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萌 常威威
鼻咽癌是发生在鼻咽部位的一种恶性肿瘤,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患病的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南方发病率高于北方,广西、福建等省份的发病率可以达到15/10万~30/10万。既往有调查研究发现[1],患者自己很难发现患上鼻咽癌疾病,即便是发现一些症状前往医院检查时,80%左右的患者病情已经发展至晚期[2]。放射疗法是当下临床医治鼻咽癌的常用手段,皮肤反应是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一种常见的治疗毒性,患者通常在进行20~30 Gy剂量照射后出现皮炎反应,局部红斑、瘙痒、疼痛等是早期症状表现,晚期会形成水泡、溃疡等,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降低生活质量,情节严重事导致治疗中断。目前临床针对放射性皮肤反应的治疗方法并不多,以对症消炎为主。降低鼻咽癌放疗患者皮肤反应发生率,减轻患者的主观疼痛,确保放射治疗计划顺利实施,是肿瘤科医护人员临床实践中追求的一个共同目标。笔者所在科室运用放疗皮肤保护剂对鼻咽癌患者放射野实施临床干预,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抽取2018年6月—2021年7月泰安市肿瘤防治院放疗中心收治的8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纳入标准:(1)均符合鼻咽癌临床诊断标准,经检查后确诊。(2)病理类型都是未分化非角化癌。(3)具有明确的放射治疗指证。(4)患者意识清晰,认知正常。(5)知情本次研究目的、过程等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感染、严重基础性疾病、精神类疾病家族史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传统组及试验组,传统组(n=40)男24例,女16例;年龄25~76岁,平均(56.94±3.26)岁;TNM分期:Ⅰ期3例,Ⅱ期9例,Ⅲ期22例,Ⅳ期6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4例,初中及中专9例,大专15例,本科及以上12例。试验组(n=40)男26例,女14例;年龄24~78岁,平均(57.85±3.40)岁;TNM分期:Ⅰ期4例,Ⅱ期10例,Ⅲ期20例,Ⅳ期6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5例,初中及中专10例,大专15例,本科及以上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根据泰安市肿瘤防治院放疗中心鼻咽癌临床路径设计情况编制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方案,早期运用单纯放射疗法,局部中晚期运用同期放化疗策略。放射治疗运用常规放疗技术,统一运用常规分割方法,2 Gy/次,5次/周。鼻咽部、阳性淋巴结区、淋巴结预防区域DT分别控制在70~76 Gy、60~66 Gy、50~60 Gy。同期化疗运用顺铂 30 mg/m2,静脉滴注,每周方案。
传统组接受常规干预。当观察到放射野出现湿性皮炎时局部采用生理盐水清洗以后运用暴露疗法干预,结合皮损严重程度及局部是否合并感染问题等遵医嘱用药。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运用放疗皮肤保护剂,放射治疗开始时就使用,每次用药之前,利用清水适当清洗放射野皮肤,督导患者不能用力擦洗,利用棉签蘸取药物轻轻涂擦放射野,每天2次,早晚间分别进行,直到放射治疗疗程结束。
