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徐丽伟
(瑞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浙江 瑞安 325200)
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系统尤为重要,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而环境保护实际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节能减排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选择。在人类规模不断扩大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高资源的单位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尤其重要。从另一个角度看,节能减排实际上能够促进环境保护效率的提升,减少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压力。因此,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具有融合的可行性,对于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融合的可行性以及具体的融合策略展开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具有深远的意义。
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的有机融合能够促进能源和各种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节能减排是降低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的有效手段,减少废弃物排放实际上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有效减少一切可能会对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污染物排放,就需要人们有意识地控制能源消耗和使用规模、使用率,限制当代人类对未来能源的使用,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1]。因此,促进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的有机融合能够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分配效益。
节能减排主要是面向生产生活两个领域,而环境保护则是面向各种与自然环境有关的人类活动。通过促进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的有机融合,能够提高环境效益。而实现节能减排能够促进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以及生产技术的创新,也间接推动了生产领域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因而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协调。
当前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具有紧迫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相互融合能够有效提高环境效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提高环境质量。在当前的快速工业化阶段,粗放型的生产模式仍然较为普遍,在一些生产领域仍然呈现出污染较大以及能源消耗规模较大的现象,极大地增加了环境和资源负担。因此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融合开展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十三五”以来,我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如日中天,并且当前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较为强劲的发展态势。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环境保护产业的繁荣也意味着节能减排工作效用的直接提升。另外,国家的宏观和微观发展战略与调控政策都会对环境产业有所倾斜,其市场发展背景较好,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的融合趋势明显。
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自然社会的发展,人类生产生活的扩张给自然社会带去了较为恶劣的影响。随着自然灾害的增加以及生态环境恶化恶果的反噬,人们逐渐增强了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开展了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工作。针对因为人类大肆开采而趋于枯竭的各种能源,也提出了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发展战略。在节能减排过程中,企业成为基本节能减排工作的主体,人民成为节能减排的参与者[2]。但当前仍然有大部分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时只局限于机械地压缩能源消耗规模,而没有其他节能减排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配合,导致企业生产活动制造和产生的单位污染度依然较高,因而没有实现排放和污染物处理的中和。
当前环保优惠政策实施得不彻底,企业在办理相应的环保优惠政策时需要审核办理的程序较为繁杂,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导致企业在环保技术的研发创新时缺乏积极性,环保技术研发创新和转化率相对较低,大规模的产业化技术创新不足。另外,环境保护技术创新力度不足,使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时,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因而难以推动生产结构和模式的创新转变,使粗放型和环境污染严重的生产模式得不到有效调整和改善。
能源利用率较低主要表现在能源的单位利用较低,能源的浪费情况仍然还有改善的空间(单位GDP能耗对比如表1所示)。2017年,我国化石能源消耗利用率仅为33%左右,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超低的能源利用率导致相关企业为了满足相应的产量规模要求,只能扩大能源的投入规模,直接增加了能源开发利用规模,使我国能源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了大规模缩减,部分能源甚至已经出现枯竭状态。2020年,全国工业整体产能利用率提高至78%,但是仍然有部分能源利用率较低,所以在提高能源利用方面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表1 单位GDP能耗对比表
促进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的有机融合,首先需要确定最有必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市场主体应当是工业企业。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和废弃物排放的规模较大,并且由于工业生产的特殊性,部分污染物的污染性较强,处理难度较高。
