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胡志全 朱晓峰 辛岭 杨敬华 李超 黄德林 杨婷婷
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号召。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提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按照二十大报告的既定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两步走”战略目标的关键在农业农村。一方面,农业农村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要求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另一方面,当前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不高,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短板。因此,必须从现在起,把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以及在农业农村现代化领域贯彻落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短板在农业农村农民,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必须立足“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和农情;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重在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为此,必须坚持共同富裕、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农村改革,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落实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要求,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践行绿色发展的理念,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促进农村宜居宜业。
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与美欧等先行国家存在共性,同时也存在中国的特殊性。认清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共性和中国特色,是科学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
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达国家根据各自不同的资源禀赋,制定了不同的农业现代化路径。资源丰裕、地广人稀的国家以机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起步的农业现代化模式,注重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政府宏观调控,主要代表为美国;资源匮乏型国家主要采取技术创新模式发展农业现代化,尽可能扩大农户经营规模,以农协管理小规模农户,以农户兼业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生物技术提高土地单产,主要代表为日本和韩国;资源较为均衡的国家主要采取机械化与生物化并重的方式发展农业现代化,农业发展理念从农业增收调整为绿色和高质量发展,主要代表为法、德等西欧国家。美国、法国、德国和日本、韩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不同,但在坚持农业农村的基础地位、坚持农业科技引擎作用、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等方面具有共性。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从我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看,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共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在战略上重视“三农”,坚持农业农村基础性、公共性和社会性的基本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必须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其二,坚持农业科技引擎作用。农业科技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在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其三,坚持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3月7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
其四,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特色
立足“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和农情、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坚持农村改革的制度推进作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立足“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和农情、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坚持农村改革的制度推进作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其一,立足“大国小农”基本国情和农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大国小农”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农情,要注重解决小农户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把他们引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以小农户为主的家庭经营是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也是我国农业发展必须长期面对的现实。小农户家庭经营是我国农业的基本面,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的关系,让党的农村政策阳光雨露惠及广大小农户。
其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总方针,没有农业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全社会的发展。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他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其三,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是推进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共同享受改革带来的成果,体现了农民现代化和城乡收入均衡,重点关注富裕农民、扶持农民、提高农民和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所以必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进入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壮大集体经济,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受益。
其四,坚持农村改革制度推进作用。改革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农村改革不断释放农村生产力。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两次对“寿光模式”“诸城模式”“潍坊模式”给予肯定。“寿光模式”解决蔬菜生产产业化的问题。“诸城模式”主要解决农业生产、加工、流通脱节的问题。“潍坊模式”着力解决农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其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最大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作出明确的界定。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很多特点和特征,但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严肃查处侵犯农民利益的“微腐败”,建设平安乡村,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2020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