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张宝全
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按照厅党组工作安排,我们在廊坊市永清县召开全省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推广典型经验做法,统一思想认识,全面推进我省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
农村供水事关广大群众民生福祉,是现代生产生活条件的必备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开展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就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当前,一些地方“重建轻管”思想尚未根本扭转,管理责任划分不清晰、管养经费落实不到位,内部管理粗放、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手段落后,迫切需要我们加快推进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全面提升运行管理水平。
党的二十大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牢人民立场,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一步提升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管护标准,优化调整农村供水工程布局,推进农村供水规模化建设,促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
水利关系国计民生,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有力的现代化水利支持保障体系,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是水利现代化的一项基本内容。在今年的全国农村水利工作会议上,水利部提出了加快推进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的目标要求,省水利厅结合实际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制定了标准化管理评价细则及评价标准,分解了目标任务,建立了常态化评价机制。
近年来,我省在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工程运行管理始终是块短板,工程安全运行得不到充分保障,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管理不到位。开展标准化管理工作就是把运行管理、维修养护、监督检查、隐患排查、应急管理、制度建设等全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组织起来,使各项工作活动达到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建立良性的运行管护长效机制,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良性运行。
做好标准化管理工作,不仅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更要以严实的作风抓落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任务。重点要抓好以下3 个环节的工作。
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旨在通过明晰工程产权,落实工程管理管护主体,建立合理水价形成和水费收缴机制,健全完善管理管护规章制度,提升农村供水工程制度化、专业化、智慧化管理水平,达到“设施良好、管理规范、供水达标、水价合理、运行可靠”的目标,保障农村供水工程可持续运行,实现安全、稳定、高效供水。按照全省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推进要求,千吨万人供水工程达标比例2023 年底前不低于35%,2024 年不低于70%,2025 年全面实现标准化管理;千人及以下集中供水工程2025 年底前达标比例不低于30%,2030 年全面实现标准化管理。
目前,各地均已制定工作方案,出台了各类标准制度,接下来就是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落实。各地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牵引,按照省厅方案要求和评价标准,根据农村供水工程不同规模、数量和区域分布状况,切实抓好贯彻落实。要有计划的组织开展培训和督导检查,切实把标准化管理制度、工作要求传递到每个运行管理单位、每位一线工程运行管理人员,高质高效推进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各项工作。
县级水利部门要依据省水利厅评价细则和评价标准,组织对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进行自评。市级水利部门对县级自评材料进行审核,进行现场评价,针对发现问题,督促各县限期完成整改,评价结果要及时报省水利厅。省水利厅对各市上报的达标工程,通过材料审核、专家打分、现场抽查等方式开展评价,认定为省级标准化管理工程的,公示后择优向水利部申报部级标准化管理工程。通过省级评价和水利部评价的工程,实行动态管理,视情况开展复核,未通过复核的将予以取消。今年的评价申报工作,按照水利部要求,各市要在8 月10 日前组织完成县级自评和市级审核。
实现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解决不好“管”的问题,建再多的工程也没有用,因此必须要强化管理,避免出现以建代管的情况。
农村供水保障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是脱贫攻坚后评估和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省水利厅已将农村供水保障纳入省政府对市政府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并将各地工作推进情况及成效与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补助资金安排直接挂钩。各地要进一步压紧压实农村供水保障“三个责任”,确保有名有实有效,逐级细化工程建设、水质提升、标准化管理等各项具体任务,层层分解,建立清单台账,紧盯任务落实,层层传导压力,确保顺利推进实施。
各地要按照省水利厅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认真梳理分析当地供水水源水质特性、现状净水设备运行管理隐患问题,采取适宜净化消毒工艺和在线水质监测设备,推行政府购买社会化净化消毒专业管护服务,对供水水质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稳定达标;与卫生健康、生态环境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水源保护和水质监督检测工作,不断提升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千人及以上供水工程净化消毒设施配备比例2023 年要达到85%以上,2024 年达到100%;千人以下集中供水工程要采取一体化净水器、投加药剂等净化消毒措施,确保农村供水水质安全。
要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以数字化场景、智能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加强规模化供水工程水量、水质、水压等关键参数在线监测和水泵机组、净化消毒等主要供水设施设备实时监控,对水源取水口、水厂、泵站、清水池等关键部位实行视频安防监视,保障供水安全。坚持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用3 年左右时间,新建或改造提升一批数字孪生农村供水工程,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提高关键业务智能化和多级协同应用,提升农村供水工程效益和服务水平,为新阶段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赋能和支撑。有条件的地区和规模化供水工程要推进全面感知、实时传输、数据分析和智慧应用系统建设,打造数字孪生供水工程,增强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
进一步完善县级和千吨万人供水工程应急供水预案和响应机制,储备应急供水物资和配备必要的工作设备,建立应急供水队伍,定期组织应急抢险演练。要以供水设备、闸阀、裸露干支管网和入户管网、水表、水龙头等为重点开展全面排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风险隐患。加强与气象、水文等部门对接,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保障群众生活用水需求,守好农村饮水安全最后一道防线。
全面推进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是一项事关民生的基础性、系统性工作,也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各地要把标准化管理工作当作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去抓,为全省农村供水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