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扬帆
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抓住青少年成长的“拔节孕穗期”,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即将走向实习讲台的年轻教师,我们要学习新课标,活用旧教材,创设教学情境,坚持问题导向,用问题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下面,以“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为例,探索乡村课堂优化教学情境设置和以旧讲新的策略。
教学内容是为实现核心素养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爱在家人间》是2016 年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七课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由“体味亲情”、“爱的碰撞”、“沟通传递爱”三个部分组成,本课时属于新旧课标中的“我与他人”关系的范畴。教学重点是体味亲情和沟通传递爱,教学难点是掌握化解冲突的技巧。
乡村七年级学生的生活视野比小学生更加宽广,随着亲子关系的变化,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成为教学中绕不开的话题。加之初中生处在青春期,难免存在逆反心理,还有乡村学校留守孩子较为普遍,这些学生面临的已不是“爱的碰撞”,更是“爱的缺失”。
2022 年4 月,教育部颁发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2022 年版),提出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五大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靶心,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全国各初中学校使用的还是2016 年部编版的旧教材。教师总不能坐等新教材的出炉,而要破旧立新,用新课标来指导旧教材,活用旧教材,教学目标从原来的三维目标蝶变为核心素养目标。根据新课标,“爱在家人间”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目标可以这样表述:
1.道德修养培育:通过诉说亲情、小品表演,了解亲情的表现形式,知道爱的冲突是青少年成长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懂得爱的缺失是父母迫于生计的无奈之举,培养感受亲情的温暖和自觉沟通传递爱的个人品德。
2.法治观念素养培育:通过小组竞赛、感恩活动,懂得理解宽容父母,掌握化解爱的碰撞的技巧和方法,自觉履行关心体贴父母的法定义务。
3.健全人格素养培育:通过感恩活动、课后作业,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孝敬父母和长辈,养成积极乐观、自主自强的健康心理品质。
教学情境是道德与法治课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是教学知识活化为五大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优化教学情境设置,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深度学习,实现核心素养目标,下面谈谈如何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1.聆听歌曲,营造暖心氛围
播放著名歌唱家阎维文演唱的《母亲》歌曲,伴随着动人的音乐,师生深情朗诵《游子吟》导入新课。结合教材第76 页正文第一段,思考回答:
①什么是亲情之爱?
②亲情是怎样产生的?
设计意图:以感人歌曲和师生声情并茂的朗诵拉开序幕,动之以情,自然引出亲情之爱和亲情是怎样产生的,以培育道德品质的核心素养。开幕力求激起千层浪,收到旗开得胜之奇效。
2.现身说教,诉说我家亲情
教师现身说教,诉说家中的亲情,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导同学们尽情诉说自己家中的亲情之爱。课前让学生写好亲情之爱,课中让他们尽情抒发家中浓浓的爱和深深的情。研读教材第78 页正文第一段,问题引导:
①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形式是否相同?
②亲情会发生变化吗?
设计意图:课堂需要真情涌动,教师现身说教,更能打动学生,激起学生情感共鸣,引导学生主动敞开心扉,尽情地诉说亲情之爱,力求高潮迭起,突出了教学重点。
3.小品表演,分析碰撞原因
现场调查:进入初中后,你与父母是否有过爱的碰撞?请同学们谈谈爱的碰撞。请“母女”俩上台表演小品《QQ 风波》,小品表演后,采访这对“母女”俩冲突后的心情,结合教材第79 页至第81 页正文,问题引导:
①进入初中后我们与家人关系发生了哪些微变化?亲子之间的碰撞为什么会增多?
②亲子两代人之间有哪些较大的差异?亲子冲突处理不好有什么后果?
设计意图: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通过剧烈冲突的小品,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明理,懂得亲子关系的变化和亲子碰撞的原因。小品表演者“母女”俩闷闷不乐的心情,让学生了解碰撞对亲情的伤害,从而引出化解冲突的必要性。
4.现场调查,关爱留守孩子
通过课堂小调查,就会发现留守孩子是当前乡村学校一种普遍现象。留守孩子与父母之间已不是“爱的碰撞”,更是“爱的缺失”。教师调整补充教学内容,解决爱的“缺失”,让留守孩子介绍家庭情况。
问题提示:留守孩子是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劳动力转移而产生,且将长期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父母迫于生计,不得不远走他乡。
设计意图: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正视社会问题,关注乡村的留守孩子,调整教学内容,把“爱的碰撞”和“爱的缺失”融为一体,这比一味忠实执行“爱的碰撞”的课堂,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通过本环节关爱留守孩子,让学生学会爱,学会谅解,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素养目标得到充分体现。
5.出谋献策,沟通传递爱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结合教材第81 至第82 页和自己的亲身体验,小组内合作、探究,请你为化解亲子爱的“冲突”和爱的“缺失”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比一比谁的点子好?
设计意图:竞赛性游戏是初中生普遍喜欢的活动,寓教于乐,同时,小组竞赛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化解冲突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突出了教学重点,难点也迎刃而解,同时增强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
6.感恩活动,爱要这样表达
通过课前调查,嘉宾邀请等方式,让部分家长参加到课堂教学中来。播放《母亲》歌曲后半曲,营造一个勇敢表达对父母爱的氛围,组织体验活动。请特邀父母和学生上台,让学生抚摸着父母为家庭操劳而生满老茧的双手,凝视着父母脸上的一条条皱纹和头上一缕缕白发,然后给父母一个深情的拥抱,大声说出对父母的爱。
课后作业:写一封家书,把所想所感敞开胸怀与父母交流,表示自己将献上一份礼物,如分担家务、努力学习、体贴父母等。
设计意图:真正实现爱在家人间,最好要有家长的参与,因为缺乏父母方面的支撑,容易导致纸上谈兵。通过感恩体验活动,把课堂推向最高潮。课内学生学习情绪活跃,又能与课外实践作业紧密结合,做到知行统一。
7.板书设计,爱在家人间
教学设计反思:
(1)教师学习新课标,精心备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把精力、把备课时间多多投放到学生乃至个体差异上。面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与教材不同的内容,教师不是选择逃避,而是勇敢面对,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何关爱乡村留守孩子,解决“爱的缺失”,这比一味忠实执行旧教材中的化解“爱的冲突”的课堂,更有亮色,更加精彩。
(2)教师要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学生讨论、交流和展示时,教师适时点拨、启发,这需要教学机智和丰富知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年轻教师尤其需要精心备课,加强积累和锻炼。只有掌握教育原则,积累丰富的教育经验,总揽全局,才能做到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3)本节课教学核心素养目标确定后,教学设计和教学情境的创设紧紧瞄准素养目标这一靶心进而万箭齐发,并把“爱的冲突”、“爱的缺失”融为一体,通过听、说、演、悟等活动,为学生体验情感、交流经验搭设了平台,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教师创造性灵活处理旧教材,推陈出新,以问题为导向,优化情境设置。“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生在活动中明理,在明理中导行,知行统一,这样的课堂,不愁亲子关系不会和谐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