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技术在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中的运用

2023-03-14 09:07业伟
关键词:顶管市政管线

业伟

昆明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228

地下给排水系统的设置可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自来水供水系统提供有效渠道,其是城市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污水处理、路面排水等问题日益凸出,不仅会影响到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日常出行,而且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不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因此,亟需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和解决市政给排水问题。

1 顶管技术及其在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中运用的必要性分析

1.1 顶管技术

顶管技术为非开挖管道敷设技术,该技术应用的主要优势在于无需开挖地面就可以完成地下管线、管道铺设等作业,尤其对于需深度开挖的工程,该技术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实现施工时间、成本的节约,而且可以减少工程建设期间产生的噪音、粉尘等污染,即对城市交通、环境及居民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较小。但该技术应用对施工机械设备、施工人员素质等要求较高,意味着该技术施工难度较大,需严格对各施工要点进行把控,才能达到预期的施工效果。

1.2 必要性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大,城市地下管道、管线老化等基础设施问题日益凸出,尤其是城市中心老城区位置,此类相关问题更加严重,迫切需要改造其市政给排水系统。而顶管施工技术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运用,可充分发挥其无需开挖这一施工特点,即无需开挖地面就可以完成地下管道铺设工作,施工面由以往的面转变为点,即施工范围缩小,挖工程量减少,施工周期缩短,实现工程整体成本的节约,从而在确保工程施工进度、安全性的同时,凸显出工程环境、经济效益。

1.2.2 对周围建筑物、居民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小

城市给排水工程管道通常铺设于公路、地下构筑物中,会对已铺设的管线、管道设施产生一定干扰。而顶管施工技术的应用,可将管道以曲线方式铺设于公路、地下构筑物中,从而减少对已铺管道管线设施的干扰,即不会干扰和破坏居住区所铺设的水、电及通讯管线,对周围建筑物、沿线交通等产生的影响小,同时,施工现场产生的噪音、粉尘等污染也会减少,不会对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的较大影响[1]。

1.2.3 环境适应能力强

与传统给排水工程管道管线敷设技术相比较,顶管技术是在工作井中进行施工,其能降低外部天气等因素对施工进度、工艺技术产生的影响,确保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效率和质量,即该技术的运用,能够保证在合同规定内按时竣工。

2 工程案例

2.1 工程概况

本文以某市政给排水工程为例,其位于城市主干道,车流量较大,顶管长度、管道管径及平均埋深分别为110m、8cm、6-7m,管道主要穿越的土质包括中细砂层、粉土、杂填土。本工程项目施工包括钢筋工程、模板工程及混凝土浇筑等内容,主要采取顶管技术,使用管径为8cm的混凝土管作为污水管,并且该工程项目施工位于河道附近,受流砂、地下水影响,开挖施工容易导致基坑、工作井塌陷,因而,顶管施工期间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2.2 顶管技术施工原理及工艺流程

顶管技术施工原理为:借助顶进力将工具管从工作土层顶入接收坑内,将掘进的管道埋设于2个工作坑之间。本工程顶管施工技术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PP管:PP管材具有耐高温、管道连接方便(热熔接、电熔接、管件连接)可靠、可回收使用等特点。按照不同的PP聚合工艺条件可将其分为均聚聚丙烯 (PP-H)、嵌段共聚聚丙烯(PP-B)以及无规共聚聚丙烯(PPR)。PP-H管材因其低温下的脆性限制了其使用,而PP-B管材和PP-R管材较为常用,尤其是PP-R管的应用更为广泛。PP-R管的生产工艺简便易控制,管道布设对地形的适应性强。

图1 顶管技术施工工艺流程图

2.3 工程特点分析

本工程顶管技术施工中顶管需从引水箱涵底穿过,管子距离涵底分别为3.1m、3.3m,对地面隆起、沉降要求较高,并且该工程施工具有顶进距离段、作业面深等特点,需将地面沉降、隆起受力控制在规定范围,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影响周围环境,且能够提高顶管施工水平。

3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中顶管技术的具体应用

3.1 施工准备

3.1.1 材料、设备准备

本文以某市政排污管道为例,考虑到污水本身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所以本工程施工中,根据管道用途选用管径8cm,且具有耐腐蚀、高强度的混凝土管,从而避免因管道腐蚀而出现渗漏现象,确保市政给排水系统稳定、安全运行。同时,结合本工程工程量、施工要求,选用相关施工机械设备。由于本工程顶管施工一次顶进的距离较长,为了确保施工安全性,提供施工质量,选用日LEMOL型TCZ600顶管掘进机,充分发挥其破碎功能将砾石破碎,且只需一人通过地面遥控就可以操作完成,并加大机械设备进场验收力度,以试运行的方式来检测其工作状态。

