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瑞华
(宏进农副产品交易(深圳)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农产品批发市场(以下简称“农批市场”)在城市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和承载功能,一直被社会与监管机构关注。近年来,随着我国消费升级,商业体系迅速变化,电商交易发展、电子网络及移动支付广泛应用,新商业态势对传统行业的冲击,传统农批行业的变革迫在眉睫。本文旨在分析在建设大市场制度规则背景下,为农批市场发展提出政策性与行业发展建议,使农批市场继续为农产品供应链发展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农批市场作为农产品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众多学者从经营效率到收益成本机构、从重复建设到推动公益性农批市场、如何完善公益性农批市场建设管理、公平对待不同属性农批市场、强化农产品流通安全中的政府介入等(依绍华,2014)多维度展开研究。更有学者从市场集中度、平均市场规模、产品差异和进出壁垒四个方面分析我国农批市场的结构现状(洪岚、曹文昊,2016)。从收费角度来看,农批市场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产销对接不会减少交易费(李丰、原任利,2016)。从市场代理关系角度来看,学者研究揭示农批市场的委托代销为首要的原则运作,可以作为硬件升级的关键(陈秀兰等,2019)。从市场规模角度来看,农批市场分工专业化与规模扩大化能显著为两者之间互补关系,也在经济规模的边际上存在拐点(曹源,2019)。农批市场效率没达到最优原因主要是股东投入倾向资源浪费,引起经济不规模,影响流通效率提高(张萍,2019)。农批市场效益不高,主要问题在于主题繁杂、基础承载功能欠缺、经营主题运作动力和活力不对等客观因素制约,增加流通成本,最后影响市场效益提高(赵艳丽,2020)。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农批市场的批发与零售聚集人流阻碍农批市场专业化管理水平提升,应该设立附上零售设施,改善商业模式等问题(曾寅初,2020)。战略联盟是农批市场业务发展方向,战略联盟研究领域中联盟关系是研究焦点,农产品供应链联盟是战略联盟的主要形态(梁瑞华,2020)。综上,学者对于农批市场行业的研究多元化,并对政府政策性与行业建设有多方面研究领域。
中共中央国务院(2022)中央一号文件继续以“三农”为主题,振兴农村经济发展是国家的重要方针,当中农产品供应由农村进城是主题,其重点之一是“支持大型流通企业从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下沉供应链,加快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建立长期稳定产销对接关系”。2022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2022)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指出,国家从战略与全局观统一全国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市场保护与打通市场产品流通环节助力,该意见以推动市场高效、制造公平营商环境、减低交易成本、创新和产业升级及国际合作为主要目标。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2022)在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多次提及农业与乡村振兴,说明农业及农村在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基于以上背景,农批市场既肩负农产品供应链功能,又负有社会服务功能,经过几十年的市场化发展,更突显农批市场发展问题如下。
由于农批市场的建设项目特点是投资高、回报慢,早期经营收入偏低,当市场经营成熟时,收入会相对稳定,因此吸引很多其他(例如商业房地产)投资者进入农批市场的建设中。但大量的重复建设改变了农批市场的生态环境,加之肆意增加的农批市场分散了人流和车流数量,更滋生了恶意竞争。在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不断交叠的情况下,交易量与经营商户不足时常发生在新建设农批市场中,更有甚者,新建农批市场为拉拢经营者出现扰乱市场的现金补贴形式,损害正当经营者利益、打乱市场的营商环境,各方只着眼于短期利益,损害农批市场的长远发展。
