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为例

2023-03-12 22:52:52吴锐芸
海峡科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科研院所产学研科技成果

吴锐芸

(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00)

0 引言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与社会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关键,也是科研院所发挥技术创新优势,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责任。但当前,大多数科研院所面临成果转化问题多、难度大、效率低等问题,成为制约科研院所发展的瓶颈[1-2]。因此,寻找优化科技管理架构、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让先进的科学技术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法,已经成为现阶段科研院所的一项重要课题。

1 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成为新产业等活动[3]。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4]。首先,它可以提高科学技术的利用效率。科技成果转化能够把研究成果转变为可以应用的实际成果,提高科学技术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科研人员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其次,它是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科技成果转化能将科学研究成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此外,科技成果转化还可以把研究成果转变为新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推动经济发展。通过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提高科学技术的价值和影响力,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2 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2.1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制度不完善

为实现科技成果高效转化,2017年,福建省颁布了《福建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并陆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和省属科研院所创新发展政策贯彻落实的七条措施》《福建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以此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政策执行不到位,缺乏高度统一和无缝衔接,各级监管部门依旧按照各自职能和责任来制定政策,导致政策边界模糊,具体执行细则不够明确。此外,各地区主管部门对政策的理解不同,认知不一,单位负责人在推行政策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需要承担巨大的责任,从而造成创新与转化交叉的难题,最终影响科技成果的转化。

2.2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不健全

当前的科技成果转化缺乏有效的接口,转化平台宣传力度小、受众少,发布的需求和供给信息鲜有回馈,供需双方难以有效对接。科技成果的资源信息不能有效共享,转化频率低,与企业能够有效接轨并迅速实现产业化的项目更是寥寥无几,市场与技术之间的“最后一公里”难以突破。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不完整是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之一。科技成果转化所涉及的环节较多,从了解企业需求到科研机构研究和开发,再到应用于企业,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各环节之间的相互配合和政策保障。但在真正实施转化的全链条上,常常存在“断层现象”,导致科技成果最终不能有效地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中。

2.3 科技成果转化专业型人才不足

科技成果转化所需的人才是专业复合型人才。科技成果的需求提出、研究开发、顺利对接、成功转化,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一批具有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队伍参与。科技人员必须拥有良好的技术储备,充分了解市场需求,能预测市场应用前景,熟悉科研成果开发、应用和推广的全过程。然而目前,科研院所普遍缺乏懂管理、懂技术、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导致科技人员对成果转化的前瞻性不足,对市场需求不了解,只关心项目的立项、经费、结题、评奖,科研成果脱离市场,无法在市场中得到推广应用,科学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阁的现象屡见不鲜。其次,科研院所对科技人才的激励主要是物质激励,往往忽视了精神激励。一方面,目前省级科研机构实行的是“评聘合一”的职称政策,其职称数保持固定,且尚未设立与科技成果转化挂钩的技术经纪人职称系列,对于参与成果转化的人员也没有明确的晋升途径,这些问题导致了科技成果转化人员往往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另一方面,如果给予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过高的绩效奖励,可能对科研工作的环境造成破坏,间接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数量和质量。

2.4 产学研合作效果不显著

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属性不同,他们在确定各自的定位和目标任务时有着根本性的差异。从挑选项目的角度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更倾向于选择具有一定学术含量,有助于评审奖项、职称的研究项目,而企业则需要开发有市场需求的项目,这种观念上的不同使得合作过程出现阻碍。此外,在产学研合作中,技术成果的归属问题常常引发争议,缺乏明确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也导致合作双方的创新成果难以被有效保护。

3 对策建议

3.1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

以赋权试点改革为抓手,制订或修订《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办法》《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成果类知识产权管理办法(试行)》《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赋权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实施细则(试行)》等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相关制度,建立健全科技成果尽职免责机制及科研诚信机制,并形成负面清单,在成果管理、职能分工、风险防控、工作流程等方面制定清晰明了、可操作性强的办法。同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宣贯,由科技管理部门组织召开政策宣贯会,对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做出详细解读,加深科研人员对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完善制度、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建设、规范领导人转化收益分配、促进专利转移转化、建立容错免责机制等相关条文的理解,把措施落实到位。这有助于相关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进一步了解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和赋权改革工作,激发科研事业单位和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热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进一步落地。

