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2023-03-09 05:06:26周竞
湖南畜牧兽医 2023年4期
关键词:体况胚胎母猪

周竞

(湘潭市畜牧水产技术研究和推广中心 湖南湘潭 411104)

自2018 年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发生以来,我国的生猪养殖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猪养殖模式正逐渐向标准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生猪疫病防控策略和力度大幅增加,生猪养殖行业以往的波动周期被打破。在当前生猪养殖受非洲猪瘟、成本增加、市场低迷等影响下,养殖场在做好疫病防控的同时,如何做到降本增效才是关键。母猪的妊娠期是养猪生产中的重要阶段,做好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对提高繁殖性能(产仔数、利用年限等)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高生猪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

1 妊娠母猪的生理特点

母猪的妊娠期是指母猪从配种至分娩的阶段,是母猪繁殖生产过程中一个特殊时期。妊娠期母猪的生理特点明显不同于其他时期,饲养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母猪妊娠期的生理特点,科学养殖妊娠期母猪。

1.1 体重快速增加

母猪在妊娠期体重明显增加。一是为保障胎儿发育,母猪子宫显著增大。从受精卵开始发生卵裂时,母猪子宫就开始发生一系列变化,为受精卵提供适宜的生长发育空间和环境。二是母猪为储积营养物质,增加体重。经产母猪妊娠期增重在50 kg 左右。妊娠前期母猪体重增长速度较慢,妊娠后期体重增长速度较快。母猪的体重增加速度和子宫内胚胎的增长速度成正比。在母猪妊娠期的各个阶段胚胎的生长发育是不一样的。妊娠前期胚胎增重慢,妊娠第1 个月时,胚胎重量约2 g。妊娠后期胚胎增重加快,临近分娩时增重最快,仔猪初生重的60%是在妊娠最后一个月左右生长的。

1.2 新陈代谢旺盛

母猪怀孕后,甲状腺和垂体的分泌功能增强,对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显著提高,同时,母猪对蛋白质的合成速度快,机体内蛋白质大量增加。整个妊娠阶段,母猪代谢率增加11%~30%,在妊娠后期代谢率更为显著,高达30%~40%。即使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妊娠母猪的营养储备也比怀孕前多。

1.3 激素水平变化大

母猪在妊娠初期为保障胚胎顺利着床、发育,内分泌功能进一步增强[1]。母猪在分娩前15~30d内,体内雌激素分泌增多,在分娩前半个月,母猪体内孕酮水平逐渐下降,分娩前降至最低。在整个妊娠期,母猪分泌的松弛素存储于黄体内,在分娩时释放,保证分娩时子宫颈完全扩张,有利于仔猪顺利产出。

2 营养需要和饲喂方式

根据胎儿在母猪子宫内生长发育的特点,一般将母猪妊娠期分为妊娠前期(配种至妊娠85 d)和妊娠后期(妊娠85 d 至分娩)。因为母猪在不同的妊娠阶段对饲料的营养需求不同,所以要根据营养需要合理配制饲料[2-5]。

2.1 妊娠前期营养需要

母猪妊娠前期,母猪体重增长和胚胎发育速度较慢,对饲料的营养需求不高。研究表明,在母猪妊娠一个月内供给高能量、高蛋白的饲料易加快母猪肝脏中血液循环,刺激血液中黄体酮的代谢,降低体内黄体酮水平,容易引起胚胎附植和生长发育受阻,降低胚胎成活率。因此,在母猪妊娠前期需要合理地控制饲料中能量和蛋白质水平,达到维持母猪基本营养需求即可。在母猪妊娠期第一个月,日饲喂量控制在1.8 kg 左右,随着怀孕日龄的增加逐渐增加饲喂量,在妊娠第85 d 将日饲喂量增加到2 kg 左右。

2.2 妊娠后期营养需要

在母猪妊娠后期,母猪的体重增长和胚胎的发育速度加快,对饲料的营养需求明显增加,饲料的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等都要充足供应。同时,为做好哺乳阶段的能量储备,必须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增加日饲喂量。在妊娠后期,母猪的日饲喂量约为2.0~2.5 kg。母猪在分娩前7 d 左右,可将妊娠后期母猪料逐渐更换为哺乳母猪料,每日饲喂量约为3~4 kg,但在母猪分娩前2 d 应将饲喂量减半,分娩当天可不喂饲料。

2.3 饲喂方式

在生猪养殖中,不仅需要根据母猪不同妊娠阶段对饲料营养需要不同来合理配制饲料,同时,也需要结合母猪的品种、自身的机体状况来合理地调控饲料供给和营养水平。一是饲喂不同品种母猪。我国地方猪大多具有耐粗饲的特性,饲喂地方猪时,其妊娠期饲料的营养水平可适当低于国外瘦肉型猪种,可多喂一些青绿饲料、粗饲料等,不仅可以满足地方猪的营养需要,还可以降低饲料成本。二是饲喂不同体况的母猪。饲喂头胎母猪可采用“稳步提高”的方式,头胎母猪的身体发育和体内胚胎发育均需要足够的营养,饲料的营养水平和饲喂量应根据母猪本身的生长发育和胚胎的增长需要而逐步提高。饲喂配种前体况较好的母猪可采用“前低后高”的方式,即基本维持母猪及胚胎需要,控制精料喂量,同时搭配适量的粗料,要避免母猪体况过肥,保持七八成膘情即可。到妊娠后期再增加精饲料量直到分娩前几天。饲喂配种前体况不好的母猪,可采用“高—低—高”的方式,即在妊娠前期加强营养,以助母猪迅速恢复体况,待体重、膘情恢复后,可减少一部分精料,到妊娠后期再提高营养。

