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游
(中南大学 人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从中国传统通俗小说发展而来的网络小说[1],以类型化和娱乐化开启文学IP改编大潮。不少改编自网络小说的院线电影均带来“高票房收益”[2],主流化和精品化成为网络文学发展30年来必须面临的考验。但诸多网络小说暴露出来的读者审美疲劳倾向与低质量小说的泛滥使其成长变得艰难。网络小说对“传承的文字标准与时代审美的解构”[3]、为了故事的新奇和曲折造成的“人设化”[4]扁平、“现实观照不足”[5]等暴露出网络小说类型化和娱乐化写作的问题。近年来,网络小说呈现出“现实化”的转向,如《大国重工》《明月关山度》《南部档案(食人奇荒)》《上海繁华》《中国铁路人》等作品。贺予飞认为“行业文是网络小说现实题材创作的新亮点”[6];苏晓芳认为“当网络小说触及现实题材时,则暴露出网络写手想象的短板”[7]。网络小说“类型”与“现实”的现象确实存在,但是网络小说现实题材的转向与类型化之间有何关联?呈现出怎样的面貌?网络小说关照现实的原因有哪些?这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因此,本文将对网络小说类型化流弊与现实题材的兴起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网络文学登上中国文学的舞台,无论是以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还是以罗森的《风姿物语》为起点,或者是以榕树下、黄金书屋、金庸客栈等平台兴起为起源,都无法拒斥网络文学先天的媒介属性。网络文学正是基于时间和空间的分离,才能够实现网络信息的流动和互通。网络小说“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交互和互动”[8]呈现较为及时。如果没有网络属性,将无法调动数字媒介带来的游戏热潮及数亿粉丝群体。大量的网络小说被改编为影视剧,实现网络小说和影视的双生联动,如《花千骨》曾创下“57.6%的忠实度,双网收视均破2.5%的成绩”[9],由它改编的网络游戏在2015年拥有超过2亿玩家。网络文学先天的媒介优势,不断在小说、影视、游戏等领域实现跨媒介发展,而这种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中国网络小说整体市场化、消费性的趋势。媒介融合、产业融合使得网络文学不断衍生出蓬勃发展的力量。然而,网络小说依靠媒介,也离不开原生内容的类型化趋向。同时,类型化所带来的娱乐效果也是不可忽视的。
1.网络小说类型化内在肌理悖论
网络小说媒介与类型是外部和内部结合,相融互生。类型对网络小说具有重要意义,纵观各大网文平台,起点中文网将作品分类为“玄幻、奇幻、武侠、仙侠、都市现实、军事历史、科幻、悬疑”等,其中玄幻和奇幻等存在明显的重合和类似性,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按类型分类。一般而言,网络小说脱胎于传统通俗小说,主要可以分为“青春偶像、都市情感、惊悚恐怖、家庭伦理、历史古装、魔幻神话、修仙玄幻、刑侦悬疑”[5],等等。此种分类基于读者阅读数据和受众分析,以求契合消费需求。而且网络小说每一个类型之下,都有着相对稳定的读者群体。这种分类有利于网站对读者群进行精确定位,也有助于读者从浩如烟海的网络小说中找到自己的阅读兴趣。然而,网络小说类型化也存在着内在肌理的悖论,即网络小说类型化标识了网络小说市场的相对成熟和完善,在其逐渐发展过程中又要竭力避免程式固化而产生的审美疲劳和一些类型的具体问题。
第一,某种类型小说的火爆会带来一系列小说的竞相模仿,同质现象带来审美疲劳。网络小说不像严肃小说那样在主题立意、语言表达等方面精耕细作,而只需要掌握相应的讲述故事的能力,在叙述中建立相应的戏剧冲突,将一大批充当故事工具的角色塞入其中就可以完成一篇小说。可见,网络小说这种操作充斥着套路和“爽点”,很容易带来小说的同质化。比如《斗破苍穹》爆火,随后一大批类似的如《穿越从斗破开始》《一切从斗破苍穹开始》《斗破苍穹之万界商城》《斗破之丹王古河》《颠覆万界从斗破开始》等奇幻想象类的同人小说面世。另外,也不乏其他粗制滥造和同质模仿的著作出现。网络小说内容生产更新较快,而网络小说作者基于商业诉求竞相模仿火爆题材,如言情、仙侠、宫斗等题材。若非源自丰富的生活细节、核实相关资料而创作,单纯的流水线生产很容易导致网络小说阅读的审美疲劳。