(1)皮肤反应:放射治疗肿瘤学组(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急性放射性损伤的分级标准[3]:皮肤未见改变记作0级,出现滤泡状暗色红斑,掉发,局部干性脱皮,出汗量减少记作Ⅰ级;形成触痛性或者鲜红红斑,湿性脱皮,水肿程度达到中度记作Ⅱ级;皮肤褶皱之外位置发生融合样的湿性脱皮情况,水肿呈现出凹陷性特征记作Ⅲ级;局部皮肤发生溃疡、渗血或坏死情况记作Ⅳ级。(2)疼痛情况: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评分范围0~10分,0分代表无痛,1~3分、4~6分、7~10分分别表示轻度、中度、重度疼痛。分别测评各组放疗首日、放疗结束日的疼痛情况。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发生率均为100%。试验组Ⅰ级皮肤反应33例,Ⅱ级7例,尚未观察到Ⅲ、Ⅳ级皮肤反应的患者;传统组中Ⅰ、Ⅱ、Ⅲ级皮肤反应的患者分别有21例、15例、4例,未见皮肤反应达到Ⅳ级的患者。试验组皮肤反应Ⅱ、Ⅲ级例数占比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皮肤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化疗首日,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结束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分,±s)
注:和本组化疗首日比较,*P<0.05。
组别 化疗首日 化疗结束时试验组(n=40) 7.24±1.02 1.95±0.50*传统组(n=40) 7.30±1.23 4.21±1.20*t值 0.842 6.241 P值 0.084 <0.001
鼻咽癌是一种高发恶性肿瘤,鼻塞、涕中带血、耳闷堵感、听力降低及头痛等是患者主要的症状表现,迄今为止国内外针对鼻咽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医学领域普遍认为其和以下因素相关:一是遗传因素,有调查显示[4],鼻咽癌患者家人的罹患率是14.5%;二是饮食因素,有研究发现[5],每周吃1次咸鱼者的鼻咽癌患病率比每月吃1次者高出37.3倍;三是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居家或工作环境差,例如吸入甲醛、烟、粉尘等;四是EB病毒感染,鼻咽癌患者血清内人疱疹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抗体含量高于正常人群,医学认为其和鼻咽癌疾病的发生之间存在着一定关联性。
当前,临床治疗鼻咽癌疾病的方法主要有放射治疗、中医药、外科手术及免疫治疗等,其中放射疗法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鼻咽癌对放射线具有一定敏感度,放射治疗能杀灭鼻咽癌肿瘤细胞,放射性引起的皮肤黏膜损伤是放射治疗中急需处理的难题[6]。放射性皮炎是因为皮肤吸收了高能量的物理放射线,对机体的表皮细胞构成直接损害,放射剂量抵达20~40 Gy时,基底层中的干细胞无法再生新细胞,前期成熟的上皮细胞不断丢失,毛细血管发生不同程度的扩张、迂曲以及小血栓形成缺血、坏死等状况,最后造成局部上皮脱落,形成溃疡面等。尤其是鼻咽癌患者在炎炎夏日接受放射治疗时,在短短的2 h中就可能波及整个照射野的皮肤,使患者主观上承受很大的痛苦,部分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降低,影响疾病的整体治疗效果。针对放射性皮炎,既往临床上主要进行对症消炎处置,为患者使用有修复上皮组织功能的药物,比如金因肽等。但是放射性皮炎通常涉及到十分复杂的生物化学链反应,以致采用以上干预方法不能十分有效的处理放射性皮炎问题[7-8]。
笔者所在科室在长期的临床观察及实践探索中,最后选用了放疗皮肤防护剂去防治皮肤反应,本次课题研究中选择8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将其分成传统组、试验组,分别采用常规皮肤临床干预、放射皮肤保护剂干预,试验组皮肤反应Ⅰ、Ⅱ级例数占比分别是82.50%、17.50%,传统组依次为52.50%、37.50%;疗程结束时,试验组VAS评分为(1.95±0.50)分,传统组为(4.21±1.20)分,组间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可见为鼻咽癌患者放疗野涂擦皮肤保护剂,有益于减轻皮肤反应程度,缓解疼痛。