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敏
清水河发源于桦皮岭南麓,经张家口市区,于新区姚家坊乡入洋河,是永定河流域的二级支流。多年来,张家口市针对清水河洪水高风险区段进行了局部防护治理,收到明显成效,而关系河流健康的生态修复建设内容相对较少,河流综合功能的发挥受到制约,甚至出现景观水面缩小或消失、河水断流、槽滩干涸、岸线植被枯萎、水质不达标、水生动植物锐减等严重影响河流健康的生态问题。为使亚健康状态的清水河恢复正常,充分发挥综合效益,以河流健康为核心的生态修复工作已经提到日程。
清水河是永定河流域的二级支流,最上游一段称之为太子城沟,流经崇礼区、张家口市区汇入洋河,汇水面积2386 km2。自上而下,先后有3 条支流于右岸汇入,分别为东沟、正沟和西沟。东沟源于桦皮岭,流经狮子沟、西湾子等村镇,在中山沟村附近与正沟汇合,崇礼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430 km2;正沟源于崇礼区正北坝底村,在中山沟村附近与东沟汇合,控制流域面积355 km2;西沟源于崇礼区西部黄台坝,在乌拉哈达村附近汇入清水河,控制流域面积727 km2。
清水河汇水范围及所流经的区域全部位于山区,多年平均降雨量483 mm。按降雨等值线划分,该区处于我国半干旱区(200 mm~400 mm)与半湿润区(400 mm~800 mm)的分界线附近。其不均匀的水资源特征与洪水时空分布特点,给河流水源开发、防灾治理与生态修复之间的协调增加了难度。
清水河一般平水年份地表水资源量7750 万m3,P=95%频率的枯水年份,仅有4000 万m3左右,相差近一半。而且,以地表径流为主体的水资源量,多以降雨形成为主,主要集中在每年的汛期,大几率出现在7 月下旬—8 月上旬。这就造成河道夏秋季河水相对较多,而冬春季干旱,容易形成河道冰冻干涸和水质降级,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良性繁衍。干旱年份或春灌季节,河水数量少,山高水低,往往形成灌溉供水不足、两岸耕地的旱灾。
尽管洪水属于低概率事件,一旦发生,会对张家口市区以及乡村两岸农田厂矿构成极大威胁。根据清水河水文数据统计分析,10 年一遇洪水的洪峰流量为1020 m3/s,20 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592 m3/s,50 年一遇洪峰流量为2139 m3/s。源短流急的山区洪水,容易造成张家口城市和乡村的洪灾。
多年来,为了防御清水河洪水,当地将治理重点放在了城市防洪和两岸零星厂矿农田的防护方面。结合护岸实施的河槽疏通,改善了泄洪功能,但是在枯水年份,河道有限的基流也会快速流出,难以在当地涵养,加重了区域干旱。张家口市为此修建多道橡胶坝,有效控制了河道基流,形成了城区水面景观。
现已实施的防洪治理工程,多采取混凝土直墙或砌石结构。硬质结构不仅工程量小,还节省工程占地。这种顺直选线和硬质结构,往往是河流生态修复而不予提倡的,河流健康追求河道的自然弯曲,软质河岸和植被自然生长。
有效协调水多与水少、排洪与存蓄、堤岸挡水与植被景观之间的关系,是生态修复工作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
永定河被定位为京津冀区域重要水源涵养区、环境屏障和生态廊道。从京津冀协同发展角度出发,需要推进包括永定河在内的生态治理与修复。清水河是永定河上游的二级支流,因此对其开展生态修复是必要的。
河北省有关部门曾提出要对永定河上游洋河、桑干河及清水河3 条河道进行治理。因此,开展清水河生态修复,既符合国家战略,也符合地方具体要求。
按永定河总体生态功能定位,张家口市清水河生态修复的目标是实现水流连续贯通,避免河道季节性干涸,有效涵养水源,保持河流生态健康,促使潜流发育、沿岸绿化景观优美,主要河段常年维持水面,水质良好,为水生动植物提供连续性多样化繁衍条件。
针对清水河现实存在的生态问题,如景观水面缩小、河道偶有断流干涸、植被枯萎、水质不达标等,文章在分析形成问题根源基础上,探讨了开展生态修复的建设思路。
