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梅
(山西省阳曲公路管理段,山西 阳曲 030100)
沥青路面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沥青胶结料、骨料、填料等原材料混合施工而成,由于路面长期暴露在外,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出现路面病害。现阶段在进行公路常见病害技术分析时,工作人员要重点探讨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强化病害养护技术的应用,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难题。近年来,随着公路建设项目不断增多,沥青常见病害养护技术也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本身的强度、气候影响以及公路荷载等因素影响,难以避免会出现路面病害,常见的有泛油、开裂、凹槽等。此类病害一旦出现,会严重的影响路面儿的使用期限,同时也会降低车辆的行驶速度,使车辆颠簸、凹陷,无形中会提高车辆行驶风险[1]。因此,现阶段技术人员需要对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养护技术进行分析,采取切实有效的处理办法,保障公路稳定通行。
技术人员要科学地对公路沥青常见病害养护技术进行分析,全面提高沥青路面的稳定性、耐久性。公路路面养护技术的应用,在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时,能够降低公路建设存在的经济损失,提高沥青路面路基结构的稳定性。公路沥青病害养护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的审核沥青路面的施工和养护方案。另一方面,在常见病害养护方案应用过程中,技术人员要重点管控渗水、裂缝、车辙等一系列的内容。在提高沥青路面养护工作的基础之上,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除此之外,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养护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提高公路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随着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理念、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养护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宽公路沥青路面防治工作,能有效地提升公路质量以及公路的使用功能,提高通车过程中路面的承载能力。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养护技术在投入使用过程中能够发挥自身特殊作用,提升路面的耐久性。技术人员要科学地分析病害成因,结合沥青路面养护技术,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提高公路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保证公路正常通行[2]。
公路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的变形危害主要包括车辙、波浪、坑槽、沉陷等。
路面沉陷主要是由于公路路基竖向变形造成沥青路面严重下陷,或者是由于路面下部的软基没有及时处理造成基层不均匀沉降。在路面沉陷以后会在道路表面形成纵横交错的裂缝。
在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时发现裂缝是主要的病害之一,见图1。路面裂缝产生的种类较多:(1)纵向裂缝。纵向裂缝是沿着路面行车方向产生的,主要是因为路基不均匀沉降,或者是在路面施工时对接缝处理不当造成的。在操作过程中,如果路基压实度不够,路面通车后在交通荷载的作用下,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承载能力严重下降。沥青路面铺摊作业时,纵向接缝处理不当也会出现纵向裂缝[3]。(2)横向裂缝。横向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反射裂缝以及横向裂缝产生的,横向裂缝主要有反射裂缝以及温度裂缝。反射裂缝主要是由于基层干缩或温缩产生的,温度裂缝主要是由于低温收缩以及温度疲劳产生的。沥青路面如果处于温度较低的状况下,沥青混合料会由于低温产生收缩应力。如果收缩应力严重的超过沥青混合料的极限抗拉强度,这时就会诱发沥青路面严重开裂。(3)龟裂,路面出现龟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沥青路面在交通荷载的影响下,应力处于交替变化中。如果交通荷载引起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强度内部的拉应力超过了允许的拉应力,会导致路面出现龟裂,使得路面承载力严重下降,甚至会存在大破面积的破坏。
图1 沥青路面裂缝
