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百年历史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强调:“百年奋斗历程凸显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百年奋斗史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结底在于马克思主义行。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结论。正确认识这个结论,对于认识百年党史及其成因,对于认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价值,明确前进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其中唯物史观批判吸收德国古典哲学,将黑格尔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的“基本内核”巧妙结合,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蕴藏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当中,彻底驱走了唯心史观,使社会主义最终建立于科学的现实基础上。而剩余价值学说科学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剩余价值产生的根源,揭示了资本家与劳动者间的剥削关系,为资本主义最终被社会主义取代找到了现实的物质力量与阶级基础,同社会发展规律所指出的方向完全一致。因此,其科学性与真理性不言而喻。
(二)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首先,理论立场植根于人民。马克思一生将为人类解放而奋斗作为自己的崇高目标。马克思主义一经创立,就将自身立场与理论观点植根人民。这一思想的目标是要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通过解放全人类,建立一个人人自由、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其理论战略和策略思想都是以劳苦大众的自身解放为原则,建立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认识基础之上,人民性特质是其最鲜明的品格,坚守人民立场是其最鲜明的价值取向。其次,理论发展依靠人民。马克思主义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工人运动思潮,正是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与推动,后来发展到俄国的列宁主义,再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产生了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强大影响力、震撼力。
(三)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产生并发展于人类求解放的伟大社会实践中,同时也在指导人类进一步认识并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在于科学的解释世界,而且在于创造地改变世界。它强调理论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得到充分检验,并且随着实践的变化发展不断得到丰富与提升。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又是推动其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
(四)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始终立足时代特征转变革命策略,其理论内容也在随之不断吐故纳新,汲取时代养分。回顾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9世纪中叶,面对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间矛盾日益尖锐激烈,确立暴力革命为唯一斗争形式;随着工人的福利待遇与民主权利得到部分恢复,又提出也要合法利用改良手段,根据具体革命形势变化加以正确选择。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时代特征展现为战争与革命,马克思主义传入俄国发展为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发展为毛泽东思想。而20世纪70年度末,随着时代特征转向和平与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继续探索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此,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既能一脉相承又能与时俱进。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秉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索出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革命道路,马克思主义成为立党立国的行动指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的三个时期中,开创、坚持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又成为兴党强国的理论依据。回顾百年党史,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以铁的事实验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改革开放以来短短四十年,我们创造了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年均实际增长达9.5%,远远高于资本主义国家2.9%左右的年均增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老百姓实现了从改革初期温饱不足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政治发展道路更加凸显民主,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人民行使权利,社会主义较之资本主义更具制度优势。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同时也预示了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必然。
(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中国共产党人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贯彻执行人民性最持久、最彻底的力量。在中国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穿到各项工作当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中国共产党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安徽凤阳小岗村等一批农民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中国共产党始终尊重农民的意愿,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积极作用,最后把它变成政策制度推行下去。同时,中国共产党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理论品格。在创新理论的科学指引下,我国经济快速崛起,经济腾飞的速度和质量远远超过同一时期的其他国家;社会长期稳定,被外国媒体评为“世界上最具安全感的国家之一”;科技迅猛发展,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傳信、月球取壤、火星漫步......这些奇迹无一不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党正确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三)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所形成的主观逻辑,都是同特定历史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必然性逻辑是相符的。比如邓小平理论的产生,依据于改革开放初期生产力水平落后同社会主义本质之间差异的社会客观条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依据于中国时代方位的变迁、政党建设考验及国际风云变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时代特征,是随着时代、实践不断发展、创新、完善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一次历史性飞跃和两次新的飞跃中得到充分彰显。
(一)用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历经建党早期的失败革命实践,走过很多弯路,犯过很多错误,才得出正确的结论。说明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说明马克思主义不是来源书本,不能教条地去对待,否则就会陷入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今后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创新思想,保证理论的真理性和科学性,这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根本原则。展望未来,要继续坚持科学态度和真理精神,将掌握的理论思想同中国新时代国情相结合,摒弃因循守旧、画地为牢的传统陋习,摆脱旧观念的束缚,顺应时代潮流去学习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让时代特性烙印在探索过程中,以全新的视野去认识并掌握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二)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滋养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比如他曾引用《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商汤《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改革创新理念。多次引用法家经典“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等等。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宏伟气质和博大胸襟,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征程上,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引领,吸取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养分,融合贯通、转化发展,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三)用深刻变革的当代中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同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部论断,都是立足于新时代,回答并解决新时代所面临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同时还围绕中国与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了诸多体现中国立场、中国价值的理念和方案,这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巨大历史性成就、发生深刻历史性变革,有力地印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和道义力量。面向新征程,要继续用当代中国的伟大变革实践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作者单位:中共天津市宝坻区委党校 王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