min,然后在80 ℃的条件下干燥至恒定重量,并进行冷冻称量。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26.0和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与图表绘制。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性状对比
从表1主区部分的数据可以综合得出,不同种植方式对芸豆生长发育的作用为65 cm垄作<110 cm垄作<平作。从副区试验数据来看,芸豆各生长性状会随种植密度的加大而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为在低密度种植条件下,植株能够得到足够的营养,茎较粗,主茎数量多,分支多;高密度种植条件下,由于植株之间的枝条较为紧密,所以植株结构比较差,会降低其光合效率,导致植株较矮小,主茎的节数相对较少,其分支数目也相对较少。具体如表1所示。
2.2 产量对比
试验表明,在种植方式方面,芸豆籽粒产量表现为平作<65 cm垄作<110 cm垄作。方差分析表明,65 cm垄作与110 cm垄作在产量方面无显著差异,且两者产量均显著大于平作。各种植密度的产量差异表现为:M3、M4、M5处理之间产量有差异性但不显著,而M1、M2处理产量明显比M4处理低。随着密度的增加,各处理的产量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由此可见,特定范围内提高栽培密度,有助于提升芸豆产量;但是如果种植密度过大,则会造成植株发育不佳,从而使植株的结果数和籽粒充实度降低。综合以上结果,以110 cm垄作、25万株·hm-2的种植密度种植的芸豆产量最大。具体结果见表2。
2.3 不同栽培和密度下的芸豆干物质积累
从图 1 可知,不同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对菜豆产量的影响均呈常态变化。苗期至分枝期间,芸豆茎干物质具有较慢的积累速度,在开花和茎生长阶段,其干物质累积量将快速增加。从图1可知,芸豆叶的干物质积累量会随生育时期的推移呈现先上升再下降趋势。芸豆苗期,X模式的叶干物质积累量比D模式、P模式高;分枝期,P模式叶干物质积累量比D模式、X模式高,P模式M1的叶干物质最大积累量为
5.12 g·株-1。X模式与D模式M1-M2叶干物质的积累量会根据密度的增加而上升,而P模式处理会根据密度的增加而下降。
综合各副区数据来看,在芸豆整个生长期内,以D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为最高,因为110 cm大垄栽培有助于改善土壤的水分、温度和光等微环境,对维持芸豆群体结构更为有利。芸豆籽粒干物质的积累量会在生育期间持续升高,并在成熟期上升至最大值。如图2所示,在芸豆花荚期,D模式高密度处理所得籽粒干物质积累量比低密度处理少;而在灌浆期,X处理下M5和M3芸豆的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值分别为10.72 g·株-1和12.32 g·株-1,高于D和P處理;成熟时,D处理的干物累积量比X处理和P处理高。由此可见,110 cm的垄上种植有利于籽粒的形成。
3 结论与讨论
本项目对芸豆进行田间试验,吸取大豆垄作栽培和平播技术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上缩小行距,增加单位面积株数,改善植株受光条件,使植株叶面积指数增大,土壤水分利用率提高,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从而达到增产增效的作用[3]。
从结果可知,平作区种植的M5处理下的芸豆产量为最低;M1和M2密度处理下的芸豆在各生育期内的产量和各生长性状均为最佳,显著高于其他密度;随着栽培密度增加,芸豆生长性能会随之削弱。该结果和与文献研究结果存在一致性[4-6]。干物质为植株光合产物积累与分配的最终结果,不同栽培模式也会对干物质积累、分配形成直接或间接影响[7-8]。
通过分析不同栽培模式、密度对芸豆生长与产量的影响发现,选择110 cm垄作栽培且密度在
25万株·hm-2种植,更有利于芸豆生长,且产量也更高。
参考文献:
[1] 段君君,刘青峰,任春元,等.不同栽培模式与密度对芸豆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8(6):110-115.
[2] 杨广东,胡尊艳,王强,等.高寒地区芸豆氮肥与密度优化组合模式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6,34(5):98-102.
[3] 王红伟.不同栽培模式与密度对芸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D].大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23.
[4] 崔雯.原原种栽培密度与模式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及原种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7):14-16.
[5] 张志强.不同栽培密度和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及效益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23,29(17):23-25.
[6] 陈艳,吴健,马海彬,等.不同栽培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23,52(3):36-47.
[7] 史艳红.不同栽培模式与密度对马铃薯商品性和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4):36-38.
[8] 梁海芸,于崧,于立河.木醋液对盐碱条件下芸豆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23,35(3):8-12.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