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沛
坐落在荷兰南部的埃因霍温市,面积仅64平方公里,人口大约41万,似乎没有成为焦点的实力。然而这座城堪称荷兰本国高科技制造业的“心脏”,同时也是欧洲领先的科技中心之一,被福布斯杂志称为“全世界最具创新精神的城市,已成为世界级的创意硅谷”。
埃因霍温市为中国人所熟知,是因光刻机巨头阿斯麦频频在各国新闻媒体“出镜”,间接给家乡做了宣介。其实,这座小城还是“灯泡巨头”飞利浦公司的总部所在地。1891年,飞利浦公司应运而生,随着大众对电灯日益迫切的需求,飞利浦一跃成为欧洲最大的照明公司,埃因霍温市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名成员为飞利浦工作。由于飞利浦深度嵌入城市的建设发展,埃因霍温市也被称为“光之城”。自2006年起,该市每年11月都会举办为期一周的GLOWEindhoven灯光节。该灯光节由当地政府、大学、实验室、企业联手,致力展示“光之城”的领先实力,成为荷兰排名第一的灯光节。
2021年灯光节以“为光所动”为主题,安排主题演出35场次,旨在让游客既有“感动”又有“行动”。以灯光秀“DomusLuma”为例,由2名著名艺术家依托建于19世纪的Augustijnenkerk教堂外部,综合运用投影映射、灯光、激光和声效,巧妙利用教堂外立面的每块石砖、每扇门窗、每条边缘,实现了复杂结构与诗意叙事的完美融合,使广大游客纷纷驻足、流连忘返。
1985年10月9日,在飞利浦的牵线搭桥下,南京与埃因霍温结为友好城市,因此“江苏元素”也在埃因霍温灯光节频频“出圈”。2019年灯光节,荷兰著名画家梵高后裔雨果携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秦淮灯会共同打造《秦淮灯·梵高画》,迅速刮起一阵诗情画意的中国风。2022年灯光节,由秦淮灯彩传统技艺扎制而成的“蝶恋花”灯组再次亮相,300只舒展着双翅的“蝴蝶”闪烁着蓝色光影,将中国传统文化技艺与现代光影技术充分结合,展现了独具一格的文化特色。埃因霍温市的GLOWEindhoven灯光节,通过“创意+科技”“艺术+旅游”,推动了文化空间和旅游载体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回顾历史,埃因霍温的发展高歌猛进过,也曾止步不前。20世纪70年代,埃因霍温市的纺织、烟草、汽车制造等企业或倒闭或易主,连“带头大哥”飞利浦也渐入窘境。到了1990年,飞利浦只能减产止损、售盈补亏、裁员关厂,使出浑身解数“求生”。对埃因霍温而言,飞利浦发展的衰退、总部的搬离,带来的不只是高失业率,更让城市发展失去了“领头羊”。
当时,摆在埃因霍温面前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坐以待毙,要么放手一搏。1997年,亨利·埃茨科威兹与雷德斯多夫首次提出“三螺旋创新模式”,即大学、政府、企业依据市场需求,共同构建螺旋状联合创新发展模式,科研链、行政链、生产链协作并进,协同推动区域经济繁荣发展。
埃因霍温市政府细细盘点家底,总结当时面临的具体状况:飞利浦总部搬走了,但物理实验室还在正常运转,创新基因依然存在;虽然制造业萎缩了,但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埃因霍温设计学院等配套院校仍在正常办学,人才依然源源不断。同时,当地政府认识到,传统产业基础庞大,不能选择推倒重来的“颠覆性创新”,而应采取取长补短的“持续性创新”。为此,埃因霍温选择了“三螺旋”创新发展战略。
政府首先担任主攻手,积极塑造全民创新转型环境;企业担任主力军,迅速跟进探索创新发展模式;院校担任智囊团,针对企业技术瓶颈展开专项攻关,并为创业团队提供科技孵化服务。例如,政府对转型公司、创业个人减免税收,并提供连续4年的资金补助;政府对大学加大投资扶持,换来专利技术开源共享权利,并帮助转型企业跳过技术壁垒、减少科研资金压力;还对失业工人提供定制化技能培训,推动个人转型发展。
领军型企业则主动调整发展战略,使之与“三螺旋”战略相匹配。以飞利浦为例,主要采取两大战略调整提供有效助力。一是“瘦身+分拆”。聚焦发展医疗、生活、照明三大业务领域,剥离其他业务。对剥离后的企业,飞利浦除了提供技术、资金支持外,还会亲自上场助攻。这些脱胎于飞利浦的企业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阿斯麦和恩智浦半导体。二是“园区+孵化”。将分布在全球的9个研究中心,转化为创新中心,以应对不同的创新挑战。1998年,留在埃因霍温的飞利浦物理实验室升级为“埃因霍温高科技产业园”。
产业园区作为承载与促进产业的一种空间形态,在提升土地产业价值和城市产业能力、聚集人口发展与资本积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埃因霍温高科技产业园以开放式创新推动“产城融合”,成功经验引人瞩目,超过150家企业入驻,聚集高科技人才1万多人,日均产生4项专利,占全荷兰专利的40%,被誉为“欧洲最智慧的一平方公里”。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数据显示,埃因霍温的“专利强度”高达每万人口22.6项,超越美国硅谷,位居世界第一。
随着形势不断发展,埃因霍温在“三螺旋”模式基础上,逐步加入生态环境和公共生活要素,全面演进为“多螺旋”发展战略,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相互融合、相互支撑。
针对市区生活配套落后、对年轻人群缺少吸引力等问题,埃因霍温将目光转向工业建筑商业化改造,优先选择两个区域进行更新,一个是代表城市颜面的市民广场,另一个是以“工业风”闻名的飞利浦厂区。在市民广场更新上,着眼交通枢纽优势,秉持“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核心理念,统筹规划购物中心、多媒体市场、办公综合体及公共活动空间,实现办公、商业、居住等复合业态互益互补。比如,由福克萨斯事务所设计的购物区建筑,已成为游客必到的城市地标。2002年,飞利浦Strijp-S厂区启动改造,着眼建设集娱乐、设计、创意、创业、教育、交流为一体的开放社区,提供商业、工作室、教育、文化设施、公寓、极限运动等功能,同时着重打造对年轻人群富有吸引力、影响力的项目品类。改造完成后,Strijp-S迅速成为年轻人的聚集区和旅游目的地,平均每年超过130万游客到访。
埃因霍温还联合周边的20座城市建立了埃因霍温都会区,面积约1457平方公里,人口接近80万,发展空间得到显著拓展。2014年,埃因霍温进一步提出“智慧港”都会区发展理念,牵头在经济、环境、能源、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展开合作,同步构建产业创新协同区、“蓝网绿脉”生态区。经过数年发展,“智慧港”成为荷兰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得到了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