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朔妍
(吉林农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大蒜具有独特的味道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大蒜产业的发展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深远的影响。河南省杞县素有“全国大蒜第一县”的美誉,其种植的大蒜具有蒜瓣大、色泽亮、耐储存、辛辣味正、硒含量高等特点。近年来,杞县大蒜产业有“规划”、有“路线”,通过大蒜区域化布局、模式化栽培、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管理,已初步形成集种植、储藏、加工、销售、研发为一体的产业链条。面对社会经济环境的持续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如何实现大蒜产业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已成为杞县发展大蒜产业亟待解决的难题[1]。
杞县是我国重要的大蒜产区,全国近1/3 的大蒜来自杞县。近年来,杞县大蒜种植面积和产量整体呈增长趋势,种植面积稳定在24 000~26 000 hm2,产量稳定在70 万~100 万t,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县域第一位。大蒜种植面积占杞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1%以上,面积扩展潜力大。
2021 年杞县大蒜第一产业总产值达50 亿元,第二产业产值达27.3 亿元,第三产业产值达82.5 亿元。2022 年大蒜产业总产值242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约50 亿元,第二产业总产值约62 亿元,第三产业总产值约130 亿元。作为带动杞县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大蒜年平均产值在75 000 元/hm2以上,农民增收显著。大蒜产业链直接带动就业两万余人,实现月平均收入3 000 元以上。
杞县围绕金杞物流园,形成以产业集聚区,苏木、邢口等为集中地的大型现代冷库集群,拥有冷链仓储企业200 多家,大蒜保温与恒温冷藏库700 多座,可仓储大蒜107 万t。其中以云仓1 号和金杞农贸为代表的大型仓储冷库仓储能力达10 万t 和15 万t。杞县拥有大蒜深加工企业80 余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6 家,省市级龙头企业10 余个,年加工能力达40 万t,其中潘安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大蒜约3 万t,冷链仓储能力约3.5 万t。
2.1.1 自然地理条件优势
杞县县域总面积达1 243 km2,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量和日照时间分配合理,适宜大蒜生长。杞县土壤矿物质含量丰富,有利于提升大蒜产量和品质。同时,杞县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河南省中部偏东地区,106 国道纵贯南北,325、327 省道横跨东西,交通便捷,有利于大蒜的运输和销售。
2.1.2 品牌建设优势
2002 年,杞县“金杞”牌大蒜成为全国第一个获得原产地标记认证的蒜类产品。杞县成功举办十一届大蒜节,以新媒体为媒介搭建传播新平台,构建大蒜营销企业和蒜商产销对接平台。获得“中国果菜十大驰名品牌”“中国100 大地理标志”“中国大蒜之乡”等荣誉称号。在2021 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杞县“金杞”牌大蒜以51.56 亿元品牌价值位列全国大蒜品牌首位。2023 年4 月,杞县大蒜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2023 年6 月,杞县荣获“全国大蒜高质量发展示范县”称号[3]。
2.1.3 科技创新优势
杞县研发出大蒜精油、黑蒜酒、黑蒜酸奶等10 个创新品类,开展工艺优化等16 项技术研究,成功研制“黑蒜粒”智能高效发酵装备,开发“脉动”低温干燥、增加加热夹层等新型节能干燥方式,现有保健大蒜粉、工业化提取蒜氨酸衍生物等10 项国家专利。以骨干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为依托,建立了开封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教授工作站、研究生联合培训基地及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1 个中心实验室和2 个功能实验室,杞县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被认定为第九批河南省农业科技园区。
2.2.1 优良种质资源匮乏
环外碳碳双键(-CH=CH2)因波罗的海琥珀不特征,多米尼加和缅甸、辽宁抚顺的两个峰形标准且明显分布在1000cm-1两侧,而墨西哥琥珀在此处的吸收峰较弱不易判断,可配合其他吸收峰位进行产地区分。
杞县本地企业很少设置研发部门,大蒜种质研发不深入、大蒜品种退化、优良种质资源匮乏、育种手段落后,难于培育出市场占有率高、市场影响力大的品种,制约杞县大蒜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2.2.2 精深加工不足,经营范围较窄
杞县生产的蒜片、蒜泥、腌制蒜、黑蒜等初加工大蒜制品,商品转化率已达到99%,但精深加工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此外,杞县缺乏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企业规模较小,经营范围相对较窄,缺乏农业龙头企业在精深加工领域的引领带动,规避价格波动风险能力弱[4]。
2.2.3 出口贸易发展受阻
杞县有备案登记的大蒜出口企业30~40 家,但2021 年有实绩的企业只有5 家。受距港口远、企业规模较小、大蒜质量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大蒜内销占比65%~70%,出口订单较少,且多为间接出口,直接出口多面向印度尼西亚地区的低端市场,高端市场出口量占比低,在日本、韩国、欧美等地没有直接出口市场。此外,杞县大蒜出口量波动幅度大,年出口额少则几百万美元,多则5 000 万美元。
2.2.4 种植成本呈上升趋势
据杞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数据显示,2019 年大蒜种植综合成本为46 650~54 150 元/hm2,2021 年为51 975~60 975 元/hm2,2022 年增加到59 475~71 475 元/hm2。受劳动力、生产资料、运输三大因素的影响,大蒜种植综合成本呈逐年上升趋势。大蒜种植环节烦琐,劳动力需求大,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导致劳动力成本上涨。蒜种、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易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大蒜流通环节繁多,需要经历分散种植、集中收购、长途运输、采购、销售等环节,导致种植成本提高。
2.3.1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态势向好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向好,赋能杞县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2021 年,杞县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0.73 亿元,其中大蒜销售量为12.67 万t,电子商务已成为杞县经济发展“新引擎”。国家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出台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 年)》《关于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为杞县农产品电商发展指明方向。杞县政府推出奖金激励、补贴等政策,调动农民电商创业积极性,让互联网红利惠及人民[5]。
