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喜珍 王艳
(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384)
PPP模式是指政府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创造公共服务产品和服务价值的一种重要长效投资方式。由于公共基础设施的“高投资、低回报”特性,政府补贴成为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必备条件。然而,补贴数额及补贴方式直接影响合作双方的利益分配及合作关系的持续性,因此如何建立适当的政府补贴机制成为PPP模式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国PPP项目补贴领域相关研究不断推进,但未对我国PPP项目补贴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梳理。基于此,为清晰了解该领域的发展脉络,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的数据分析功能对相关文献进行处理,形成反映该领域研究特点的图谱,对国内PPP项目政府补贴研究的热点和趋势进行展示,以更好地认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此外,通过对当前PPP项目政府补贴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和总结,为今后PPP项目补贴模式持续研究提供参考。
CiteSpace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文献计量工具,通过对文献进行计量和处理,测定某一研究领域的路径演进及拐点出现,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能够准确、高效地识别出某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动态和研究前沿[1]。该软件通过导出具体数据,形成知识图谱,并将其进行可视化。本研究使用的是CiteSpace 5.8.R1版本的可视化软件,首先将期刊中选定的文献以要求的格式导出,然后转化成该软件能够识别的格式,导入软件,并进行适当设置,形成知识图谱。
在选择文献时,需要考虑文献的充分性,以确保相关类型的文献能得到检索。本文的数据源为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关于PPP项目政府补贴的文献,选择时间是2010—2020年。考虑文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选择CSSCI、CSCD、北大、EI等核心期刊,以PPP/BOT/公私合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补贴/政府补偿为主题进行搜索,初步得到732篇文献。采用手工筛选的方式,剔除不满足研究条件的文献,最终得到225篇文献。
运用Excel软件对文献进行统计,得出PPP项目政府补贴研究领域各年的发文量。由PPP项目政府补贴相关论文每年发文量(图1)可知,2010—2015年相关文献发文量呈平稳上升趋势,但发表总数较少;2016—2017年发文量突增,以2016年为爆发点,2017年发文量达到第一次研究峰值(39篇);2018年国家开始规范PPP发展,相关文献数量有所减少;2019年达到第二次研究峰值(53篇);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经济发展减速,相关文献量相对2019年有所下降,但仍有42篇,说明PPP领域政府补贴的热度未减。
图1 PPP项目政府补贴相关论文每年发文量
为筛选PPP项目政府补贴研究方面的优秀论文,选择被引用频率最高的文献进行分析。鉴于被引用频率和发布日期有关联,为去除时间影响,本文按照平均被引用频率进行遴选,得出排名前10的高被引文献(表1)。其中,“年均被引频次=总被引频次/已发表年数”。通过对比总结表格内容,将10篇高被引文献的研究内容分为三类:
表1 PPP项目政府补贴研究排名前10的高被引文献
一是补贴机制研究,共6篇。这些文献分别运用Stackelberg博弈、系统动力学、演化博弈、讨价还价博弈等方法探讨补贴机制的设计,从而满足各参与方的利益诉求,实现PPP项目的综合效益[2-7]。二是补贴方式研究,共2篇。主要探讨补贴区间及补贴形式,即PPP项目逐渐从“补建设”到“补运营”方式转变,补贴形式有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如实物补贴[8-9]。三是定价与补贴研究,共2篇。主要聚焦定价、动态调价与补贴的问题,这是利益分配的核心,直接影响社会公众福利和公共项目的效益[10-11]。
通过CiteSpace软件提取文章中的关键词或短语,分析其中的共性关系,形成PPP项目政府补贴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从而得出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某些关键词或短语存在语义上的相似性,如“PPP模式”与“PPP”都代表“PPP”这一种合作模式,对此进行统一规范,将“PPP模式”合并到“PPP”中,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从图2可以看出,“PPP”是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其次是“政府补贴”“城市轨道交通”“补贴机制”“演化博弈”“补贴模式”“城市综合管廊”“可行性缺口补助”等。通过对研究文献中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发现目前补贴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可行性缺口补助项目,主要集中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这是因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运营能力不强,易出现亏损,需要政府补贴;补贴的对象集中于“城市综合管廊”项目。研究内容主要是补贴模式选择和补贴机制设计,如由原来的现金补贴逐渐转化为实物补贴。研究理论以演化博弈为主,系统动力学和委托代理理论出现的频次虽然不高,但相关文章的发表年份集中在2018—2020年,说明系统动力学和委托代理理论逐渐开始成为该研究领域重要的研究理论。
