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昌昊,朱鹏宇,张 婧 ,王耀光*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381;2.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381;3.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20)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泌尿系感染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现已位居院外感染类型第二位[1]。近30 年来我国泌尿系感染的发病例数呈增多趋势,且女性泌尿系感染的标化发病率是男性的7.13 倍[2]。研究证实,中药既可以抑制和杀灭细菌,减少或替代抗生素使用,也可以减轻机体炎性反应,调节人体免疫功能,促进疾病康复[3]。通过中医药治疗泌尿系感染可以控制感染,纠正化验指标,降低疾病复发率。黄文政教授是首届全国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对慢性肾脏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尿路感染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有其独到的见解。
1.1 以“肾膀二元论”析病因病机 《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曰:“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沥不宣,故谓之淋。”《圣济总录·诸淋门》云:“肾虚则不能制小便,膀胱夹热则水道涩,肾虚膀胱热,则胞内气胀,小腹坚满,而生淋涩之病也。”黄文政认为泌尿系感染之淋证其病变脏腑主要在肾和膀胱,病机属肾虚、膀胱热。“肾膀二元论”指中医学从肾、膀胱认识本病的发病途径。本病病位在肾与膀胱,而肾与膀胱脏腑联络,互为表里,经脉相通,关系紧密。肾主水,司开合,膀胱主气化,行水道,肾和膀胱脏腑功能失调,肾虚水液失司,膀胱气化受损,致水道不利,气机郁滞,因而湿热蕴结下焦,故见尿频、尿急、尿痛、淋漓不尽、小腹胀满诸症。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本病发病人群尤其以围绝经期女性患者为多。发病多由素体肾气不足,劳累过度,正气亏损,外邪侵袭,过食肥甘,房室不洁,起居无常所致,证候表现多为本虚标实[4]。本虚指肾虚,可兼见肝脾虚,标实多为膀胱湿热,或有下焦瘀血。肾虚兼膀胱湿热是本病的发病基础,亦是重要的病机特点。肾中精气虚损于前,膀胱湿热下注于后,肾虚是膀胱湿热的原因,膀胱湿热是肾虚的结果,故肾虚是发病之关键,膀胱湿热为致病因素,而肾虚、膀胱湿热又互为因果。
1.2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黄文政临床诊疗以淋证辨治本病,主张依据疾病缓急分期论治。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分为急性期和慢性缓解期。“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是从症状为标、病因为本的角度,强调当症状急迫或危重时治疗标证为先,在症状较轻或病情平缓时祛除病因为要,是对疾病某一阶段抉择治则方向的高度概括。正如《素问·标本病传论》所说:“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小大不利,治其标。”急性期以膀胱湿热之证候为主,患者可表现为排尿频急、淋沥涩痛及腰腹不适等,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此时期应以清利湿热为主,补肾为辅。黄文政常选用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中药,如白头翁、马齿苋、萹蓄、瞿麦、滑石、车前子、泽泻、冬葵子、白花蛇舌草等。慢性缓解期以肾虚表现为主,患者仅表现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即尿道综合征,或无症状性菌尿,病情反复,缠绵难愈。此时期徒清热利湿则肾愈虚,治疗应以补肾为主,佐以清热利湿。黄文政常采用补肾中药有生地黄、山茱萸、山药、制附子、肉桂、小茴香、芡实、白果、益智仁等。
2.1 湿热下注,三焦气化不利,柴苓汤加减 本证患者以小便频数、灼热刺痛、短涩淋沥及腰腹作痛、舌红苔黄、脉滑数为主要临床表现。本证病机多为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频数、灼热刺痛,湿热壅塞,气机失宣,则小便短涩,腰为肾之府,湿热阻滞肾络,则腰痛,湿热蔓及少腹则腹痛。治疗原则以清利下焦湿热、疏利三焦气化为主,常用柴苓汤加减治疗。柴苓汤出自《景岳全书》,其方由白术、茯苓、泽泻、柴胡、猪苓、黄芩组成,主治身热,烦渴,具有解表清热、健脾利湿的功效。本方为《伤寒论》小柴胡汤合五苓散变化而成。方中以柴胡和解少阳,配伍黄芩疏利三焦气化;以泽泻利水泄浊,加上甘淡渗湿之猪苓、茯苓,加强膀胱气化,畅利水道;白术苦温以健脾胜湿。诸药合用,共奏疏表透邪、清热利湿之功。纵观全方,疏利下焦,清热泄浊,分利水湿,故以此方治疗泌尿系感染之湿热下注、三焦气化不利证有效。