3.2 共建共享科技成果服务平台

依托国家总局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基地、福建省转移机构及福建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3大成果转化平台,有效实施“三推进一服务”。不断完善平台配置,强化平台功能,提高成果转化率,通过参加成果推介会提高科技成果知名度,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过科技服务团队、科技特派员等方式让技术专家能够为各类企业提供精准的技术评估,进而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技术问题的解决、科研成果的应用及专利权的转移等战略性合作。大力推进“互联网+产学研融合”新模式,对于省内重点企业,指定专人对接,根据企业需求向企业开放重点实验室,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一站式”解决方案。

3.3 搭建专业型人才建设体系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人才是第一资源[5]。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涉及管理、技术、法律、知识产权等学科,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知识。因此,搭建一支专业复合型人才队伍尤为重要。首先,组织科技人员到省科技厅等主管部门参加技术经理人培训班,积极打造技术经纪人队伍,使科技人员在科技政策解读、经典案例分析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不断提高。其次,增设技术经纪人专业职称,构建“科研助理”“科技特派员”“技术经纪人”“科技创新人才”“科技孵化创新团队”等人才及团队的选拔、支持和考核系列体系,形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管服务的完整人才链条。同时,可安排部分人员到技术转移公司学习或挂职,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完善“专职+兼职+挂职”的专业型人才建设体系。

3.4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在新时代下,科技成果转化呈现新的特点,因此,产学研合作在促进成果转化上的作用也越发凸显。为了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一要强调企业的主导地位。企业是市场的根本,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同时也是推进科技成果应用的关键角色。因此,要探索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中心、以政策为引导的创新型产学研联动机制,鼓励企业牵头,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设立转移转化机构,联合开展科技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创新活动。二要挖掘人才的潜力。鼓励科研人员深入企业一线,以项目为依托,参与研究、开发、推广,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与技术服务能力。科研人员可与企业就调研中发现技术难题签订横向合同,开展联合技术攻关。三要让平台“架金桥”。可由政府牵头,与国内外高校、大型科研机构、大型企业及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创新团队联手,共同创立创新形式的研究开发组织,有效地解决科技与经济存在的冲突,解决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组织不愿涉足而企业又无法承担的难题,让科学研究成果顺利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产学研无缝衔接。

4 实施成效

4.1 专业型成果转化队伍初具规模

通过实施上述对策,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目前已有成果转移转化专职人员8名,初级技术经纪人36名,中级技术经纪人2名;省级科特派团队1支,省级科技特派员15名;科技创新型人才10名,科技创新孵化团队2支。

4.2 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加大

2017年,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为9436.1万元,至2022年已达14903万元。研发经费的稳步提升,为专利和技术成果的产出带来了新的动力。

4.3 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快速增长

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已实现自有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双丰收”。一是自有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的增产。2022年申请专利62项,总量比上一年度增长77%,其中,发明专利21项;获得授权专利25项,比上一年度增长78%。二是实现了成果转化的增产。2019年,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约1133万元,2022年升至约4503万元,合同数量也从2019的57份增加到2022年的500多份。

5 结束语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已成为提高竞争力的主要途径。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将继续瞄准福建省科技创新目标,推进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全面挖掘企业需求,充分汇集各类资源要素,促进供需双方信息对接,积极争取更多的外部力量和资金支持,打造特色项目,做好孵化准备,探索和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式,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猜你喜欢
科研院所产学研科技成果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商周刊(2019年1期)2019-01-31 02:36:24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中国公路(2017年18期)2018-01-23 03:00:32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让知识型员工的心留在科研院所——浅析科研院所中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学习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46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4年6期)2014-03-11 16:36:16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4年5期)2014-03-11 16: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