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卿 詹晓雁 汪万丽 刘姗
便秘是骨伤科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50%~65%[1]。骨伤科老年患者脏腑功能减退,且术后多卧床,气血亏虚而大肠传送无力、腑气不畅、通降失常致大便秘结,故术后多发虚秘[2]。便秘若不及时干预,会诱发心血管疾病等诸多后果[3]。本次研究运用揿针对骨伤科老年患者术后虚秘进行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9 月至2021 年9 月在浙江省中医院骨伤科收住的老年术后虚秘12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符合中医症候诊断标准[4]虚秘诊断依据;年龄≥60 岁。排除:重要脏器衰竭者;既往胃肠手术史者;已经药物或针灸治疗者;既往有晕针史者。脱落标准:病情变化未完成研究者;研究过程中虚秘转为实秘或经药物治疗者。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签署《诊疗知情同意书》。120 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骨伤科常规护理,饮食富含纤维素的蔬果、杂粮,嘱患者小口多次饮水,忌烟酒,指导腹部按摩,做好心理护理,提供良好休息环境。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揿针干预。揿针操作由具有技术资质的专科护士负责,按《针灸治疗学》[5]第2 版标准选取天枢、大横、气海穴,操作前正确定位,用酒精棉片进行消毒,选用规格为0.20 mm×1.2 mm的一次性揿针(由四川源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持血管钳从剥离纸分离出揿针,对准穴位刺入,胶布固定,每天按压3 次,每24 小时更换1 次,治疗周期为48 h;疗程结束去除揿针,检查完整性。操作过程询问患者感受,宣教注意事项。
1.3 评价指标
1.3.1 疗效 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分别在干预24 h、48 h进行疗效评价。痊愈:2 d内排便,便质转润,解时通畅,伴随症状消失;显效:2 d 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畅,伴随症状缓解;有效:3 d内排便,便质先干后软,排便欠畅,伴随症状缓解;无效:排便及伴随症状无改善。
1.3.2 观察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
1.3.3 安全性评价 观察患者是否有晕针反应,如出现相应症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中止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Z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结局指标比较 研究过程中,对照组有1 例患者因医嘱予缓泻药口服,观察组1 例患者因病情变化转往他科而退出研究,最终完成研究共118 例,未发生安全性事件。
2.2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例
由表2 可见,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2,P<0.05)。
2.3 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比较 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11.60±5.72)h,早于对照组(24.32±8.9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4,P<0.05)。
便秘主要原因为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与肺、脾、肾等功能失调均有关系[6]。揿针以中医针灸十二皮部理论为基础,通过持久、微弱的效应累积提高脏腑机能,持续通调肠道功能[7,8]。《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9]指出虚秘针灸手法:轻刺激,以补法为主。揿针依据浅刺法发展而来,符合轻刺激的共识。
目前常用中医外治技术有中药穴位贴敷、便秘推拿、耳穴贴压等,疗效参差不齐,临床治疗发现穴位贴敷常出现敷贴过敏且易脱落;便秘推拿耗时长,推广困难;耳穴贴压患者依从性较差难以持之以恒。陈丽坚等[10]通过数据挖掘对便秘选穴进行分析发现,对骨伤科便秘患者而言,天枢与气海穴最具配伍意义。本次研究针对虚秘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选取天枢、大横、气海穴采用揿针干预,诸穴合用以行气行滞、通调下焦之气[11],持续留针对穴位的轻刺激且效应累计发挥和调肠腑作用,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首次排便时间的数据分析可见: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首次排便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明揿针干预骨伤科老年患者术后虚秘,具有操作简便、效应累积、疗效显著的特点,患者易于接受,适合临床推广。但本次研究未对患者的便秘程度进行分级,也未对干预后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次数进行统计分析,对于远期效果未进一步跟踪,存在一定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