3.1.2 地形勘测

管顶施工技术作为地下施工技术,在施工前,需先了解本工程土质状况、水文、地下管线埋设等情况,且做好记录,一旦发现不良土体,需进行改良,满足工程建设要求。同时,要对施工图纸进行检查,开展测量放线工作,以工作井为中心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压实,铺设碎石。

3.2 工作井、后背墙施工

工作坑作为材料、机械设备集中场所,也是顶管施工所搭建的临时设施,由于本工程工作井井底设计标高、顶管内底设计高程落差较大,为了确保顶管施工作业顺利实施,先结合工作井、接受井设计图进行混凝土浇筑,将15×15cm的方木作为轨枕埋设于混凝土内。同时,后背墙起到支撑的作用,本工程施工中,可将后背墙高度、厚度分别控制在2.8m、30cm,使工作井内墙得以加宽,同时可在后背墙上铺上钢板,确保其受力更加均匀,墙壁面与管道顶进方向要处于垂直状态,并要由专业人员对其检测,将其垂直度偏差控制在0.1%之内。顶管工作坑施工允许偏差,如表1所示。

表1 顶管工作坑施工允许偏差

3.3 导轨设置、安装

本工程采取管顶施工技术,为了确保管道系统正常、安全运行,需合理设计导向轨迹,按照设计的导向轨迹,要求顶管水平条件在±12℃之内,充分发挥导轨的引导作业,确保管节按照设计的中心线顶进到位,本工程施工中,使用槽钢、双排工字钢作为导轨材料,以焊接的方式进行组装,此外,导轨安装作为顶管施工重要工作内容,其安装是否正确,会直接关系到顶进质量,所以,要求两导轨与管道设计高程等高、平行,与管道坡度保持一致,要将轴线位置的偏差控制在3mm之内,并对导轨进行加固,从而防止在施工期间发生位移。

3.4 安装千斤顶、顶铁

本工程施工中,选用3台200t的千斤顶,先将其放置于稳固的支架上,与管道中心的垂线保持对称,并选用型号为ZB50的高压油泵,各台千斤顶的进油管以并联方式进行连接,确保其活塞出力、行程保持一致。同时,在千斤顶与管道端部间设置顶铁,旨在均匀地将千斤顶合力分布于管端,便于灵活地对千斤顶与管端间距进行调节。在安装环节,要先对导轨接触面、顶铁进行清理,待顶铁安装后,对其安装情况进行全面检测,确保管道中心线与顶铁轴线保持垂直。

3.5 管道施工

3.5.1 穿墙施工

当施工顶铁、千斤顶等安装完成后,就可以开展机头穿墙施工,施工时,应对穿墙速度进行合理控制,尽量减少土体暴露时间,穿墙前,要将适量的混凝土注入土体内,以增强土层稳定性,并且为了提高穿墙施工质量,可使用工具管进行止水。

3.5.2 顶进施工

本市政给排水工程采取手掘式顶进技术进行顶进施工。施工前,先调整地下水位,调至管道底部0.5m水位,并采取防水处理措施,防止地下水进入顶管内影响顶管整体施工质量。当工具管接触土层后,以自上到下的顺序进行分层开挖,将挖掘的坑道、管前超挖量分别控制在30-50cm、0.15cm内[2]。

3.5.3 出洞顶进施工

出洞位置的顶进作业为整个顶管施工中的核心工序。顶管机出洞前,要预先在封闭门施工前埋设一排钢板桩,将其埋入工作井底部钢板下方,从而保证顶管机顺利进出洞内,防止出现土体坍塌问题。顶管设备出洞时,要先拆除封闭门,当其距离封闭门0.5-1cm时,要充分发挥避水圈的作用,依次进行钢板桩的拆除,并及时开展顶管作业,防止钢板桩拆除作业破坏土体。此外,顶管机出洞施工初期,其承受的土体压力较大,容易出现坍塌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施工人员需按照正确方向继续推动顶管机,或者通过在洞口增设手拉葫芦装置,且加固末端管节,避免出洞施工过程出现位移现象。

