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2023-03-14 03:41:21《河池学院学报》编辑部
河池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征文共同体中华民族

《河池学院学报》是河池学院主管主办的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以“高校性、学术性,地域性、民族性”为办刊定位,坚持实事求是、百家争鸣、兼容并包的学术态度,致力于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鼓励多学科、跨学科、多层次、多角度融汇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研究,服务高校教学科研,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为进一步打造学术公器和突出研究特色,现就我刊2024 年主要新设和改设栏目,面向学术界、文化界等各界诚征优秀稿件。

◆旅游·康养研究

征文方向:旅游理论、旅游规划、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市场营销、文旅融合、旅游与乡村振兴、智慧旅游研究,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和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桂林山水”“浪漫北部湾”“壮美边关” “长寿广西”“壮族三月三”等旅游品牌建设等主题研究。康养理论、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康养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康养旅游、养老服务、长寿养生文化、长寿养生资源开发利用,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建设等主题研究。

◆历史·文献研究

征文方向:中国历史(侧重南方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历史、南方历史地理、广西革命史、广西党史研究)、南方考古与博物馆学、中国与东盟国家交往历史等研究;中国古代典籍、文献整理、新史料和稀见文献、专题文献、岭南文献、文献保护等主题研究,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研究。

◆传播·传媒·数字人文研究

征文方向:传播与传媒理论创新、传媒政策、传媒产业、影视媒体、网络媒体、社交媒体、传媒现象、受众、跨文化传播、国际传播与周边传播等主题研究,图书期刊出版、编辑研究,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人文、艺术、社会科学诸学科领域中应用的理论、实践、案例研究。

◆区域经济·公共治理研究

征文方向:区域经济理论、区域经济政策、区域产业规划、区域创新与合作、区域可持续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城市群建设、广西区域经济等主题研究;政府管理、基层治理、公共政策、法制建设、组织行为、环境与生态保护、社会保障、乡村振兴、和美乡村建设、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网络环境治理、应急管理、广西城乡治理等主题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

征文方向:高等教育创新理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高水平专业建设、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评价改革研究,深化产教融合、产业学院、校企合作研究,“三全育人”、课程思政、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新时代师范生培养、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职业教育、高校管理、高等教育国际比较等高等教育相关主题研究。

◆桂学研究

征文方向:广西古代和近代历史研究、广西历史地理研究,广西历代乡贤寓贤之事迹、思想与著述研究,广西文献、广西文化经典、广西学人和学术、广西地域文化研究,广西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广西土司研究等与广西历史、文化相关的主题研究。

◆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专栏

征文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研究、对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理论阐释、文化自信研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两个结合”研究、“七个着力”研究、全球文明倡议研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栏

征文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把握的重点问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系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态特征和发展方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和方法等主题研究,各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案例,“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研究,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研究等。

论文要求:主题突出、内容充实、观点明确、资料翔实、论证严密、逻辑清晰、语言文字合乎规范,有独到见解,有学术价值或实践借鉴价值。所有来稿均要求为原创首发作品,拒绝一稿多投,严禁抄袭。论文篇幅以8000-20000 字为宜,论文格式、体例等参照本刊发文格式,投稿请注明投稿栏目。

猜你喜欢
征文共同体中华民族
“图图话话堡”征文
爱的共同体
下期征文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华环境(2021年9期)2021-10-14 07:51:14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 11:26:28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1:36
共同体的战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0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