第二,时空伦理的危机。时间和空间是网络小说文本世界的重要维度。网络小说的虚构世界都是建立在各个人物的时间、空间联系之上。它对传统社会生活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了某种颠覆,如可逆的时空、时空凝滞等设定导致时空观念、主体建构与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导致网络小说读者面临着一个“时空崩解”的世界。在网络小说中有一类独特的小说,即穿越小说。主人公通过特殊天气(如下雨、雷电)、特殊地点(如树洞、水坑)、特殊媒介(如梦境)等离开其原本生活的时空,前往古代或穿越未来,完成一系列的爱恨情仇等冒险活动,最终再次回到现在生活的时空,如《梦回大清》《步步惊心》《独步天下》等。穿越小说展现了作者强大的想象力和对虚构时空较强的把握能力。现在的时空和穿越后的时空一般相差很大,将两者的时空进行嫁接,不仅是不同思想与文化的火花的碰撞,也是对彼岸世界的美好想象[10]。但是,穿越类小说是对时空观的颠覆和破坏,离现实太远,无法对现实产生直接的观照。就网络小说作为一种真实社会的延伸而言,它与读者的交流对话会影响读者在现实中的行为。网络小说本质上是源于现实社会而创编的故事,导致读者容易将小说内容投射到现实情境,小说叙述的虚假时空导致读者混淆虚构的故事与真实的现实,将不利于读者构建时空观。
总之,网络小说的类型化写作在带来流量的同时,也内生着诸多弊端和不足。以穿越小说与奇幻仙侠、古装言情等为主的网络小说创作,因叙述的套路、思考的缺乏导致审美表现的乏力,如“逼真的环境展示方面比较稀缺”[11]。涉及网络小说的具体类型时,玄幻、仙侠、穿越是重灾区,此类小说对时空的扭曲、编造并不符合现实的逻辑,容易使读者对现有的时空观产生误解。
2.网络小说类型化的娱乐趋向
网络小说以粉丝、流量为导向衍生出多种流行的网络小说类型,比如小白文、种田文、快穿文、赘婿文、同人文、鉴宝文等,可达20种之多。这些类型小说的娱乐性正是读者选择和“文学品位的反映”[12],并不能简单地认为网络小说从初始阶段就是这般娱乐、幽默,迎合大众审美,它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演化而来的。网络小说读者群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与20世纪90年代商业浪潮的勃发不无关系。正如张艺谋、陈凯歌等人纷纷放弃对艺术品位的坚守而选择在商业娱乐的风口谋利一般,网络小说也是乘上了这波“东风”。网络小说是文学但并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文学,商品性、娱乐性和媒介性都是网络小说的属性。网络小说乘着商业潮流的“东风”,在30年的发展中,不断顺应变化,诞生出适应读者需求的产品。
读者的阅读心理也跟随着商业、消费的语境而发生了变化。现在捧着移动通讯设备在地铁、办公室等场所阅读网络小说的这一群读者,早已不是对纸质书籍奉若神明,心怀文学敬畏之心的那一群读者了。网络类型小说精确地抓住了读者“猎奇、窥视、娱乐、消遣”[13]等心理需求,现实生活的艰难与局促让读者将网络小说的阅读视为一种减压、放松的过程。这种过程不再如五四时期的新青年那样追求思想的解放与启蒙,也不再如20世纪80年代文学青年那般疯狂地追求审美熏陶和先锋形式。因此,网络类型小说在发展的过程中满足了读者的消费趣味,具有越来越强的商业属性和娱乐属性。
“消费社会”源于鲍德里亚对晚期资本主义的批判。他认为晚期资本主义时期,人们对物的消费并不是实际物的消费,而是对符号的消费[14]67。消费文化是一系列对社会、经济、文化生产的符号系统,其实际效用弱于消费的意义。在消费社会,消费者进行的消费很多时候也是在广告、新闻媒体等媒介作用下构建出来的并不需要的消费。这种符号化消费消解了消费的实际意义。比如,网络小说的“主角光环”“金手指”“白胡子老爷爷”等符号化的叙事想象,体现的是对现实的架空和虚拟体验。正是在这种符号构建的叙事结构中,读者体验到“爽点”和快感。当阅读的快感、“爽感”并不会对实际的生活产生多少指导意义时,网络小说就完成了消费社会“符号化”消费的逻辑。