图2 PPP项目政府补贴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截图)
2.4.1 趋势分析
为了探究PPP项目政府补贴研究热点的演进路径,利用CiteSpace软件中的Timezone功能绘制PPP项目政府补贴关键词时序图谱(图3)。如图3所示,每年的研究主题都在发生变化。具体来说,PPP项目补贴研究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①缓慢发展期(2010—2014年)。这一时期,PPP模式得到逐步推广,虽然文献数量较少,但研究主题不断增加。其中,定价问题是研究核心。很多作者基于票价实现对城市轨道交通补贴额的测算,以2014年北京地铁涨价为重要事件。②蓬勃发展期(2015—2017年)。这一时期,PPP模式得到快速推广,成就了PPP项目补贴研究的黄金时期,相关文献数量相当可观,且数量稳步增长。随着项目的发展,相关研究范围越来越广泛,各类研究主题交织在一起。其中,城市轨道交通的补贴模式成为主要关键词,城市综合管廊这一关键词也成为关注度较高的主题。③深化发展期(2018—2020年)。这一时期,PPP模式已在我国形成一种扎根发展的趋势。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不再只追求快餐式的发展,更强调发展的韧性和高质量,PPP在我国也呈现出相应的发展态势,通过与经济相匹配和适应真正实现扎根式的发展。同时,我国大量PPP项目进入运营阶段,这一时期的研究更加关注PPP项目的可持续性,如更多关注补贴对社会资本方行为的影响(包括对合作和投资的影响)、项目运营期内合作双方的合理利润回报、补贴模式完善等方面。
图3 PPP项目政府补贴关键词时序图谱(截图)
2.4.2 前沿分析
为了判断PPP项目城府补贴研究的最新动态,预测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运行Citation Burst得到PPP项目政府补贴关键词突现图(图4),根据突现词的频次变化分析该研究的前沿和发展趋势。结果显示:2010—2012年,“城市轨道交通”和“政策性亏损”的突现度较高;2013—2016年,“公租房”“特许收益”和“定价机制”突现成为前沿;2017—2018年,“运营补贴”和“补贴模式”关键词突现,随着很多项目进入运营阶段,运营阶段的补贴研究成为热点;从2019年开始,“社会资本”突现词一直延续至今,在这一时期内不少学者探讨在项目运营中补贴与社会资本行为之间的影响机理,从而建立有效的激励补贴机制,以此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和运营。
图4 PPP项目政府补贴关键词突现图(截图)
本文基于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2010—2020年关于PPP项目补贴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分别从发文量、高被引文献、研究热点,以及研究趋势与前沿等方面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得出以下结论:
(1)自2010年以来,我国PPP项目补贴研究成果经历了缓慢发展期、蓬勃发展期和深化发展期三个阶段。研究的核心内容经历了从产品定价到补贴模式再到基于项目可持续运营的补贴机制的演变。
(2)通过对高被引文献的梳理,并结合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可知,目前我国PPP项目补贴研究热点领域为定价与补贴、补贴方式和补贴机制。此外,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和城市综合管廊项目,研究理论主要是演化博弈、系统动力学和委托代理理论。
(3)结合该领域研究的演进过程和趋势前沿,本文认为未来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①运营阶段补贴标准的动态化调整。运营阶段项目经营环境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产品价格、经营成本、市场环境等变化可能会影响企业持续经营,因此需要引入动态调整机制。通过调整产品价格和补贴额度,不仅能实现风险水平的合理分担,还能在维持企业可持续经营的前提下对企业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②完善间接补贴模式。目前,政府除了采用直接资金补贴方式进行补贴,也在探索多元化的间接补贴模式,以减轻财政压力。例如,运用实物(资源)补偿方式进行补贴,通过实物产生的增值反哺项目建设和运营资金。目前实践中已有的PPP+XOD模式就是这样一种创新补贴的模式,即将周边地区开发与PPP项目结合,形成良性互动、增值共赢。PPP+TOD模式也是目前运用较多的一种模式。该模式中的实物价值与PPP运营现状密切相关,其实施难点是实物补贴价值的测算,是未来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③进一步探索补贴与社会资本方行为间的影响机理。补贴涉及多个维度,如补贴标准、补贴区间、补贴方式和补贴机制等。补贴的多个维度可能会对社会资本方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路径,多维度组合运用能够促进社会资本产生积极行为,促使项目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同时,通过考虑社会资本可能产生的行为也会对补贴策略有不同选择。关于补贴与社会资本行为间的作用机理和影响路径,理论界尚未达成共识,因此将成为未来值得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