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黑龙江留俄学生文献史料考述

2023-03-09 21:38:10刘振宇
关键词:史料黑龙江文献

刘振宇

(沈阳师范大学俄罗斯教育研究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4)

教育交流是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肩负着促进人类文明相互沟通与进步的历史使命,在推动教育发展乃至文明进步发展等方面具有巨大作用。留学教育作为教育交流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产生与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各国各地区的人才流动,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理解、沟通与融合,加强了教育领域的交流互鉴,由此描绘出鲜活生动、景致多样的世界教育交流画卷。

近代以降,大批中国学子为挽救国家民族的命运,踏上了负笈海外之路,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求知于异域活动的序幕。其中,清末民初是近代中国人留学教育发轫与演进的重要时期。受内忧外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留学教育为代表的教育交流活动成为中华民族培养人才、救亡图存、强国富民的主要途径。于此时期,莘莘学子为实现“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1]23的目的,奔赴海外求学深造,由此渐趋形成一股留学大潮。广大中国留学生以其所思所学对近代中国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变革。诚如文献学家杨家骆所言:“华人侨外留学,与外国学者之来华,实为输入外国文化而令中国文化发生极大变化之主因。”[2]

就在近代中国留学生的足迹遍及美国、日本及欧洲诸国的同时,俄国亦成为部分中国学生的求学目的地。自19 世纪下半叶起,陆续有中国学子以官费或自费形式前赴俄国的圣彼得堡等地留学,就此揭开了清末民初中国人留俄活动的帷幕。其中,来自黑龙江的留学生是该时期中国留俄学生的主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对黑龙江留俄学生群体的研究不仅成果较少,且对相关文献史料的发掘整理明显不足。有鉴于此,本文以既有文献史料为依据,尝试对清末民初黑龙江留俄学生文献史料的价值、分类、主题与内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黑龙江区域教育史、中国人留学史乃至华侨华人史研究的持续深化提供一定助益。

一、清末民初黑龙江留俄学生文献史料的价值

历史作为人类社会已经逝去、永不复返的客观发展过程,是有人类思维的自觉活动。认识历史及开展历史研究,必须以史料为依据,以保证研究的客观性、真实性、准确性与全面性。收集、整理、掌握和分析史料,则是探求历史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研究者必须在充分占有和使用大量有价值的各类史料的基础上,合理运用研究理论与方法开展系统性研究,才能深入探究历史的本来面目,深刻探讨历史的规律性及其意义价值。恰如马克思所言:“研究必须收集丰富的资料,分析它的不同的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3]23就此而论,整理分析清末民初黑龙江留俄学生文献史料,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第一,有助于保存地方文史资料。地方文史资料是记述某个地区历史变迁的主要载体,是反映区域社会演变的客观记载,具有翔实、生动、具体等特点。保存地方文史资料,对于加强地方史志建设、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区域发展、补充正史记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清末民初黑龙江留俄学生文献史料是近代黑龙江地区留俄教育活动的历史佐证,不仅记载了该时期黑龙江留学教育的发展状况,反映了当时黑龙江留俄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及其影响,也从不同侧面对黑龙江旅俄华侨华人史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记录。因此,对清末民初黑龙江留俄学生文献史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不仅能够为研究黑龙江的地方史、地区文化教育发展史和区域教育交流史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资料,也有助于地方文史资料保存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第二,有助于全面总结留学历史。就性质而言,受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传统及所处区域等因素影响,近代中国人留学教育活动的发轫与演变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因此,要全面总结其历史经验,则必须从多方面、多视域、多层级出发给予客观审视,这就需要多类型、多角度的资料提供有力支持。依此而论,整理和分析清末民初黑龙江留俄学生文献史料,可为探究近代中国人留学教育活动的全貌提供更为多元的素材,尤其是关于黑龙江地区留学教育及留学俄国教育等较为稀见的材料,从而有利于全面审视和总结近代中国人留学教育活动的经验与启示。

第三,有助于提高学术研究质量。一是为相关研究补充高价值的史料。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有赖于高价值的史料提供支撑。整理和分析清末民初黑龙江留俄学生文献史料,能够获取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这些此前未被发现或未受重视的资料将会为深化相关主题的研究提供更多帮助。二是对既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予以纠偏补正。对新的清末民初黑龙江留俄学生文献史料进行发掘整理,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新旧史料对比、鉴别、考证、校勘等,有利于订正既有研究存在的讹误等问题,提升成果的可信性。三是推动研究领域的拓展。对清末民初黑龙江留俄学生文献史料的整理分析,能够为相关学术探索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从而为中国人留学史、中俄文化教育交流史、华侨华人史等研究领域的拓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清末民初黑龙江留俄学生文献史料的载体分类