“消费文化”除了符号化消费之外的另一个表征,就是视觉图像的全面袭来。网络小说主要借助各大网络文学平台(起点中文网、创世中文网、晋江文学城、潇湘书院、红袖添香等)、印刷出版、电视电影、网络游戏、舞台剧、有声书等形式传播。以IP为主要流行趋势所构建的事实,就是消费社会伴随着网络小说的图像化。“视觉图像与消费文化共同构成了媒介文化时代的语境。”[15]网络小说主要的内容生产还是借助文字,但实际上,文字的图像化特征所带来的是产品的跨媒介发展。网络小说叙事的图像化倾向主要表现在时间的空间化、“叙述的视觉化”[16],这使得网络小说更容易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这种跨媒介的改编才是网络小说获得高收益,进行商业化、娱乐化运作的最终目的。且这种改编的收益是远远大于网络小说的印刷出版和网络阅读点击带来的收益的。比如《大唐明月》网络小说原著作者在与起点中文网签约后,收益为16万元。但是,起点中文网卖出《大唐明月》的影视改编权所得为1300万元。数据显示,2019年,由晋江文学城平台首发的小说《少年的你》改编的同名电影,进入年度票房前十名,总票房超15亿元[17]221。2020年,改编自郑执的同名网络小说的电影《我在时间尽头等你》首映日票房高达2.8亿元,成为当年全球电影单日票房冠军[18]194。网络文学的图像化叙事深度契合了视觉文化和消费文化的背景,这不仅是网络小说的粉丝效应,也是精准定位消费者的图像需求超越文字需求的结果。
网络小说适应读者的娱乐消费需要,这背后显示的是现代“人的精神溃败”[19]所带来的困境:在消费社会,精确明晰的分工给人带来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倦怠。个人价值若无法得到满足,那么人的内心情感也将是一片荒芜。网络小说的类型化与社会分工的类型有相似之处,也是驱动类型小说的外部动力。因此,可以说消费文化与网络文学相伴而生。正如图像和视觉对网络小说的冲击之一就是对异性身体的欲望想象,借由身体进行权力表达。这两者之间是相融共生的关系。社会分工使得人们无法集中个人能力而获得在社会中生存的完整技能,这透支了人的身体,也消耗了人们对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而长时间的努力永远无法达到社会所规定好的目标与期待,现代人在精神幻灭中找到了网络小说所建构的乌托邦乐园,并在无意识中沦落为消费社会欲望满足的客体。他们对网络类型小说娱乐、快感和“爽点”的追求暂时弥补了他们的精神空虚。他们将消费享乐视为个人的生命价值,在此过程中消耗时间,以获得精神的愉悦和满足。但是这种愉悦和满足总是转瞬即逝,他们又转而追求另一个心灵寄托。
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网络小说在市场的火爆并没有带来审美的更新与内容价值的更迭。读者对类型小说的模式化、套路化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而网络文学研究者则对类型小说的娱乐导向深感忧虑。读者、受众不再追求网络小说的深度、精神价值,而是选择享受型的娱乐生活。读者的娱乐需要,以及网络小说也选择迎合读者、受众的娱乐需求倾向,将会给人类文明所赖以存在的共同精神价值[20]带来危机感。当人类文明不再追求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而只停留在网络构建的娱乐世界时,就容易导致人的自我的幻灭。网络小说内容价值消解的现象,来源于“消费文化的意义匮乏”[21],若人们无法在世界中寻觅个人意义,则只能寻求于感官的快乐。网络小说商业的运作模式丧失了文学的审美无功利和超功利的一面,付诸感官刺激和现象解构而无法建构人生的价值,最终的结局就是价值消解和主体的消亡。
网络文学类型化主导的内容生产机制,侧重穿越、玄幻、言情等题材,其批量生产、粗制滥造容易导致大量质量不高、格调不高的作品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读者逃避现实生活并渴望通过网络小说的虚拟体验以娱乐己身的需求。网络小说作者和读者置身于营利化的商业模式和消费文化语境之中,双方共谋网络小说的娱乐性。这导致网络小说日益感官娱乐化,缺乏现实关照,且其能否进行正确价值引领引人担忧。因此,如何引导网络类型化小说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成为网络小说能否获得新生力量的关键。网络小说一直在进行着各种尝试,比如多种类型杂糅、现实书写等方法。网络小说重要的题材有青春校园、都市情感等,这类故事的书写大多来源于作者个人或朋友的经历、体验,或者来源于新闻报道、深度访谈等。这类小说在满足读者娱乐的情感需求的同时,也潜隐着个体和现实之间的想象关系,比如《匆匆那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澜本嫁衣》《原来你还在这里》《微微一笑很倾城》《何以笙箫默》《左耳》,等等。这些小说中涉及的友情、爱情、亲情是人类普遍的、共通的情感体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也能够反映情感生活中共同面临的问题。此阶段网络小说对于现实的书写仍停留在某些类别和题材上。当现实书写的强劲动力全面注入网络小说之后,则呈现出类型上全面开花的特征。