因此,相关部门和企业需要推动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工作的融合开展,加强对高耗能产业的调控,全面推动工业生产模式的转变,建立高效的冷却水节水系统;要在工业生产中全方位发展高效的换热技术,更新、更换高效的换热器,建设高效环保节水型冷却塔和其他冷却构筑物,为工业冷却水节水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奠定基础。为了提高冷却水节水系统的运行效率,企业应当加速淘汰和更换效果不佳并且质量标准不达标的冷却构筑物,用高效新型的旁滤器替代传统的反冲洗水量较大的旁滤设施,并且在建设生产车间时,要应用敞开式循环间接冷却水系统,创新水处理运行技术,用最新的浓缩倍数大于4的水处理运行技术替代浓缩倍数小于3的水处理运行技术。
为了实现环境保护目标,还要不断开发和应用更加环保的水处理技术,限制高磷锌水处理技术的使用,以减少水资源处理的二次污染[3]。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速度的加快和规模的扩大,农村地区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破坏。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战略的实施,部分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实现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有机融合。在农业生产中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深度融合,调整农业生产模式,全面推动农业节水技术创新和相应节水技术的推广。以养殖业为例,养殖生产中最常见的污水主要来源于用水冲粪、清粪时的含畜禽粪的污水,牲畜排尿排粪和水的混合物(牲畜粪尿排泄系数如表2所示)冲洗畜禽室舍的污水,饲养牲畜的剩余水等。
表2 牲畜粪尿排泄系数表
基于此,在农业养殖生产中应当尝试应用气动循环养殖技术,改造传统的农村养殖废水处理系统,在农村的池塘旁增设附属池,通过改变池塘的增氧和循环布局来增强微孔增氧产生气泡的能力,并借助微孔增氧产生的气泡推动水循环,构建养殖池与附属池之间的水体循环体系,实现养殖水污染的循环利用,从而实现了开源节流。其次还可以推广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以及微生态制剂应用技术等,有效地保障农业养殖用水的质量,减少水污染,提高水循环效率,实现有效的节水减排。
在实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有机融合过程中,要立足于新发展理念,全面推动技术创新,优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技术体系,建立起以核心技术为支撑的高效环境保护工作体系,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废弃物的处理效率。推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有机融合的关键在于推动相关技术的有机融合,在技术融合中挖掘技术创新的可能性,从而推动节能减排技术和环保技术的研发创新与转化应用,使节能减排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全面应用于生产生活中[4]。以纺织、印染、皮革行业这类轻工生产制造行业为例,这些行业对节水减排技术创新展开了探究,并进一步推行了多种高效节水减排技术,构建起更加高效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融合管理体系。
3.3.1 生物酶前处理技术
生物酶前处理技术能够对纺织印染过程中产生的天然纤维织物进行有效的净化处理,从而有效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水污染。应用生物酶对天然纤维织物进行有效的事前处理,用以清除纤维或者杂质,减少生产过程中对水的污染。生物酶是一种无毒、环境友好的生物催化剂,能够降解废水中的生物物质,选择合适的复合生物酶制剂进行前处理,可有效减少轻工业、纺织业生产制造过程中所排出的废水。
3.3.2 生物酶精练技术
生物酶精炼技术可用于棉织物天然杂质的去除,可以选择果胶酶辅助污水处理和净化,提高节水减排的有效性。应用果胶酶净化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并对净化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检测,检测达标后可直接排放,能够使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水资源重新恢复为干净的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再循环速度。而果胶酶之所以能够起到如此有效的净水效果,主要是因为在果胶酶中加入了一定量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使得织物表面的吸湿性增强,大大降低了污水的毒性。
3.3.3 超声波退浆技术
应用超声波退浆技术处理污水,可以加快水中纤维的降解速度。该技术是先利用超声波的分散作用分离织物上的大分子,使得浆料与纤维的粘着性变松,然后借助超声波的乳化作用提高去除浆料的溶解性,使浆料和纤维的附着性降低,从而将其与水分离,起到超声波退浆的作用,有效降低了纺织行业中生产用水的污染程度。
通过应用各种节能减排创新技术处理纺织印染行业的污水能够有效减少污水量,建立起现代化的节水减排系统,提高工艺生产制造技术水平,并通过降低水污染实现节流,达到有效节水的目的,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环境保护的效果。
推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有机融合需要全面优化能源结构,将对环境造成较为显著污染的能源使用做减法,对环境污染较小且污染物排放较少的新能源做加法,使得能源使用结构得到有效转变,从而切实实现节能目标[5]。其次,企业需要大力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使企业能够合理利用其自身生产的中间产品和废弃物资源开展新的生产活动,通过延长产业链来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并加强对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的回收利用率。另外,企业还需要大力推动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对当前企业生产的清洁水平进行审核和确定,并且按照相应的生产指标来调整生产结构,以实现节能减排。政府部门需要参与到能源结构调整中来,并且出台相应的指导性政策文件和制度来引导能源消费和使用的趋势[6]。
综上所述,在推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有机融合过程中需要找准融合定位,在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较高的工业和农业产业中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度融入,以推动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绿色健康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是要立足于新发展理念,全面推动技术创新,推动污染物处理技术、能源转化利用技术、高效节水减排技术等环保技术的创新发展,提高环保技术研发创新和转化的成功率,建立起以技术为导向的融合机制和节水减排机制。另外,相关部门还要增强水资源管理的意识,将节水意识贯穿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使节水和环保工作并行,从而建立起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