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提问模式探索

2023-03-12 13:35盛华君浙江省杭州市和睦小学
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课文探究策略

盛华君 浙江省杭州市和睦小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遵循学生从不同起点出发,经历认知发展过程规律,那么“提问—释疑”才符合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学习规律。针对日常教学中学生“学而无问,学而不问”的现象,试图通过聚焦学会提问的策略,从推敲提问角度,增强求疑效度;把握提问时机,提升生疑进度;探寻提问形式,推进设疑力度等方面进行探究,指导学生学会提问,提升语文学习热情和能力,推进思维向高阶发展。

探究背景

孔子曰:“疑是学之始,思之端。”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语文学科教学角度看,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手段。学生提问的价值在于能够助力课文理解,推进思维向高阶发展。

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提问策略单元,语文要素聚焦在“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革新,也是课程标准注重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状态、培养积极思考习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重感悟,轻提问,习惯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学而无问,学而不问”是常态,他们不习惯也不善于提问。以教学提问策略单元第1 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为例,全班35 个学生,学而无问13 人,学而不问9 人,学而偶问8 人,学而多问5 人。

针对这种情况,到底应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提问呢?对此,我们以小学语文四上提问策略单元教学为例,提出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引导学生推敲提问角度,把握提问时机,探寻提问形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学习能力。

教学实践

推敲提问角度,增强求疑效度 四年级上册提问策略单元共包括四篇课文、一篇习作、一个语文园地。提问教学主要分为四个不同的梯度展开:第一层次为“阅读时动脑筋思考,积极提出问题”;第二层次为“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第三层次为“我要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四层次为“我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围绕着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我们不妨借助问题清单、提问范例、文后练习等,有梯度地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和学习提问的方法。

一是聚焦课文内容,在研词磨句中提问。课文的字里行间总是隐藏着很多潜在的密码。让学生在词句品读中学习提问,不仅能够引导学生针对课文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带领学生学习提问背后蕴含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式。例如,从提问策略单元课文的提问示范来看,针对内容的提问是多元的。初读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整体内容上去思考、提问;研读课文时,要着重思考重点章节的精心描述、关键词句的理解、事物的指代、问题原因的探究、段落中心的角度把握等;总结课文时,可将注意力集中在全篇思想内容、段落关系、认识事物或表现手法等方面。在此基础之上,教师不妨和学生一起讨论发现提问的一些策略。此外,学习提问策略的目的是让学生走向自主阅读,学会有效提问。因此,在课文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初步运用提问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回顾对提问策略进行总结和提炼,从而提升独立提问的能力。

二是品鉴作者写法,在布局谋篇中提问。课文的写作方法凝结着作者的良苦用心,不但符合写作内容的要求,而且契合体裁的要求。如果语文教师能够注重指导学生围绕文章的布局谋篇进行提问,训练思维,常常能起到举重若轻的效果。针对一篇课文,可以从修辞手法、说明方法、课文结构、写作顺序等方面进行提问。如果具体到课文的某一个自然段、某句话,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提问训练来品鉴作者的写法,受到写作方法的启迪。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认识到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和理解最深刻,也更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经过上面的学习之后,可以让学生给课文设计一份关于写作方法方面的提问单,涉及“提问角度”“提出问题”“尝试回答”三部分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加快将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发展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三是联系生活启迪,在读议思说中提问。在教学中,一些课文内容常常和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果教师直接解疑可能比较省时省力,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却被剥夺了,他们不但没能深入透彻地理解文本,而且也不知不觉失去了宝贵的发展机会。对此,语文教师若能引导学生捕捉到这些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就能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实践证明,联系生活实际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也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入思考课文,更能使学生的学习指向生活,指向未来。因而,联系生活提问在不知不觉中夯实了教与学的脚步。

总之,教育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学习一般总是由模仿学习逐渐过渡到创造性学习的,无论是模仿还是创造,都是获得知识、能力或技能的重要途径。学问学问,乐学好问,准确地揭示了这一学习规律。