清水河生态修复,不外乎解决2 种不同水文年型的生态问题。一是非洪水年份(包括正常年份和枯水年份)的水源不足造成的断流干涸以及水质问题;二是洪水发生年份的防淹防冲问题。为此,清水河生态修复的基本思路是:上游增加蓄水,为河道枯水期增供生态用水;中游梯级拦截,调节河道生态流量;下游疏导河道,负责洪水排泄;河岸增设湿地,涵养水源,必要时滞蓄洪水;乡村护岸保农田,城区筑堤求安稳。
按照以上治理思路,现提出以下具体措施建议。
清水河地处半湿润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附近,年均降雨量小,而且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汛期,甚至集中于主汛期内,正常年份,特别是枯水年份,天然径流难以维系河道生态水量需求,更难保证河道水面。
清水河生态修复的基础是在上游修建水库进行调节,存蓄汛期来水,为山区河岸农田提供水源,适时为河道补水,确保河道水位和维持河道水面,保证枯水年非汛期河槽底床不断流。
水库除了供水功能,还能控制洪水,减轻上游洪水对河道的冲击,提高城区和乡村农田防洪标准。清水河上游支流,除了正沟,其它2 支流东沟与西沟,都具备建设水库的条件。
目前,张家口市城区和郊区,已经修建多道橡胶坝,改善了市民亲水条件,提升了城市景观。但是,橡胶坝的建设也会增加河道水面的蒸发,加大河道生态耗水量。为此,在水源紧张的河段,需要控制水面面积,减少水面蒸发。待支流水库建成、生态补水水源有了保障后,再在相对平缓的河段,适度增加河道控制性工程,拦截河道基流,合理增加河道水面长度。
沿河选择相对平坦的河湾洼地,栽种水生植物。将湿地与河道连通,利用河道节制工程,将河水壅入湿地,通过湿地植物降解水中污染物,得到水质改善后,再从湿地的末端回归河道。湿地内,可以适当设置栈道和休闲娱乐设施,为市民休闲消遣提供便利。清水河沿岸的备选湿地位置包括金石窑洼地和巴图湾洼地,适于建湿地的面积超100 亩,周边适合景观绿化的区域近200 亩。
湿地建设需要注重3 种功能。一是通过水生植物的栽培实现水景观;二是为河道水源降解污染物,提升河道水质;三是周边筑堤,必要时参与缓滞河道洪水。
目前,清水河上游支流,只有局部护岸,无论从防洪减灾角度,还是生态修复角度,需要扩展防护的段落较多。建议改原砌石结构为格宾网结构,网格中心填土植草。亟待实施的是清水河上游的太子城沟和支流东沟的护岸整治。在提高防洪标准、增强堤岸抵御洪水能力基础上,开展生态绿化,实现清水河的河水清澈、岸坡绿美。
河流生态修复包含防洪减灾建设、水资源开发、水环境治理等多方面内容,重点在于河流健康的河水流动、水面维持、植被生长、水生物繁殖等良性持续发展,为此,在建设过程中,难免出现彼此相互制约等关键性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解决。
河道中游建设节制性工程,以调节河道基流的流速,实现河道蓄水,形成水面,涵养水源。但从防洪角度看,节制性工程可能会对河道行洪产生阻水作用。为此,需要深入研究其结构形式。以往多采用橡胶坝,非汛期拦截水流形成水面,汛期塌坝度汛。橡胶坝塌坝后,仍然存在阻水影响;充坝、塌坝的操作相对繁琐。与其相比,靠河道水位的升高自动翻平、水位降低后靠自重自动竖起拦水的翻板闸也是不错的选择,相对橡胶坝的注水立坝和放水塌坝更加便捷。
张家口市城区河道两岸筑堤护岸的空间有限,选取混凝土直墙结构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乡村河段,从就地取材角度,多选用砌石结构。该结构不便于岸坡绿化。在乡村河段,具备土源条件下,适合采用宾格填土结构,便于植草绿化,美化环境,促进河流生态修复。
张家口市位置靠北、地势较高,年均气温偏低,选种要因地制宜。植物栽培应选择耐寒抗旱草丛,要注重陆地植物与水生植物相结合,适当栽种部分乔木,乔灌结合、灌草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