研究中运用的放疗皮肤保护剂主要成分有芦荟凝胶提取物、硬脂酸、羊毛脂、透皮因子等,以上均是有利于皮肤再生、修复的成分,维持肌肤水分均衡,不仅防控发生局部细胞损伤问题,还有助于表皮细胞的修复[9-11]。芦荟凝胶是皮肤保护剂的主要成分构成,是由芦荟提取精致制成的,芦荟属于百合科植物,性寒,自身具备凉肝、解毒等功效。芦荟凝胶内含有的氨基酸和复合多糖物质组成了天然保湿因子,能够较有效补充皮肤内丢失的水分,促进胶原蛋白功能的恢复过程,维持皮肤柔润、光滑;并且其内的一些物质对黑色素细胞合成过程还能起到一定抑制作用,进而更好地发挥美白皮肤的作用;内含的甘氨酸、丝氨酸等有利于皮肤代谢,且具备一定抗辐射的能力;芦荟内含有大量人黄素甙,有抗炎抑菌、杀菌等功能,促进局部新陈代谢活动,防止皮肤角化,且还能收敛疮口,促进细胞再生过程,减少或者规避瘢痕;芦荟凝胶内的部分成分具备还原性与清除自由基的功效,故而长期坚持使用能提高细胞对氧化损伤的抵抗能力,延缓皮肤衰老进程。站在中医学视角出发,芦荟具备清热解毒的功效,是一种适宜度很高的外用药物[12],特别是在防控肌肤发炎过敏,细菌生长等方面表现出良好效能,减轻疼痛与瘙痒程度,可以用于治疗面疱、青春痘、过敏、红肿等病症。羊毛脂是由羊毛身上提取而来的一种物质,适用于皮肤干燥的人群,羊毛脂能使皮肤更加光滑细嫩,化妆品内的羊毛脂有冷霜、抗皱霜及防裂霜等之分,是人体一种优良的滋润物质。羊毛脂具有镇静安神、美容养颜的功效,其可以清理皮肤,尤其是当皮肤较为干燥时,羊毛脂是一种含有天然成分的皮肤润滑剂,能有效进行补水,防控水分过度流失,减轻人体的干燥程度,能起到良好的防老化作用;羊毛脂内含有的维生素E成分有清理有害酸物质的作用,还能清除掉体中部分自由基、抗氧化、清理掉一些有害酸性物质、增加肌肤的弹性、延迟衰老,改善细胞的再生能力,还能抵御一些有害物质给皮肤造成的损害[13-14]。透皮因子是医药及化妆品行业内广泛应用的一种辅助原料,作用机制相对较简单,主要是为辅助提升医药化妆品产品的吸收与渗透效果,缩短见效时间,节省成本,减少损耗。整体上讲,放射性皮肤保护剂有使用便捷,不油腻,容易清洗等优点;并且能够显著增强放射野皮肤对辐射的耐受能力,减轻皮肤损伤程度,降低严重皮肤损伤问题发生的风险,并且应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不良反应,患者主观上的接受度整体较高,能确保鼻咽癌临床放射治疗活动顺利进行,在患者群体中获得较高的满意度,显著优化他们的生活质量,增强疾病治疗信心与依从性。
既往有研究指出[14-15],为鼻咽癌患者放射野外涂皮肤防护剂对皮肤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促进皮肤的代谢过程,补充丢失的表皮细胞,降低皮肤反应发生的概率,本研究与其观点相一致。
从现阶段临床研究鼻咽癌放疗者应用放射治疗皮肤保护剂治疗皮肤反应来看,主要为:有文献研究证实[16]:放射性皮炎疾病的发生和皮肤吸收高能量物理放射线有关。这些放射线会对人体表层皮肤细胞造成损害。如果放射线的剂量达到20~40 Gy时,基底层之中的细胞就不会再产生新的细胞,已经成熟的上皮细胞则会持续性丢失。在这样的情况下,患者皮肤表面会出现迂曲与小血栓形成缺血坏死,毛细血管扩张等等引发上皮剥脱及溃疡。现如今,临床针对于放射性皮炎的治疗方式仍旧以对症消炎为主。从药物选择方面来讲,针对于此病患者工作人员需要则取具有促进人体皮肤上皮组织修复的药品,例如说金因肽等。此外针对此类患者应用,具有防治烫伤烧伤功能的中成药治疗疾病,也能够取得一定成效。比如烧伤黄水等。但值得注意的是,放射性皮炎通常会涉及到相当复杂的生物化学链反应。所以单纯对患者使用以上药物治疗疾病,在改善放射性皮炎损伤方面的效果仍不尽如人意。该学者研究证实:对于放射性皮炎患者来讲,应用皮肤保护剂治疗疾病能够取得不俗成效。其指出:芦荟内含有很多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与活性酶,放射性物质涂抹在皮肤表面之后能够加速皮肤代谢。此外不容忽视的是,芦荟内包含了高水平黄素甙,这种物质可体现出杀菌抑菌抗炎的功能。本研究体现了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容与美学分会皮肤美容学组中关于发射性皮炎诊疗专家共识中的内容。
综上所述,鼻咽癌患者放疗时在放疗野涂擦皮肤保护剂,有益于减轻放疗野皮肤反应程度,缓解患者主观疼痛,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