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校长社会情感能力的实证研究

2023-03-09 04:03:58杨传利鄢婷婷杨文练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校长集体情感

杨传利 鄢婷婷 杨文练

(1.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 南宁 530299;2.三江县民族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广西 柳州 545500)

一、问题提出

一直以来,教育领域关乎国家未来发展大计,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基础教育领域的发展,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关于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权威性文件。然而,教育领域发展最终还是要从基层学校管理抓起,从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来说,要管理好一所学校,就要加强校长管理。目前国家比较重视校长群体的能力要求,在中央层面出台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等,由此可见,校长这一特殊群体成为基础教育领域发展的关键领导人物,促使学界相关学者关注中小学校长治校能力或治理能力的研究。

然而在教育治理领域,校长治理问题也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这一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实现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学校自主管理能力、完善学校治理结构等内容。[1]这些目标的完成就要依托教育治理的主体,即校长去实现。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国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实施了社会情感学习试点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同时也吸引大多数学者关注教师在推行社会情感学习项目时其自身的社会情感能力,即教师的社会情感能力问题。而中小学校长作为社会情感学习项目的领导者和实施者,校长的社会情感能力是影响校长治理学校的重要因素,直接决定着校长治理学校的成效。因此,研究分析校长的社会情感能力,对于今后在提升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梳理近年来关于校长社会情感能力的文献发现,在基础教育领域内,关注校长社会情感能力的研究并不多。目前关于校长社会情感的概念界定,仅有毛亚庆提出的社会情感视角下的校长领导力概念,是指校长通过塑造自身的社会情感能力,结合自身本职工作,制定基于促进学生社会情感学习能力提升的学校发展规划,在师生中充分发挥积极引领和示范作用,进而全面推进社会情感学习在学校层面的执行实施。[2]因此,本文校长社会情感能力的内涵使用上述毛亚庆的定义。这一概念让相关研究者初步了解校长在社会情感视角下的作用,就一般来说,校长作为学校社会情感学习项目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对社会情感能力的了解一定要比普通教师或教职工透彻,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能统揽全局、目标明确。同时,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其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能力都是比较优秀的,在学习和了解社会情感学习项目的知识后,自然也会结合自身情况,提升自己的社会情感能力来协助管理学校。但是现阶段中小学校长自身的社会情感能力现状、水平如何,学界并没有给出太多的解释。

因此,本文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下,以西部农村地区896名中小学校长作为调查样本,进行实证研究,旨在探索分析目前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校长的社会情感能力现状。以期了解校长社会情感能力的现状,补充和丰富本研究领域的相关内容,为今后或者其他学者进一步深入研究校长社会情感能力奠定基础。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校长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以随机的形式发放问卷。其中在线填写问卷1 012份,在后续的数据分析、整理中,剔除了空白、乱填、错填等无效问卷个案116份,剩余有效问卷个案数896份,有效率为88.6%;被试校长分布于重庆、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区。有效被试构成情况如下:男性校长646名,占72.1%,女性校长250名,占27.9%;年龄在35岁以下73人,占8.1%,35—39岁104人,占11.7%,40—44岁301人,占33.55%,45—49岁292人,占32.6%,50岁以上126人,占14.1%,平均年龄为43.41岁,最大年龄61岁,最小年龄23岁;教龄在5年及以下的56人,占6.3%,6—9年的37人,占4.1%,10—15年的56人,占6.3%,16—20年的172人,占19.2%,21—25年的355人,占39.6%,26年以上的220,占24.6%;学历在高中、中专及以下的17人,占1.9%,大专、高职的222人,占24.8%,本科655人,占73.1%,硕士研究生及以上2人,占0.2%。

2.研究工具

采用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社会情感学习项目组编制的“校长社会情感能力调查问卷”,其内容包括自我认知、自我管理、他人认知、他人管理、集体认知和集体管理6个维度,每个维度均包含5个题项,共计30个题项。采用Likert 5点量表评定,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示校长的社会情感能力的评价越高。问卷总体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5,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2、0.76、0.76、0.83、0.80和0.83,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其中验证因素分析结果为:CMIN/DF=1.854,GFI=0.950,IFI=0.810,CFI=0.801,TLI=0.763,RMSEA=0.031,调查问卷所用题目的路径系数均在0.5以上,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3.问卷的处理与分析

