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钢琴演奏作品中的传承与创新

2023-03-14 07:16林别嘉
绥化学院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民族化钢琴演奏钢琴

林别嘉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学院 福建福州 350012)

一、钢琴演奏在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发展中的作用

(一)钢琴演奏有利于传承和传播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钢琴演奏在中国的发展是基于西方钢琴音乐理论融入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实践。钢琴演奏中,表演的效果完全取决于钢琴演奏者的综合素养。钢琴音乐作为一种流转于指尖的音乐,并非只纯粹依赖手指的技巧进行表现,而是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内涵。不同的钢琴演奏者对钢琴作品的理解不同演奏的效果也并不相同,任何杰出的钢琴演奏家必然具备深厚的民族文化涵养,在钢琴演奏中融入自己独特的见解,使其钢琴演奏作品呈现出别样的魅力。

钢琴家傅聪被誉为“钢琴诗人”,傅聪所诠释的肖邦、莫扎特、德彪西的乐曲被西方评论界公认具有中国唐诗宋词的韵味。这与傅聪幼时所接受长达6 年的中国诗词古文教育分不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深厚的人文素养使傅聪在钢琴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他的演奏作品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从钢琴音乐创作来看,中国作曲家所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或以中国传统诗词作为歌词配以钢琴音乐,或融入传统民族音乐元素创作出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乐曲,或根据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古曲、器乐曲、民歌等改编而成,在吸取西方钢琴艺术的精华之外,积极融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缔结出丰硕的钢琴音乐成果。如,作曲家崔世光所创作的《山东风俗组曲》体现了浓郁的山东地方音乐色彩,汪立三所创作的《#F商调“书法与琴韵”》体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独特的线条律动之美,桑桐所创作的《在那遥远的地方》使用了无调性作曲技法。同时一些作曲家还根据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进行改编,创作了大量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曲目,像王建中的《百鸟朝凤》和赵晓生的《苗岭笙舞》等。

这些优秀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大量模仿使用了中国民族乐器的音色与演奏技法,融入了中华传统民族音乐的韵味,通过技巧性较强的钢琴演奏表演,让中国的传统民间音乐焕发出新的生机,也有助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国家颁布的《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钢琴演奏中,传承发扬传统音乐文化不仅是钢琴教育改革目标实现的手段之一,也是培养中国的钢琴演奏家和逐步构建中国风格的民族乐派必经之路。

(二)钢琴演奏在传承发展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作用。在现代音乐体系中,无论作曲、视唱练耳还是声乐、器乐,均离不开钢琴的参与。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钢琴文化越来越普及,钢琴音乐和钢琴演奏也取得颇为显著的成效。

改革开放后,伴随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全面促进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此时,西方音乐也大量涌入中国,对传统音乐文化产生较大影响。一些边远的民间小众音乐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生存环境走向没落。例如,民间地方小戏曲、说唱艺术等表演形式,一度以农村庙会作为传承和传播的重要场所,但随着人口流动加剧,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庙会等传统民俗活动逐渐减少,使这些民间音乐逐渐失去了扎根的土壤,成为濒危艺术。面对这种状况,国家采取了种种保护措施,将濒危的民间音乐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加以保护。

而钢琴演奏作为当前一种备受欢迎的音乐表演形式,受众面激增。钢琴在现代音乐体系中应用较广,能够促进传统音乐文化以各种形式融入艺术创作、表演以及视、听、练、耳等日常教学练习,甚至在为传统戏曲伴奏等艺术实践中也取得良好的效应,而在当代中国的民族声乐和器乐表演中,钢琴依然是主要的伴奏乐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功能。

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钢琴演奏作品中传承创新的原则

(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钢琴演奏作品中传承创新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

1.理论性。一方面,在钢琴演奏中要寻求文化契合点,推进中西方文化的兼容。钢琴音乐是一种受全世界人民喜爱的音乐品种,钢琴音乐传入中国后,中国作曲家创作了一系列民族化的钢琴音乐作品,这些钢琴作品既遵循了西方钢琴音乐创作和演奏的基础理论,也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元素,将中西方审美文化的契合点作为纽带,促进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兼容并蓄,弘扬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另一方面,钢琴演奏者应该加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理论的学习,包括民族音乐曲式等理论知识、民族乐器的演奏原理和方法、民族音乐的意境和韵味、以及必要的中国文史知识等等。对传统音乐文化理论的学习是传承创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只有充分掌握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论知识,才能构建音乐理论知识库,在演奏中有意识地渗透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思维,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演奏风格。

2.实践性。在钢琴演奏中要加强演奏者对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演奏实践。例如,举办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会、古诗词艺术歌曲音乐会以及各种主题的钢琴演奏会和各级各类中国钢琴作品创作或演奏竞赛,也可以举办钢琴演奏教学讲座或艺术论坛等。通过大量的演奏实践,加强演奏者的民族化演奏思维,并促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承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二)渗透性和协同性相结合的原则。现阶段,中国钢琴音乐的体裁、形式等逐渐增多,为演奏者提供东西方钢琴作品的选择更加丰富。因此,在钢琴演奏作品中采取渗透性原则,有利于演奏者潜移默化地体现民族化的钢琴演奏思维。尤其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钢琴演奏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多样,无论宏观环境,还是微观环境,均对传承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必须创造良好的传承环境,通过环境熏陶法、典型示范法等具体方式,在钢琴演奏作品中渗透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元素。

