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风险排查探讨★

2023-03-12 07:28:11马慧娟牛鹏飞朱成晶
山西化工 2023年11期
关键词:病原废弃物排查

马慧娟,牛鹏飞,肖 云,朱成晶

(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江苏省理化测试中心),江苏 南京 210042)

0 引言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是基础实验室,在该安全级别的实验室操作的微生物不会对健康成人、动物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为做好安全管理,应对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运用各种方法系统地、连续地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分析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GB 19489—2008 就对实验室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危险识别等措施进行规定[1],虽然国家在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管理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很多,但是实验室管理人员或者实验室使用人员中真正掌握和了解这些资料的却很少。目前我国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设立单位内仍缺乏相关的安全管理人员对实验室开展风险识别,开展区域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的更少,医疗机构、科研院所、高校检测机构中的工作或管理人员,对于实验室开展风险评估的相应经历和经验十分有限,很大程度上难以完成机构风险排查这项工作[2]。针对工作人员在实验室风险评估或风险排查实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本文通过收集和整理生物安全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以及相关技术规范,对国内外有风险评估经历和经验的机构的风险评估内容进行总结,初步建立了一套标准化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对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设立单位开展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也便于设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单位根据需要风险排查的几个方面进行自查,以便提高自身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

根据国家对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法律、规范、标准等相关要求,本文一共设置了9 个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方面的相关指标,包括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人员管理、实验室备案、实验室环境和设施设备、实验活动管理、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管理、实验废弃物处置、实验活动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应急预案和应急设施。

1 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规范合理是实验室安全的基础,同时实验室的防护设备的配置也要符合足量的要求,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否完善适用也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生物安全体系文件主要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标准操作规程和各种操作记录,在组织管理排查中,应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单位是否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并发文通告;二是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分管领导是否为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人;三是生物安全委员会人员配备(应包括所有相关科所负责人)是否合理;四是单位是否落实生物安全具体责任部门和管理责任人;五是单位是否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六是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是否包括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和快速阅读的实验室安全手册、各类记录表格4 个层次;七是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管理要素是否完善,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是否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2 人员管理

病原微生物检测的检测过程、结果判断几乎全部是人为操作,对检测人员的人员素质要求很高,在日常标准的执行和检测操作过程等方面,人员在理论知识方面缺乏和操作经验方面的不足,都会影响到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日常管理中,一是要定期做好对人员的监督,对于实验室中的检测指标,应分新人和旧人对指标检测的全过程,如:标准的理解、检测过程、结果判断、原始记录的书写等进行监督,如发现有掌握不足和不准确的地方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二是要定期做好人员的系统培训,每年年初应制定实验室人员的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标准体系和生物安全管理体系随着时间的变化在不断完善,如果一直沿袭传统的检测或运行方式,就难以满足实际的需求,甚至发生严重的质量事故,给实验室整体工作带来极大危害;三是要每年做好人员岗位符合性评价,应定期对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对应所在的岗位职责和所从事的工作内容进行符合性评价,一旦发现人员不能胜任,应及时调整工作岗位。

在人员管理排查中,应重点关注:一是各类记录信息是否可追溯;二是法定代表人、实验室负责人、关键管理岗位代理人、生物安全监督员、检验人员和维保人员等职责是否明确;三是检验人员数量是否满足开展实验活动的需要;四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活动是否做到2 人及2 人以上同时操作;五是对进入实验室操作的检验人员是否经授权上岗或审批;六是检验人员是否有生物安全上岗证;七是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人员(必要时)等是否具有专业上岗证;八是单位或科所是否每年组织相关人员(采样、检验、维保、实习、进修人员等)进行生物安全培训;九是是否建立实验人员(包括检验人员、洗消人员、废弃物处置人员以及其他维保人员等)健康档案(包括与岗位相关的体检项目、本底血清或特定病原的免疫功能相关记录、必要的免疫接种资料等)并进行健康监护(定期体检、开展免疫接种等);十是管理人员和检验人员是否签订了安全承诺书或安全责任书;十一是检测人员是否签署必要的知情同意书。

3 实验室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第五章第四十四条规定:“设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当依法取得批准或者进行备案”。在进行实验室风险排查时,应对实验室是否在相应属地的卫健委备案进行风险排查:一是生物安全实验室是否按照不同区域(核心区或准备区等)、不同级别(一至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同功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或实验动物实验室)如实进行备案;二是法定代表人、实验室负责人、生物安全负责人、检验人员、安全人员、实验活动(新增病原微生物检测项目)、生物安全设施设备新增或计量等相关信息变化时是否在一个月内完成备案更新;三是高致病性实验活动是否每半年及时上报。