本研究使用Amos24.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采用SPSS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方法有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

三、研究结果

1.西部农村地区校长社会情感能力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表明,西部农村地区校长社会情感能力总平均分为4.47,标准差为0.43.各维度得分由低到高依次是:校长他人认知(4.33±0.56)、校长自我管理(4.38±0.53)、校长自我认知(4.40±0.59)、校长集体认知(4.47±0.50)、校长他人管理(4.57±0.50)、校长集体管理(4.64±0.45)。各维度和总分均高于一般水平的设定值3,总体处于偏上水平,可见西部农村地区校长社会情感能力总体表现较好。但各维度之间发展不平衡,其中校长他人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最低,校长集体管理能力的发展水平最高。

2.西部农村地区校长社会情感能力与其他自变量的关系

本研究以社会情感能力总分及其六个维度为因变量,分别与性别、民族、教龄、职称、学历、月收入、学校位置、学校类型和担任校长年限等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自变量校长社会情感能力的差异比较

四、分析与讨论

1.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社会情感能力在性别方面的差异

根据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性别方面,西部农村校长社会情感能力六个维度的自我认知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女性校长的自我认知能力高于男性校长。女性校长作为一个性别群体,虽然她们并不具有完全相同或者一致的管理策略和手段,但确实具备一些有别于男校长的领导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校管理的有效性。[3]大量研究显示,女性管理者在认识世界、自我认识和交往模式上,与男性管理者存在差异。[4]现代社会中,劳动分工和男女教育平等使得女性在社会中的就业领域和机会增多,女性担任行政职务或者领导职务也日益增多。在社会性别视角下,男性与女性被赋予不同的角色期待。性别角色特质同样在男女校长的管理风格中体现出来。[5]同时,新时代女性更加独立自强,更加了解自我和重视自我,所以从这方面来说,女性校长的自我认知能力要高于男性校长。

2.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社会情感能力在教龄方面的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教龄方面,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从成为教师开始后在自我管理、集体认知、集体管理以及总体社会情感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经事后多重比较发现,6—9年教龄的校长自我管理能力显著低于21—25年、26年以上教龄的校长,其他年龄段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5年以内教龄的校长集体认知能力显著低于16年及以上教龄的校长,其他年龄段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5年以内教龄的校长集体管理能力显著低于21—25年教龄的校长,其他年龄段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由上述结果来看,绝大部分农村校长都是从优秀教师中逐步提拔起来的,而培养一位优秀教师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所以大多数校长都有着相当长的教龄。[6]并且在0—5年的任教初期,校长的集体认知和集体管理能力最低。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管理者和领导者,而且校长并不是一开始就担任这一职务的,在现在的中小学,关注校长的履历就可知道,大多数校长在他成为正式校长之前,他都有教育教学实践的经历,而这项经历是在他成为校长之前必不可少的经历。所以,在成为校长之前,校长的身份是教师,那时的校长没有经过管理集体、团体、组织的实践活动。作为中小学校长,必须要懂得如何教育和教学,要善于抓住这一关键核心环节。由此可以看出校长那时的主要精力放在教育教学,而对学校管理的活动和任务不怎么明确,没有深入的认识,那么他在任职初期其集体认知和集体管理能力发展水平肯定偏低。

3.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社会情感能力在职称等级方面的差异

在本研究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职称未评和正高级教师的校长没有,校长职称等级主要集中在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和高级教师四个等级。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在他人认知、集体认知和集体管理三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职称级别为三级的校长在他人认知、集体认知和集体管理方面的能力最低。再经过事后多重比较发现,三级教师等级的校长他人认知、集体认知、集体管理能力都显著低于二级、一级和高级教师等级的校长。同时,在职称评定方面,我们都知道是校长要在各方面都表现突出,满足每个等级的条件才能往更高的等级评定,而且随着工作年龄的增长,校长对于工作的经验、人际关系以及处事方式都烂熟于心。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同职称的校长他们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也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低职称校长的综合能力和素养还是要比高职称校长的综合能力和素养要偏低一些。所以在职称等级方面,高职称校长的他人认知、集体认知和集体管理的发展水平要高于低职称校长。

