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燕,孟德娜
(1.山东工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0;2.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沈阳 110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1〕44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2〕43高校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前沿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为高校思政课)就是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在维护国家指导思想安全、政治制度安全、政治信仰安全、道德安全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和特殊的作用。高校思政课建设应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更好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不仅要夯实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还要成为党执政的支持者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为此,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政治意识、看齐意识、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着力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从语义的角度讲,“守阵地”本意是战争中军队在为了打赢战斗而占领的区域,依托地形和工事进行战斗。革命战争岁月里,“阵地”意味着战斗,一般会说,“要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无数将士顶着枪林弹雨和狂轰乱炸坚守阵地”。在和平年代巩固政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阵地”一词又拓展到了政治思想文化领域,比如,党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党报党刊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互联网是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和主战场,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还有党建阵地、新闻舆论阵地、党和政府的思想宣传工作阵地,等等。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根本上讲就是“争夺阵地、争夺人心、争夺群众”的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同志一定要增强阵地意识。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3〕104首先,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守牢作为意识形态斗争主阵地“红色地带”,要坚定守护阵地,并不断加强和巩固,主动发声,不断发声,扩大自身影响力,把自己的阵地做强做大。其次,要积极主动作为,对“黑色地带”的负面及反动言论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勇于推动负面言论、敌对势力舆论构成的“黑色地带”转变颜色,在保护公民言论自由的前提下抓住时机出击,通过包括法律在内的多种手段,特别是以思想舆论、意识形态斗争的方式打压敌对势力,缩小其影响力和生存地带。最后,要特别关注在政治立场、观点和态度上具有模糊性的“灰色地带”,通过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防止其蜕变为“黑色地带”,并进一步加以引导,使其逐步转化为“红色地带”。建设阵地、守住阵地要有紧迫感,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从而把意识形态斗争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果说高校肩负着守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的使命,那么思政课就是最前沿阵地。青年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小麦灌浆期”,是各种意识形态渗透和争夺的主要对象,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渗透和拉拢争夺的对象。高校思政课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任,因此,树立阵地意识,守好高校思政课前沿阵地,意义重大。第一,树立坚定信念,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要立场坚定、理直气壮地讲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学生真正树立起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也就夺得了理想信念教育的话语权,也就守住了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第二,弘扬斗争精神,筑牢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屏障。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树立阵地意识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坚守阵地的思政课教师就是英勇战士,手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武器,与诋毁马克思主义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错误观点和行径进行坚决斗争,必要时要敢于亮剑,关键时刻要打头阵、当先锋。第三,增强斗争本领,坚守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思政课教师要做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善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透视镜”,帮助学生透视现象、透视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回应学生的模糊和不正确的认识,用理论的魅力来征服学生,进而赢得思想处于“灰色地带”的青年学生。还要不断夯实以党史为核心的“四史”基础知识,善用史论结合的“望远镜”,增强思政课的历史深度和厚度,引导青年学生从历史纵深中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从而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大历史观,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在做好旗帜鲜明、理直气壮的显性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简单的填鸭式“灌输”往往会适得其反,并不能真正得到学生的信服。思政课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品尝咸淡适中的美食中主动吸收营养”,增强真理和信仰的亲和力和感召力,使青年学生自觉地接受真理、坚定信仰。
“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政治”〔4〕202。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强化政治意识是其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点要求中,将“政治要强”作为首要标准。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高校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强化政治意识,要求思政课教师从政治的高度看待思政课的地位和作用,“教师是释疑解惑的,自己都疑惑重重,讲出来的东西不会是充分坚定、富有感染力的”〔5〕380。因而,思政课教师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第一,坚定政治信仰。让有信仰的人来讲信仰。作为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成为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表率。坚定的政治信仰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和思想上的认同。要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必须自觉学习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把学习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习惯,特别是自觉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不断增强对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第二,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和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的兴衰成败。”〔6〕93可见,政治方向对一个党、一个党的组织、一个党员干部来说都极为重要。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才会明确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才会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也才会有坚强的意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要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就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政治方向。唯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汇聚起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目标勇毅前行。对于思政课教师,不仅自身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而且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帮助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从而自觉做到“两个维护”。社会主义国家高等教育必然要坚守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握好党的教育方针的全局性、变动性、现实性、阶段性特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三,站稳政治立场。思政课教师必须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要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足够的清醒。思政课教师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时刻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始终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集团和特权阶层的利益;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牺牲和创造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第四,坚持正确政治原则。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无处不在,特别是互联网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思潮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青年学生会产生各种困惑。思政课教师必须增强自身的政治敏感性,提升政治本领,才有能力帮助学生答疑释惑,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准确明辨是非。第五,坚守政治底线。高校思政课有不可逾越的底线和红线。思政课教师既要遵守基本教学纪律,更要遵守政治纪律。守不住政治底线,不仅意味着思政课教师失去了自身的理论武器,更会误导青年学生的政治和历史认知。特别是在纷繁复杂的大变局背景下,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如果守不住底线、守不住阵地,敌对势力的思想就会趁虚而入,进而占领青年学生的思想阵地。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旗帜鲜明地批判各种错误社会思潮,通过纵向分析、横向比较,摆事实、讲道理,向青年学生充分阐释错误社会思潮的具体表现,揭露其本质,从而帮助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底线观念。
