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莺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透析中心
归家路上,黄莺接到了急诊电话,急忙赶回医院。出了医院,已是夜色茫茫,22点回到家,空气里还隐约能闻到淡淡的蛋糕香味,看到孩子留给她的卡片,她的眼泪夺眶而出。
晚上6 点,黄莺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准备下班。归心似箭的她匆忙收拾好东西,就往家赶。
今天,是孩子的9 周岁生日。作为医生,她总是无法陪他过一个完整的生日。想到早上出门前孩子眼里的期盼,黄莺心里感觉很亏欠的。
行至半路,电话响起,来自医院急诊抢救室:“血透备班老师吗?外院刚转来一位33 岁的尿毒症、心力衰竭、高血钾的患者,需要请血透室急会诊。”
没有任何犹豫,黄莺在下一个路口果断掉头,往医院赶去!
患者33 岁,独自一人在昆山打工。同事发现他突然呕吐、咯血,于是紧急送他去医院。当地医院检查后,发现患者的肌酐为2300 微摩/升,血压为220/110 毫米汞柱,血钾7.5 毫摩/升,因此内科处理后,立即将其转往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寻求进一步救治。
黄莺到达抢救室时,患者刚做完心电图,正端坐呼吸,咯粉红色泡沫痰,皮肤黏膜晦暗,眼睑苍白,生命正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
患者的家属正从河南往苏州赶,可此时的他需要立即进行深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为下一步治疗做好准备。没有家属签字,病情却容不得耽搁,黄莺当机立断汇报行政总值班,开通绿色通道。
成功置管,制定透析处方。同时,护士瞿国美争分夺秒地为他预冲好管路,即刻上机。随着血泵缓缓转动,患者渐渐平静,半小时后安然入睡。
一觉醒来,复查血钾4.1 毫摩/升,胸闷症状也明显改善。他说:“好久没能这样舒服地睡一觉了,恶心、呕吐、胸闷躺不下去已经快一个月了,原来我竟是得了尿毒症。”
患者终于转危为安,黄莺和瞿国美都长舒一口气,一切努力没有白费,今夜,值得!
再次回到家中,已是夜里10 点,夜灯发出温暖的光,家里静悄悄的。
孩子们都睡了,这一声“生日快乐”该是又要迟到了,闻着空气中淡淡的蛋糕香味,黄莺突然感到了愧疚。
轻轻地打开灯,餐桌上放了一块蛋糕,旁边是孩子留给她的卡片,上面写道:“妈妈辛苦了,我爱你!”
黄莺的眼泪夺眶而出:“也许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但是这么多年,家人们却一直如此包容理解,也给了我无穷的动力,去挽救更多的生命,完成医生的使命和职责。”
黄莺说,对于血透医护人员来说,这样的“缺席”再平常不过。急诊电话来时,他们可能是在下班的路上,可能正在与家人一起看电影,也可能是凌晨的睡梦中……
但面对生命救治,他们从来都没有“缺席”过。急性农药中毒、急性心力衰竭、高钾血症、急性肾衰、肿瘤溶解综合征、内瘘堵塞、白血病、淋巴瘤、急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每当看到经过血透治疗,患者转危为安,他们内心涌起的职业自豪感,支撑着他们一路向前。
坚守,让平凡岗位闪耀“高光”。他们坚守在每一个急危重症患者的身边,更多时候,他们坚守在医院的血透室里,每天为近200 位患者开展治疗,也对他们道一声“再见”。
在医院,不常见到医护人员对患者说“再见”,但在血透室,这一声“再见”,是提醒,更是关爱。血透工作主要面对的尿毒症患者,透析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一年365 天,每周3 次见面是医患之间重要的“生命约定”。
“黄医生,再见!”
“再见,周三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