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元栋,罗化峰,张芳芳,王利霞
(1.山西大同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3;2.山西大同大学煤炭工程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3)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都需要大量的高级技能人才。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地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与智力支撑的重大责任。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和经济社会的新常态发展,新技术、新产业和新模式层出不穷,地方应用型高校单一化的培养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行业的发展。地方高校要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产教融合,了解企业和行业产业的需求。2020 年第五届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论坛上提出,教育部将陆续推出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等,推动新工科再深化、再出发。[1]2020 年,教育部和工信部联合印发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指出,推进产业学院建设,是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的的有效途径,也是地方院校特色发展、内涵建设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桥梁,也是企业提高生命力的关键举措。[2]
2016 年住建部出台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明确了未来10 年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3]我国建筑业正迈入新型建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的创新时代。建筑产业化已成为建筑业转型必然发展之路。2022 年中国建筑学会指出发展智能建造作为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4]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短缺,难以为现代建筑产业的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如何培养适应建筑行业未来发展需要、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型智能建造工程科技人才,支撑我国迈向建造强国,已经成为相关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挑战。[5]大同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传统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地方龙头企业泰瑞集团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建设“智能建造”产业学院,顺应建筑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新趋势,为培养新工科人才蹚出一条新路。
目前,我国产业学院呈现出蓬勃发展、层出不穷的新态势。归纳起来一共有两大类型:一类是以培养“双师型”教师、协同育人和专业课程建设为主要目的。穆红梅提出要以产业学院为依托强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破解校企协同育人的难题。[6]段蓉等提出在校企团队和课程建设方面增加实践教育,使得学生的工程实践教育参与率达到60%以上;[7]另一类是将产业学院构建成利益共生体。杨波等提出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以研发成果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打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最后环节。[8]黄大乾等指出必须重视产教融合,办学主体要实现多元化、跨界共生等基本特征。[9]以上研究分别站在产业学院的平台和共生体作用角度,从产业学院的建设内容、产教融合等方面展开论述,其研究结果对于国内高校产业学院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大同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结合学校新工科发展规划,根据建筑行业现代化转型特点,立足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对“智能建造”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以期为同类高校产业学院的建设提供可参考的经验。
(一)产业学院建设目标 智能建造产业学院围绕山西省“双城记”战略布局,以服务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牵引,面向山西省建筑业转型发展需要,针对“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建筑、智能建筑、工业化建筑发展趋势,以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层合作为驱动,以培养支撑新兴建筑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全面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能力与水平,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建立建筑行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机制,创新企业兼职教师评聘机制,实现把学校办到企业,把企业引进学校,企业的工厂和生产线就是教室,企业的工匠和大师走进课堂,形成独具特色的校企协同育人的“同大模式”。
(二)产业学院建设任务
1.构建产业学院模式下的校企协同“3+1”培养模式
智能建造产业学院的建设紧紧围绕新工科建设的相关要求,以学习产出为导向,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标准,通过对相关企业的深度调研,找准与产业和岗位需求的对接点,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构建“依托产业,特色发展”的课程体系,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夯实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贯穿思政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创新能力教育,逐步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
“3+1”的具体内涵为:土木工程专业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三年在学校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相关课程,夯实基础。一年在产业学院,由校企协同培养,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职业方向。专业课程依照IEET 国际工程认证标准,以学生成果为导向制订专业核心课程,将课程、竞赛、证照、实习与就业相融合,强调专业与实务并重。提倡崇尚劳动光荣,弘扬工匠精神,加强学术道德和工程伦理教育。专业教育中突出实用性,如学生毕业设计选题90%来源于企业的真实项目,由指导教师+产业学院教师+企业工程师+实验员等联合指导,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创业有机结合,形成“教育+顶岗+就业+创业”的系统教育服务链。
企业高级工程师与学院专业教师合作编写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等,钻研教学方法、优化课程结构。根据课程特点,采用项目驱动、问题导向、综合改革等教学方法,关注建筑行业的动态发展,加快课程教学内容迭代更新,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项目开发等产业需求科学对接,建设高质量校企合作课程、教材和工程案例集;以泰瑞集团瑞湖云山府项目为依托,把绿色建筑、被动式建筑等新技术、新理念运用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企业真正需求的“空降兵”。