2018—2019年现实题材的网络小说爆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这并不是说网络小说在这两年才开始关注现实,而是说其有一定的现实观照,但在类型化的强大诱惑之下,在谋取商业盈利的诱导之下,穿越、玄幻、武侠等小说类型显得对现实的关注度不够,而过于关注虚拟体验。为此,2019年9月,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召开“抒写新时代的中国好故事——现实题材作品创作研讨会”。11月,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等机构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举办“首届全国网络文学现实题材主题征文大赛”。现实题材自2018年、2019年以来开始成为席卷网络文学创作的风暴,成为当下网络文学的新热点、新潮流。
1.现实题材网络小说现状
恩格斯经典地将现实主义表述为:“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22]462现实主义与网络类型小说的结合主要集中在以下小说之中,改革创业类的小说如《繁星知我意》《奔腾年代——向南向北》《神工》等,婚恋家庭类的小说如《烟盒奇缘》《那年花开恰逢你》《婚爱迷途》《只是年少太轻狂》,都市言情类的小说如《他来了,请闭眼》《橙红年代》《朝阳警事》等,历史类的小说如《百草媚》《重生:湘江战役失散红军记忆》《大国重工》《冲吧,丹娘!》《关键路径》《复兴之路》,疫情题材类的小说如《王谢堂前燕》,等等。另外,在穿越类、重生类小说中也有观照现实的痕迹,且2022年现实题材的网络小说成为网络小说中最受欢迎的一类。从现实题材网络小说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作品,有将近八成均获得授权开发。90后写作者成为网络小说写作的主力军,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比如物理学博士、企业CEO、编剧等。一大批书写现实的网络文学作品,让网络小说立足现实基调和时代精神,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需要。
2.现实题材网络小说转向的原因
网络小说以奇幻、玄幻、武侠、仙侠、悬疑等类型为主,存在着芜杂、粗糙、数量和质量不对等等诸多问题。当“改革开放、脱贫攻坚、奋斗创业、科技强国、乡村振兴等成为写作热点”[23]时,网络小说的品质有所提升。如《明月关山度》讲述了支教教师明月在山区学校从刚开始的百般不适到坚定理想信念,投身乡村教育的故事。《大国重工》重新回到20世纪80年代敢于拼搏的激情现场。现实题材网络小说的流行有着外部和内部的深层原因,主要体现在政府和平台政策的鼓励扶持、网络文学内部生成机制的自觉转变、读者市场的外部需求等方面。
第一,政策对网络文学观照现实的影响。文学作为精神性的文化产品,不仅受着生产规律的制约,也受到国家政策导向的影响。网络小说以类型、跨媒介改编等多种方式和渠道打开商业市场的大门,是得益于中国的人口红利。但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弱,网络文学何去何从,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从类型化、娱乐化迈向主流化、精品化,走“全球市场化方向迈进的道路”[24]不失为一条发展之道。
