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方式和施肥量对青贮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023-03-09 03:27蔡冬璇
黑龙江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畦灌施肥量株高

蔡冬璇

(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 南通 226000)

青贮玉米是青贮饲料的成分之一,其产量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灌溉方式和施肥量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许多学者针对影响青贮玉米生产情况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吴元奇[1]等以西南地区青贮玉米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多环境试验,分析氮元素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氮后期产量较高,且青贮玉米品质较高。张晓[2]等以黄土高原地区青贮玉米为研究对象,开展种植试验,分析不同品种及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25万株/hm2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提升青贮玉米产量。焦金龙[3]等以西南地区青贮玉米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施肥方式及化肥减量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缓控肥同时施用有利于青贮玉米的生长。周大梁[4]等以沟垄集雨下青贮玉米为研究对象,开展田间试验,分析种植密度与施肥量对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种植密度有利于青贮玉米的生长。郭江[5]等以某青贮玉米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纬度及气候变化对其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纬度越高,生长越缓慢。

以青贮玉米为研究对象,开展田间试验,分析灌溉方式与施肥量对其生长情况的影响,研究不同工况下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及产量变化规律。

1 工程概况

以南通市启海地区青贮玉米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灌溉方式及施肥量对其生长情况的影响规律。该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5—9月日平均气温为15℃~25℃,全年降水量400~800 mm,适宜玉米生长。降雨主要集中于7—8月,其中8月5日有最大降雨量,为53 mm。选取一块试验田进行种植,种植时间为7—10月,共计95 d,其间总降水量为208.3 mm,基本满足玉米生长发育需求。土壤相关物理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试验田的土壤相关物理参数Tab.1 Soil related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test field

2 试样方案

分析不同灌溉方式及施肥量对生长情况的影响规律,选用4种施肥方案,肥料为复合肥,主要成分为N-P2O5-K2O,施肥方案如表2所示。灌溉方式为畦灌和沟灌,灌溉流量为9.72 L/s。

根据以上4组施肥比例及浇灌方式,可将试验田分为24个试验区,每区面积为158.4 m2,试验区布置方案如图1所示。其中,1-1、1-2、1-3试验区均施加750 kg/hm2的肥料,2-1、2-2、2-3试验区施加600 kg/hm2的肥料,3-1、3-2、3-3试验区施加450 kg/hm2的肥料,4-1、4-2、4-3试验区施加300 kg/hm2的肥料。F表示采用沟灌的灌溉方式,B表示采用畦灌的灌溉方式,每个试验区的青贮玉米种植密度为78 000株/hm2,每亩灌水量为1 050 m3。

表2 试验田施肥方案Tab.2 Fertilization scheme of experimental field

图1 试验区布置方案Fig.1 Layout scheme of test area

为衡量灌溉方式与施肥量对青贮玉米生长情况的影响,分析不同工况下青贮玉米的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变化规律。采用游标卡尺等工具测量株高及茎粗,采用TYS-A型叶绿素测定仪测定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根据式(1)计算得出青贮玉米的叶面积指数(LAI)。

LAI=αρ∑LiWi

(1)

式中:α为叶面校正系数;ρ为青贮玉米种植密度,株/hm2;L为叶片长度,cm;W为叶片宽度,cm。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试验区株高变化

为分析灌溉方式与施肥量对青贮玉米株高的影响,取不同试验区的青贮玉米株高平均值进行分析,各试验处理不同生育期青储玉米株高如表3所示,表中字母表示数据的差异显著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表3可知,随着时间的增大,株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处于七叶期和拔节期时,株高增长趋势显著,当达到乳熟期时,出现最大株高,其中试验区FC2的株高最大,为243 cm;FC4的株高最小,为223 cm。不同试验区的最大株高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当生长时期为乳熟期65 d时,不同灌溉方式下的株高差距较小,沟灌的株高略大于畦灌的株高,说明该阶段灌溉方式对株高的影响较小;在同一灌溉方式下,不同施肥量下的株高差异较大,当处于成熟期时,C2(即施肥量为600 kg/hm2)的株高最大,C4(即施肥量为300 kg/hm2)的株高最小,说明施肥量对株高影响较大,且当施肥量为750 kg/hm2时,株高小于施肥量为600 kg/hm2的株高,说明当施肥量过大时,对株高无提升效果,反而不利于植株生长,施肥量为600 kg/hm2时,有利于植株生长。

表3 不同生育期青储玉米株高 (cm)