4.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社会情感能力在收入水平方面的差异

在收入水平方面,校长社会情感能力在自我认知、集体认知、集体管理以及校长社会情感能力总体存在显著差异。根据表1所示,低收入水平的校长其社会情感能力六个维度和总体发展水平是所有收入等级中最低的。经过事后多重比较发现,收入在2 001—2 500的校长其自我认知、集体认知、集体管理水平都显著低于其他收入段的校长。这一结果可以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解释,人有不同的需要,只有低层次的需要被满足,才能往高层次需求发展。[7]第一个需要是生理的需要,即人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收入水平与人的生理需要息息相关,而社会情感能力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当中是属于最高层次的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西部农村低收入水平的校长可能自身的生存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其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水平也就没有往更高需要去发展,还停留在低层次的需要阶段。

5.不同学校地理位置中小学校长的社会情感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在本研究中,不同学校地理位置校长社会情感能力在自我认知、集体认知和总体发展水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在乡村地区的校长其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水平最低。经过事后多重比较发现,乡村地区校长的自我认知、集体认知能力显著低于县城、城镇地区的校长。根据当前社会发展来看,越是在城里的学校,他们所获得的资源,不管是教学培训资源还是财政资源,都是比乡村学校好得多。乡村学校相比于城镇学校、县城学校和城区学校,它的资源配置都比其他三类地区学校要低,而且校长的培养和选拔机制是能力优秀的校长就会被调往优秀的学校和资源更好的学校。因此,乡村地区的校长受培训的机会可能是低于其他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所以说乡村地区的校长的自我认知能力、集体认知能力以及总体的社会情感能力在四类地区中是最低的。

6.不同任校年限的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在社会情感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根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成果《普通学校校长成长·培训·管理》中提出的校长成长过程可以按阶段进行划分,主要分为职前预备期(需5—7年)、适应期(需 2—4年)、称职期(需 3—5年)、成熟期(从职前预备期起约需10—15年)。[8]因此,本研究中根据这篇研究成果来划分校长的成长阶段,其中0—2年属于适应期、3—6年属于称职期、7年及以上属于成熟期。根据表1所示,在担任校长年限方面,校长的自我管理、集体认知、集体管理以及总体社会情感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同时适应期校长的这几方面能力都是最低的,而称职期的校长的发展水平最高,由此可以发现,校长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弱化现象,这可能与校长对于自身的心理预期有关,当校长各方面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并且十分熟悉学校管理的事务之后,他就会出现懈怠心理,因而在称职期的校长各方面能力都是较高的。但在集体认知和集体管理维度上,随着校长任职年龄的增加,对于学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掌握得更加熟练,学校管理原本就是校长对教师和学生这一集体进行管理,使得整个集体得到更好的发展。担任校长年限越长,对于学校管理事务就越熟练,校长的集体认知和集体管理能力也就越来越高。

五、对策与建议

1.关注性别差异,重视提升男性和女性校长的情感能力作用

受我国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女性在职场中还是存在着被歧视的现象,尤其是在领导职务上,男性的占比要比女性多得多。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这种传统观念在逐渐转变,女性领导角色在社会发展中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同时本研究结果发现,女性校长的自我认知能力要高于男性,所以现在出现了男性校长的社会情感低于女性校长这一现象。在接下来校长群体的培养和管理时,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重视男校长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同时兼顾发展女性校长与生俱来的特性,多加培养和管理,让男性校长的情感能力与女性校长共同发展。在管理学校事务中也会表现出由性别差异而带来的完全不同的学校管理模式,并且在管理学校时注重提升校长的自我认知能力,那么校长就会对学校的发展愿景有更加详细深入的了解,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和变革有重要作用,在未来的学校领导者队伍中也会担负起应有的职责和使命,对学校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学校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重视校长培训体系,增强其社会情感能力