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举办“年度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活动”。2019年,此活动公布的25部小说中,现实题材的有10部,占了40%的比重。2020年,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公布的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选题作品主要集中在建党百年、抗疫专项和脱贫攻坚等现实题材上。相关“作品数量占比超过60%,部分作品甚至长期霸榜”[25]。从2020年开始,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实施“优秀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鼓励推选关注现实、反映生活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以上种种现象表明,国家政策明显引导创作者创作现实题材作品,促进国家发展和建设。
除了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国作家协会等机构的政策引导,各大网文平台也积极响应。起点中文网已经连续举办六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比赛。起点中文网是阅文集团旗下的网络文学网站,在内容生产、价值转化和二次开发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IP产业链。在2023年4月30日的人气榜单中,《重返2000:大国机长》《佣兵的战争》等现实题材作品居人气榜单榜首。可见,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比赛的举办,成效显著,带动了一大批现实题材网络小说的兴起,并逐渐获得读者的认可。
第二,现实题材网络小说的兴起源于网络文学内在的自觉转变。优秀的小说作品将读者带入阅读情境,并幻想自己是故事主人公。主人公命运逆袭、不断在关键叙事情节点上获得成功。诸如此类的“爽文”,建构了“幻想性的世界观”[26]。在这种二次元审美倾向下,早期网络小说的写实风格,逐渐被带有各种幻想的类型小说所替代,后者从而占据主流。“幻想”使读者阅读网络小说获得精神性虚拟快感,“压抑的欲望获得了想象性满足”[27],阅文集团也正是凭借这一点走出国门,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读者[28]。网络小说的类型千姿百态,不同类型的组合更是丰富,但幻想是网络小说吸引读者的不变真谛。资本也正是抓住了不同读者共同的幻想需求,从而收获了网络小说的商业利益。
网络小说的幻想机制代入读者的情感体验,使读者获得想象性满足。但千篇一律的幻想和奇幻背后缺乏现实逻辑和人物生活细节的支撑,因而整体显得同质单一、悬浮空洞,也无法走入读者的内心。奇幻、仙侠不断重复的故事,“整体轻灵有余厚重不足,拖沓有余节制不够,幻想有余学养不足”[29],最终会造成审美疲劳,“幻想”最终也只能成为“空想”。这便是网络小说的限制所在。因此,网络小说在走向精品化、主流化,成为文学生长的新动力的征途上,其创作者要“学会观察生活、深入生活,寻找人物具有时代感的表征性”[30]。即使网络小说所创作的时空并非有历史根据且真实发生的时空,也要在构建文学理想世界的基础上,呈现一个能够栖息安放疲惫灵魂的“乌托邦”世界,让它尽量符合现实的逻辑,不致流于浮泛。“现实题材应该写真实的生活,是沉淀和积累,不是短平快的东西。”[31]网络小说的类型和现实结合,往往是其创作者将自己沉淀多年的真实生活经验与虚构故事结合的结果,比如齐橙的《大国重工》还原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重工业的重回正常发展阶段,聚焦多个人物,展现真实的社会面貌。它不同于都市生活里虚浮的精致生活及奢华、时尚的生活场景,而是回归细节、质感、温度的真现实,如小说描写矿区的现场环境:“家属区是由上百幢楼房和差不多同样数量的平房构成,房屋的建筑年代从1953年到1981年不等,还有一些是尚未封顶的,房屋类型之多,堪称是当代住宅建设的博物馆。”[32]小说对矿区家属区的描述合乎情理,宛如读者亲身经历,兼顾了细节的真实,并不是千篇一律地模式化描写而不顾可能存在的实际情况。