3.5.4 洞口止水

顶板施工中,为了确保管道顺利从工作井中出洞,通常会根据管子外径扩大预留洞口,一般会将洞口扩大1cm,而在这种情况下,顶板间隙会增大,会出现漏水现象,将影响顶管施工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沉井施工时,需对洞口预留的缝隙进行封堵处理。洞口止水处理包括:工作井设置时,在预留洞口位置埋设厚度为0.1cm的钢制法兰,对其螺栓进行焊接,同时安装厚度为0.16cm的橡胶法兰,并使用厚度为0.1cm的钢压板对法兰进行稳固处理,从而防止泥浆、地下水等进入工作井内。

3.6 注浆减阻

注浆施工的目的是消除管线周围的孔隙,使管线使用寿命延长。注浆施工作为顶管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其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整个排水管道施工质量,所以,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来选择注浆材料,确保泥浆粘性、稳定性符合施工要求,本工程施工中选用优质的膨润土,根据膨润土:水=1:8的比例配制泥浆[3],并将泥浆搅拌均匀,防止出现离析现象,泥浆压入前,进行二次搅拌;然后在管节一端设置3个注浆孔,且将注浆孔间距控制在7.2m,安装注浆管后,按照注浆流程进行作业,对地表、地下水变化情况进行实时观测,以此为依据灵活地调整压浆量、注浆压力,当顶进曲线段时,可通过增加注浆量的方式,使泥浆套更加完整,并将单向阀设置于泥浆出口位置,避免出现回浆、注浆压力减小等问题,同时,要确保土体间隙被完全填充,形成不易变形的泥浆保护套,从而降低管道的摩擦阻力,即减轻顶进施工的阻力。

3.7 设置中继间

在顶管施工中,为了减轻沉井受力,防止管道出现漏水问题,需设置中继间,以环状的形式将中继油缸均匀分布,完成接力顶管作业,从而提高顶管施工效率。本工程项目中,由于顶管机顶进期间,土质条件会发生变化,施工环境处于波动状态,因而,需在靠前位置设置第1个中继间,当顶管机推动力达到预设推力的60%时,设置第1个中继间,当达到预设推力80%时[4],设置第2个中继间,实际顶进过程中,应结合顶力情况来使用中继间。

3.8 管线纠偏

顶管施工中容易出现管道位移问题,即管道实际与规定位置二者出现偏差,从而降低市政给排水各施工质量的情形。因此,在顶管施工中,需对轴线位置、管道内径、管道内底高程等参数进行严格控制。若顶管施工中管位偏差为0.1cm时,可通过管线纠偏手段来确保顶管施工质量,具体纠偏为:其一,先借助所设置的纠偏千斤顶组对机头端面的方向进行调整,使其向轴线靠近,缩小管位偏差,确保轴线与机头端面运行方向重合,达到管道复位的目的;其二,在顶进中顶管机头发生旋转时,可将压重块设置于机头旋转的反方向,或者通过中继站中所设置的旋转纠正力矩来调节管道位置,从而使管道逐渐处于正确位置。

表2 顶管施工中轴线、管道内径等参数的允许偏差

3.9 管道试压

在市政给排水管道顶进作业完成后,可采取单向水压测试的方式来检测管道综合水压,具体测试为:先将管道空气排出,接着加水、加压,当施加的压力达到规定值后停止加压,从而了解管道是否存在渗漏问题,接着在此基础上以增压、减压的方式来判断管道安装是否合理,若管道能够承受正常工作压力的1.5倍,则意味着管道满足给排水系统使用要求。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顶管技术作为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技术,无需进行大范围开挖土方,就可以完成地下管道施工作业,不仅对周围建筑物、环境及居民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小,而且工程量较小,所投入的机械设备、人力等少,能够实现施工成本的节约。然而,顶管技术的施工难度较大,因此,该技术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运用时,需结合工程土质特性、施工要求及地下管线敷设情况等,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严格按照顶管施工工艺流程、方法进行操作,对各施工阶段技术要点严格把控,从而提高市政给排水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凸显出顶管技术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应用的优势。

猜你喜欢
顶管市政管线
顶管工程土体沉降计算的分析与探讨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简述
BIM技术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挪威Bodø市政大厅
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思考
高级别管线钢X80的生产实践
球墨铸铁顶管喷敷工艺探讨
夹套管线预制安装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