注重看齐意识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政治优势。1942 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整顿三风》一文中就提出,“我们要采取这样的态度,号召所有的人向积极分子看齐”〔7〕419。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预备会议上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指出,看齐是原则,“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8〕297-298。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要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就必须持之以恒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9〕这个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就包括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长期实践中坚持和培育的看齐意识。所谓看齐意识,就是在思想上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上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行动上要注重实践、深入基层,自觉向党中央看齐、自觉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自觉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凭借看齐意识,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我们党才能够带领人民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科学地应变局、开新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在高校思政课阵地,坚持看齐意识就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全方位向党中央看齐。对思政课教师而言,牢固树立看齐意识既是政治责任,也是政治要求,当然也是一种基本的思想修养。第一,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持久深入地加强理论武装,在思想上坚信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教学各领域和全过程,不断补足精神之钙、稳固思想之元,做到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第二,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行,违反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无论公开还是私下里,在党校都是不允许的。”〔10〕159-160这个要求同样适用于高校思政课。思政课教师绝不容许利用课堂宣传和散布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观点。面对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各种杂音和谬论,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增强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第三,思政课教师的言行举止要严守纪律规矩。在制定教学目标、内容、科研规划,创新教学方法和科研方法等方面,在课上课下、网上网下,都要做到表里如一,严守纪律规矩。
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11〕839。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青春活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能够坚持问题导向,准确认识和把握各个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依据主要矛盾来确定正确的历史任务,不断解决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认识和化解矛盾正是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坚持问题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质,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
所谓师者,应该传道授业解惑,解惑是教育的基本要求,有了问题,教育才有意义,高校思政课教学也是一个解疑释惑的过程。第一,思政课教师要自觉养成问题意识。高校思政课承担着向广大青年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任务,要讲清楚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背后的逻辑,讲清楚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背后的逻辑,讲清楚选择社会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背后的逻辑。这些“逻辑”,其中有历史宏观的“大叙事”,也有微观的“小切口”,讲清楚一个又一个“为什么”的逻辑,避免“照本宣科”,让学生在不断地追问、不断地思考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思政课教师只要坚持问题导向,就会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自觉地将教材转化为教案,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自觉地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融入教材、融入课堂、融入学生头脑。第二,思政课教师要关注青年学生关注的并产生困惑的问题。青年学生的疑惑就是思政课要讲清楚的重点。思政课教师要深入研究青年学生的问题和困惑,把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和复杂的现实问题掰开了、揉碎了,把事实和道理逐一讲清楚,教育引导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拨开云雾找到事物的本来面貌。在教学中不要怕学生提问题,不能绕着问题走,可以讨论问题,可以批评不良社会现象,可以讲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但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客观辩证认识和分析问题,善于在批判中明是非、辨善恶。第三,思政课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缺乏问题意识说明缺乏探索思考精神,思政课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形势及其发展变化,增强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同时,在课堂上要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言,这样才能使思政课更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需要。此外,教师还应将问题融入教学设计中,特别需要创设问题情境,让问题有“画面感”,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中披荆斩棘、开拓创新,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开拓创新”。特别是改革开放40 多年来,正因为弘扬了改革创新精神,不断破除阻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束缚、体制障碍,党领导人民才成功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出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中国式现代化新路,可见,开拓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关键因素。
思政课教学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工作,青年学生是思想最活跃的群体,是最富生机与活力、最有想象力的群体,唯有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才能永葆教学的活力。思政课教师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创新思维能力。面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循守旧、满足现状、不思进取都不是正确的态度,要努力想新办法、开创新局面,要敢于创新,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把创新意识贯穿于教学始终,让教学创新思维成为一种习惯和本能。第一,在教学内容上,坚持内容为王,做到深入浅出。同样的内容,为何有的教师能讲出深度广度温度,除了理论功底深厚扎实、逻辑严密、话语表达形象生动等原因之外,还在于这些教师注重教学设计,独特巧妙的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第二,在教学方法上,主动求变,勇于推进教学改革。创新要求推陈出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鲜活深刻的学习体验,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还要结合学生特点、专业特点,创新思政课的“打开方式”。第三,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上,坚持教学原则,做到守正创新。坚持知识讲授与价值渗透相结合、正面引导与批判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参与相结合。同时,要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把握创新的正确方向、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此外,思政课是做人的工作,还要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教会学生善用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