史料一般可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和口传史料[4]3。按照这一标准,文献史料归属于文字史料的范畴。有鉴于文字史料自身的特性,其内部又可细分为档案、史书、方志、文集、全集、类书、丛书、信札、日记、年谱、传记、回忆录、报刊等类型。根据笔者目前掌握的相关史料,清末民初黑龙江留俄学生文献史料的载体大致可分为如下数类。

(一)官方档案类

官方档案作为传统的主流文献史料,主要记载了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类重要记录。因此,官方档案是研究历史的最主要、最核心的文献史料来源,是探索历史真相的最有力佐证之一,能够提供具有权威性和较高可信度的历史信息,有助于研究者对历史形成较为完整、客观的认识。对于清末民初黑龙江留俄学生文献史料而言,来自官方档案的记录同样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便收录了部分关于晚清时期黑龙江地方政府派遣留俄学生的官方文献,如保存在“宫中朱批奏折”档案中的《奏为黑龙江省筹办学堂大概情形折》《奏为查明哈喇沁蒙古人阜海能识俄国语言文字请准列入巴尔虎旗当差事》和《奏为黑龙江省选派学生赴俄游学以储人才事》[5],这些档案是反映清末民初黑龙江留俄教育产生发展的直接证据。

(二)政书和公报类

政书和公报是政府机关刊布有关文件的连续性出版物,是研究当时的政府方针政策,以及内政、外交等方面情况的重要资料[6]60。例如:曾任晚清时期东三省总督的徐世昌主持编修的《东三省政略》卷九“学务”,记载了黑龙江将军程德全派遣留俄学生的大致情况[7]5791-5792;《学部官报》1907年第12 期刊载的《咨复黑龙江将军留俄学生朱其昌刘雯毋庸派充照料员文》,记载了晚清时期学部对管理黑龙江留俄学生的要求[8];《政府公报分类汇编》1915年第14 期刊载的《教育部咨广东巡按使江省官费留俄学生唐宝书历年所领官费请饬香山县勒令该家属如数缴还令》,记录了北洋政府教育部向黑龙江官费留俄生追缴经费的情况[9]。

(三)史料汇编类

史料汇编是编著者对历史文献的系统性搜集、整理、选择和利用,是相同或相近主题的文献史料的集成。例如:刘真主编、王焕琛编著的《留学教育——中国留学教育史料》引用晚清留学生监督章祖申呈报清政府的《留俄学生学务报告》,对黑龙江官费、自费留俄生的状况进行了详细统计[10]654-668;谢岚、李作桓主编的《黑龙江省教育史资料选编》引用近代教育家林传甲所著《黑龙江教育状况》等文献,记录了黑龙江官费留俄生的基本情况[11]473。

(四)文史资料类

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写的《文史资料选辑(合订本)》第21 册[12],政协黑龙江省黑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工作委员会编写的《旅俄华侨史料选》[13]及张福山编著的《哈尔滨文史人物录》[14],对于清末民初黑龙江留学生及华侨子弟在俄国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均有较为明确的记载。

(五)文集类

李兴盛、马秀娟主编的《程德全守江奏稿》(外十九种)收录了黑龙江将军程德全上奏清廷的《学生赴俄游学折》[15]384-385,其内容与前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奏为黑龙江省选派学生赴俄游学以储人才事》一致。

(六)报刊类

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近代中文日报《申报》及东北地方大报《盛京时报》,都对清末民初的黑龙江留俄学生有所报道。例如,《盛京时报》于1907年9月9 日刊发的《追缴游俄学生咨文》一文,记录了清政府对黑龙江留俄学生相关资格的审查[16]。《申报》于1911年8月26日刊发的《留俄学生被杀之怪剧》,记载了黑龙江留学生在俄遇害的情况[17];1928年12月27日刊发的《第二集团军留俄学生回国》,记载了黑龙江官费留俄生朱绍阳的工作业绩[18]。