4 实验环境和设施设备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应符合GB 19489 的规定,实验室的设置应符合无回路的原则,同时人流物流分开,确保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效隔离各种日常工作和检测活动。实验室的通风过滤系统应符合恒温恒湿要求,且实验室内空气应经过初、中、高效过滤器的过滤以符合实验室内尘埃粒子、沉降菌等的要求。实验室内温度应符合18~26 ℃,湿度符合30%~70%,应定期进行实验室内核心工作区沉降菌的测定。实验室内通风应符合远端送风、近端回风的设计要求,每小时的换气次数应达到8~10 次,实验室核心工作区域相对于外围区域要有-5~-10 Pa 的静压差。人流与物流要分开,并且人流和物流要根据实验室的工作需要合理布局,人流与物流的方向应为从洁净度高的区域流向洁净度低的区域[3]。在实验室环境和设施设备排查中,应做到几点:一是排查实验室的设置、设计和布局是否合理;二是实验室的主入口是否设置门禁控制设施并授权进入;三是是否配备与实验活动相适应的生物安全柜、压力灭菌器及个人防护装备等设施;四是实验区域入口及内部各实验室门口是否张贴正确的生物危害警告标识或专用标识;五是生物安全设施设备是否按照要求进行检定或校准,对检定或校准结果是否进行适用性核查。

5 实验室活动管理

对实验室活动管理进行风险排查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是否按照规定要求经过审批;二是实验活动是否在与其防护级别相符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内开展(具体按照《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规定执行);三是实验活动是否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要求操作;四是是否在同一个独立安全区域内只同时从事一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活动;五是单位是否制定年度生物安全工作计划;六是是否定期开展生物安全内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整改并记录。

6 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管理

实验室内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管理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安全管理,在进行风险排查时,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实验室是否建立菌(毒)种目录;二是菌(毒)种是否做到双人双锁保管,菌(毒)种和生物样本是否做到台账和物品数量一致,致病性菌(毒)种和阳性生物样本是否做到双人双锁;三是菌(毒)种和阳性生物样本的使用、移交、销毁等是否经过审批;四是是否具备菌(毒)种及阳性生物样本适宜和安全的保存区域和设备,是否具有相应的安保措施;五是高致病性菌(毒)种和阳性生物样本转运是否办理《准运证》,《准运证》是否与实际转运的微生物项目一致并在有效期内,转运包装是否符合要求(具体按照《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规定执行)。

7 实验废弃物处置

实验室废弃物处置要根据是否是医疗废弃物交由专门的废弃物公司进行处理,在进行风险排查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根据病原微生物种类、污染的对象和污染程度是否选择适宜的消毒和灭菌方法并记录;二是对消毒和灭菌效果是否进行定期监测和记录;三是病原体的培养基、阳性生物样本和菌(毒)种保存液等高危实验废弃物在移出实验室前是否就地进行消毒或灭菌;四是危险废弃物的暂存区位置是否合理,是否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相关安保措施防止废弃物的流失、泄露或扩散等;五是危险废弃物的暂存区是否根据不同危险废弃物的性质和危险性(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化学性、药物性)进行分类包装、堆放、处置和标识;六是单位和实验室是否由专人处理废弃物,人员是否经过培训并配备适当的、足量的个体防护装备;七是实验室内危险废弃物的转运是否有固定的转运路线,废弃物的转载是否超过规定容量;八是锐器是否直接弃置于耐扎的容器内;九是废弃物的最终处置是否交由有资质的单位集中处置;十是内部和外部转运交接是否均有可追溯的记录,记录保存期限是否不少于3 年(特殊规定除外);十一是废弃物的暂时贮存设施是否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

8 实验活动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实验室要对自身开展的实验活动进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在进行风险排查时,要做到:一是在开展新的病原微生物项目或实验活动(包括检测、诊断、教学、研究)前是否进行风险评估并有记录;二是对发现的风险是否及时排除和控制;三是当相关政策、法规、标准更新或发生生物安全事件时,是否重新进行风险评估;四是风险评估报告是否经法定代表人批准;五是风险评估报告是否包括编制人员、编制依据、编制日期、评估结论等必要的信息;六是是否定期审查风险评估报告。

9 应急预案和应急设施

实验室建立生物安全应急预案并开展应急演练,在进行风险排查时,应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是否建立了单位层面的应急预案(包括组织、事故报告和处理、记录要求等);二是实验室是否有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意外事件(针刺、病原微生物泄露等)处置的技术方案;三是实验是否配备了可正常使用的洗眼器(BSL-2)、紧急喷淋装置(涉及刺激性或腐蚀性物质的操作且风险较大时)、灭火器等应急设施和实验活动相关的有效的应急物资(例如碘伏、创可贴、个人防护装备等);四是单位是否明确定点救治医院;五是实验室标注的应急撤离路线是否清晰;六是单位或实验室每年是否开展应急演练;七是相关人员是否参加演练;八是是否确保相关人员知晓和掌握应急预案。

10 结语

生物安全风险事故发生较多,且与生物风险因子密切相关,容易引起一系列生物安全风险事故,引发的后果及其次生后果极其严重。因此,通过以上9 个方面的内容对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建立的条款检查实验室是否存在这些方面的问题,并对发现的问题的原因进行追究,从而提出针对性的生物安全风险防范和控制对策,对于单位的安全生产及员工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病原废弃物排查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英语文摘(2022年6期)2022-07-23 05:46:26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排查情况及处理对策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当代水产(2021年8期)2021-11-04 08:48:54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电子废弃物
世界博览(2020年19期)2020-10-30 10:02:46
配网二次回路故障的排查分析
电子制作(2019年20期)2019-12-04 03:52:04
给家中来个危险排查吧
妈妈宝宝(2019年10期)2019-10-26 02:45:4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猪业科学(2018年4期)2018-05-19 02:04:50
如何排查并改错
“废弃物”中有孩子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