2.3.2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推动杞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模式,为提高农业生产力奠定基础。政府大量引入市场资金和科学技术,通过发放购置补贴、贷款贴息、优先申报农机项目等政策措施,推进杞县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和标准化现代产业的建设发展。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新技术的推广打下坚实基础,优质的农业经济资源向杞县倾斜,杞县大蒜的市场发展环境得到优化,促进杞县大蒜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整体提升。
2.3.3 大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大蒜产品涉及领域广泛,可深度挖掘其产品附加值。消费者对大蒜的认知已经从简单的调味产品转变为更深层次的营养和保健产品,大蒜杀菌抑菌、降低血糖、提高胰岛素等食疗和医疗保健功能逐渐被消费者熟知,以大蒜为主要原料的蒜汁保健饮料、蒜素微胶囊、大蒜精油等保健产品的市场需求日渐旺盛。
2.4.1 大蒜市场价格反复波动
大蒜价格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涨跌规律,需求端的刚需性与供给端的不确定性,造成大蒜价格波动,严重影响其生产与销售。2016 年,大蒜收购价格暴涨至6.00~13.00 元/kg,价格飙升使得蒜农盲目扩大种植面积,没有制订科学的生产计划,导致2017 年大蒜市场供大于求,大蒜积压滞销,再加上部分新蒜上市价格低,价格极速下跌至3.60~4.80 元/kg。截至2022 年,大蒜价格在1.00~13.00 元/kg 波动,价格的不规律涨跌影响了大蒜市场的稳健发展。
2.4.2 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
在世界自由贸易活力不断增强和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下,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世界各国对外经贸关系中重要的非关税措施,我国出口商品交易额因其受损超450 亿美元,占年出口总额的25%以上。一些发达国家及地区利用发达且完善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及信息技术优势,对我国出口大蒜设置农药残留限量要求和植物、病虫害检疫要求,其中涉及农残类、重金属类等相关指标,检验项目高达1 000 多种。
2.4.3 大蒜国际市场竞争激烈
在我国推动大蒜产业化、规模化种植的同时,国外也逐步优化大蒜种植体系,实现大蒜产业的专业化、创新化生产管理。智利、阿根廷等国家依靠较低的运费和便利的关税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际竞争优势,与我国大蒜农产品竞争国际市场。此外,近年来我国大蒜市场价格波动较为剧烈,为其他大蒜出口国占领国际市场创造了机遇,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我国大蒜的国际市场发展空间,增加了我国大蒜国际市场的出口压力和开拓难度。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发掘、利用和育种创新力,广泛收集大蒜种质资源,进行提纯、复壮、培优。强化良种繁育能力,建立大蒜优质种质资源库,建设大蒜良种选育繁育基地。同时,在省政府、农业农村厅、农业科学院的支持下,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的合作交流,加快建设大蒜农产品育种研发实验室,开展脱毒大蒜研究、种子研发,切实增强种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政策支撑,建设科研平台。应与河南粮食投资集团、开封金控投资集团、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研究大蒜精深加工工艺,攻关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相关企业应加大对大蒜多糖、大蒜油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延伸产业链,进行大蒜食品、保健品、药品、化妆品研发。引育、培育两手抓,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深加工领域的引领带动作用。既要坚持吸引高质量知名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入驻杞县,抓好企业的精准招商工作,又要加快培育国家级、省级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抓好企业的扶持培养工作。
完善杞县大蒜交易市场布局,以金杞大蒜国际物流园为牵引,配套建成苏木乡、高阳镇、裴村店乡、邢口镇等乡镇交易市场。扩大线上交易规模,提升数字化、信息化服务能力,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部级共建大蒜市场,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统一质检,力求获得更好的收益。在省、市政府的支持下,依托开封自贸区内陆港,建成杞县大蒜外贸出口中心,引导外贸企业在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品牌、技术、服务等方面精益求精,努力培育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优质外贸企业。
建立健全农产品及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反馈机制,覆盖生产、流通、销售和监督等领域,实时反馈市场价格,引导生产调整和生产结构优化。保障正常的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实现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合作,实现产销对接。加强市场监管,提高市场透明度,防止大规模抢购抬高价格和市场炒作等不良竞争行为,维护蒜农和消费者的利益。健全农业保险制度,规避市场风险。完善和创新农产品保险类产品,推动其向收入保险、价格保险、产量保险转型升级。发挥“合作社+农户+银行+保险公司”模式的优势,切实保证农民利益。
关注国际农产品标准的最新动态,逐步制订针对性强、使用范围明确、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国家标准体系,覆盖农产品选种、种植、加工和销售等过程,建立健全相关技术法律法规,对大蒜生产实现全方位、标准化的管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对接国家部委,联合地方指导,建立国家级农产品质检中心,提高检疫精确度,完善农产品检测系统,突破农药残留限量要求及病虫害、植物检疫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的贸易逆差。
通过对杞县大蒜产业进行SWOT 分析,了解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在未来大蒜产业发展过程中,仍会存在一些挑战和不确定因素,需要各级政府、基层干部、企业和务农劳动者等多方共同协作,担当使命与责任,采取措施创新发展,打造产值更高、效益更佳、品质更优的大蒜产品,为杞县大蒜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