(七)方志类

黄维翰编撰的《呼兰府志》第7 卷“学务略”[19],王岱、李麟兮修纂的《巴彦县志》[20],柳成栋整理的《清代黑龙江孤本方志四种》[21],以及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崔重庆等整理的《黑龙江志稿》第25 卷“学校志”[22],对清末民初黑龙江留俄学生的人数、籍贯等情况均有所记载。

(八)名录类

北京西洋留学会于1916年印制的《北京东西洋留学会员录》,刊载了清末民初黑龙江留俄学生在北洋政府的任职情况[23]。

(九)日记类

对近代黑龙江教育发展具有突出贡献的教育家林传甲,于1913年负起管理黑龙江留俄学生之责,在其所著《黑龙江教育日记》中有多处涉及管理留俄教育事务的记载[24]。

三、清末民初黑龙江留俄学生文献史料的主题与内容

清末民初黑龙江留俄学生文献史料涉及的主题与内容较为复杂,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派遣留俄学生的动因

《程德全守江奏稿》(外十九种)收录的《学生赴俄游学折》,翔实记载了署理黑龙江将军程德全派遣留俄学生的动因。其中明确提出,派遣留俄学生的目的是为黑龙江办理对俄商务、界务、中东铁路等外交相关事务,以及研究俄国国情培养人才,从而实现“收安内辑外之效”的目标[15]384-385。这一文献史料作为佐证清末民初黑龙江留俄教育活动兴起原因的权威依据,有力证明了该时期留俄教育与中俄外交关系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东三省政略》则解释了黑龙江地方政府派遣的官费留俄生中有外省籍人士的原因在于,本地缺乏毕业于中学堂或优级师范选科且能通俄文俄语的人才[7]5791-5792。

(二)留俄学生相关数据统计

对留学教育开展深入研究,离不开与留学生相关的数据统计,其中包含的人数、年龄、性别、籍贯、留学时间、经费资助来源、就读学校与专业等基本项目,是了解留学生群体概况的客观依据。在清末民初黑龙江留俄学生文献史料中,留学生的统计数据主要由清政府的官方文件及有关经办人员的记录构成。例如:《留学教育——中国留学教育史料》收录的《留俄学生学务报告》,分别统计了光绪三十四年(1908)和宣统二年(1910)黑龙江官费、自费留学生的相关数据,具体包括年龄、籍贯、履历、派遣机构与日期、学费、入学时间、所学专业、毕业时间、既往学习经历、毕业去向、辍学或退学事由等方面[10]654-668;《黑龙江省教育史资料选编》收录的《黑龙江教育状况》,则统计了黑龙江官费留俄生的人数、每人每月所需学费数额、修学经历与年限及毕业去向等内容[11]473。

(三)留俄学生学习经历的记录

有关学生学习经历的记录是清末民初黑龙江留俄学生文献史料的重要内容。例如:《留俄学生学务报告》记载了留学生在俄国圣彼得堡就读的院校包括皇家大学堂、铁路学堂、矿务学堂、博艺学堂、军医大学堂等,并详细记述了这些大学的性质及入学资格、学费、毕业年限等方面的规定,还对留学生参加学会等活动有所记录[10]654-658;《盛京时报》刊发的新闻《追缴游俄学生咨文》,记载了清政府曾对黑龙江官费留俄生钟镐的留学资格进行复查,并以“该生游俄于定章有大相违背之处”为由,勒令其从速回国[16];《申报》刊发的《留俄学生被杀之怪剧》一文,以花边新闻的形式描述了在黑龙江自费生程世模位于圣彼得堡的寓所中发生的一起凶杀案[17];《学部官报》1907年第12 期刊载的《咨复黑龙江将军留俄学生朱其昌刘雯毋庸派充照料员文》,详细记述了黑龙江省交涉总局向学部提出的拟委任朱其昌、刘雯担任留俄学生“照料委员”的请求,以及学部驳回请求的回复[8]。

(四)留俄学生的影响

关于留俄学生产生的影响,在清末民初黑龙江留俄学生文献史料之中也有所体现。例如:《文史资料选辑(合订本)》第21 册收录了刘泽荣撰写的《十月革命前后我在苏联的一段经历》,其中记录了黑龙江官费生朱绍阳、刘雯等人从事侨务工作的活动及其发挥的作用[12]195-231;《北京东西洋留学会员录》记录了程世模出任北洋政府外交顾问的经历[23]104;《申报》刊发的《第二集团军留俄学生回国》,记载了黑龙江官费留俄生朱绍阳于1928年出任南京国民政府驻芬兰代办,并受冯玉祥委托与苏联交涉释放国民革命军留苏生相关事宜[14]。

