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美
(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0)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1]。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进和全面实施,各地结合自身独有资源和特色,特别是已脱贫地区,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带领脱贫人口持续致富增收,切实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处于湖北省与湖南省的交界地带,面积为2 372 km2,全县共有8 个乡镇,110 个村、社区,全县户籍总人口为19.19 万人。1)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是革命老区,在1979 年时就已经被确定为全国革命老区。2)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全县以土家族为主,约占该县总人口比例的84.8%。在脱贫攻坚时期,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曾是湖北省9 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19 年顺利通过脱贫攻坚验收,共有24 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20 129 户59 367 人顺利脱贫。3)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是以茶为主导的产业地区,县域内凭借独特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形成“一茶两中”特色产业格局。
随着人们对休闲度假、体验文化等需求日益增强,以茶为核心吸引物的旅游业也逐渐崛起。将茶产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茶+旅”“旅+茶”的产业互动模式,即所谓的茶旅融合,对弘扬茶文化,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进而助推乡村振兴,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2]。很多学者也将目光投注到乡村振兴战略下茶旅融合发展中来,不少人认为茶旅融合具有许多独特的发展优势。将茶产业和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具有非常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是帮助茶产业持续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3]。因此,在脱贫攻坚结束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迅速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的全域旅游产业,做足“茶文章”。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自古以来就是茶叶的主产区,茶叶是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金叶子”,是县域经济的“顶梁柱”,也是农民增收的“聚宝盆”。全县8 个乡镇75 个村产茶,茶园总面积达到了1.5 万hm2,3.9 万户12 万茶农从事茶产业,人均茶园面积0.1 hm2。被评为“世界茶旅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是全国“百县·百茶·百人”助力乡村振兴典型县,位居全国茶叶百强县第25 位。2022 年,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茶叶产量2.48 万t,产值9.85 亿元,鲜叶收入5.08 亿元。湖北西南茶叶市场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全国重点茶市”称号,2022 年交易量达3.379 万t,交易额22.61 亿元。
五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三峡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1%,居全省县域之首,是全省著名的“天然氧吧”、重要的“生态屏障”。县域内有拥有喀斯特地貌的柴埠溪大峡谷,有“植物基因库”之称的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供游客登顶远眺的独岭风光,更有各类民俗文化数不胜数。县域内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有502 个实体,主要以洞穴和奇特象形岩为主。旅游资源种类上属于中等规模,隶属于5 类23 种,占全国56 种资源的41.7%。围绕五峰自身茶业资源,突出茶园、茶山、茶山主体,结合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多彩的土家族文化以及历史悠久的万里古茶道,促进五峰茶旅融合发展。馆藏丰富的湖北茶博馆、风景独美的青岗岭生态茶园、国家4A 级景区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是游五峰的必选之地,万里古茶道五峰段、汉阳桥、精制茶厂见证着五峰茶叶发展的历史,邹家山茶旅公园、白岩坪农耕学堂、天问研学基地传播着耕读文化[4]。