路面松散是由于集料从沥青混合料中脱落,表现为从内部向外延伸,路面松散是导致路面坑槽以及龟裂的主要原因,见图2。沥青路面松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内的沥青胶结料和集料颗粒之间的粘结力丧失。在进行沥青铺摊过程中,如果混合料存在离析,导致在路面铺设完成以后,粗集料内部空隙较大,而接触点较少,沥青随着不断的老化,它和集料之间的粘附力大大降低,会产生集料的脱落。沥青路面松散是由于路面压实度不足或密度不足,从而引发路面松散。除此之外,沥青路面也容易出现坑槽,主要是由于沥青路面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基层或者是面层集料脱落而产生坑洞。在交通荷载的作用下,混合料逐步脱落、厚度不均匀也容易形成坑槽。
图2 路面松散
在通车运营一段时间后,许多路面会出现车辙问题,是由于车辆的车轮行驶而出现的压痕,主要表现为10 mm深度的纵向带状凹槽。有关数据表明,轻度车辙的深度约为12~20 mm,在下雨天容易出现反光,重度车辙的深度一般>20 mm,在重度车辙上行驶时,车辆会出现明显的颠簸,影响正常行驶。从成因方面对车辙类型进行分类,车辙可以分为结构型车辙、磨耗型车辙、失稳型车辙,等3种[4]。其中交通安全风险系数最大的属失稳型车辙,这种车辙是由于路面长期荷载超限所致,结构型车辙又被称作是永久性车辙,是所有路面车辙中修复难度最高的一种车辙,见图3。
图3 常见路面车辙
路面骨料发生剥落,会产生坑槽病害,坑槽成片存在。实际上,坑槽属于路面水损害的一种,当路面的积水没有被及时清理,会渗透到基底,在车辆路过时,路面会承受较大的压力,长期不处理则会出现坑槽,坑槽的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路面坑槽的类型及特征
工作人员在路基施工时要严格的把控路基强度和质量标准,在提高公路工程稳定性、耐久性的同时,要科学的防控路面存在的裂缝,在施工时要提高机械的压实度。在现有的沥青路面病害养护技术分析时,要提高路面的承载力、抗压性能,避免路面车辙损坏导致的安全风险。人员需要加大沥青路面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及时修复公路出现的病害,根据路面病害的实际情况,形成强有力的维护计划,在养护过程中,要制定完善的维修方案,增加公路工程的压实度。技术人员还要严格地参照沥青路面施工要求进行维修,在改进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同时,结合地理要素、环境要素以及施工实际情况对路面性质进行分析,严格的探讨路面病害的成因、按照施工要求和技术标准进行操作。在养护过程中,人员还要不断地改进调整维护方案,提高病害养护的时效性和科学性。为了提升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养护的工作成果,技术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5]。在沥青路面养护操作中,人员需要及时的解决施工问题。人员还需要严格的管控路面的施工原材料、检测材料的性能质量,确保其投入使用以后,不会引发病害。
首先,对于裂缝病害预防来说,在沥青路面结构中,设计人员要选择拥有优良抗刷性能的半刚性材料,提高基层的抗拉强度。在面层结构中使用的沥青材料要具备优良的松弛性能,这样才能够确保基层结构在使用时不会出现裂缝。在路面施工中,对于半刚性基层结构,要使其控制在0.075 mm以下再碾压,操作时要进行养护处理,立刻使用乳化沥青进行分层处理。其次,坑槽的预防。沥青路面基层结构强度过差,或者是基层沥青路面个别位置出现干扰层,会极容易导致路面出现坑槽。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在施工时要提高混合料的拌和能力,拌和时温度不能太高,避免沥青老化问题的出现。最后,在车辙维修技术应用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进行路面检测。如果大部分的路面都不合格,需要将此部分路面层挖出,进行重新的铺设。在日常预防性养护技术应用过程中,人员需要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及时发现沥青路面存在的病害,制定合理的处理措施,降低沥青路面病害的发生。
(1)矫正性养护技术
它和传统的预防性养护相比,该技术主要是用在问题发生之后,对公路沥青路面的病害问题进行矫正。该技术能够进行小面积的病害处理,能够有效地阻止问题的进一步加深。
(2)维修处理技术
维修处理技术应用在大面积的道路裂缝、车辙等问题的处理,常见的有加沥青层以及重置沥青层。前者主要是进行病害周边区域处理,在现有的路面基础上铺设沥青,对道路的结构并不做处理。后者主要使用在原有路基以及结构无法满足公路正常工作的情况,对原有路面进行粉碎性处理,以此为基础铺设具有强大性能的再生沥青混合料,提高路面的稳定性。
(3)沥青再生技术
沥青再生技术是近年来公路沥青路面中研发的一项新技术,这项技术主要被应用于沥青路面还没有被严重损坏的阶段,可以通过沥青再生技术,修复受损的路面[6]。在开展这项技术时,想要在高速公路的表面成功摊铺沥青,先要调配完沥青的原料,随后进行摊铺修复。沥青再生技术在应用时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其施工时不会对投入运营的公路产生影响,同时施工周期较短,在修复后可以迅速恢复公路的功能,提升公路的使用性能。与此同时,沥青再生技术的成本较低,多用废弃的沥青作为原材料,这也符合目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综上所述,公路是我国主要的交通设施之一,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因为内在和外在因素造成公路路面出现裂缝、沉降等病害,通过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路面的施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