2.2 气阴不足,下焦湿热,清心莲子饮化裁 本证患者以尿频尿急、排尿不尽、小腹不舒、腰部隐痛、疲乏无力、咽干口燥、心悸气短、失眠健忘、舌红苔薄或苔少、脉细为主要临床表现。本证病机多为发病日久,湿热内蕴,气阴亏耗,实热尚存,虚火内扰,治疗原则为益气养阴,清解余邪,常用清心莲子饮化裁治疗。清心莲子饮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药物由黄芪、太子参、柴胡、黄芩、茯苓、麦冬、地骨皮、车前子、莲子组成。方中黄芪、太子参、莲子补脾益肾,益气养阴;柴胡、黄芩疏利三焦,调畅气机;丹参、车前子、茯苓活血利水,清热通淋;麦冬、地骨皮清解虚热,养阴生津。此证气阴不足,阳气虚损或阴损及阳,常伴阳虚寒凝表现,清心莲子饮加附子、肉桂、小茴香益气阴,温肾阳,清虚火,止淋浊,切合病机。
2.3 肾阴不足,阴虚火旺,知柏地黄丸加味 本证患者以尿道灼热涩痛,尿意频数、余沥不尽,腰膝酸软、口干欲饮、五心烦热、舌红苔薄、脉沉细为主要临床表现。本证病机多为素体肾阴亏虚或久病暗耗真阴,下焦湿热留恋,治疗原则以滋补肾阴,兼祛湿热,常用知柏地黄丸加味治疗。方中以生地黄易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而防滋腻恋邪,山茱萸、山药补益肝肾;知母、黄柏、泽泻、茯苓滋阴润燥、清热利湿,又以牡丹皮凉血活血。对于久病迁延不愈或疾病治疗后期患者,本方能起扶正固本、清解余邪、防止复发的作用。
2.4 宏微相参,加减用药,随证治之 黄文政认为实验室检查可作为中医望诊的延伸,为泌尿系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如在本病急性期常见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升高,尿常规可见白细胞,尿培养细菌阳性等,可加用白头翁、马齿苋以清热解毒凉血。临证根据症状不同酌情加减用药:若尿时灼热刺痛或连及少腹者,加大血藤、败酱草、苎麻根清热凉血;小便短涩不畅加冬葵子、王不留行、沉香、琥珀理气活血、利尿通淋;尿频、尿失禁加芡实、白果固精缩尿;排尿不尽加六一散以通利小便;水肿甚者加焦槟榔、土茯苓利水消肿;少腹酸胀不适加白芍、炙甘草;腰腹坠胀沉重加鹿衔草、功劳叶、仙鹤草;腰痛加狗脊、杜仲、细辛;疲乏少力加菟丝子、沙苑子;躁扰不眠加合欢皮、夜交藤;少腹瘙痒加地肤子、白鲜皮。
久病入络理论最早源于《难经》,清代叶天士明确提出“初病气结在经,久病血伤入络”的久病入络的概念,黄文政认为,尿路感染慢性缓解期脏腑虚损,病邪未净,久病耗气伤阴,气阴亏虚,湿邪内蕴,郁久化热,湿热壅遏下焦,膀胱气化不利,血行壅滞不畅,热伤血络,日久成瘀,终致湿热瘀结,损伤肾络的病机特点。此时活血利水、化瘀通络是重要的治疗原则,临证又可根据兼证不同酌情加减合方,灵活化裁。黄文政对于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无菌性尿道综合征患者常合用桃核承气汤加减,患者典型症状为尿道不舒、尿后灼热感或尿后疼痛,抗生素因反复应用而耐药,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5]。根据瘀血证候表现不同,用药亦有所差异。若气滞血瘀,排尿困难加冬葵子、王不留行;若瘀结少腹,拘挛疼痛加赤芍、白芍;若病久缠绵,顽固不愈可加地龙、土鳖虫[6]。本病多兼血尿,若热伤血络,尿中见血,可合茜根散加减;脾气不摄,血溢脉外合补中益气汤加减;肾气不固,血溢尿道合无比山药丸加减;阴虚湿热瘀结,肉眼血尿,如洗肉水,合猪苓汤加化血丹化裁[7]。
张某,女,60 岁,2017 年11 月11 日初诊。主诉:尿频尿急间作5 月余。患者5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少腹坠痛不适,于当地医院抗炎治疗后症状稍缓解,时有反复,遂来门诊就诊。诊见:尿频,腰酸,小腹坠,畏凉,疲乏,口干欲饮,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西医诊断:泌尿系感染;中医诊断:淋证;辨证为气阴不足,湿热未净,脾肾阳虚。方以清心莲子饮化裁:生黄芪30 g,太子参15 g,麦冬15 g,柴胡15 g,黄芩10 g,丹参30 g,莲子15 g,地骨皮15 g,车前子15 g(包煎),肉桂6 g,黑顺片6 g,小茴香6 g,蒲公英15 g,败酱草30 g,桑寄生15 g。7 剂,水煎服,日1 剂早晚分服。11 月21 日2 诊。患者小腹坠减,仍尿频时作,腰酸,口干,舌红苔少,脉弦细。前方去莲子、地骨皮、车前子,加白花蛇舌草30 g,白芍15 g,炙甘草10 g,继服4剂。11月25日3诊。患者小便畅,小腹坠减,偶有尿频,口干,腰酸楚,舌红苔少,脉沉细。查尿常规(-)。前方去黑顺片、肉桂、小茴香,加益智仁10 g,天花粉15 g,鹿衔草15 g,继服7 剂。12 月2 日4 诊。患者口干,腰酸楚,余症悉除,舌红苔薄,脉沉细。前方去益智仁,加沙参15 g,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继服7 剂。12 月9 日5 诊。患者前症减轻,嘱后续予中成药知柏地黄丸巩固善后,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患者老年女性,脏腑虚损,正气不足,且罹患淋证日久,元阳耗伤,以致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膀胱失约,尿道不利,从而影响三焦水液输布。淋久伤气耗阴,气阴两虚,湿热留恋膀胱而致气阴不足,湿热壅滞,脾肾阳虚,已成寒热错杂、虚实并见之势,故当平补气阴,调整阴阳。初诊方用清心莲子饮加肉桂、附子、小茴香以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温补命门、引火归元。又加蒲公英、败酱草以清热解毒凉血,桑寄生补益肝肾。2 诊腰酸腹坠,去莲子、地骨皮、车前子,加白芍、炙甘草以酸甘化阴,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3诊畏寒除,尿频作,故去黑顺片、肉桂、小茴香,加益智仁、鹿衔草补虚益肾,天花粉养阴生津。5 诊诸症将愈,予知柏地黄丸以滋补肾阴,兼清余邪。