历史上渔洋关镇就是湘鄂西最大的茶叶集散地,1824 年广东茶商钧大福到渔关设庄收购精制宜红茶,出口俄罗斯,开启湖北红茶出口的先河。依托渔洋河优势交通条件,鼎盛时,茶工万计、骡马千匹、木船百只、街市热闹、通宵达旦,素有“小汉口”之称;境内有古茶道两条、精制茶厂一座、古茶园两处、古茶庄两处、茶码头、汉阳桥等文化遗址,2018 年被世界茶叶委员会授予“世界茶旅古镇”称号。
中国茶旅大会是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办的全国性茶事活动,也是唯一一个主办单位为中茶协的茶事活动。2018 年以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已连续举办三届,累计有来自全国各地各界代表约1 100 余人次。2022 第四届中国茶旅大会暨“宜红杯”全国工夫红茶产品质量推选活动择期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湖北西南茶叶市场召开,活动以“聚力深耕·创新赋能”为主题,突出茶旅融合和“宜红”公用品牌,以茶会友、以茶促旅,强力推进五峰茶旅融合发展,做实做强“全国茶旅金牌路线”“全国重点茶市”“永久会址”“全国茶旅研学示范基地”,巩固“茶业百强县”和“茶旅融合示范县”[5]。
以茶为媒,积极创建特色农产品(茶叶)优势区,全国第二家国家茶叶公园创建试点正式落户,全力打造“世界茶旅名城”。青岗岭生态观光茶园、黄龙洞蓝莓采摘园等集旅游观光、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快速发展,以湖北茶博馆为中心,收集茶诗、茶歌、茶赋和历代跟五峰相关的茶具,弘扬五峰茶文化。举办“春茶开园节”“土家茶乡女儿会”等活动,助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茶叶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20%以上,不断增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有力地推动了五峰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
强化林旅融合,联合林业部门举办第四届中国玉兰研讨会暨首届五峰赏花(红花玉兰)季启动仪式;联合教育局成功申报柴埠溪为市级研学旅行基地。推动交旅融合,在主干道沿线建成旅游交通服务站,如苏家河、千丈岩、刘家坳等地。深入推进农旅融合,加快推进青岗岭国家茶叶公园规划编制,积极举办茶旅活动,推出茶旅线路产品。
茶园被选为国家试点项目,国家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五峰茶业名牌示范区启动,茶叶产业投资等茶叶旅游的整合发展取得新进展。获国际茶叶委员会颁发的“世界茶旅之乡”大奖。大力实施茶品牌战略,实施名牌创造和标准创新奖励措施,完成五峰茶叶产业名牌建设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采花毛尖”“五峰绿茶”“五峰宜红”茶系列品牌。“五峰红茶”“五峰毛尖”同时登记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五峰绿茶”已被公认为生态原生保护产品。全国第二家国家茶叶公园创建试点正式落户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青岗岭生态茶园荣获“全国最美茶园”。
1)茶产业组织化程度欠佳,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品牌效应未放大。目前全县茶叶产业主体数量多、规模小,缺乏大中型主体引领带动。缺乏品牌创优意识,虽尽力包装打造宣传“采花毛尖”“五峰绿茶”“五峰宜红”系列品牌,但其知名度与全国知名茶叶品牌仍存在一定差距,且品牌创建需加大创新意识和营销力度。2)基础服务设施及旅游设施配套不够,尚不能较好满足市场需求。现代人出门旅游讲究的是吃、喝、游、购、娱,实现茶旅融合发展除了需要开发挖掘茶旅资源外,其他基础配套设施等也需要不断完善。在道路设施方面,县域内高速路、一级公路仅到县城,其他旅游路线规划路段有待改造升级;吃喝方面,县内特色美食缺乏,各乡各镇无明显特色优势,且旅游路沿线农家乐规模小、数量少、缺乏特色,旅客接待能力有限,在做强做实“后备箱”工程过程中,特色农产品开发尚不够,无丰富多样的特色旅游纪念品等充实游客“后备箱”;住宿方面,县城内仅有五峰国际大酒店、骏王大酒店等少数几家星级酒店,游客承载量有限,民宿、农庄等尚未成熟成型,不能较好满足游客住宿需求;娱乐方面,除景区观光游玩指定项目外,其他配套游乐项目欠缺;其他方面,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厕所、观景平台、停车场等旅游配套建设等需进一步完善。