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静/中山市建斌职业技术学校
印刷工业是现代产业集群中的重要一环,而任何色彩通过纸质媒体接触大众均需要通过印刷实现,中职印刷色彩课程正是为了实现色彩印刷而设立,是整个印刷色彩专业的重要内容。作为培养印刷产业人才的重要课程,当前中职印刷色彩课程的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为此需要分析问题,从教学方法入手开展创新,提升其教学效果。
印刷品的色彩在不仅能够提升其美观度,还能够传达信息、引起共鸣,从而增加印刷品的价值。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一是吸引注意力:色彩是吸引人眼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鲜艳、明亮的色彩能够迅速吸引人们的目光,使印刷品在众多信息中脱颖而出,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二是表达情感和意义: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情感和意义,能够通过色彩来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意义。例如,红色常常被用来表达热情、活力和爱情,蓝色则常常被用来表达冷静、稳重和专业。三是强化品牌形象:特定的色彩能够与特定的品牌形象相匹配,增强品牌的辨识度和记忆度。可口可乐的红色和白色相间已成为其标志性的品牌色彩。四是传递信息和引起共鸣: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色彩具有不同的含义和联想,因此可用于传递特定的信息和触发特定的情感共鸣。五是增加印刷品的价值:合理的色彩搭配和运用,使得印刷品呈现出更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提升印刷品的整体品质和价值。
色彩课程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需求,将内容进行分级,从基础到高级逐步推进。然而,现实情况是,当前中职印刷色彩课程内容直接照搬高等教育的教材,过于深入和复杂,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和掌握。这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水平相对较低,基础知识不够牢固,他们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如果课程内容过于深入和复杂,对学生来说,压力较大,无法跟上教学进度。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还会降低他们的学习效果。此外,中职学生的实际需求与课程内容的复杂程度不匹配。中职印刷专业的学生主要是为了将来从事印刷行业而学习色彩课程,他们更需要的是实用的技能和知识,而不是过于理论化和抽象的内容。当前的课程内容过于深入和复杂,与实际工作需求脱节,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随着数字印刷技术的广泛应用,色彩管理在印刷行业中变得更加重要。色彩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各种设备和系统之间的颜色匹配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不同色彩空间需要进行参数转换,且不同色彩空间的色域各不相同(图1)。让电脑或者设备中的2D 平面的颜色完整地传递到现实产品的颜色,实现所见即所得,色彩管理必不可少。然而,部分教材和教学内容仍然侧重于传统的印刷工艺和色彩理论,没有充分涵盖数字印刷中的色彩管理技术和方法,比如ICC 色彩管理系统、色彩校准、色彩配置文件、色彩管理软件、色彩测量仪器等。网络印刷和电子出版等新兴领域对色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跨媒体一致性、色彩适应性、色彩可控性、色彩标准化、色彩交互性等内容。然而,部分教材和教学内容没有及时跟进这些变化[1],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无法适应现代印刷行业的需求。
图1 不同色彩空间的色域
印刷色彩课程中引入情境教学法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色彩知识及其应用效果,从而克服色彩基础知识过于枯燥且与学生生活环境脱节的问题。将色彩基础知识融入实际情境,学生得以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建立起完整的色彩知识体系,提高色彩相关知识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印刷公司的设计师,为一本时尚杂志设计封面。在这个情境中,学生需要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及如何运用色彩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学生首先需要了解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和纯度。不同的色相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选择不同的色相、明度和纯度来设计封面,利用色相推移、明度推移和纯度推移等色彩实验观察体会色彩的三要素。
零散的色彩知识不利于在印刷工作中应用,教学中教师需要强调知识体系框架,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色彩知识体系。[2]例如,针对色相,分别介绍不同色相环,如牛顿色相环、伊顿色相环(图2)、蒙塞尔色相环、奥斯特瓦尔德色相环(图3)。针对色彩的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可引入蒙塞尔色立体、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并讲解色相环与色立体之间的联系、色彩的分类和特点。[3]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个框架,更好地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提高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图3 奥斯特瓦尔德色相环
上述内容均为色彩搭配的铺垫,色彩学习与应用的关键仍然是色彩搭配。教师可带领学生观察并制作不同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面积对比、冷暖对比等色彩搭配内容,体会不同的色彩对比与基调对画面的整体效果,并从中选择最能符合时尚杂志读者心理期待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色彩基础知识,还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利用情境教学,加强色彩基础知识教学和强调知识体系框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绩。