在电子商贸快速发展的年代,农批市场现有电子商务人才显然不足,由于传统行业的特性,工作环境与未来发展不足以吸引年轻人。即使近年国家不断提出振兴农业,截至目前农批行业的从业人员普遍学历偏低、年龄偏长,人才问题对未来农批市场的发展造成诸多阻碍,尤其是近年农批市场数字化与电子化的转型诉求愈发强烈,而现有的传统物管与租赁管理人员经验无法满足需求,形成管理与战略发展断层式的空档。
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不断出台有关农批市场的国家政策,其中财政部与税务总局(2019)免征农批市场缴纳房产税及土地使用税是比较显著的政策,商务部(2016)鼓励建设重点公益性农批市场等政策。国务院(2021)提出农批市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农批市场由建设、管理、经营户的营运信息提出规范性管理,为规范管理农批市场走出重要的一步。全国人大常委会(2022)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其中明确规定农批市场应按照规定自行设立或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进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进行抽查和检测,当发现不合格农产品时,应停止销售者销售及向当地农业农村部与监管机构报告。这个规定说明农批市场必须对农产品销售者进行监督与管理,并对行政机构负上报告责任。
近十多年,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消费者习性,众多行业从零售到批发、从物流到仓储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批市场的经营环境生态还无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为了适应新时代商业体系,农批市场管理者与经营商户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从过往全部以现金收支到现在高比例电子交易结算时代来临,农批市场管理者需要使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物流、文件与交易处理,为现代化农产品物流建设发展做出贡献。
现今,多个大城市农批市场建筑与经营超过20年或更长的时间,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及城市发展规划、道路建设,这些上一代农批市场建设很明显已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产品供应链功能上的需求。以往的农批市场多位于市区边缘,现今很多农批市场随着城市化推进已经进入城市圈中心或边缘地区,但由于农批市场有物流供应链特点,造成重型货车进城影响本地交通或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农批市场搬迁在很多城市变成重要课题。近年来,市场搬迁比较成功的是江苏省苏州市南环桥农批市场,从市区搬到新的地块,为城市中心地块发展释放重要土地资源与解决市区郊区问题。但是老市场搬迁牵涉新地块的选址、建设工程与现代化物流体系的需求,因此不少老市场在搬迁问题上遇到困难,也间接阻碍了城市发展进程。
近年来,国际贸易纠纷升级,国家严格管理食品与冷冻肉类进口,国际食品的流通受到阻碍。农批市场作为进口食品的重要集散地,国家采取严格的检疫制度执行使冷冻食物与进口水果的物流速度减缓,冻品供应的价格与稳定性更是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人民对高质量食物的需求,进口食品已经成为食品来源的重要渠道,也为农批市场管理者与经营者同时面对进口食品带来了挑战。
在电子商务发展一日千里的时代,信息化电商交易与移动支付广泛使用,农产品交易也逐步转向产销对接,绕过中间环节由生产者直接到消费者手中,所以针对农批市场的信息化转型刻不容缓。纵使目前农批市场的管理人员清楚地知道信息化的重要性,但专业人才不足、交易信息系统更新不及时、缺乏整体系统与信息开发概念等许多问题,直接导致农产品市场经营管理者没有分享到信息年代的红利。