第三,读者和市场呼唤现实题材网络小说。《山海情》《安家》《三十而已》《大江大河》《人世间》《人生之路》等现实题材电视剧热播,“一批优秀现实题材电视剧作品形成引领国产剧集高质量发展的主潮”[33],从使用与满足的传播理论看,说明现实题材是观众的选择。现实题材网络小说并不排斥文学虚构、幻想机制,如果小说叙事“符合历史逻辑、生活规律和情感常态”[34],更体现出创作者对现实的关注。这也传递出作者和平台的诚意。读者在阅读现实题材网络小说过程中能够体验到的阅读快感,并不亚于阅读非现实题材网络小说的快感。如果读者无法接受网络文学的现实题材,那么网络文学的读者阅读量和点击量会下降,商业资本也不会持续关注该题材。实际上,这种现象并不存在。相反的,随着网络小说长时间的发展,读者对主打主人公奇幻冒险、升级修仙等偏离现实的题材,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期待和心理预设,“出现对于玄幻虚构类作品的审美疲劳”[35],现实的题材和元素注入网络小说正是读者所渴望看到的新气象,也是市场期待的网络小说新面貌。
有反对的声音认为网络小说的读者以“Z世代”为主,他们是诞生、成长于网络世界的一群人。他们并不具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对社会现实也不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感受力。“这些现实题材的小说与读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36]但文学并不区分读者的年龄,也没有规定什么年龄阶段该读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文学历来与人生、社会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下同质化的生活体验,无法满足年轻人对现实生活的期待,而基于真实生活所建构的小说文本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弥补年轻人生活经验的不足。读者阅读现实题材网络小说获得的是阅读其他题材网络小说所无法带来的快乐。现实题材的网络小说中形形色色的人生故事虽不能和现实生活等同,但是它们来源于现实生活,而且更能说明“网络文学的根本目的仍然在于显现并改造现实人生”[37]。虽然网络小说能否实际地指导现实生活还值得进一步探讨,但读者渴望阅读现实题材网络小说并渴望得到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这一点在现实题材网络小说大热的趋势下也可以得到验证。
网络小说对小说的独特贡献是类型题材的开拓,以及商业化、跨媒介的运营。随着国家政策引导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潮流和小说创作者对小说质量趋向精品的追求以及读者对现实题材的期待,网络小说的类型书写呈现出与现实结合的大趋势。笔者将在下文进一步探讨网络小说类型与现实结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当下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现实主义书写整体上改变了新时期以来的格局。新时期以来文学的现实题材书写主要以反思历史,刻画人性为主。而当下的现实题材除了在总量上比前一阶段有所增加之外,私人性、个人性的现实一面也得到强调,散发出根植于生活的广泛影响。
第一,现实题材网络小说表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与韩国《匹诺曹》《顶楼》《黑暗荣耀》等揭露社会的黑暗现实、充满负面情感的影视剧相比,中国由现实题材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呈现出以积极表意为主的倾向。如由网络小说《不得往生》改编的《风吹半夏》祛除了原著中商业的原罪和主人公许半夏带来的争议,强调了许半夏作为一名女性积极拼搏的人生历程。这体现了改编者由于考虑到网络小说改编为影视剧所带来的巨大的轰动效应而选择了温暖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2023年8月开始热播的影视剧《装腔启示录》改编自豆瓣平台的同名连载小说,该小说展示了都市男女在“装腔”中寻找自我、不断追求理想生活的动人故事。网络小说的现实题材以具有烟火气、动人心扉的生活,“真切地回应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38]。中国文学的基调始终是以现实的手法回应着时代、社会的变迁和变革,这是因为对现实的关切不仅来源于读者和作者对真实生活的追求、对真理的渴望,也来源于现实,是一种人文情怀的体现。
