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少清 张键鸿
作者单位:福建省大田县白龙眼镜店
福州市新东方湖前校区
我国中青年人的白内障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经过各相关部门的长期调研和不懈努力,已将白内障发生问题控制在有效范围内。近些年来,政府实施了“光明工程”,虽然有效解决了农村一部分白内障患者的困难,但是“如何有效保护眼睛”这一根本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本文针对渔民们长期在特定的环境中巡逻、捕鱼作业,缺乏科学用眼知识,导致白内障频发这一问题展开分析,以期为海上作业工作者提供一些护眼建议。
白内障是发生在眼球内晶状体上的一种疾病。通常情况下,晶状体是透明的,光线通过角膜、晶状体聚集投射到视网膜上,使人能看清外界物体。晶状体一旦变混浊,就会阻挡光线进入到视网膜,出现视物模糊问题,这就是“白内障”。长时间阳光直接辐射眼睛是导致白内障发生的原因之一。而长期在海上作业的人,由于接触阳光时间较长,发生白内障的机率也随之增加。
为减少白内障的发生,除了需要政府加大科学用眼知识的宣传力度外,中青年人也应在日常生活中采用科学的工作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白内障的发生,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随着我国国防建设水平的不断加强,海上巡逻队常在海域上执行重要任务。但在睛天执行任务时,往往忽略了保护双眼,从站岗放哨到各条战线,眼睛自始至终都面对着强烈的太阳光。在注视前方或海面时,眼睛会受到不同强光带来的紫外线辐射,从最初的畏光、酸胀、疼痛,到易流泪,长此以往便容易诱发白内障。
海面上的紫外线辐射强烈,由于太阳光直射海上波浪,可形成无数光点,从而使眼睛直接近距离接触强光辐射。渔民长期在海上作业,阳光借海面反射进入眼中黄斑区域,致使双眼剧痛、强烈畏光,影响视功能调节,导致视力下降,造成黄斑病变,各种眼疾由此而生。
中青年人是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在中青年人群中开展科学用眼知识宣传十分重要。《全民科学素质纲要》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要突出重点,而中青年人的视力问题乃是重中之重。
中青年人白内障预防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更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这就需要在政府的推动下,通过媒体宣传,各地科协通过专栏、科教片,多方面联合发力,将新知识、新成果传播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让公众了解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力争做到人人掌握科学用眼知识。
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夏秋时节,将一只猴子锁在军舰甲板上,周围没有任何遮盖物,每天正常给予食物。由于长时间受到强光和紫外线照射,其晶状体出现混浊,形成了白内障,同时视网膜受损,致使视网膜变性,最终导致视力下降。一个月后,猴子只能看到2m距离以内的事物,且影像模糊不清。
反观巡航的军舰,以及海关或海监的公务船,顶着烈日,在汪洋大海上执行任务,眼睛受到阳光直射,更容易出现白内障。因此,常年在海上执行公务的人员应配戴一副可阻挡强光刺激和紫外线辐射的太阳镜,减少强光对眼睛的伤害。
海洋科学家做过一个对比,在夏季烈日强光下,全天候在海上捕鱼作业和有午休的海上捕鱼作业,二者的眼健康状态截然不同。全天侯在海上紧张地作业,接触强光的时间自然较长,加上出汗较多,若未能及时补充食物和水分,还会过度消耗体能,眼睛则更容易受到伤害;而中午避开强光照射,采取了必要的防范措施,同时恢复了体能,眼睛受到伤害较少,发生其他眼疾的机率也会降低。
因此,渔民在阳光最强烈的时段(特别是上午11点至下午1点)应尽量避免海上作业。在作业时,也应尽量背对阳光,以免给眼睛造成不必要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