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清:“中国不发展航母,我死不瞑目!”

2023-03-12 10:56施昌学
阅读(书香天地) 2023年11期
关键词:瓦良格中乌航母

施昌学

为化解航母立项带来的巨额投资压力,刘华清可谓宵衣旰食,煞费苦心。在《刘华清回忆录》中,他写道:

航母论证过程中,我多次听汇报,强调要充分对比论证使用航母、舰载机与使用陆基航空兵师、加油机、岸基飞机的作战效费比。后来到中央军委工作,继续关注航母问题,要求国防科工委和总参装备部,在航母的发展上要把预研费、研制费、装备费结合起来,统筹安排,要和既定的舰船、飞机、武器、电子装备发展规划结合,而不是都挂在航母大项目里专门安排,搞大规划,使上级无法研究。我明确交代,列计划必须由中央军委讨论。

经济实力尚难支撑,科技水平也有差距。为此,刘华清先后批准总参、国防科工委、海军和工业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多次前往美国、法国、俄罗斯、乌克兰等地考察航空母舰,并同意国防工业部门从俄罗斯聘请航母设计专家来华讲学,还引进了部分设计技术资料;航母关键配套项目的预研,也有了实质性进展。

舰载机系统是航母工程的重中之重。为尽快发展和提升我国航空工业水平,刘华清一方面力主瞄准国际高端市场引进先进航空装备和生产技术,一方面面向21世纪组织协调新型飞机和关键设备的研制攻关。从1993年到1997年的短短四年间,他们先后七次专程前往全国各地航空重点科研生产基地考察调研,使我国的航空工业科技水平迈上新台阶,为舰载机研发创造了有利條件。

1997年6月初,国产新型歼—10飞机实现首架总装交付。这是在刘华清的直接领导下,继歼轰七(“飞豹”)一飞冲天之后,我国航空工业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喜讯传来,刘华清亲赴研制基地视察祝贺。15年前,是他直接主持召开立项研制协调会,打响了歼—10飞机工程的发令枪。剪彩仪式上,81岁高龄的刘华清深情地拉着身披大红绸花的新型战机缓缓前行,眼含热泪连连赞叹:“太好了!太好了!”令无数在场航空人感佩动容。

1997年8月24日至9月3日,刘华清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访俄罗斯。

这是1990年5月以来,为引进包括“苏—27”飞机在内的俄罗斯先进武器装备和相关生产技术,刘华清第四次远赴莫斯科。七年间,苏联变成了俄罗斯,中俄政府间军技混委会俄方主席四次易帅,中方委员也不断调整,只有刘华清作为中方主席,从一而终干到离职,在退位前夕为自己主导的中俄政府间军事技术合作项目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1995年,俄罗斯以抵偿债务形式将“瓦良格”送给乌克兰。乌克兰为化解经济危机,急欲从国际市场寻找买主,以甩掉这个“烫手山芋”。中乌双方就“瓦良格”转卖谈判随即展开。1995年12月,乌克兰总统库奇马访问北京。1996年1月,国际文传电讯社引述库奇马随访中的副总理阿那托利·基纳赫的话说,中乌双方正在为乌克兰未完成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运往中国造船厂一案进行谈判,并证实“瓦良格”最终有可能在中国进行解体作业。

然而,中乌关于”瓦良格”号航母的转卖谈判遭到美国的粗暴干涉。美国警告乌克兰:若向中国出售“瓦良格”,必须将舰载武器装备全部拆除;否则,将采取严厉的经济制裁措施。慑于美国的淫威,乌方将舰载武器装备拆卸一空,“瓦良格”变成了一个空壳子。中乌双方的谈判就此搁浅。但中国官方和民间对“瓦良格”的关注兴趣依然未减。

毋庸讳言,刘华清渴望有生之年见到中国的航空母舰。在中央军委任职10年间,特别是担任军委副主席以后,他曾多次主持召开有关航母的专题会议,并在军委常务会议上,就航母工程适时立项上型号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中国不发展航母,我死不暝目!”刘华清的这一明志誓言,已经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中。

在《刘华清回忆录》中,他用朴实简洁的文字剖白了自己的“航母情怀”:

航母是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也是海军能遂行海上多兵种联合作战的核心。建造航母,是国人一直关心的事。我国要实现国防现代化,要建立完善的武器装备体系,不能不考虑发展航母的问题。但航母的发展不只是一个海军的问题,而是事关国家战略和国防政策的大问题,一定要从综合国力和整个国家的海洋战略全局出发,准确定位,慎重决策。

今天,我已经退出工作岗位。欣慰的是,对于我国的航空母舰发展,我尽了一些谋划的责任。

刘华清值得欣慰。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随着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发展航母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迈向海洋世纪不可动摇的意志表达。无论是担任海军司令员,还是身居中央军委副主席要职,他都收到过无数强烈呼吁建造航母的群众来信。特别令他感动的是那些中小学生“军迷族”,不仅向他写信陈言,还寄来他们亲手绘制的中国航母设计图和积攒的零花钱。每逢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与他交谈的话题总是离不开“中国航母”,不少省市领导和企业家都主动要求捐资海军造航母:“祖国建航母,要多少银子我们掏多少银子!”

1998年,澳门一家名为“创律旅游娱乐公司”的老板徐增平,通过竞标买下“瓦良格”。

2000年4月1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总经理黄平涛再度受命出征:负责把“瓦良格”从乌克兰尼古拉耶夫市拖运到大连港。与此同时,海军某舰艇支队退役支队长、大连造船厂副厂长唐士源也受派前往增援指挥海上拖运航行。

或许是生来命运多舛,“瓦良格”驶出黑海水域,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在第三国提醒下”,土耳其政府以“船体过大、影响其他船只正常航行”等为由,下达拦阻令。直到2001年11月初,经过长达两年多的外交努力,在中国政府作出“国家担保”的前提下,“瓦良格”才最终驶出曲折狭长的博斯普鲁斯海峡。

此后,“瓦良格”经地中海穿过直布罗陀海峡,出大西洋绕过非洲好望角,入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于2002年3月3日结束1.52万海里的艰难航程,抵达中国大连港。

直到此时,徐增平才向传媒公开购买“瓦良格”的真实意图:“以商业行为之名,行服务国家之实”,“希望对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有所贡献”。

仅仅两年过去,2004年8月,中央便正式批准航母工程立项上马。“航母上马,走,也放心了。”已届“米寿”的刘华清欣喜万分,感慨系之。“何止于米,相期以茶。”世纪老人清癯的脸颊露出孩童般天真幸福的笑靥。

(摘自长征出版社《海军司令刘华清》一书)

猜你喜欢
瓦良格中乌航母
航母召唤,舰载机返航
浅谈中乌两国钢琴教育发展与对策研究
航母爱出糗
我爱航母
“瓦良格”访菲
在航母上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