农批市场是农产品供应链承上启下的关键点,负有城市农产品物流与中转的重要功能,也是振兴“三农”中农产品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基于以上关于农批市场的现状,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4.1.1 规范农批市场建设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农批市场数目不断增加,经常出现同一城市建设多个相同性质的农批市场,同业之间竞争激烈,导致市场与商户经营状况日渐困难,多数市场也因经营不善或商户数量不足以惨败告终,浪费土地与社会资源。政府在保供应的程度上,控制同一城市市场数量,根据城市体量在满足市民需求的情况下,有计划地审批综合性农批市场,使其在规模、专业性方面成为行业标杆。虽然农批市场的立项由发改委批准,但政府在市场监管建设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对市场重复建设的把控、社会资源的浪费、优化市场体系建设也是有为政府的体现。
4.1.2 区分公益性与商业性农批市场
商务部等12部门(2016)提出加快建设公益性农批市场,提出市场供应稳定、价格稳定、促进食品安全、推动绿色环保等理念。由于公益性农批市场有政府或国有企业投资与管理的支持,享有更多关键性资源,产销对接、乡村振兴与农产品出村进城等渠道更为通畅。此外,政府有关政策可以与国务院(2020)提出的农批市场管理办法结合,增强公益性农批市场的社会公益功能。
4.1.3 排解市场之间的竞争
虽然国家反不正当竞争法有明文规定,相关法规列明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违法行为,但当农批市场之间出现市场恶性竞争、大额现金补贴、恶性争抢市场商户、影响农产品供应与物价稳定、市场之间出现倒卖、危害食品安全追踪、影响消费者权益等一系列行为时,并不一定能从现有法律条文中找到相应的处罚举措。本文建议政府在法律法规上对市场不法行为有更清晰的监管,提供对长期发展更有效的监管方式。
4.1.4 仓储与冷库土地政策
一般综合性农批市场包含多个区域(如新鲜食品交易大棚、水产区、商铺、冷库、仓库、加工区、配套区、公寓等),其中冷库经营更是需要长时间的沉淀才能获得收益。国务院(2012)政策农批市场土地可采用工业地价拿地,这项政策值得长期支持。更具体一点的建议是农批市场用地可以在政策上清楚列明不同功能板块的市场用地,政府土地资源规划部门可以用工业地价出让。
4.1.5 传统农批市场搬迁建设优惠
伴随城市边缘的不断扩大,诸多以前在郊区经营的市场由城市边缘到城市中心点,为改善城市面貌及规范建设,传统的市场搬迁已变成很多城市面临的现实问题。综上论述,农批市场建设投资大、回报慢的特点,传统市场除了搬迁到更偏远地区或建设新市场外,经营者的随迁也变成一项重大难题,导致农批市场管理者与经营者都不具备外迁市场的动力。本文建议政府应考虑为农批市场提供农业基金、长期低息优惠、帮助活化老市场用地等积极措施,增加足以吸引市场搬迁的动力。
4.1.6 税务优惠
现在的农批市场管理者面对多个不同种类的税务法规,如增值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所得税、环保税等税项,税务负担繁重。在现有的税务优惠政策,城镇土地使用税与农批市场房产税减免是比较突出的税务优惠政策,但这些优惠政策并未清楚指明非农产品食品的经营地区是否获得相关的税务优惠。除了对蔬菜交易免征增值税外,其他农产品交易板块(如水果、粮油、水产及肉类产品)则没有相关增值税优惠。本文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提供以下多个税务优惠政策:(1)新建设农批市场减低所得税率,帮助缓解农批市场建设者的资金压力。(2)非蔬菜食品交易的增值税减免。(3)落实及清楚界定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减免,具体建议是落实监管机构批准成立的农批市场都获得税务减免。
4.1.7 国家政策性银行提供资金支持
农业发展银行或农业相关的国家基金可以为农批市场发展提供优惠的资金支持。建设现代化农批物流中心需要大量的土地及建筑建设,例如交易中心、展销中心、检测中心、大数据中心、人员配套设备、冷链仓储。此外,电子化交易、数字化平台、资金系统对接、区块链技术、食品安全追踪等比较先进的信息科技系统是必须具备的功能,以上硬件与软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可以为农批市场的建设提供长期与低息贷款优惠,促使农批市场企业有更大的动力改革与建设新的农产品物流中心。
4.1.8 学校人才培养
