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子靓
■摘 要: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县域中职学校作为最接地气,距离乡村振兴最近的培养各方面专业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必须担当起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新使命,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中职学校培养专业技能人才过程中,专业建设是总抓手,专业建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基于对四川省相关县域中职学校服务乡村振兴专业建设情况的调查研究,提出县域中职学校服务乡村振兴专业建设的主要方法与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县域中职学校;专业建设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把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2017年9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等进行安排部署。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并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作出安排部署。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对乡村振兴各方面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更加迫切,县域中职学校在乡村人才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凸显,县域中职学校的专业建设情况将更加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一)具有地缘优势
县域中职学校具有分布广、数量大、乡村学生多、距离乡村近等特点。从四川省县域中职学校调研数据来看,2021年四川省具有中职学历教育招生资格学校456所(含技工院校94所),其中约60%为县域(含县级市)中职学校,分布在四川省128个县城(含县级市)或临近县城的乡镇或人口规模较大的乡镇。县域中职学校约80%的学生来自乡村;约70%的职业技能培训业务面向乡村;90%以上接受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的学生能带动家庭的发展。县域中职学校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中地缘优势明显。
(二)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当今的乡村振兴,需要各方面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县域中职学校的使命不只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培养各方面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宗明义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因此,县域中职学校要在我国优化教育结构,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中“基础教育”功能,不仅要吸纳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还要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优质学生,要让更多的中职毕业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以此培养服务乡村振兴和区域发展需要的各方面高素质技能人才。
(一)涉农专业基础薄弱,发展不均衡
受传统观念、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建设情况等影响,家长和学生普遍不愿意选择涉农专业。据统计,2021年四川省约有80所中职学校(含技工院校)开设有农林牧渔类专业,约占四川省2021年具有中职学历教育招生资格学校总数的18%;开设农林牧渔类专业数为14个,约占四川省2021年中职学校开设专业数(440个,含技工院校开设专业160个)的3.2%。在2018—2020年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示范(特色)专业建设计划中,先后有11所学校(含技工院校)共7个涉农专业立项为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分别占四川省2021年具有中职学历教育招生资格学校总数的2.4%和四川省2021年中职学校开设专业总数的1.6%。从总体情况来看,四川省涉农专业开设院校不足,开设专业数不多,学生规模不大,专业建设普遍偏弱,整体发展不均衡,与中央关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内涵认识存在局限
不少人认为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就是学校开设农林牧渔类专业,培养涉农领域的专业人才。由于家长和学生对农林牧渔类专业缺乏热情,导致学校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氛围不浓厚。乡村振兴不仅需要农林牧渔类专业人才,也需要经营管理、财经商贸、粮油食品、水利工程、加工制造、电子信息、文化艺术、旅游休闲、新闻传播、医药卫生、法律事务、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只要是心系乡村振兴,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在广大的乡村振兴中,都有用武之地。
例如,现在无人机已广泛用于农林植物的播种、农药喷洒等植保工作。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专业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可以大显身手。县域中职学校以乡村学生为主体,广义地说,不论学什么专业,只要把这些学生培养成才,使他们能参与到各行各业的建设中,能带动乡村振兴家庭致富,都是在为乡村振兴作贡献。
(一)主动对接地方特色产业,做强学校特色专业
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提高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县域中职学校开展专业建设的根本任务。主动对接地方特色产业,优化学校专业结构、做强学校特色专业是县域中职学校服务乡村振兴开展专业建设的重要方法和路径。据对四川省中职学校省级(特色)示范专业建设调研结果,茶产业是雅安各山区的传统优势产业和生态富民产业。茶祖文化、贡茶文化、茶马古道文化等在这里源远流长。四川贸易学校对接当地茶產业开展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建设。南江黄羊是南江县的特产,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南江县中职学校围绕当地的畜牧产业开展畜牧兽医专业建设。青神竹编是青神县的特产,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青神县中职学校围绕当地的竹编产业开展竹编专业建设。以上3所中职学校的3个地方特色专业均于2018年立项为四川省第1批中职学校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打造“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改善专业教学条件、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等方面取得显著的建设成效,成为对接区域特色产业、现代农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准扶贫等领域具有明显乡村振兴特征的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很好地发挥着服务和引领四川省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作的作用。
(二)主动对接高职院校,高质量开展专业集群建设