2.探索产业学院模式下“智能建造”微专业培养模式
智能建造微专业是为满足当代建筑工程领域快速发展、创新求变的需要而设立,顺应“全球工业4.0”“中国建造2025”战略,面向智能建造科技前沿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地方区域建筑业转型智能化升级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以应对建筑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需求,提高建筑的质量、效率和安全性,推动建筑行业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
微专业依托学院与泰瑞集团联合成功申报的山西省首批省级装配式建筑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泰瑞天质建筑工程检测检验公司省级重点实验室、泰瑞集团瑞铖钢构公司创新平台等,尝试开设智能建造导论、智慧城市与绿色建筑、智慧工地与智能施工、建筑信息化技术及应用等课程,为建筑行业培养能够掌握智能建造相关学科交叉知识的专业人才。
3.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实施“企业导师”教学管理体系
通过让新入职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项目开发、技能培训等方式,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立企业双师型教师资源库,聘请龙头企业技术骨干、研发人才等作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企业导师”教学管理体系;企业导师与校内教师积极开发优质课程与工程案例,讲授部分核心课程,指导学生的实习和实训,参与学生的毕业设计和毕业答辩,提升合作共建的实践平台质量。健全校企“互聘”机制,促进双向交流,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构建起全新的教学管理体系,契合新工科发展潮流。
4.共建高质量的实习实训基地
基于建筑行业企业的产品、技术和生产流程,创新多主体间的产教融合合作模式,构建基于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的实践教学和实训实习环境,构建功能集约、开放共享、高效运行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基地建设着力推进“3+1”和智能建造微专业培养工程,注重学生实习实训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企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加强与地方的其它优质企业的合作,探索多方协同的育人模式;依托校企共建的实验室及相关育人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环境和高质量的实践平台。
5.深化产学研合作
针对企业的高新技术项目需求、技术难题以及社会应用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如:泰瑞集团多年来致力研究的大同地区“被动房+装配式”建造的持术难点,依托学院的两个重点实验室和校企联合申报的省级产教融合平台,利用双方的人才资源进行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攻关,实现技术创新,引领建造行业的发展。发挥双方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开展合作研究,联合投标、联合攻关、联合开发、联合申报课题,提升科技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双方深化产教融合,主动对接省市相关部门,积极开展“装配式工程师”和“BIM工程师”技能证书培训工作。
1.泰瑞集团高级工程师参与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本科生2019 版和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论证工作,参与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积极支持学院一院一品“基于BIM 技术的智能建筑土木类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改革项目的实施等。
2.从2021 级学生开始在泰瑞集团探索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三年在学校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相关课程学习,一年在产业学院,由校企双方联合培养本科生。
3.泰瑞集团聘请学院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成为企业的“产学研导师”,学院教师参与企业的工程项目和技术功关,企业提供真实岗位,为学院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提供优质平台;学院聘请泰瑞集团高级工程师为“行业导师”,行业导师与学院教师共同编写校企合作课程,推动课程内容与产业需求科学对接,建设高质量的校企合作课程、教材和工程案例集。
4.学院把泰瑞集团的工程项目“大同市经开区瑞城科技研发中心装配式办公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瑞湖云山府被动式住房节能分析”等作为学生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选题来源,外聘的“行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同时指导,提升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5.校企双方实现资源共享,人才共享。双方就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合作研究,共建“装配式钢结构”“BIM 虚拟仿真设计中心”“抗震性能实验室”“建设节能检测实验室”“钢结构耐久性实验室”等科研实验室。
6.泰瑞集团的国家级装配式建造基地、实训车间、实验室及各类优质资源,成为学院学生实习和实训的最佳场所。学院土木工程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大一学生的认识实习和实训、大二和大三学生的生产实习和实训、大四学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以及相关专业实验过程都在泰瑞集团完成,泰瑞的工程师现场技术指导,学院的教师理论指导,真正把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
7.泰瑞集团设立每年五万元的“泰瑞英才奖学金”,对学院品德高尚、学习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并鼓励学生毕业后留在泰瑞集团工作,为学院学生提供多个就业岗位。
8.在泰瑞集团举行新生入学专业教育。由企业的专家和高级工程师为大一新生进行专业教育。通过新生入学专业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专业,培养专业认同感,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为学生科学设计学习规划、职业发展规划奠定基础。
对国内不同区域及不同层次的高校而言,新工科建设应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性,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探索构建特色鲜明的新工科形态。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正是地方高校推进新工科建设的重要载体与切入点。山西大同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与大同市龙头企业泰瑞集团共同建设“智能建造”现代产业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发挥企业教育主体作用,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建强省一流特色专业,推动智能建造微专业发展,完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为解决新型建造产业的人才需求,促进大同地区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建造产业经济研究与产业研究成果应用,培养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同时为地方应用型高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可以借鉴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