(5) 模型单元选择。为使模型能够尽量反映实际结构的受荷特性,结合ABAQUS有限元软件中相应单元特点[14-15],在模型中主要涉及了两种单元:
色彩管理实验不是一个人能单独完成的,正如现代印刷产业每一个环节都有关联方,印刷色彩课程中应用小组合作模式本质上是对中职学生未来的就业环境进行模拟。本文以色彩管理实验为例,演示如何应用小组合作模式。
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目的,例如了解色彩管理在不同设备中的应用,掌握色彩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小组组成: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5 名学生组成。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一定的多样性,包括不同的技能和背景。
实验设备:扫描仪、数码相机、显示器、数码打样机和印刷机。实验前需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实验步骤:指导学生按照色彩管理工作流程进行实验。首先是扫描仪的色彩管理实验,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扫描仪扫描相同的原始图像,并比较扫描结果的色彩准确性和一致性。然后是数码相机的色彩管理实验,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数码相机拍摄相同的场景,并比较照片的色彩还原效果。依此类推,进行显示器、数码打样机和印刷机的色彩管理实验。
数据分析和讨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并讨论,分享实验经验和心得体会。注意比较不同设备的色彩管理效果,讨论原因和改进方法。
实验报告和展示: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他们可以展示实验数据、分析和讨论的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思考。
小组合作开展色彩管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实践,深入了解色彩管理的原理和应用,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小组合作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在不同设备的色彩管理,要点不同。主要涵括以下几方面:扫描仪的色彩管理实验,确保扫描仪的校准和配置正确,包括分辨率、色彩模式和色彩空间等;数码相机的色彩管理实验,确保数码相机的设置正确,包括白平衡、色彩模式和色彩空间等;显示器的色彩管理实验,确保显示器的校准和配置正确,包括亮度、对比度、色温和色彩空间等;数码打样机的色彩管理实验,确保数码打样机的校准和配置正确,包括色彩模式、色彩空间和打样参数等;印刷机的色彩管理实验,确保印刷机的校准和配置正确,包括墨水配方、色彩模式和色彩空间等。需要注意的是,每经过一道工序,均需要比较处理结果的色彩准确性和一致性,分析其色彩还原效果,如有不足,应进一步深究其原因与改进方法。
在色彩印刷课程中开展校企合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实践和前沿技术。开展校企合作的手段有以下几种:组织学生参观印刷企业,组织实习实训,邀请专家开办讲座。笔者认为校企合作的最重要内容是项目合作:让中职学生参与印刷企业的印刷项目,将项目合作作为印刷色彩教学课程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项目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如色彩管理、印刷调试等,学习和应用色彩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并在项目中接触、了解前沿内容。[4]
例如,当前是网络时代,教师可在校企合作与企业专家共同向学生讲解网络印刷和电子出版对印刷色彩提出的新要求,并在项目合作中让学生体会。相关要求包括:其一,跨媒体一致性。在网络印刷和电子出版中,需要确保在不同媒体上呈现的色彩一致性。由于设备和平台的不同,色彩的显示可能存在差异。因此,色彩管理需要考虑如何在不同设备和平台上实现一致的色彩呈现。其二,色彩可控性。在网络印刷和电子出版中,色彩管理需要提供更多的色彩控制选项。用户可能希望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调整色彩的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参数。因此,色彩管理需要提供灵活的色彩调整功能,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其三,色彩标准化。网络印刷和电子出版中,色彩管理需要遵循国际色彩标准,以确保色彩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常见的ICC(International Color Consortium)色彩管理系统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色彩管理方法,可以在不同设备和平台上实现一致的色彩呈现。其四,色彩交互性。在网络印刷和电子出版中,色彩管理需要与用户的交互性更强。用户可能希望通过调整色彩来实现特定的效果或表达特定的情感。因此,色彩管理需要提供直观、易用的界面和工具,以满足用户的交互需求。上述这些色彩管理的新需求如果是在教室中讲解,势必让学生难以掌握要点。
又比如,当前非常先进且备受青睐的多色广色域技术,是通过六色或是七色分色印刷实现的。对于包装产品类印刷,专色越来越多,印刷生产效率不高,浪费很大。引入六色或是七色分色印刷,即可大幅提高调配专色和洗车换墨的效率。对于拥有RGB 色彩原图的印刷用户,多色广色域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还原原图的色域和颜色,实现远超四色印刷的效果,这项技术又称作高保真技术。然而,这项技术对于设备的要求较高,首先是六色或是七色以上的印刷机,其次需要采购昂贵的多色分色系统。此外,各种配套的条件也必不可少,相应的色彩测量仪器、FM 加网技术设备也必不可少,还需要专职色彩管理人员,质量可靠的物料。这些条件较为苛刻,中职学校难以具备,要想接触这类前沿内容,学校唯一的途径是通过与企业展开项目合作,并在项目合作中拓展学生的眼界,了解行业状态,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中职印刷色彩课程是中职印刷专业的重要课程,然而当前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予以改进:引入情境教学法;利用小组合作模式,开展色彩管理实验;通过校企项目合作,引入前沿内容。当然,相关教学辅助手段也值得教师进一步深入研究,例如,可开展教学评估与反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加强教学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