县域中职学校专业集群建设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往往受到办学理念、学生规模、师资力量、教学条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制约。县域中职学校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高质量开展专业集群建设?主动对接高职院校,开展中高贯通人才培养和专业集群建设是良策。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在办学理念、教学条件、校企融合、教育科研等方面遥遥领先于中职学校。在我国把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都非常欢迎与中职学校联合开展中高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目前,中高贯通主要有“3+2”和“3+3”两种人才培养模式。这两种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学制和学生入学录取方式不同。采用中高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帮助中职学生从进入中职学校开始就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树立和实现人生理想,可以帮助中职学校实现办学理念的升华和办学模式的变革,特别是在引领中职学校专业集群的高质量建设和人才的高质量培养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实施中高贯通人才培养的前提就是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专业或专业群要对接。以眉山电子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对接情况为例,长期以来,学校有较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升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相关专业。由于学校的生源质量好,有的学生在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读书期间参加竞赛获得国家级大奖,更多的学生毕业后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还有部分学生考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也因此而长盛不衰,一直稳定地保持较大规模,并获得良好发展。2020年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立项为四川省第3批省级示范专业建设项目。为此,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于2021年授予学校“优质生源基地”称号,并与学校商议进一步合作组建“3+3”中高贯通定向培养冠名班,探索中高贯通人才培养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校紧密围绕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3+3”中高贯通对接的相关专业构建起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依托的信息工程、自动化控制、建筑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多方向发展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集群,各专业方向均由学校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享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师资、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等教学资源,实现专业集群“1+n”模式(“1”指1个专业,“n”指多个专业方向)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其他专业也可以复制该模式。
(三)深化校企合作,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学校需要与企业跨界合作协同育人,形成“双元”结构的办学格局,否则仅凭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难以培养出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县域中职学校需要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掌握企业用人需求,知晓产业发展动态,参与产业转型升级,并建立学校专业建设随产业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以此推动学校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县域中职学校可以通过企业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共建实训基地、产教联盟等方式深化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并科学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同开展教学研究,共同设计实施教学,共同参与岗位实习,共同举办职业技能竞赛,共同开展工匠精神和优秀企业文化传承等活动,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环节,以此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县域中职学校深化校企合作需圍绕地方主导(特色)产业,依托地方优质企业来进行。学校从2008年起,历经1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先后聚焦县域旅游产业、茶产业、森林康养产业等主导(特色)产业,与地方优质企业合作,开设了旅游服务与管理、茶叶生产与加工、茶艺与茶营销、康养休闲旅游服务等4个面向乡村振兴的专业,将专业建设同产业发展相结合,将专业建设同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相结合,形成了“县域中职学校聚焦地方主导(特色)产业的乡村振兴专业建设新模式”。通过该模式,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推动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地方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学校茶类专业为例,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助推的“中国有机茶第一村”建设项目带动了全县茶叶种植、加工和营销产业,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29.5万亩,年产值50亿元,解决了12万人就业,促进了乡村产业的振兴,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学校与合作企业基于10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总结提炼的教学成果《“四方协同、五岗对标、双轨同质”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实践》获得2021年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获得各级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专业建设涉及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教学改革、质量评价等方面,是县域中职学校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之一,也是县域中职学校优化办学结构、体现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总抓手。县域中职学校须在我国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的引领下,创新办学理念,主动对接地方产业,开展中高贯通,深化校企合作,搞好学校专业建设,方可担当起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新使命,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泰国格乐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