3)现存茶旅资源需提档升级,未知资源尚需进一步挖掘,并存在东西部资源挖掘不平衡现象。县域内知名景点有限,代表仅有柴埠溪大峡谷、后河天门峡、长生洞,白溢寨、栗子坪、月山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乡村旅游景点也于近几年被各级各部门相继开发挖掘。但是,为了发展茶旅融合的一体化道路,打造创建茶旅融合路径及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我国自驾游第一县,未来将要面临的问题如下:景点与茶产业发展融合不够深入密切;现有开发资源游客承载量受限,且许多优良资源仍处于未开发阶段;从现有资源开发布局情况来看,存在东多西少,主道路沿线多、其余地段少的不平衡现象。
除青岗岭茶叶公园外,县域内还需进一步打造茶旅游基地,让游客充分体验人在茶中游的乐趣。现有茶旅融合旅游路线三条,一条是佳茗品购游(一缕茶香·佳茗品鉴),一条是采茶体验游(山水诗情·采茶问韵),一条是茶园观光游(生态茶园·惬意五峰)。不难发现特色茶旅游专业基地仍需扩充,虽然尚有三条较成熟的旅游路线,但是仍未完全符合现代人自驾游的需求。所以仍要进一步打造茶旅游专业基地,将现有旅游资源和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与茶资源充分融合,充分发动能人大户用发展、开放、旅游的眼光建设自身茶园,配套旅游相应设施,在县域内打造多个“青岗岭茶园公园”,一村一品、一镇一特色。
在茶旅融合发展中,要充分发掘茶产业的旅游效应,在旅游安排中引入观茶园、听茶艺、采茶芽、炒茶、品茶、欣赏茶艺、购买茶产品等一系列活动,强化游客对茶产业种植、鲜叶采摘、茶叶冲泡、茶艺展示、茶叶品尝等方面的认知。鼓励民间资本创办茶楼和茶庄园,营造懂茶、爱茶、喝茶的氛围,创新开发特色茶工艺品、纪念品、茶食品,让游客记住五峰茶乡风情,不能让游客局限于观光拍照,吃吃喝喝,更重要的是让游客在五峰旅游中游有所思、游有所得、游有所获。
自古以来,五峰茶文化一直为人称赞,文化底蕴深厚,因此要充分发掘五峰丰富的茶专籍、茶诗文、茶艺术、茶歌曲、茶戏曲等资源,形成民族特色鲜明的土家茶文化盛宴,促进五峰茶文化迈出湖北省。恢复部分茶驿站、老字号茶庄、茶楼、茶码头,保护利用五峰精制茶厂、镇江宫等现有工业遗产和文物建筑。建设茶叶精深加工、茶旅商业综合体、茶博物馆、茶叶公园等项目,将茶文化融合贯穿于茶旅全过程。不断推广茶叶相关的贸易、会议、歌曲、舞蹈、文化、故事等方面的创新和推广,开发茶旅与民俗文化结合项目。
挖掘和打造茶产品链条是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茶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在已引进的速溶茶生产线基础上,持续开发茶饮料、茶餐饮、茶保健品、茶护肤品等高附加值产品。不断提高制茶过程中的碎叶利用率,开发茶糕点、茶多酚含片等新型茶产品,创造性组合中药材与茶叶,开发保健功能茶。一方面,不断延长茶产业链条,增加茶产业附加值,助推脱贫地区致富增收。另一方面,通过开发形色各异的茶产品,体现差异化,做足“后备箱”工程,让游客们将茶产品作为伴手礼、特产带回家与亲戚朋友分享,打响五峰特产品牌。
持续建好、建宽通往景区及乡村旅游公路,把握宜张、宜来高速建设及沿江高铁过境五峰等时机,拓宽五峰道路骨架,不断减少东部发达地区游客前来旅游的阻碍。充分利用乡村振兴省内定点帮扶和武汉市区域协作时机,“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持续加强星级旅游酒店、农家乐、农庄等规划和建设,向发达地区学习,打造能满足游客吃、住、游、购、娱需求的多功能住宿休闲地。进一步培训专业服务人员,从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态度等多方面进行提升,让游客有“人在五峰,却胜家中”的自在感觉。在旅游配套设施方面,完善游客中心、公共厕所、旅游驿站、旅游标志牌、主干道景观等,为自驾游游客提供充足便利条件,通过不断改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旅游基础设施,缓解各类游客在旅途中的疲劳,让良好的基础设施得到各类游客的拍手称赞。通过茶旅游深度融合,实现茶旅游综合收入不断提高。
目前,茶旅融合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产业项目,毋庸置疑有很大发展潜力。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结合优美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人文环境,持续发展茶旅产业,促进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虽然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导致茶旅融合进程减慢,但是在政府、市场、农户三方的不断努力下,通过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深挖茶旅项目、完善硬件及软件基础设施等,茶旅融合可持续发展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