3 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3.1 养殖环境控制

良好的养殖环境是保障妊娠母猪子宫内胚胎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一是要做好妊娠母猪栏舍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一般栏舍温度以16℃~22℃为宜,相对湿度以60%~75%为宜。冬季做好防寒保温工作,栏舍温度不低于15℃,避免温度过低,母猪因感冒发烧而引起流产或者死胎的情况。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舍内温度应控制在30℃以下,温度过高容易导致胚胎死亡。二是要搞好环境卫生。每天定时清理妊娠母猪栏舍中的粪便,加强栏舍通风换气。三是单栏饲养。在母猪妊娠前期,可以采用小群体饲养的方式将配种日期接近的母猪饲养在一起,群体饲养规模不宜过大,一般3~5 头母猪为宜。在母猪妊娠后期,为避免母猪间发生打斗造成流产,尽量进行单栏、单圈饲养。

3.2 安全优质饲料

在满足妊娠母猪不同阶段营养需要的基础上,要严格把控饲料品质。妊娠母猪需要饲喂安全优质的饲料,切忌饲喂变质、发霉、有毒的饲料,变质、发霉的饲料容易引起母猪流产、产死胎、产木乃伊胎,影响母猪繁殖性能,严重的可导致母猪中毒死亡。如果发现饲喂了霉变饲料,应立即停止,严重的需要及时对症治疗[6-7]。郑远鹏研究发现饲喂霉变饲料会降低母猪繁殖性能,影响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在饲料中添加吸附剂能有效降低这种影响[8]。

3.3 妊娠诊断及保胎

母猪配种后要定期检查,做好记录。如果母猪在配种后21 d 未发情,且母猪表现温顺、贪吃和贪睡,说明母猪可能怀孕,还可用妊娠B 超进行检测确认。在母猪怀孕后,有3 个关键时间点需要注意保胎,即妊娠后第3 d、第9~13 d 和第60~70 d,这三个时间点受精卵或胚胎死亡率较高,需要特别注意防护,避免母猪出现挤压和碰撞,也不可驱赶母猪。同时,在日常的饲养管理过程中要避免母猪受惊吓、发生损伤,尽可能避免应激反应的发生。

3.4 做好防疫保健

妊娠母猪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的免疫能力不同,在养殖过程中要严格落实防疫保健措施。一是做好疫苗免疫接种。根据疫苗免疫程序及时做好疫苗注射,重点对猪蓝耳病、口蹄疫、乙脑、猪瘟、猪伪狂、猪圆环等进行免疫。妊娠后期母猪可根据情况推迟免疫,防止免疫接种后产生应激导致流产。二是做好消毒工作。要定期做好场外、场内消毒工作,可选择广谱和低毒的消毒药物带猪喷雾消毒,栏舍消毒一定要到位,不留死角。饲养管理人员进场前要隔离消毒,采样检测无病原体携带后才允许进场。三是驱虫保健。做好母猪体内外驱虫工作,防止寄生虫病的发生,在配种前和妊娠中期,可使用伊维菌素配合苯硫丙咪唑进行驱虫。

3.5 做好产前护理

妊娠母猪一般在预产期前7~10 d 转入产房,进产房前清洗妊娠母猪外阴和乳房部位,同时对产床进行清扫消毒。预产期前5 d 开始调整饲料饲喂量,采取逐渐降低的方式饲喂,在分娩当天可不饲喂饲料。预产期前2~3 d 注意观察母猪临产症状,对于有临产症状的母猪做好接产准备。

4 小结

在养猪生产中,妊娠期是母猪饲养过程中一个重要阶段,养殖场应根据妊娠母猪的生理特性和营养需要特点,优化饲料配方,科学饲喂,精细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出母猪的繁殖潜力。要从养殖环境、防疫保健、怀孕保胎、产前护理等方面做好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提升猪场母猪生产成绩,获得更多健壮、优质的仔猪,提高养猪经济效益。 □

猜你喜欢
体况胚胎母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今日农业(2022年4期)2022-11-16 19:42:02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猪业科学(2021年3期)2021-05-21 02:06:10
奶牛产后不同体况对产奶量和亚临床酮病的影响
母亲肥胖竟然能导致胚胎缺陷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母亲肥胖竟然能导致胚胎缺陷
母猪体况卡尺的开发
藏母羊妊娠后期补饲时间对其体况和羔羊初生重的影响分析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23
DiI 在已固定人胚胎周围神经的示踪研究
冷冻胚胎真的可以继承吗?
中国卫生(2014年11期)2014-11-12 1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