协同性原则是指在钢琴演奏作品中应充分发挥不同学科之间的协作与碰撞产生新的学科思想和技法。在钢琴演奏作品中传承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必须大力加强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创作,且钢琴音乐民族化创作与钢琴演奏民族化息息相关,两者需要协同发展。而对钢琴演奏教育学科及视唱练耳等各个音乐教育环节融入传统音乐文化,也需要保持协同性的原则。

(三)传承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我国民众的钢琴文化修养与西方相比还略为逊色,我国的钢琴作品库与西方海量钢琴作品库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有鉴于此,必须开拓中国钢琴演奏的全球视野,在长期学习借鉴西方钢琴音乐演奏理论的基础上,融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实践。虚心学习继承世界各大钢琴演奏乐派不同的表现风格和民族特色,这也是传承性原则。传承性原则是钢琴演奏作品中创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保障。目前,钢琴演奏的传承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中国作曲家百年来创作了数百首钢琴音乐作品,其中蕴含着一代代作曲家的音乐智慧以及对钢琴音乐民族化具体方法、路径的探索。其二,在钢琴演奏教学层面,尽管中国长期引用西方的钢琴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但近百年来也不乏对钢琴音乐民族化演奏教学实践,先辈教学实践的有益探索总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演奏方法思路,值得我们进一步传承和发展。

现阶段,世界音乐文化的多元化趋势越来越鲜明,为了适应这一趋势,中国钢琴演奏技法的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在钢琴演奏中传承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需要进行一系列演奏及教学的创新实践和长期努力,逐步建构中国化的钢琴演奏教学体系和中国风格的钢琴民族乐派,推动中国钢琴演奏和钢琴音乐创作的民族化发展。

三、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钢琴演奏作品中传承创新的哲学思考

(一)“和合”思想在钢琴演奏作品中的应用。“和合”思想承认事物的多样性和多元化,追求“和而不同”的生存语境,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索生命的意义与各种可能性。钢琴演奏中,对于以“情景交融、虚实相间、含蓄中和、气韵生动”为美学表达的中国钢琴音乐,演奏者往往难于准确把握,极易出现下列现象:无法正确演奏各种形态的装饰音;缺乏对乐曲中速度变化的恰当控制;无懈可击的演奏技术却难以呈现生动委婉的音乐特色。要化解这些演奏难点,就需要坚定“和合”思想,如《易经》所言“乾道变化,各正其道”,正视中西方音乐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强调差异中的一致、矛盾中的统一。

由于五声音调与非三度叠置的民族化和声的广泛使用,演奏经典的中国钢琴作品时需要采用特殊的指法,对演奏时五个手指的平均、独立、加大指距横向扩张等要求,相较于西方钢琴音乐中典型的三和弦及七和弦琶音,三度、六度的双音跑句,很难迅速适应。未经专门技术训练的演奏者难以流畅演奏具有中国“意韵”的五声音阶式长琶音、四五度双音乐句及大量非三度叠置的和弦,思想上也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此时,再度反观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性,把落脚点放在西方音乐的“多声思维”“理性逻辑”与中国音乐的“线性思维”“意境神韵”彼此共存、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上,以“和合”思想消弭钢琴演奏中的矛盾与不适,方能“美美与共”。正如《易经》所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二)“通变”思想在钢琴演奏作品中的应用。“通变”思想出自《文心雕龙》,相较于组织结构精密的西方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更注重悠远的内在神韵。中国钢琴演奏作品大量模仿使用了民族乐器的音色、音响与演奏技法,使钢琴发出了不同于西方音乐的声响效果,丰富了钢琴这种西洋乐器的音乐表现力,这也被称为“音色技法”。运用“通变”思想,创新出中国钢琴音乐的独特韵味,并做到以韵传神,进而弘扬传统音乐文化,可以称得上“正奇”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辩证而精辟地告诫我们假如只知继承因袭,不善于独立思考求变求新,就会受到蒙蔽而获得一堆毫无用处的知识;反之,盲目异想天开、标新立异,不虚心学习继承前人积累的文化知识遗产,终将精疲力竭而致一无所获。

在学习掌握任何学科知识的过程中,传承与创新都是一对必须直面的矛盾。在钢琴演奏中,演奏者要将作曲家蕴涵在钢琴作品中的民族风格与意境神韵表现出来,就离不开学习和使用传统的“音色技法”以产生音色联想的特殊演奏手段。此时,借用传统文化的“通变”思想,辩证处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并寻求合适的钢琴触键方法和演奏技巧。

总之,从哲学思考的高度看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钢琴演奏中的传承与创新,便可知“和合”与“通变”的思想里蕴含着文化自觉的因素。“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共识中求突破,在缝隙中求创新,实现理论自觉与实践自觉的追求。

结语

多元文化时代,通过钢琴演奏的理论推演,深入探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钢琴演奏作品中传承创新的运用研究,认真领会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进一步提升钢琴演奏的审美“意蕴”。相比西方音乐的“理性逻辑”“结构精密”等特点,强调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及钢琴演奏作品所注重的“内在神韵”“意境交融”,阐明在其演奏中如何做到“以韵传神”。借助旋律的美感以及音色与音势丰富变化的细节处理,一并构成“中国韵”的音乐风格,体现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以典雅清新的韵味儿,营造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彰显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民族化钢琴演奏钢琴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纸钢琴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