四、清末民初黑龙江留俄学生文献史料的现存问题

由上述分析可见,清末民初黑龙江留俄学生文献史料的发掘整理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尚存在几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发掘整理的深度与广度不足。掌握真实丰富全面的史料是扎实开展历史研究的前提条件。既有的清末民初黑龙江留俄学生文献史料,虽然已有力支持了相关研究的开展,为阐释近代中国人留俄教育发展史提供了切实依据,但就发掘整理的深度与广度而言仍有明显不足:一是在深度上,缺乏直接反映中俄官方态度、指示的档案,导致难以更精准地评价该时期留俄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在广度上,既有文献史料涉及的留学生所在区域多局限于俄罗斯的圣彼得堡,且对留学生群体的构成及基本情况的统计较为简单,尤其是有关学习与生活状况的记录不够全面,导致对清末民初黑龙江留俄学生整体状况的反映较为模糊。

第二,史料零散,难以整合。史料反映的是已经发生的某个史实,但分散或单独的史料难以用于准确理解和证实史实。因此,史料自身并非以孤立形式存在,而是与其他相关史料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研究者通过分析史料之间的关系,判断史料对史实的反映状况。就既有的清末民初黑龙江留俄学生文献史料而论,其中存在内容重复、关联松散等问题,导致研究者面对的史料往往只是东鳞西爪、只言片语,无法进行有效整合,难以充分开展学术探索。

第三,内容存在矛盾与错误之处。如前所述,既有的清末民初黑龙江留俄学生文献史料的种类和来源可谓庞杂,各种史料存有错误及彼此之间出现矛盾便在所难免。如据《东三省政略》的记载,程德全派出的10 名官费留俄生均为外省籍,每人每月费用为120 卢布。但按《留俄学生学务报告》及《黑龙江教育状况》的记载,在10 名官费留俄生中有4 名为黑龙江籍贯,而官费生的费用为每人每月165卢布。又如,车仁恭在官方档案的记录中为官费生,但《巴彦县志》记载其“自备资斧”留学;朱世昌在官方档案的记录中为黑龙江官费生,但在1908年和1910年的《留俄学生统计表》中则被登记为江苏和黑龙江官费生。此外,在1908年和1910年的《留俄学生统计表》中分别出现了“王忠相”和“王惠相”两名黑龙江官费生,通过对比两人在统计表内的相关信息,以及对照其他档案和文件,“王惠相”应为“王忠相”之笔误。

第四,外文资料的缺位。对于留学教育史的研究而言,外文资料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佐证。目前,已经有部分俄罗斯学者对近代中国人留俄教育史给予了关注。如拉林(А.Г.Ларин)的《中国移民在俄罗斯:历史与现状》(Китайские мигранты в России:История и современность),以及彼得罗夫(А.И.Петров)的《俄国华人史(1856—1917)》(История китайцев в России:1856—1917г.),皆有专门章节探讨包括清末民初黑龙江留俄学生在内的近代中国人在俄国的求学活动[25]。但总体而言,对相关外文研究成果的译介及文献史料的发掘整理仍有待深入。

五、结论与探讨

作为与华侨并列为近代中国两大出洋群体的留学生,在中国近现代史的舞台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离不开史料的有力支撑。而在研究过程中对史料进行整理分析,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反映和评价历史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发掘和拓宽研究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和学术意义。就中国人留学史而言,对国内外史料的搜集整理已有力地支持了学术研究的开展。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关研究领域若要取得新的突破,仍应以史料的搜集整理为着眼点。因此,对清末民初黑龙江留俄学生文献史料开展进一步的发掘整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是深入探索中国人留学史及黑龙江区域教育史、华侨华人史不可或缺的证据环节。借此文以抛砖引玉,期冀有更多史料得到发掘整理,为相关研究的持续深入提供助益。

猜你喜欢
史料黑龙江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速读·下旬(2021年11期)2021-10-12 01:10:43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大东方(2019年12期)2019-10-20 13:12:49
史料二则
郭沫若学刊(2019年3期)2019-10-12 08:10:00
Write a caption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商情(2017年1期)2017-03-22 16:56:36
黑龙江弃风博弈
能源(2016年1期)2016-12-01 05: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