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广东、湖南、四川、江西四省集中发力,在同一天内共发行地方政府债32只,发行额超2400亿元,其中专项债券27只,发行额近2000亿元,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各地的政府投资在新年伊始就集中发力,充分显示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3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近期以来,从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到各地两会,都对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具体部署,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注入强劲动能。
刚刚过去的2022年,我国各项财政政策早出快出、效果突出,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扩围加力提速、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快发行使用,有力推动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兼顾了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发展与安全。”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
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应对一系列风险挑战,需要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财政政策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大支出力度、实施减税降费等举措,可以有效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说。
支出、税收、政府债券等都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从政策内涵看,“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一是在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二是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投资拉动力。三是在推动财力下沉上加力。
近期,各地陆续召开两会,其中预算报告的一系列安排,充分体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比如,北京市提出,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聚焦支持科技创新、高精尖等创新发展领域,更好地发挥财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8%。
“‘加力’意味着赤字规模、专项债会保持一定强度,进而财政支出也保持一定强度,带动总需求回升。同时,转移支付规模也会保持一定强度,兜住基层‘三保’底线。”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说。
2022年,我国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超过4万亿元,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当前,广大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还面临不少困难挑战,有必要加大助企纾困力度。
“企业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对稳增长、稳就业意义重大。”刘昆说,2023年财政部门将围绕市场主体需求,精准施策,助力企业减负增能,更好发展。
对于税费支持措施,刘昆表示,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同时,持续整治违规涉企收费。
1月9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明确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等政策的公告》,明确“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2023年,财政政策还将多措并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财政补助、税费优惠、政府采购等方面,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刘昆说。
此外,国家还将统筹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多渠道支持稳岗扩岗,帮助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各地在预算报告中,也对今年助企纾困进行了具体布置。比如,广东省明确,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关于优化完善减税降费退税缓税政策措施,继续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给予降费奖补,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通过增强减税降费等政策的精准性,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制造业、科技创新的支持,能够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促进转型升级。”李旭红说。
财政政策在“加力”的同时,还必须注重“提效”。“提效”,就是要提升政策效能。
这其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资金使用效益至关重要。对此,全国财政工作会议要求,坚持有保有压,积极支持科技攻关、乡村振兴、区域重大战略、教育、基本民生、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不断提高支出效率。
“通过统筹各类财政工具、各种财政资源,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支出效能,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提供坚实财力保障。”李旭红说。
专项债券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在带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作用突出,其资金效益问题也广受关注。据悉,今年国家将适量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
对于“钱等项目”问题,刘昆表示,将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强督促指导,推动解决项目储备不到位、质量不高等问题,严格落实“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宁缺毋滥,坚决不“撒胡椒面”。
“专项债是地方政府直接、有效的投融资方式之一,能够撬动社会资本形成投资合力。项目收益关系到专项债的可持续发展,各地要提升项目储备质量、强化项目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李旭红说。
财政政策提升效能,还有必要与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比如,专项债券适当提高资金使用集中度,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做好衔接;减税降费政策与融资政策配合,共同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财政、货币、产业等宏观政策协同发力,有利于进一步提振信心和扩大内需。”罗志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