3.2 不同试验区茎粗变化

取不同试验区的青贮玉米茎粗平均值进行分析,各试验处理不同生育期青储玉米茎粗如表4所示,表中字母表示数据的差异显著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表4可知,青贮玉米茎粗随生长时间的变化趋势与株高保持一致,随着时间的增大,茎粗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生长前期,茎粗增长速度较快,最大茎粗出现在生长期的78~89 d,其中试验区FC2的茎粗有最大值,值为2.55 cm,试验区BC4、FC4的茎粗有最小值,为2.36 cm。对比不同灌溉方式下的茎粗可得,同一施肥量下的最大茎粗差0.08 cm,说明不同灌溉方式对青贮玉米的茎粗有一定的影响。在同一灌溉方式下,不同施肥量下的最大茎粗差值为0.13 cm,说明施肥量对茎粗的影响大于灌溉方式产生的影响。随着施肥量的增大,茎粗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说明过量的施肥量并不利于生长。

表4 不同生育期青储玉米茎粗 (cm)

3.3 不同试验区叶绿素含量(SPAD)的变化

取不同试验区的青贮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平均值进行分析,各试验处理不同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随着播种天数的增加,叶片SPAD值整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播种时间为24~39 d时,叶片叶绿素含量增长趋势显著,有最大值,当播种时间为39~78 d时,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较为平缓,在50~60内波动,随着播种时间的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小,当时间为89 d时,叶绿素含量有最小值。当灌溉方式为畦灌时,对比不同施肥量的叶片SPAD值可得,差异主要体现在24~39 d,在此阶段,试验区BC2的叶片SPAD值有最大值,为58.12,试验区BC4的叶片SPAD值有最小值,为51.95;当灌溉方式为沟灌时,叶片SPAD值与畦灌变化趋势一致,当播种时间为24~39 d时,试验区FC2的叶片SPAD值有最大值,为56.79,试验区FC3的叶片SPAD值有最小值,为50.08。在同一施肥量下,不同灌溉方式的叶片SPAD值差距较小,当施肥量为600 kg/hm2时,采用畦灌的叶片SPAD值大于沟灌的SPAD值,两种灌溉方式的SPAD值差距为1.33,说明采用畦灌对SPAD值有提升效果,但其对SPAD值的影响小于施肥量。

3.4 不同试验区的产量变化

取不同试验区的青贮玉米产量平均值进行分析,各试验处理不同生育期青储玉米的产量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青贮玉米产量鲜重与干重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随着施肥量的增大,鲜重与干重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灌溉方式为沟灌、施肥量为600 kg/hm2时,鲜重和干重均有最大值,分别为82.3 t/hm2、31.3 t/hm2,说明在此施肥量下,生长状态较优,施肥量过大反而会影响产量。当施肥量一致时,对比不同灌溉方式下的鲜重和干重可得,畦灌得出的鲜重均小于沟灌的鲜重,除试验区C3外,畦灌得出的干重均小于沟灌,但不同灌溉方式下的产量差距较小。综合以上分析可得,当采用沟灌方式且施肥量为600 kg/hm2时,产量有最大值,可采用以上种植方式提高产量。

图2 青贮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Fig.2 Leaf chlorophyll content SPAD of silage maize

图3 青贮玉米的产量Fig.3 Yield of corn in green storage

4 结论

以青贮玉米为研究对象,开展田间试验,分析灌溉方式与施肥量对生长情况的影响,研究不同工况下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变化规律,得出以下结论:不同试验区的青贮玉米最大株高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当生长为乳熟期65 d时,不同灌溉方式下的株高差距较小,沟灌的株高略大于畦灌的株高,说明在该阶段灌溉方式对株高的影响较小。对比不同灌溉方式下的茎粗可得,同一施肥量下的最大茎粗差距为0.08 cm,说明不同灌溉方式对茎粗有一定的影响。在同一施肥量下,不同灌溉方式的叶片SPAD值差距较小,当施肥量为600 kg/hm2时,采用畦灌的叶片SPAD值大于沟灌的SPAD值,两种灌溉方式的SPAD值差为1.33,说明采用畦灌对SPAD值有提升效果,但对SPAD值的影响小于施肥量。

猜你喜欢
畦灌施肥量株高
蔬菜施肥量控制技术指南
灌溉方式对温室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不同灌溉方式对油菜生理特性的影响
液施肥不同畦灌方式对土壤水氮分布及夏玉米生长性状影响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不同灌溉集成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特点的影响
不同栽培密度对柴胡生长的影响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水果红薯无土高产栽培的最佳施肥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