我国有多所高校提供农业与农学相关专业,但院校对农批市场行业发展关注度不高,鲜有提供有关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专业课程。本文建议院校提供更多合适的课程,如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农批市场管理与政策知识、农产品金融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产品食品安全监测、农业产品,为农批行业培养人才丰富管理知识及行业发展出力。
4.2.1 功能性定位
农批市场的定位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单业态的农批市场可能专注其中某个板块,占地面积比较小,可以与其他农批市场错配经营,经营不同的业态板块;综合性农批市场则包含多个经营用地板块,由于农批市场是物流场所,需要占有城市大面积的用地,专业性农批市场可能专注其中一个业态,用地面积比较小。同时,由于城区建设快速扩大,为配合转运速度及满足消费者需求,多数农批市场选址于高速交通枢纽附近,也将不同定位的农批市场有效隔离,避免同一地理位置竞争。
4.2.2 智慧化与数字化发展
农批市场受到数字化与电子化快速发展影响,最近几年都是行业发展的热点。智慧化农批是近几年行业讨论的热点话题,数字化服务在农批市场经营上的广泛使用促使经营效率不断提高,并为农批市场战略目标发展服务。受制于农批是传统行业,数字化的进程不是一步到位,需要经过漫长发展。同时,数字化的发展必须扎根在农批市场的原本业务上,任何数字化发展必须在本行业的基本业务上进行改造与发展。
4.2.3 人才培养
作为传统行业,具备一些守旧老化的特性,经验化的管理、行业保障不足、从业人员老龄化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行业的变革势必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支撑业务发展,但是由于行业工资偏低,行业从业人员老龄化,从业人员通常是初中到高中学历,农批行业极度需要提高内部人才的储备培养、加入外部高质量人才,人才质素是提高管理质素、应对突发事件、建设策划新项目及推动智慧化农批建设的必要保证。
4.2.4 突发事件的应对
农批市场在人流、物流复杂的情况下依然肩负着保障广大市民菜篮子的重任,为了供应的稳定性,市场管理者加大力度进行必要的人与货检查。同时,为了应对未来突发或重大事情,市场管理者应对突发事件的水平有更高要求。结合智慧农批的资讯科技开发,更好地利用大数据协助管理农批市场,以应对未来发生的危机。
4.2.5 全面市场服务
传统农批市场主要提供场地服务、收取租金及物管费用。部分批发市场收取水果或蔬菜交易费,这种费用实际是租赁服务的一种。商业模式的急速变化,农批市场不能仅停留在场地租赁的简单服务上,应顺应时代改变为全面服务,包括基本租赁与物管费用、市场推广、产销对接、大数据服务、食品安全预警、食品安全追踪、供应链金融等。
4.2.6 国际贸易发展
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高质量的食品与农产品的诉求也在不断攀升。近年来,对于某些进口水果、海鲜的需求与日俱增,快速分销进口产品、储存冷冻食品及转运都是对农产品市场能力的考验。大宗贸易进口作为农批市场最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在国际贸易纠纷发生的几年受到比较大的冲击。大多数具有规模的农批市场熟悉国际贸易,能够更好地为居民提供更多种类的环球食品。本文建议农批市场应对进口食品的检测防疫和突发事件做好预案。
4.2.7 农批市场联盟发展
农批市场出现集团式,国资背景的深圳农产品集团的海吉星、中国供销社旗下的中国供销农产品集团、集体性企业的北京新发地、私营企业的地利集团、首衡集团、河南万邦集团、雨润集团等企业在农批市场行业以集团式经营发展。在现有的农批市场有很多小规模式的专业版块农批市场或地方性的农批市场都受到大集团或国有企业的资本冲击,在未来的时间会出现更多的农批市场拼购与压缩小型农批市场的生存空间。本文建议农批市场在国家建设大市场的格局下必须走上现代化之路,无论是集团化经营还是农批市场之间的拼购,都会频繁出现。对小型农批市场的管理者与集团农批市场进行战略联盟、共享信息与信息化建设更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全国建设统一大市场背景下,农批市场在农产品供应链的承载功能需要顺应社会的发展而提高。农批市场的自身发展必须赶上时代步伐,无论是人才、物流还是信息科技,都对农批市场管理者提出新的挑战。在国家提出建设大市场制度下,农批市场的发展战略应服从政府的政策并与大市场建设接轨。农批市场管理者应提高认知高度及认识社会新时代的需求,积极面对行业新发展,如大数据、食品安全追踪等,为未来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