在我国的人事管理体系中,国家公职人员在任职前、中、后都有相应的培训,甚至有的还是定期或者阶段性的培训学习。当然,中小学校长的培训也不例外,国家层面出台的有校长国培计划,地方政府层面也有专门的校长培训计划等,目的是让中小学校长在培训中提升治校能力,学习和借鉴其他优秀校长、教育家型校长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思维。目前已有研究证明,校长的社会情感能力水平的发展对学校治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西部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的相对落后,教育行政部门对校长在社会情感方面的培训学习力度不够,部分培训流于形式,缺乏实践和互动,培训效果不佳。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注重通过培训来帮助校长提升社会情感能力,而且学校要推行社会情感学习项目,校长作为第一负责人,对社会情感学习的项目的内涵和目的要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实施该项目来帮助学生发展社会情感能力,同时校长也能从中了解社会情感的作用,以增强其自身的社会情感能力,最终提升其治理能力。

3.重视职称评定的激励作用,引导校长社会情感能力的提升

职称评定制度一方面是为了方便管理,有一套规范的组织体系去将校长这一群体集中起来;另一方面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激励优秀校长继续带领学校向前发展。因此,教育管理部门要对校长队伍的管理采取分级分类的职级管理,结合当地的教育实际,制定校长的激励机制、管理机制、培训机制等。只有将这些保障性机制建立好,后期才能去建设心理或者情感层面的机制,来帮助校长提升和增强社会情感信念。校长社会情感信念得到提升后,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去管理学校;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自身个人魅力的引领,以层级传递的形式去提升教师的社会情感信念,再由教师去帮助提升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达到全校社会情感提升的目的。

4.适当提高校长的薪酬待遇,帮助其满足基本需要

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到,人有不同的需要,并且只有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高层次的需要才能出现。[7]校长的薪酬待遇是保证其最低层次的需要,只有校长的基本需要满足后,校长才能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发展更高层次的需要,才能更好地管理学校。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首先也是依赖于校长自身基本需要被满足之后,才能去往高层次需要发展。同时,西部农村地区经济、教育等资源相对落后,要想提高西部农村的教育水平,各种资源的投入也是必要的,国家提倡乡村振兴战略,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因此,教育部门在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时,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以促进当地发展为目标,适当提高低收入校长的薪酬待遇,让其社会情感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5.重视教育资源分配,关注农村校长情感发展

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相比其他地区已经是相对落后的,但是西部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可以说是更为落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足够的教育资源,那么教育发展也会停滞不前。近年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出了教育兴国的战略,对于教育领域来说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要想抓好教育,把我国建设成教育强国,那么基础教育至关重要。同时,校长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也关系着整个教育领域的发展,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级人物,校长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养以及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资源的分配方式,尽可能地去培养、管理好校长队伍,提高其个人能力和综合素养以及社会情感能力,最终能够帮助学校更好地发展,同时教师和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得到发展。

6.关注适应期校长的社会情感,鼓励校长社会情感实践

本研究表示,适应期阶段的校长所应具备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专业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因为在这个时期他们刚处于领导职务,从之前的教师角色转变为校长角色,对于如何计划、组织、决策、沟通、激励和创新学校管理都还是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积累的工作经验不足。然而为了更好地帮助校长顺利任职,一般教育行政部门会组织领导岗前任职培训,这对于提升校长社会情感能力是一个很好的过程。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持续关注适应期校长的社会情感,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去多鼓励校长的社会情感实践,这是校长社会情感能力持续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时期的校长刚到一个新的岗位、新的环境,有着强烈的工作积极性,是让社会情感在学校实践中发挥作用的好时机。校长的社会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协助管理学校事务。教育行政部门要抓住时机,加强校长的在职培训,关注其社会情感,鼓励校长将社会情感付诸实践,从而促进教师和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校长集体情感
我为集体献一计
少先队活动(2022年4期)2022-06-06 07:19:42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警犬集体过生日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论校长的修养
QQ群在线集体备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