把握提问时机,提升生疑进度 辛格认为:“积极的理解包括用问题来对课文进行反应,并在随后的阅读中去寻求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提问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而提问的时机很有讲究。

首先,课始:疏通性提问,引发求疑欲望。宋朝陆九渊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疏通性提问是指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提出问题,指向比较宽泛,可以是对课题的提问,也可以是对字词的理解,还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困惑……让学生带着产生的问题去研读课文,并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提问,尝试解决问题,以收到“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的效果。这里,疏通性提问犹如曲径通幽,随着“疑问”的产生和对问题要求的推进,进一步激起学生追根溯源的兴趣,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发现新天地。解疑的过程又能给予学生丰富的情绪体验,而随着情绪体验的深化,会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得以持续和深入。

其次,课中:研究性提问,对话生疑信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往往是学生个性的、有差异的多元探究活动,是学生对文本问题的发现、批判、修正的过程。对此,一方面,教师要聚焦课文,探寻问题和答案。引导学生自我设疑、存疑,学习在看似无疑处质疑,那么经过一番寻疑之后提出的“疑问”,会比较有价值,这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提问的质量,适时提醒学生多提对阅读有帮助、值得深思的问题,并对课本的关键处或学生容易忽略的点进行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对课文中的“疑”,产生适度的焦虑,更认真地解读内容,从而读懂文本,走近作者。如此寻疑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的推进过程,也是自主学习的实践活动。

最后,课末:延伸性提问,升华探疑成果。真实的问题往往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不仅要充分关注课始、课中的提问,还要留心课末的提问。这是学习的延伸,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体现自主意识,升华提问成果。在提出延伸性问题时,可以从不影响对课文的理解、帮助理解课文、引发深入思考等方面分类思考。这不仅包含着能力的训练、理性的分析,更重要的是直接指向学生的内心世界,能让学生浸润心理,强化感受,使学生对文本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从而产生共鸣,在共鸣中动情、明理。

探寻提问形式,推进设疑力度 对学生而言,“疑”是学习行为的原动力,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契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而学生求疑的形式则是多元的。

一是探究提问知识,顺疑上路。《尚书》有云:“好问则裕,自用则小。”要让学生提问,首先需储备充分的知识。《王俊与结构教学法》中对于现代文明阅读与写作用知识树进行了呈现(如右图),值得我们学习。此外,课堂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常常由见疑、质疑、思疑、释疑组成。学生在阅读中生疑、释疑,课堂教学自然也就水到渠成,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性自主阅读。对此,可以通过开展提问竞赛鼓励学生探寻课文内容、写法、情感,让自己疑惑的地方;鼓励学生发现课文的错处、矛盾点,去探究课文中和别人不一样的体会;鼓励学生积极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正如明朝陈献章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二是设计提问模板,纳疑入道。“提问”策略 单元的教学意义和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为后期教授学生提问策略奠定基础。而提问兴趣的激发,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提问的辅导道具,如提问板、提问牌、提问便利贴、提问海报,并通过借助图片、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提问积极性,引导学生不断产生问题,提出问题。此外,教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若能常常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提问策略,会给学生提供很大的阅读思考空间,并通过各抒己见碰撞思维的火花,甚至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权威的教材,敢于对话成熟的作者,对课文进行批判性阅读。

图1

三是量化提问评价,拨疑回轨。为了帮助学生学会提问,提有助于课文理解、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使用提问筛选和评价表(如下表),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使学生的思维领域变得更广阔,思维方式变得更灵动。

《优质提问教学法》认为:“给学生一个问题来回答,他将学会刚刚阅读过的章节。教会学生怎样提出问题,他将学会在未来的人生中如何学习。”广求疑,精生疑,巧设疑,指导学生学会提问,是开掘学生思维发展的路径,也是点亮语文教学的火把。

表1:提问筛选和评价表

猜你喜欢
课文探究策略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背课文的小偷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