第二,现实题材的网络小说内含思想意蕴与时代价值。文艺创作者对现实原本生活的刻画,并不是一次简单的临摹,而是有着深刻的哲学基础。现象学认为,表象即本质。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无论是追求典型塑造社会中的人物还是追求描写典型社会,都是在追求文学的真实性。各派理论之间的分歧主要在于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抵达文学的真实性,如何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的规律。现象学的还原,也是要把握“现象中本质性和不变性的东西”[39]。文学艺术作品从碎片化的生活现象中探寻出普遍性,从对象层面把握生活的理性传统,是现象存在着本质特征的体现。在主体层面,艺术家只有实现现象与本质的融合、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才能真正把握世界的普遍规律。卢卡奇指出“现实主义”是文学作品真实地体现现实的主要特征,强调“现实主义主要的美学问题就是充分地表现人的完整的个性”[40]49,而这种个性就是从普遍规律中来的。因此,对于现实主义的追求是源于真实和普遍规律探索的结果。网络小说的现实表达,本身就是对深刻思想意蕴反哺的结果。
网络小说观照现实不仅有利于提升作品的思想文化意蕴,也有利于展现时代价值。网络文学的体量庞大,仅一部网络小说就可以达到二三百万字。达到如此体量和字数的网络小说热衷于构建一个庞大的网络小说谱系,能够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小说写作者志鸟村曾在访谈中说:“《大医凌然》从主角担任实习医生写起,直到成为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细致刻画个人成长历程。同时兼顾其他人物故事,塑造不同性格、数量丰富的人物形象,尽力全面描绘医生职业群像。”[41]《大医凌然》是第四届橙瓜网络文学奖年度百强作品之一,通过主人公凌然在医学之路上的奋斗强调现实的意义就是生活的意义。小说书写主人公凌然的奋斗过程,发挥现实题材的正能量,唱响主旋律,以起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不断“在网上网下营造团结奋进的舆论氛围,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舆论阵地”[42]。
第三,对现实的书写应警惕精英化写作的趋向。网络小说原本是突破传统写作重重藩篱,因网络和商业的文化环境应运而生的新的写作样态。网络文学与传统的正史、方志等精英书写相比,显得内容驳杂,形式多样,因借助网络而得以广泛传播。但以现实主义理论来指导网络文学写作,使用现实主义手法,并在书写现实时选取的是整体的现实,有着道德价值、主题内涵先行的不足,容易导致精英化写作的弊端。而精英化写作自诩的高姿态和立场,是与底层现实有着一定差距的。就现状来说,对网络文学现实书写的强调,何尝不是试图将网络文学官方化、主流化的一次有力推动,将之“体制化”“制度化”。虽然精英写作占据着一定的文学权力,拥有着文学的话语、场域。但精英化写作“由于缺乏社会沟通能力、缺乏受众而无法充分实现自己的符号权力”[43],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网络文学已经走过30年的发展历程,小说类型化是其结出的丰硕果实。但类型化的写作模式很容易导致创作者的批量模仿和生产,从而导致写作内容的固化,最终步入类型的瓶颈。类型化写作与网络小说的商业化、娱乐化导向息息相关,两者相互成全。这导致网络小说迎合感官需求容易造成价值消解和意义的消亡现象。政策导向现实题材与类型的结合,并在创作者写作的内在转变、现实题材影视剧的火热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下,现实题材网络小说不断兴起。这一方面体现了创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也蕴含着渴望真实的思想内涵。但现实题材的强势注入应避免网络小说在体制和制度的引领下带来精英化的写作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